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宝震先生
与道结缘,亦乐於寻道。他在逐渐了解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过程中,也兴致勃勃地感受到种种来自传统文化的趣味。其追寻大道的经历,因此充满了欢乐和精彩。在青松观里,他和多位道友、信善们一起,交谈、学习,並进行助学、安老、出版等善行,贡献良多。在探索人生之道的同时,他们也承传了文化之道,並践行着为善之道。
松柏长青 辉映香江
在融汇中西文化的香港,道教是一张直接对外的文化名片,大大小小的道观道坛,分佈在新界、九龙、港岛,显示出本地道教之盛况。於其中,坐落於新界屯门青松观路的青松观,以仿照内地道教名山大殿的建筑、优美静谧的环境、美味可口的上素,以及壶天胜境牌坊、三清大殿、九龙壁和九曲莲池等独特景致而闻名,是颇受香港信众喜爱的一所道观。
“青松观除了有传统的道观建筑外,还有办公大楼,相互辉映的钟楼和鼓楼,並有园艺师精心打理的庭院,栽有古树,养了池龟,给到访的遊客营造一个清净又舒适的环境。”与人们印象中大多年近花甲的信道者不同,正值风华正茂的黄宝震先生文质彬彬、谈吐平和,是少有的心繫道教的青年人。他與青松观结缘多年,以此处作为信仰的寄託。“我早些年认识了青松观的前辈,他得知我是学建筑专业的,就邀请我担任青松观新大楼筹备委员会的委员,为设计新的办公大楼提供建议。”考虑到建筑涉及宗教、环境等元素,黄宝震先生开始了解道教,竟发现这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世界,自己不知不觉中已被深深地吸引:“我认识到道教许多有趣的内容,也知道青松观的服务不仅仅是宗教领域,还有医疗、安老、教育等诸多事宜,就产生了入道的念头。”道教讲究机缘,而黄宝震先生很幸运地获得了入道的资格,隐约之中也显示出他与道教以及青松观深厚的缘分。
从被委任为青松观的义务工程顾问,考虑如何在保育两棵古树的前提下设计办公大楼,到逐渐熟悉青松观的历史、门派以及背後蕴含的文化,再到获得大家认可,予以重任,黄宝震先生的学识与心灵得到了同步的提升。他可以像一个储备丰富的导遊一样,滔滔不绝地向访客介绍,在1950年青松观如何由何启忠、陆至真、叶至和、卢宝经、易宝云、陈台镜等十八位前辈从广州来到香港创立,然後於上世纪六十年代搬迁到屯门,大约十年後再在九龙大南街建立总办事处,坛观分立,二为一体的历史。他也像一位资深道友一样,秉持青松观“遵行九美、修道行善”之宗旨,且与活跃的六百多名观内弟子一样,通过这个註册慈善的团体开展服务社会的工作。他以年轻人特有的朝气和活力,激活了这个传统的宗教;也在配合前辈的基础上,继续扩大青松观以往的慈善工作,使之形成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告之市民,原来道教不仅是过去提供传统的祈福、灵位、求签等服务,还保持着与时俱进的脚步,开启了新的工作,並在新的领域屡有建树。
义举连连 大爱无疆
黄宝震先生介绍:“目前青松观有两所中学、三所小学、两所幼儿园以及一个道教学院共八家教育机构,並有两家安老院、两家中医诊所、两家西医诊所、一家智育中心等服务健康体系的机构,出版了《道家文化研究》《弘道》等道学研究文集。外联方面,青松观与台北指南宫互结联谊,又与内地多个道协保持联繫,常常到各地道观参观访问,交流道教的文化。遵循纯阳吕祖先师“要将道教推向全世界”之训示,分别於美国三藩市、加拿大温哥华、澳洲布里斯本、悉尼及新加坡建立分观,力求将道教弘扬海外。工作多种多样,所结硕果累累,不仅是现在各位观内道友共享的荣光,也是大家未来努力的方向,预示着道教在未来,能取得更为夺目的成就,获得更加广泛的声誉。
跨越大半个世纪的时光,青松观既宣扬和推广了传统文化,也积极引导市民大众向善行善。创立初期,一众道友就坚持青松观应该以慈善事业为坛务推展的重点,他们根据香港社会不同时期的情况,分别开展义学施米、赠医施药、发放救济品、赈济寒衣棉被及探访男女安老院等社会福利慈善服务。
积沙成塔,聚少成多,社会各方面的慈善力量集合起来,就能产生难以估算的正面影响。本着同样的理念,青松观与仁爱堂、圆玄学院等机构一起,支持大型公益活动“慈善万里行”。每一年,都有不同的机构负责不同的公益项目,其他友善团体则予以帮助和支持,保证当年活动能够顺利开展,成效显著。青松观曾负责到内地广西的南宁和北海等,支援当地建造学校。给黄宝震先生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2016年,配合其他社团到四川进行安老服务以及2017年帮助南京方面慈善基金会捐款的工作:“大家做善事的目标是一致的,而不同的人或团队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的方法不同,所以我们应该寻找其中可以合作的机会,把工作的效果扩大,帮助到更多的人,这样的活动就别具意义。”
不止在青松观,黄宝震先生也在其他社团中有所贡献,例如他在香港房地产协会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帮助同行,期间又从前辈身上学到不少有益的内容,因而与团体一起成长,达至工作既专又精。另外,最近他在前辈的支持下创办一个青俊委员会,组织开展名为“薪火相传”的计划。希望通过分享和学习的方式,促进会员们的成长。他言,人们在比较自己和他人的经历之後,可以更清楚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心的人还会学习他人的所长,弥补自己的缺点。所以该会会定期推出分享会、讲座等活动,为年轻人创造种种有利的条件,督促他们融入社会,认识社会、认识祖国,进而开阔了眼界,实现人生更多的价值。
不同的团体,不同的工作,把黄宝震先生的生活填得满满的,但他能通过合理的时间分配,把工作安排得妥妥当当。注重家庭的他,无论如何都会给亲人留出陪伴的时间,就像每天早上,他都坚持开车送女儿上学,也尽量给对方营造一个宽鬆自由、快乐良好的成长环境。而他以身作则地参与社会工作,相信也是女儿眼中一个很好的榜样。
纵观数千年的人类文明史,道教在其中佔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东方,它是中华文化圈最醒目的标示之一,不仅是中国唯一的原生宗教,在传播过程中也跟朝鲜半岛、东南亚、日本等地的文化相互结合,衍生出韩国天道教、日本阴阳道、新马泰的关帝及天后信仰等等,长盛不衰,至今兴旺。在西方,无数学者对道教进行学习、参详,继而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果,如莱布尼茨发明二进制、荣格创办分析心理学。因此,道教虽是一门宗教,但更多的人愿意把它视为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之一,並加以推崇。对於黄宝震先生而言,道教还是一个方向,能引导人们走上行善之道。当越来越多的後辈遵循道义、悟出道理,相信能寻得自己所属之道——关於探索生命与精神、个人与世界的光明大道。
与道结缘,亦乐於寻道。他在逐渐了解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过程中,也兴致勃勃地感受到种种来自传统文化的趣味。其追寻大道的经历,因此充满了欢乐和精彩。在青松观里,他和多位道友、信善们一起,交谈、学习,並进行助学、安老、出版等善行,贡献良多。在探索人生之道的同时,他们也承传了文化之道,並践行着为善之道。
松柏长青 辉映香江
在融汇中西文化的香港,道教是一张直接对外的文化名片,大大小小的道观道坛,分佈在新界、九龙、港岛,显示出本地道教之盛况。於其中,坐落於新界屯门青松观路的青松观,以仿照内地道教名山大殿的建筑、优美静谧的环境、美味可口的上素,以及壶天胜境牌坊、三清大殿、九龙壁和九曲莲池等独特景致而闻名,是颇受香港信众喜爱的一所道观。
“青松观除了有传统的道观建筑外,还有办公大楼,相互辉映的钟楼和鼓楼,並有园艺师精心打理的庭院,栽有古树,养了池龟,给到访的遊客营造一个清净又舒适的环境。”与人们印象中大多年近花甲的信道者不同,正值风华正茂的黄宝震先生文质彬彬、谈吐平和,是少有的心繫道教的青年人。他與青松观结缘多年,以此处作为信仰的寄託。“我早些年认识了青松观的前辈,他得知我是学建筑专业的,就邀请我担任青松观新大楼筹备委员会的委员,为设计新的办公大楼提供建议。”考虑到建筑涉及宗教、环境等元素,黄宝震先生开始了解道教,竟发现这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世界,自己不知不觉中已被深深地吸引:“我认识到道教许多有趣的内容,也知道青松观的服务不仅仅是宗教领域,还有医疗、安老、教育等诸多事宜,就产生了入道的念头。”道教讲究机缘,而黄宝震先生很幸运地获得了入道的资格,隐约之中也显示出他与道教以及青松观深厚的缘分。
从被委任为青松观的义务工程顾问,考虑如何在保育两棵古树的前提下设计办公大楼,到逐渐熟悉青松观的历史、门派以及背後蕴含的文化,再到获得大家认可,予以重任,黄宝震先生的学识与心灵得到了同步的提升。他可以像一个储备丰富的导遊一样,滔滔不绝地向访客介绍,在1950年青松观如何由何启忠、陆至真、叶至和、卢宝经、易宝云、陈台镜等十八位前辈从广州来到香港创立,然後於上世纪六十年代搬迁到屯门,大约十年後再在九龙大南街建立总办事处,坛观分立,二为一体的历史。他也像一位资深道友一样,秉持青松观“遵行九美、修道行善”之宗旨,且与活跃的六百多名观内弟子一样,通过这个註册慈善的团体开展服务社会的工作。他以年轻人特有的朝气和活力,激活了这个传统的宗教;也在配合前辈的基础上,继续扩大青松观以往的慈善工作,使之形成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告之市民,原来道教不仅是过去提供传统的祈福、灵位、求签等服务,还保持着与时俱进的脚步,开启了新的工作,並在新的领域屡有建树。
义举连连 大爱无疆
黄宝震先生介绍:“目前青松观有两所中学、三所小学、两所幼儿园以及一个道教学院共八家教育机构,並有两家安老院、两家中医诊所、两家西医诊所、一家智育中心等服务健康体系的机构,出版了《道家文化研究》《弘道》等道学研究文集。外联方面,青松观与台北指南宫互结联谊,又与内地多个道协保持联繫,常常到各地道观参观访问,交流道教的文化。遵循纯阳吕祖先师“要将道教推向全世界”之训示,分别於美国三藩市、加拿大温哥华、澳洲布里斯本、悉尼及新加坡建立分观,力求将道教弘扬海外。工作多种多样,所结硕果累累,不仅是现在各位观内道友共享的荣光,也是大家未来努力的方向,预示着道教在未来,能取得更为夺目的成就,获得更加广泛的声誉。
跨越大半个世纪的时光,青松观既宣扬和推广了传统文化,也积极引导市民大众向善行善。创立初期,一众道友就坚持青松观应该以慈善事业为坛务推展的重点,他们根据香港社会不同时期的情况,分别开展义学施米、赠医施药、发放救济品、赈济寒衣棉被及探访男女安老院等社会福利慈善服务。
积沙成塔,聚少成多,社会各方面的慈善力量集合起来,就能产生难以估算的正面影响。本着同样的理念,青松观与仁爱堂、圆玄学院等机构一起,支持大型公益活动“慈善万里行”。每一年,都有不同的机构负责不同的公益项目,其他友善团体则予以帮助和支持,保证当年活动能够顺利开展,成效显著。青松观曾负责到内地广西的南宁和北海等,支援当地建造学校。给黄宝震先生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2016年,配合其他社团到四川进行安老服务以及2017年帮助南京方面慈善基金会捐款的工作:“大家做善事的目标是一致的,而不同的人或团队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的方法不同,所以我们应该寻找其中可以合作的机会,把工作的效果扩大,帮助到更多的人,这样的活动就别具意义。”
不止在青松观,黄宝震先生也在其他社团中有所贡献,例如他在香港房地产协会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帮助同行,期间又从前辈身上学到不少有益的内容,因而与团体一起成长,达至工作既专又精。另外,最近他在前辈的支持下创办一个青俊委员会,组织开展名为“薪火相传”的计划。希望通过分享和学习的方式,促进会员们的成长。他言,人们在比较自己和他人的经历之後,可以更清楚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心的人还会学习他人的所长,弥补自己的缺点。所以该会会定期推出分享会、讲座等活动,为年轻人创造种种有利的条件,督促他们融入社会,认识社会、认识祖国,进而开阔了眼界,实现人生更多的价值。
不同的团体,不同的工作,把黄宝震先生的生活填得满满的,但他能通过合理的时间分配,把工作安排得妥妥当当。注重家庭的他,无论如何都会给亲人留出陪伴的时间,就像每天早上,他都坚持开车送女儿上学,也尽量给对方营造一个宽鬆自由、快乐良好的成长环境。而他以身作则地参与社会工作,相信也是女儿眼中一个很好的榜样。
纵观数千年的人类文明史,道教在其中佔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东方,它是中华文化圈最醒目的标示之一,不仅是中国唯一的原生宗教,在传播过程中也跟朝鲜半岛、东南亚、日本等地的文化相互结合,衍生出韩国天道教、日本阴阳道、新马泰的关帝及天后信仰等等,长盛不衰,至今兴旺。在西方,无数学者对道教进行学习、参详,继而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果,如莱布尼茨发明二进制、荣格创办分析心理学。因此,道教虽是一门宗教,但更多的人愿意把它视为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之一,並加以推崇。对於黄宝震先生而言,道教还是一个方向,能引导人们走上行善之道。当越来越多的後辈遵循道义、悟出道理,相信能寻得自己所属之道——关於探索生命与精神、个人与世界的光明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