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慈并重 把握分寸 充分维护学生自尊

来源 :学周刊·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oebe_1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学生随着身心的成熟已经具备强烈的自尊意识。本文通过记录一个学生偷窃事件后衍生出来的一系列行为及学校对案件的诊断和处理过程来分析强调遵循“严慈并重,把握分寸,充分维护学生自尊”原则对待犯错学生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偷窃;中学生;自尊;处理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4-025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4.146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都从幼稚到成熟的发展阶段,他们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也逐渐发生变化,尤其是中职生,即将步入社会,对自身成人化已经具有很强的意识。他们在事情面前表现得很爱面子,希望在同学和朋友面前够体面够强大,即使在错误面前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如果这时受到的是居高临下的批评和教育,他们会感到颜面尽失,加上心智又尚未成熟,极易表现出极端行为,甚至一错再错。而作为处在学生管理教育工作前沿阵地的班主任,其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会给学生带来直接而深刻的影响,不容小觑[1]。
  我在担任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过程中就遇到过一个学生为维护自尊,以谎言掩饰谎言来掩盖偷窃事实的事件,让我深刻体会到无论在侦破案件时还是在教育处理时都要切实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注重保护学生自尊,做到既要解决问题,教育学生,也要做到不伤害学生[2],否则不但不能使学生得到教育醒悟,可能还会加重其道德行为的扭曲变形,衍生出更为极端的行为。下面就这则案例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案例的发生
  在国庆节放假前一天下午,我班B同学的姐姐收到一条手机短信,提示在此一周之前丢失的B同学的手机被××号码使用(手机的一种防盗机能,当手机换了SIM卡,手机就会自动发信息到你之前设定绑定好的手机上去)。B同学通过查找发现××号码竟然是同班A同学的,通过回忆手机丢失当天的情景,B同学高度怀疑A同学偷窃了自己的手机并向我反映了情况。而A同学当天下午恰好请病假回家了,她的手机也处于关机状态。由于放假在即,无法召集全体相关同学,案情侦破只能陷入停顿状态,考虑到各方面的可能性,我只好先嘱咐B同学暂时对此事件保密。
  但是,事情一旦发生就无不透风的墙,在放假第二天晚上,A同学同宿舍舍长打电话给我,代表全宿舍舍友提出以A同学的道德不可能偷窃。我表示并无确认A同学偷窃,请大家不要相互猜疑,伤害到有关同学。在放假第七天晚上,A同学的父亲亦来电话表示已经知道有关B同学丢失手机事宜,同时提供证据说在放假第四天曾收过A同学手机号码发来的陈述生活学习缺钱要求汇款的诈骗信息,表明自己女儿手机也丢失并被人利用的可能,案情因此变得扑朔迷离。接着在放假结束返校后的第一天,A同学非常委屈地到学生科告状说B同学怀疑自己偷窃手机,希望能被澄清。
  二、 處理过程与方法
  (一)侦破案例
  学生科与班主任一起展开了侦破行动,以A同学号码使用经过为侦破点,召集了一切相关的同学分别进行事实陈述并笔记签名,过程录音,经过核对,A同学在手机的丢失过程和时间上与其他同学陈述的曾互通电话的时间不符,A同学露出破绽,最终只能承认错误交出手机。
  (二) 发掘作案动机
  A同学手头宽裕,平日慷慨讲义气,在师生心目中形象较好。而B同学是我班班长,前段时间在纪律管理上对A同学有过约束,使A同学产生过埋怨。恰巧在一天中午放学后看见B同学手机遗留课室,居于报复的一线念头,也刚好校外有一朋友近期无手机可用,A同学就顺手将手机偷窃欲给校外朋友使用。之后又发现手机SIM卡的防盗功能有可能让事情暴露,为了掩盖事实保护自身形象就到舍长面前诉苦,并编造诈骗信息谎言,甚至贼喊捉贼。
  (三) 教育处理作案同学
  首先,私下与家长沟通协商对A同学偷窃事件的教育和引导,密切留意A同学败露后的行为举措,给足其反思时空,不施加压力,甚至表示对一念之差的理解,“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B同学亦表示接受A同学的道歉,促其改过自新。
  其次,班主任与学生科经反复斟酌之后认为A同学平日表现良好,且最终承认了错误,决定予以A同学记过处分但暂不通报。同时说服B同学为A同学保守秘密,维护其尊严。
  但是,同学们的窃窃私语让A同学变得不如以前活泼开朗了,还总有意躲避人群,略显郁郁寡欢,因此决定改变保守秘密方案,给予A同学足够的时间考虑选择,在其自愿情况下召开了班内检讨会。检讨会分四部分进行:①A同学向B同学归还手机并公开道歉;②B同学欣然接受道歉,号召大家鼓励A同学改正进步;③班主任对偷窃行为进行批评教育,对事后A和B同学的做法加以肯定;④同学们表态接受A同学改过自新,过后不再议论此事。
  三、处理效果
  A同学背后的猜疑、讨论等负面影响消除了,其勇气还得到不少同学肯定,在同学间的信任度得到恢复,大家都积极鼓励她,让她如释重负,重新抬起头做人,逐渐走出心理阴影和行为误区。其他同学通过此事件亦深刻体会了偷窃等不良行为是可耻的,行不正必自毙,但能悬崖勒马,及时改过自新也是值得肯定的。
  四、分析总结
  从此案例的具体经过可以看出,虽然A同学是个慷慨义气,活泼友好的人,但因要解B同学对自己约束之怨,竟稀里糊涂地步入了偷窃者行列,之后还制造假象,以一系列谎言掩盖事实。透过现象观察本质,这一系列谎言的编造其实正是其维护自尊的需要。可想象其内心承受着多大的压力,担心一旦暴露即刻颜面扫地。整个过程明显披露着她自身极其强烈的自尊及一念之差,这是本案例的突出特点,也是我们在处理案件过程中始终要考虑的。但偷窃事实摆在眼前,却不能为保护自尊而忽视,因此我们采取了“严慈并重,把握分寸”的方针。
  (一)严肃对待,严格处理   学生科与班主任配合全程参与案件的侦破和处理,采取多方笔供和录音的方式,搜索确凿证据,让犯错者束手就擒,教育了学生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案明后对犯错同学记过处分,让学生知道犯错势必要接受惩罚,承担后果;并且密切追踪其行为改正情况,鞭策其改过自新,而不是一味强调保护就忽略教育和处理。
  (二) 善待学生,重在感化
  A同学一系列的掩饰行为实际表明其内心对“偷窃是错误可耻的”已有认识,只不过这种悔悟却在维护自尊的时候走向歧途。如果此时加以责骂、惩罚,势必与其特点相背而驰,还可能会带来逆反或委靡的极端心理。所以作为班主任,在侦破案件之后我给足了A同学反思时空,不施加压力,甚至表示对一念之差的理解,明确表明“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而在说话字眼上也注重以“拿”代替“偷”。同时,说服B同学能给予A同学改正的机会,让A同学得到多方面的鼓励和感化,乐意迷途知返,落实自主教育。
  (三)把握分寸,确保效果
  1.必需处分,但不公开通报。在案件侦破之初,考虑到学校作为学生的聚集地,各种消息特别是小道消息的传播速度非常快,且极易变形,这种偷窃件事一旦传扬出去,很容易使A同学在同学之间难以立足,背上沉重的精神负担,更不要说有心改正。所以为了能最大程度维护A同学自尊,即使面对的是偷窃这种恶劣行为,在严肃对待,严格处理的同时也是采取封锁消息,不能传播的方针,以此希望能为A同学搭建良好的改正氛围和心态[3]。
  2.必须与家长沟通,但私下进行。A同学认错之后一再请求不能讓家长知道,一是觉得无脸见父母,二是怕父母的责骂甚至殴打。但是家长具有完全的监护权利和义务,所以我们必须与家长协商有关教育和引导问题,这也是在把握好处理教育与维护自尊的分寸。
  3.以维护自尊为前提,把握好隐瞒与公开的分寸。检讨会前由于同学们对案情结果猜破了八九,私下议论沸扬,给A同学自尊带来了慢性侵害,极不利于其改过自新。权衡利弊,我们不再隐瞒,反而鼓励A同学站出来主动承认错误。事实证明,A同学在班内公开检讨后反而消除了心理阴影,其勇气可嘉,得到师生肯定,大家保证不再议论,真正维护了其自尊。
  综上,偷窃行为一开始诊断未果,在自尊心的自我保护下迫使A同学衍生了一系列说谎行骗行为,如果我们接下来未遵循保护学生自尊的原则去处理问题,一味严肃批评教育,难以料想还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4]。通过此事件,我深深体会到中学生逐渐强烈的自尊心保护意识,体会到“严慈并重,把握分寸,充分维护学生自尊”原则对待犯错学生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欣. 试论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策略[J]. 亚太教育, 2016(16):59,52.
  [2] 钟静冰. 关于中专学生偷窃事件处理的案例分析[J]. 中国校外教育旬刊, 2014(26):140,148.
  [3] 徐小娟. 试论高职院校辅导员对偷窃学生的管理与教育[J]. 现代经济信息, 2015(22):384,387.
  [4] 于振波. 理解学生内心 挽救学生过失[J]. 学周刊, 2011(14):9-9.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创新成为了第一生产力。因此,注重创新成为至关重要的事情。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更应如此。对此,高中语文教师应积极思考如何在推进新课改纵深发展的过程中合理渗透创新,以使语文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创新;高中语文;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8-0132-02  DOI:10.16657/j.c
期刊
摘 要:对学校的管理是一项严肃而充满挑战的事业。管理者要在了解学校和教师工作实际的基础上开展工作,通过引领、规划、落实等手段,促进学校的“升级换代”。  关键词:引领;规划;落实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8-022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8.148  2011年,我从工作21
期刊
摘 要:分析南京邮电大学开设的概率统计课程情况,根据专业需要,构建新的课程框架,最后提出概率统计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内容,包括教学内容要与实际问题结合、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一种新的授课形式。  关键词:因材施教;实践教学;案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4-001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
期刊
摘要:跨文化交际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进行的交际活动。它研究文化与交际的关系,着重研究影响交际的文化因素、交际原则与交际方式。由于中西方的历史文化背景、社会结构、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多方面不同,各国人们对于幽默的理解和表达也十分不同。本文旨在对赵本山与卓别林的幽默进行对比剖析,探讨中西方幽默存在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产生的文化因素,以此来引导我们以全新的视角去理解并欣赏不同的幽默风格,进而提
期刊
摘 要:教师、家长为了让幼儿更有智慧,就让他们学习很多超过他们年龄的知识。这种加速学习有效吗?本文通过皮亚杰的理论来看数学的加速学习。  关键词:加速学习;数学;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8-018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8.120  不少教师与家长为了让幼儿更具智慧,他们通
期刊
摘 要:运用图里的翻译规范对徐志摩和陈良廷翻译的五篇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英译本进行系统的对比,总结出各自的初始规范,翻译方式都是“全译”,徐保留了原作的所有风格,忠实原作细节,总体倾向于充分性;陈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原作等效,总体倾向于可接受性。研究发现,徐志摩运用欧化的白话文,谐音、直译等,并且陈良廷灵活运用了音译、注释等多种翻译策略,遵守两位译者所处时代的翻译规范。  关键词:翻译规范;短篇小说翻譯
期刊
摘 要:基于S省教育厅已核准的八所本科高校章程的文本分析发现,地方高校章程普遍较好地回应了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呼声和要求,内容涵盖了高校治理结构的基本方面,彰显了以学术为本位、保障学术自由的大学精神。但是,也存在着可操作性较差、办学特色不足以及制定修改程序不规范等共性问题。建议地方高校的章程编制应该减少抽象描述,增强可操作性;凸显高校个性特征,彰显办学传统和特色;在制定和修改过程应鼓励师生参与。  
期刊
摘 要:在教育信息化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智慧教育逐渐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话题。通过对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有必要科学概括智慧教育的概念;通过对智慧教育现状的梳理,为其未来的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即要以优势区域为引领,找到系统化的发展模式;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制度方案,保证有长远目标的按期实现;智慧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应有水平相匹配的管理制度和实践技术。  关键词:智慧教育;文献综述;教育信息化;智慧校园  中
期刊
摘 要:《区域经济发展专题》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现实性,这对课程内容设置、教师素质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区域经济发展专题》课程建设,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材建设、教学方式和手段、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着手,提出课程建设应重点突出课程内容的动态性,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多元化,授课教师素质的综合化等特点。  关键词:课程建设;教材;教学方式;师资队伍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对话是课堂互动的主要形式,教师提问又往往是师生对话的主要表现。如何设计“高认知问题”是当前美术课堂中需要深入探究的问题,提高问题的设计意识也是实现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如何设计“高认知问题”为切入点,主要围绕“高认识问题的界定”“高认知问题的价值意义”“如何设计高认知问题”三个方面来论述设计“高认知问题”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引导学生在问题中获得思维提高。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