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吴的困惑
木匠
一连几天,老吴神情恍惚,茶饭不思。还默默地将挂在自己书房里的一幅字取了下来。那幅字是老吴亲手抄录的一首苏轼的诗:
万里云山一破裘,杖端闲挂百钱游。
五车书已留儿读,二顷田应为鹤谋。
水底笙歌蛙两部,山中奴婢橘千头。
幅巾我欲相随去,海上何人识故侯。
老吴今年快八十岁了,退休前,在一所重点中学教语文。还没退休,就被一家私立补习学校盯上了,谁叫他是特级语文教师呢,还教出过几个语文中高考状元。
私立补习学校给老吴开出的课时费是一节课五百元。如此算下来,他到人家那儿去上一年课,收入还是十分可观的。
老昊向来对课外班的高收费嗤之以鼻,也想过自己一生清高,不愿临了为五斗米折腰,但现在人家给的可是五十斗米,再说儿子也老大不小了,要结婚,还得为儿子准备婚房,就现在这个房价,老吴就算取出全部积蓄,也未见得够交一首付。最终,老昊还是下了决心:牺牲我一个,幸福全家人!
于是,老吴这边一办完退休手续,转天就去私立补习学校报到了……
后来,老吴有了孙子。老吴觉得自己今后的任务就是要把孙子培养成才。所以,老吴便辞去了私立补习学校的工作,一心在家带孙子。老吴还和老伴做了分工,老伴负责照顾孙子的生活,他则负责孙子的学习。
老吴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参考了大量婴幼儿教育图书,又结合自己数十年教书育人的经验,制定了一个具体到周的“育孙计划”。老吴这个特级教师还真不是白给的,小孙子在他的精心调教之下,五岁识字过千,七岁不仅能背,还能讲唐诗三百首,才上小学三年级,已在少年报上发表过数篇文章……
老昊也不是一个自私的人,正打算将自己的育孙经验整理出来,交给自己一位在出版社工作的朋友出版,以便让更多的家长学会如何开发孩子的潜能,使孩子成才。
可最近一段时间,孙子突然像变了个人,对老吴讲的话听不进去了。暑假前,老吴精挑细选了十篇适合孙子这个年纪学习的古文,要孙子背诵。暑假已经过半,老吴想检查一下孙子背得怎么样了。没想到,孙子竞一篇也没背!还反问老吴:“爷爷,您让我背的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吗?明年我就要考高中了,而您给我的这些东西都是不考的呀!”
老吴一听,觉得有必要和孙子好好谈谈了。于是,拉开架势,语重心长地说道:“孩子,你得知道,学习可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我教你的这些东西,虽然不会考,但未必对你的考试没有帮助。记得我跟你说过的‘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的道理吗?我给你找的这些,都是名篇,学习它们不仅能增长你的见识,使你的文笔变得更加优美,也有助于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老吴一口气讲了一个多小时,说得嘴角都起白沫了。
“爷爷,这都什么时代了?还背书呢?”趁老吴喘口气的工夫,孙子问道。
“什么时代?背书跟时代能扯上什么关系?不管是什么时代,该背的书还是得背!”老昊不明白孙子怎么突然问了这么一个不着四六的问题。
“现在可是人工智能时代了!”
“人工智能时代怎么了?人工智能时代就不需要背书了?”
“也不是不需要,只是……”“只是什么?”“只是,我这么跟您说吧,爷爷,您一生读的书和您认为应该读,但还没来及读的书比,有多少?”“九牛一毛。”“那您觉得,就算一个人从一出生,就手不释卷的一直读到死,能读多少书?”“这,这我不知道。但多读书,总没坏处。”“多少是多?”“古人说‘读书破万卷’……”
“万卷?万卷算多吗?您这观念,也太过时了!计算机时代,已能把十万卷,乃至百万卷书,存入一个小小的芯片当中;人工智能时代,也许未来只需要一个小小的手术,就能将这枚芯片植入人的大脑。到那时,任何人都有可能在旦夕之间,由一个文盲变成一个博古通令的大学问家!只有傻子才会一本本书地去啃。且照目前科学发展的速度,这一天,很快就会到来……”
“啊!”老昊听了孙子的话,差点一口气没上来。这不,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老吴就这么神情恍惚着,嘴里还一直翻来复去地念叨着:“我还就不信了,昨天的一个文盲,今天就能变成博古通令的大学问家!我啊,是真想再活一百年!看看明天的世界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AI奇点,不可怕
白鸽
看到很多杂志、网站、电影中都在讲人工智能反过来统治人类的故事,“细思极恐”。最近的美剧《西部世界》,带给我們很多思考。看得我后背一阵发凉,甚至开始怀疑自我,怎么确定自己不是个机器人?或许你爱上一个人,换一份工作,都是被写好的代码。你的每一个决定,或许都是在一连串规律中计算出来的判断。
科学界有人把人工智能觉醒并最终胜过人类本身的那一天称作奇点,其实就是个临界点。如果AI奇点真的来了,不仅仅是一大批职业人群会被取而代之,人工智能将超越人类本体,主宰这个世界。有人预测奇点在2035年,也有人推算在2029年。看过这些电影、文学作品甚至是科学预测后,人们的反应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陷入深深的恐惧,电影里的故事让人脑洞大开,那些逼真的特效让人身临其境,加上科学性的推演和数据支持,似乎可怕的机器时代即将到来;还有一类人会不以为然,他们大都是现实主义者,他们不相信虚无缥缈的预测或是科幻的艺术作品,他们鄙视那些哗众取宠、博人眼球的研究结论。而此刻冷静的我,似乎不属于任何一类,我想另辟蹊径的告诉大家,人工智能既不遥远,也不可怕。
首先,人工智能不遥远,我们早已在不知不觉中迈入新时代,人工智能不是科幻,而是已在你身边。人类认知的阶段分为获取、学习、判断、博弈和审美,如今战胜人类棋手的AlphaGo已经迈过了博弈阶段。温水煮青蛙,奇点只是青蛙被烫死的那个温度,并不是说奇点之前你不在锅里。
也许你现在会更恐惧,似乎人类的灾难已近在眼前、无法避免,其实不然。从古到今,人类的发展经历了太多坎坷与波折。我们在与自然的对抗中学会了生存技能,在几乎灭顶之灾的战争废墟里认识到和平的意义。人类是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中向前发展的,这些经验教训都是我们亲自去经历,没有前车之鉴,它们出现得太随机、太庞杂,套用人工智能学的话说就是算法太复杂。谁能描述我们今后的生活,谁能预测人类的下一场劫难?也许人工智能可以提升人类的认知水平,可以创造新的时代,或者以最温柔的方式“统治”你,或者说服务你,谁又能说得清呢? 想想我们人类,虽然没有人给我们设定代码,可从小不也是在父母的支配和掌控下成长吗?考什么学校,学什么兴趣班,找什么样的男朋友,很多父母都给孩子设定好了,只有完成目标,人生才算美满。步入社会,我们又按照社会的规则去生存。每一个抉择背后,也是有着一系列的算法。
我愿換掉95%的大脑
毕明
据科学研究发现,人类对自身大脑的开发利用还不到其全部能力的5%,既然这95%的资源在浪费着,好吧,我狠狠心,愿意换掉那95%的闲置大脑,用什么换呢?就是简称AT的人工智能。AlphaGo2,0就可以,但最好是除了会下围棋,还能多干几件事。
最近马云先生聊过“人工智能”的话题,洋洋洒洒一万多字。他上来就说“人工智能”这几个字听起来他就很生气。他说让机器来模仿人那不叫智能,要让机器去做人干不了的事情。智能时代是让机器去解决人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及了解人不能了解的东西。人有智慧,机器有智能,可人的记忆力、体力、计算速度还是无法与机器电脑相比,所以人类发明个机器来跟自己下棋,并打败人类是没有意义的。人发明机器为了什么?就是让它替人类干人类自身完不成或费力的工作,这是人的智慧。两个不同种群放在一块搞比拼绝对无意义。
好吧,按马云先生说的,我的95%的大脑闲置无用,那就换成能下棋必胜、计算神速无差错的人工智能吧,总比闲着要强出百倍。
人类其实是“懒惰”的,不断发明各种机器和工具来延伸自身的能力,于是古代的中国人发明了手动计算器——算盘,西方人发明了电子计算器,于是我们就不用背记算盘口诀了,只要认识阿拉伯数字和动动手指就会算数了。同样如今的智能手机成了集合了移动电话、CD机、网络电脑、照相机、摄像机等一干功能的智能机器,全世界的人民都人见人爱,这是人工智能的壮举,我们庆幸在有生之年赶上了智能时代。
也有一些人为人工智能的未来担忧害怕,他们害怕人工智能在未来的某一天会超越人类自身的智能,会给人类带来无可挽回的“非人类智能”灾难。这未免有些杞人忧天,人类既然可以发明和利用人工智能来为自身服务,就一定有能力有办法来有效管控人工智能的危害性,这就如同人类发明了核武器。所以人类发展人工智能的目的绝不应该仅仅追求机器对人的极力模仿,而是应该利用人工智能来提高我们人类的智慧和学习能力,这才是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向。
凭借人类现有的智慧,谁也无法预知未来人工智能最终的结局是什么样子的。即使预测了,我们也无法判定自己的预知是否准确,就像过去人们认为电脑无法模仿人类大脑做类似下围棋的事情,结果先是深蓝后是AlphaGo,狂虐当今棋坛强者。这些并不可怕,可怕的应该是人类自己把人工智能开发错了方向,如果让人工智能具备了与人类为敌的自我学习能力,那才是对人类智慧的最大侮辱与挑战,所以人类在不断快速推进人工智能的开发速度的同时,还要制定全世界必须遵守的规则,并有绝对的能力对违反规则者予以有效的惩戒。这是我们用5%的大脑就可以预判的,“细思极恐”啊!
科幻并不遥远
常江
目前,全球最热门的词汇,“人工智能”无疑是其中之一。前不久谷歌AlphaGo出尽了风头。搜狗的CEO王小川曾说:“下一步人工智能的大趋势,是和人实现融合,用机器去实现所有目前必须借助人类智慧才能实现的任务。”
很多科幻小说及电影大片里面都将人类费尽心机制造出来的“人工智能”机器人,赋予了神奇的能力,更有要“占领地球”的欲望,让制造它们的人类也无计可施。专业人士在试图打消公众对人工智能的忧虑时,经常提到一个说法:我们可以拔掉电源。对此,有专家并不赞同:当对人工智能的想象停留在个体机器人阶段时,也许是成立的,只要“人工智能”还依赖有形的伺服机构才能实施行动,那我们也许还可以拔掉电源。但现实情形是,人工智能一旦与互联网结合,借用高度发达的定制、物流、快速等社会服务,几乎可以完全摆脱对所有伺服机构的依赖。这一点不仅在大量科幻作品中已经反复上演,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可以顺利实施了。当“人工智能”变成网上幽灵时,没有机体,没有形态,还谈什么拔掉电源呢?
有行业观察家认为:人工智能与人类之间一方面是主仆关系,人工智能会为人类在交通、在家庭、教育等生活的各个方面提供更高级的服务,但人工智能与人类之间另一方面又是主仆关系,人类也在不断地为人工智能提供服务,人类创造它们改善它们,赋予它们反仆为主的能力夺走一部分人的决策权威和生存权威。在他看来,人工智能将是一场革命,它不是简单的改造行业,它会对我们的社会结构进行重构,重新定义经济体,重新定义我们的人生。未来,人工智能会取代我们所有纯技术和纯服务的职位。
从历史来看,几乎大多数的科幻小说中描写的神奇事物,都变成了现实。1944年,美国发表了一篇科幻小说,精确地描述了原子弹的功能。小说当即引起了美国军方的强烈震动,为此展开了一场调查。调查结论是,“曼哈顿计划”不存在任何泄密行为,小说中的描写只是作者幸运地“推测”出来的。可是,几个月后,世界上第一颗真正的原子弹爆炸了。
“人工智能”听起来很遥远,其实已经渗透到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有人想象,要彻底避免家庭矛盾的产生,人类或许会造出来“人工智能的老婆和丈夫”。总之,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科幻与现实并不遥远,“人工智能”是要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木匠
一连几天,老吴神情恍惚,茶饭不思。还默默地将挂在自己书房里的一幅字取了下来。那幅字是老吴亲手抄录的一首苏轼的诗:
万里云山一破裘,杖端闲挂百钱游。
五车书已留儿读,二顷田应为鹤谋。
水底笙歌蛙两部,山中奴婢橘千头。
幅巾我欲相随去,海上何人识故侯。
老吴今年快八十岁了,退休前,在一所重点中学教语文。还没退休,就被一家私立补习学校盯上了,谁叫他是特级语文教师呢,还教出过几个语文中高考状元。
私立补习学校给老吴开出的课时费是一节课五百元。如此算下来,他到人家那儿去上一年课,收入还是十分可观的。
老昊向来对课外班的高收费嗤之以鼻,也想过自己一生清高,不愿临了为五斗米折腰,但现在人家给的可是五十斗米,再说儿子也老大不小了,要结婚,还得为儿子准备婚房,就现在这个房价,老吴就算取出全部积蓄,也未见得够交一首付。最终,老昊还是下了决心:牺牲我一个,幸福全家人!
于是,老吴这边一办完退休手续,转天就去私立补习学校报到了……
后来,老吴有了孙子。老吴觉得自己今后的任务就是要把孙子培养成才。所以,老吴便辞去了私立补习学校的工作,一心在家带孙子。老吴还和老伴做了分工,老伴负责照顾孙子的生活,他则负责孙子的学习。
老吴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参考了大量婴幼儿教育图书,又结合自己数十年教书育人的经验,制定了一个具体到周的“育孙计划”。老吴这个特级教师还真不是白给的,小孙子在他的精心调教之下,五岁识字过千,七岁不仅能背,还能讲唐诗三百首,才上小学三年级,已在少年报上发表过数篇文章……
老昊也不是一个自私的人,正打算将自己的育孙经验整理出来,交给自己一位在出版社工作的朋友出版,以便让更多的家长学会如何开发孩子的潜能,使孩子成才。
可最近一段时间,孙子突然像变了个人,对老吴讲的话听不进去了。暑假前,老吴精挑细选了十篇适合孙子这个年纪学习的古文,要孙子背诵。暑假已经过半,老吴想检查一下孙子背得怎么样了。没想到,孙子竞一篇也没背!还反问老吴:“爷爷,您让我背的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吗?明年我就要考高中了,而您给我的这些东西都是不考的呀!”
老吴一听,觉得有必要和孙子好好谈谈了。于是,拉开架势,语重心长地说道:“孩子,你得知道,学习可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我教你的这些东西,虽然不会考,但未必对你的考试没有帮助。记得我跟你说过的‘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的道理吗?我给你找的这些,都是名篇,学习它们不仅能增长你的见识,使你的文笔变得更加优美,也有助于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老吴一口气讲了一个多小时,说得嘴角都起白沫了。
“爷爷,这都什么时代了?还背书呢?”趁老吴喘口气的工夫,孙子问道。
“什么时代?背书跟时代能扯上什么关系?不管是什么时代,该背的书还是得背!”老昊不明白孙子怎么突然问了这么一个不着四六的问题。
“现在可是人工智能时代了!”
“人工智能时代怎么了?人工智能时代就不需要背书了?”
“也不是不需要,只是……”“只是什么?”“只是,我这么跟您说吧,爷爷,您一生读的书和您认为应该读,但还没来及读的书比,有多少?”“九牛一毛。”“那您觉得,就算一个人从一出生,就手不释卷的一直读到死,能读多少书?”“这,这我不知道。但多读书,总没坏处。”“多少是多?”“古人说‘读书破万卷’……”
“万卷?万卷算多吗?您这观念,也太过时了!计算机时代,已能把十万卷,乃至百万卷书,存入一个小小的芯片当中;人工智能时代,也许未来只需要一个小小的手术,就能将这枚芯片植入人的大脑。到那时,任何人都有可能在旦夕之间,由一个文盲变成一个博古通令的大学问家!只有傻子才会一本本书地去啃。且照目前科学发展的速度,这一天,很快就会到来……”
“啊!”老昊听了孙子的话,差点一口气没上来。这不,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老吴就这么神情恍惚着,嘴里还一直翻来复去地念叨着:“我还就不信了,昨天的一个文盲,今天就能变成博古通令的大学问家!我啊,是真想再活一百年!看看明天的世界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AI奇点,不可怕
白鸽
看到很多杂志、网站、电影中都在讲人工智能反过来统治人类的故事,“细思极恐”。最近的美剧《西部世界》,带给我們很多思考。看得我后背一阵发凉,甚至开始怀疑自我,怎么确定自己不是个机器人?或许你爱上一个人,换一份工作,都是被写好的代码。你的每一个决定,或许都是在一连串规律中计算出来的判断。
科学界有人把人工智能觉醒并最终胜过人类本身的那一天称作奇点,其实就是个临界点。如果AI奇点真的来了,不仅仅是一大批职业人群会被取而代之,人工智能将超越人类本体,主宰这个世界。有人预测奇点在2035年,也有人推算在2029年。看过这些电影、文学作品甚至是科学预测后,人们的反应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陷入深深的恐惧,电影里的故事让人脑洞大开,那些逼真的特效让人身临其境,加上科学性的推演和数据支持,似乎可怕的机器时代即将到来;还有一类人会不以为然,他们大都是现实主义者,他们不相信虚无缥缈的预测或是科幻的艺术作品,他们鄙视那些哗众取宠、博人眼球的研究结论。而此刻冷静的我,似乎不属于任何一类,我想另辟蹊径的告诉大家,人工智能既不遥远,也不可怕。
首先,人工智能不遥远,我们早已在不知不觉中迈入新时代,人工智能不是科幻,而是已在你身边。人类认知的阶段分为获取、学习、判断、博弈和审美,如今战胜人类棋手的AlphaGo已经迈过了博弈阶段。温水煮青蛙,奇点只是青蛙被烫死的那个温度,并不是说奇点之前你不在锅里。
也许你现在会更恐惧,似乎人类的灾难已近在眼前、无法避免,其实不然。从古到今,人类的发展经历了太多坎坷与波折。我们在与自然的对抗中学会了生存技能,在几乎灭顶之灾的战争废墟里认识到和平的意义。人类是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中向前发展的,这些经验教训都是我们亲自去经历,没有前车之鉴,它们出现得太随机、太庞杂,套用人工智能学的话说就是算法太复杂。谁能描述我们今后的生活,谁能预测人类的下一场劫难?也许人工智能可以提升人类的认知水平,可以创造新的时代,或者以最温柔的方式“统治”你,或者说服务你,谁又能说得清呢? 想想我们人类,虽然没有人给我们设定代码,可从小不也是在父母的支配和掌控下成长吗?考什么学校,学什么兴趣班,找什么样的男朋友,很多父母都给孩子设定好了,只有完成目标,人生才算美满。步入社会,我们又按照社会的规则去生存。每一个抉择背后,也是有着一系列的算法。
我愿換掉95%的大脑
毕明
据科学研究发现,人类对自身大脑的开发利用还不到其全部能力的5%,既然这95%的资源在浪费着,好吧,我狠狠心,愿意换掉那95%的闲置大脑,用什么换呢?就是简称AT的人工智能。AlphaGo2,0就可以,但最好是除了会下围棋,还能多干几件事。
最近马云先生聊过“人工智能”的话题,洋洋洒洒一万多字。他上来就说“人工智能”这几个字听起来他就很生气。他说让机器来模仿人那不叫智能,要让机器去做人干不了的事情。智能时代是让机器去解决人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及了解人不能了解的东西。人有智慧,机器有智能,可人的记忆力、体力、计算速度还是无法与机器电脑相比,所以人类发明个机器来跟自己下棋,并打败人类是没有意义的。人发明机器为了什么?就是让它替人类干人类自身完不成或费力的工作,这是人的智慧。两个不同种群放在一块搞比拼绝对无意义。
好吧,按马云先生说的,我的95%的大脑闲置无用,那就换成能下棋必胜、计算神速无差错的人工智能吧,总比闲着要强出百倍。
人类其实是“懒惰”的,不断发明各种机器和工具来延伸自身的能力,于是古代的中国人发明了手动计算器——算盘,西方人发明了电子计算器,于是我们就不用背记算盘口诀了,只要认识阿拉伯数字和动动手指就会算数了。同样如今的智能手机成了集合了移动电话、CD机、网络电脑、照相机、摄像机等一干功能的智能机器,全世界的人民都人见人爱,这是人工智能的壮举,我们庆幸在有生之年赶上了智能时代。
也有一些人为人工智能的未来担忧害怕,他们害怕人工智能在未来的某一天会超越人类自身的智能,会给人类带来无可挽回的“非人类智能”灾难。这未免有些杞人忧天,人类既然可以发明和利用人工智能来为自身服务,就一定有能力有办法来有效管控人工智能的危害性,这就如同人类发明了核武器。所以人类发展人工智能的目的绝不应该仅仅追求机器对人的极力模仿,而是应该利用人工智能来提高我们人类的智慧和学习能力,这才是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向。
凭借人类现有的智慧,谁也无法预知未来人工智能最终的结局是什么样子的。即使预测了,我们也无法判定自己的预知是否准确,就像过去人们认为电脑无法模仿人类大脑做类似下围棋的事情,结果先是深蓝后是AlphaGo,狂虐当今棋坛强者。这些并不可怕,可怕的应该是人类自己把人工智能开发错了方向,如果让人工智能具备了与人类为敌的自我学习能力,那才是对人类智慧的最大侮辱与挑战,所以人类在不断快速推进人工智能的开发速度的同时,还要制定全世界必须遵守的规则,并有绝对的能力对违反规则者予以有效的惩戒。这是我们用5%的大脑就可以预判的,“细思极恐”啊!
科幻并不遥远
常江
目前,全球最热门的词汇,“人工智能”无疑是其中之一。前不久谷歌AlphaGo出尽了风头。搜狗的CEO王小川曾说:“下一步人工智能的大趋势,是和人实现融合,用机器去实现所有目前必须借助人类智慧才能实现的任务。”
很多科幻小说及电影大片里面都将人类费尽心机制造出来的“人工智能”机器人,赋予了神奇的能力,更有要“占领地球”的欲望,让制造它们的人类也无计可施。专业人士在试图打消公众对人工智能的忧虑时,经常提到一个说法:我们可以拔掉电源。对此,有专家并不赞同:当对人工智能的想象停留在个体机器人阶段时,也许是成立的,只要“人工智能”还依赖有形的伺服机构才能实施行动,那我们也许还可以拔掉电源。但现实情形是,人工智能一旦与互联网结合,借用高度发达的定制、物流、快速等社会服务,几乎可以完全摆脱对所有伺服机构的依赖。这一点不仅在大量科幻作品中已经反复上演,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可以顺利实施了。当“人工智能”变成网上幽灵时,没有机体,没有形态,还谈什么拔掉电源呢?
有行业观察家认为:人工智能与人类之间一方面是主仆关系,人工智能会为人类在交通、在家庭、教育等生活的各个方面提供更高级的服务,但人工智能与人类之间另一方面又是主仆关系,人类也在不断地为人工智能提供服务,人类创造它们改善它们,赋予它们反仆为主的能力夺走一部分人的决策权威和生存权威。在他看来,人工智能将是一场革命,它不是简单的改造行业,它会对我们的社会结构进行重构,重新定义经济体,重新定义我们的人生。未来,人工智能会取代我们所有纯技术和纯服务的职位。
从历史来看,几乎大多数的科幻小说中描写的神奇事物,都变成了现实。1944年,美国发表了一篇科幻小说,精确地描述了原子弹的功能。小说当即引起了美国军方的强烈震动,为此展开了一场调查。调查结论是,“曼哈顿计划”不存在任何泄密行为,小说中的描写只是作者幸运地“推测”出来的。可是,几个月后,世界上第一颗真正的原子弹爆炸了。
“人工智能”听起来很遥远,其实已经渗透到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有人想象,要彻底避免家庭矛盾的产生,人类或许会造出来“人工智能的老婆和丈夫”。总之,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科幻与现实并不遥远,“人工智能”是要更好地造福于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