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起希望风帆 爱心传递文化

来源 :文化月刊·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z06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月6日,进藏支教的画家们凯旋而归,标志着为期近一个月的面包公益活动在北京宋庄圆满落下帷幕。据了解,面包公益活动旨在为孩子们开启一扇艺术之窗,结合宋庄优质的画家资源,对孩子们在艺术领域进行启蒙式教育,用艺术影响、感染孩子。这次支教是一次成功的探索,画家们讲课时注重心灵和思维上的教育。课堂上,他们用激情点燃了自己,也点燃了藏族的孩子们。
  今年9月,来自北京宋庄的画家们自驾进藏,路线为北京—甘肃—青海—西藏—四川—北京,全程约1万公里。大家翻山越岭,历尽艰辛,还饱受高原反应的折磨,但所有的困难都无法阻挡画家进藏的脚步及公益的力量。画家们沿途走访了藏区小学和孤儿院,看望了寺院的小喇嘛,大家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将随车所带绘画用品、书籍、过冬衣服捐赠给了孩子们。
  据面包公益行动发起人余子涵介绍,这次进藏之所以选择自驾是因为很多爱心人士捐赠了学习用品等物资,我们要负责把爱心物资送达到孩子们手中。物资一共满载了3辆车,一路驶向西藏。盘山道比较难走,每天都会看到跌落或者冲入山谷的车辆,一路上可谓惊心动魄。在被称作“魔鬼路”的通麦天险,仅有这一条路可走,所以在这条路上堵一两天都是很正常的事情。途中错过吃饭的地方,画家们就煮方便面。一转眼,煮面的锅被牛舔得都不用洗了。
  “因为高原反应,团队里所有人都出现了头晕脑胀、咳嗽感冒、呕吐等状况,大家因缺氧嘴唇呈紫色。但没有一个人退缩,依然坚定信念,无论如何,我们是来为藏族孩子教授艺术课程的,把希望带给孩子们,圆孩子们的艺术梦。每到一处贫困学校,画家们都亲自为孩子们授课,并手把手地教孩子绘画知识,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孩子的性格、品格、人格……”余子涵动情地说。
  此次支教的画家、志愿者们纷纷表示,在离开当地时,藏族的孩子们都眼含热泪,使劲拉着他们的手,相约明年一定要再来。在与孩子们的相处中,画家们也真切感受到了源自孩子的那份纯净、诚实、善良和对知识的渴望,每个人的灵魂都得到了净化,精神都得到了救赎。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张北云说:“在我的课堂上,我告诉孩子们生命的过程,生命的真谛。我们在花盆里种下一粒种子,每天都观察它的变化,并且用绘画的语言来写日记。今天它长出一片叶子,我们拿起画笔把它画下来;明天它枯萎了,我们接着用笔去描绘它的样子……这是我的教育方式,是我传达给孩子对生命、对艺术的理解,坚持不懈,细心观察,必然会成为艺术家。我的学生就是这样培养的。”
  据张北云讲,藏族孩子对物质的要求非常低,对心灵和精神的渴求远高于物质。每次发放一些文具或小礼物时,他们表现出了很强的共享精神,从来没有发生过争抢的状况。很多爱心人士经常会给灾区或者西藏的孩子们进行捐款,张北云建议大家亲自走一趟,把孩子们所需要的东西送到他们身边。这样,捐赠者也知道款项的去处,身临其境也真正净化了心灵,让爱遍及所有的孩子们。此外,他希望有一个长期的支教机制,充分发挥民间支教的作用。“我觉得我们是个先行者,要总结经验,对将来能提供一些借鉴。建立一套良好而有效的机制,让那些想做公益的人,能够更加顺利和乐意地投入到当中来。”张北云说。
  燕京华侨大学艺术分院副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市西城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佀明亮在谈到自己站在藏区小学的讲桌前准备第一堂课时,也颇多感触。“学校没有校门,是几排不大的简易平房。这是所建立在青海湖畔、紧邻甲乙寺的学校,学校是康巴活佛一手创建,学生主要是一些孤残,或者家境贫困的藏族孩子。我的第一堂备课题目是《认识书法》,讲桌前坐满了藏家小娃,每个学生的脸上都充满了好奇与期许,我先将资助的文具和募捐款发放到每一个学生的手中,孩子们天真的笑脸,相互间对比带来的喜悦令我以及所有的画家和志愿者都非常高兴。当我看到一双双纯真的黑眸在期待着,粉笔在简陋的黑墙上划上印迹时,内心莫名地伤感。但学生们天资极佳,他们显示出的对知识的强烈渴求,又让我深感欣慰。”佀明亮说。
  在此次支教中,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工笔山水画家、蝇头小楷书法家刘风雷想得最多的是在最短的时间里讲最有用的课程,最易于让孩子们掌握的内容,让孩子们能听懂,简便易行,马上就能着手绘画。
  刘风雷说:“我讲的第一堂课是传统的绘画基础,告诉孩子们如何画一朵花、花瓣、花叶、花托、叶脉等一些技巧。我的讲课主要是让孩子们把生活中的事物用笔描述出来,教给孩子们一些方法,启发孩子们学习绘画的兴趣,兴趣才是最大的动力和老师。接下来的实际绘画中,孩子们记忆力超凡,马上就掌握了这些要领,这里的孩子很聪明、纯朴,他们就像海绵一样,可以吸很多知识,要看老师如何去引导和培养,环境很重要。”
  刘风雷表示,西藏孩子们的基础知识一点儿都不缺,当地的教师和教育设施很大程度上可以满足孩子们的基础文化教育需求,他们缺的是广阔的视野和创新的思考能力。自己目前做的就是授人以渔,让孩子们们跳出传统教育的束缚,学会思考和自己解决问题。藏族孩子们在领悟力、求知欲上都表现出了相当高的水准。当自己走上讲台看到下面一双双明亮无邪的眼睛时,沉甸甸的责任感便在心里油然而生。
其他文献
2014年12月27日,深圳市群众艺术馆主办的(公益)摄影艺术创作班作品汇报展在群艺馆一楼展厅如期举行。展览吸引了大批画家、书法家、摄影家、摄影爱好者和广大市民前来观看。此次展览的作品体现了艺术性和群众性的完美结合,反映一个充满正能量和朝气的时代, 受了广大群众的好评。  据了解,深圳市群众艺术馆(公益)摄影艺术创作班由时任馆长助理、深圳市艺术摄影家学会会长苏伟明倡导,学会骨干会员罗章泽任教,从2
期刊
董洪奇  国家一级书法家,素有“中华铁笔王” “中华一绝”“中华铁笔创始人”“中华铁笔神人”等荣誉称号,现任铁笔书法院院长、和谐中国书画院院士、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桂林书画院名誉院长、陕西国际书画艺术交流协会副会长、陕西中山书画院副院长等职务。2012年被评为“影响中国书法界发展的十八位书法家之一”。  一个细雨如织、秋意渐凉的午后,经著名演员尚国伟先生介绍,笔者来到京南一个安静的小区,拜会
期刊
“战友精品剧目”演出季作为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文工团2015年开年大戏登上首都舞台,为京城百姓奉献一场流光溢彩、震撼心灵的视听盛宴。本季演出落户在新中国最早建成的天桥剧场,使观众在底蕴深厚的文化氛围中感受红色经典,唤起红色记忆。四部风格各异、气势磅礴的经典剧目将接连上演,1月23日—25日演出舞剧 《红楼梦》;1月27日—28日演出话剧 《红星照耀中国》;1月31日—2月1日演出大型声乐套曲《西柏坡
期刊
2014年1月5日,由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广东美术馆、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联合主办的 “环肥的谐趣——许鸿飞雕塑世界巡展紫禁城站”在北京太庙内举行了开幕式。这是紫禁城内首次迎来的中国当代雕塑展览,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参观;在严冬中的紫禁城里,观众的热情依然让紫禁城的上空燃点起如火热情。
期刊
由上上国际美术馆、北京99美术馆、北京当代美术馆联合主办的“融合—首届十字架装置艺术展”于近日在北京宋庄上上国际美术馆开幕。在古罗马十字架原来是羞辱的符号,因耶稣基督的救赎成为了荣耀的记号。 “融合”以多种艺术元素,用不同的艺术语言,表达艺术家个人对十字架的不同理解。此展览融合雕塑、装置、影像、声音、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体现彼此相爱合一的基督精神主题。据悉,展览展期至2015年2月30日,参展艺术
期刊
2014年12月30日,时值新旧年交替之际,深圳市青年美术家们齐聚关山月美术馆,在这里共同总结过去几年来的工作与经验,分享各自的创作成果,并经选举产生出新一届主席团成员,陈湘波、张继刚被推选为协会名誉会长,深圳青年艺术家丁琳荣任新一届会长。据悉,除了委任更多年轻的艺术工作者担纲领导职务外,新一届理事会成员也将发挥更多积极推动协会建设的作用。同时,会议还宣布正在筹建的深圳青年美术馆将落户盐田区,面积
期刊
高峻岭  1964年生于河南开封。中国手指画研究会理事,河南省宗教文化交流协会理事,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画院特聘画家、中国·阿拉伯国家贸易促进会(大使馆)特聘画家。现为河南国文艺术研究院执行院长。  其绘画融汇西方绘画的写实手法和中国传统水墨运、笔用墨的规律,造型能力扎实,功力深厚。2003年前后,专以太行山猕猴为题材,潜心钻研苦练不辍。他崇尚“天人合一” 的道家思想和“师法自然”的艺术
期刊
历史也会发生“强震”,对于中世纪的欧洲人来说,发生于公元1453年的君士坦丁堡陷落就是这样的一次强震。《罗马灭亡后的地中海世界》是盐野七生的又一杰作!在没有主人的地中海世界伊斯兰海盗登场了!时间要追溯到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地中海就进入了群雄割据的时代。“右手握着宝剑,左手拿着古兰经”,擅长掠夺和绑架的萨拉森海盗,在地中海肆虐,“难民们不惜铤而走险的把命运交给橡皮艇和破船,渡海前往欧洲各
期刊
夷陵,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而得名,滚滚东流的长江之水,在这里放缓了脚步;巍峨雄峻的大巴山脉,在这里放低了身段;伟人毛泽东同志“高峡出平湖”的愿景,在这里化作绚丽的风景。优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为这一方热土,注入了灵性与活力,作为一名基层文化艺术工作者,怎样从具体实践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
期刊
近些年,围绕北京城出了不少书,大家写北京,说北京,一往情深,作者也是五花八门,作家、记者、文史专家等等,但像这两本书以及它的作者这样的还真不多。  这两本书一本叫《我的上世纪—一个北京平民的私人生活绘本》,一本叫《我的老北京—一个平民的私人生活绘本》,一看书名就知道,既是“绘本”,便会有图。两本书的作者都是关庚先生,建筑师,并不以写文章为主业,但他是既著文又绘图。  这样的作者,是不是不多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