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平榛园艺化栽培技术集成的二大核心领域

来源 :新农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iper09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铁岭地区野生平榛园艺化栽培科技示范模式,是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铁岭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曲世鹏高级工程师,于2007年在铁岭县基层林业干部培训班上所作学术报告中首次提出的。其基本概念是—按照果树栽培的技术要求,认真从事诸如预防晚霜危害、严格榛林除杂、灵活平茬年限、科学调控密度、防控病虫危害、测土配方施肥、筛选优良品种等各项榛林管理工作;使铁岭地区榛子生产由过去的野生品种、粗放经营,逐步进化到野生品种的人工栽培,最终发展成为优良榛树品种的人工栽培;不断提高野生平榛单产能力和榛果质量的系列技术集成。
  铁岭地区野生平榛丰产栽培技术领域的多年工作实践证明:野生平榛园艺化栽培系列技术集成,是迅速提高铁岭地区野生榛林管理水平,使全市榛果产量实现跨越式提升的重要技术;是指导榛子栽培产业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
  [关键词] 铁岭地区;野生平榛园艺化栽培技术集成;二大核心领域
  铁岭地区野生平榛园艺化栽培科技示范模式,是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铁岭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曲世鹏高级工程师以及他的科研团队,系统归纳了他们在铁岭地区所从事的一系列野生平榛丰产栽培技术研究的成功经验,并认真吸纳铁岭各县(市)区先进榛农在生产领域所创造的多项实用技术,在栽培技术领域的理论总结。2010年该项科研工作获铁岭市软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
  13年来,曲世鹏等人在铁岭市东部山区和中部丘陵地区,所组建的八个野生平榛园艺化栽培科技试验示范基点,现已多数成长为引领当地榛子栽培产业健康发展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现在,这些榛子专业合作社多数社员的榛子生产水平,已从过去10~15kg/亩,跃升至目前的50kg/亩,有些已经达到或已接近100kg /亩水平。结合铁岭地区野生平榛栽培领域的工作实践,认真研读曲世鹏等人提出的园艺化栽培科技理论,他将其技术集成分解为二大核心领域。
  一、园艺化栽培技术集成之外围领域—榛林的被动产量
  铁岭地区野生平榛园艺化栽培技术集成,是由—预防晚霜危害、严格榛林除杂、灵活平茬年限、科学调控密度、防控病虫危害、测土配方施肥、筛选优良品种—这七项技术工作内容所组成。而其中的前五项技术工作的核心,形成了野生平榛被动产量的外围领域。用曲世鹏的解释即为—被动产量就是要将野生榛林的产量损失降到最低点的一系列技术工作。完成这些外围领域工作,铁岭地区各科技示范基点的榛果产量便全部实现了亩产超百斤这一初级目标。
  1.形成野生榛林被动产量的技术Ⅰ—预防晚霜危害
  野生平榛是开花较早的植物,当日平均气温达到10℃左右时,榛树的雌雄花序几乎同时开放并开始授粉,然而此时正值铁岭东部山区寒冷气流较为活跃时期。根据我们多年观察,铁岭东部山区和中部丘陵地区每年春季的气候特点是—杏树开花一场冻。即每年的4月下旬~5月上旬,都要出现一次0℃以下的降温过程,尤其是在铁岭北部的西丰和昌图等地区,晚霜危害可致使野生平榛的产量减少30%左右。例如:2010年4月2日至4月17日的十六天内,仅0℃以下的低温天气就出现了13天。通过我们在各县(市)区野生榛园的实地调查发现—连续的低温冷害,致使铁岭地区多数的平榛雄花序因冻害而干枯,大约有50%以上的花粉没有正常散放。在西丰和昌图县的野生榛林内,大约有30%左右的雌花没有正常授粉;开原市约为27%;而铁岭县的情况稍好一些,大约在20%左右。
  如何有效降低晚霜对野生平榛的危害?我个人认为,行之有效的办法应该是筛选出开花期较晚的平榛品系,从植物学特性的角度解决晚霜危害问题。目前我们已在铁岭县东部山区筛选出两种花期较晚的平榛品系,并正在着手进行该品系无性系苗木的人工繁育研究。
  2.形成野生榛林被动产量的技术Ⅱ—严格榛林除杂
  榛林除杂,是铁岭地区野生平榛园艺化栽培技术集成的重要环节之一,要贯穿到榛林的常规管理工作当中。榛林除杂不可能一劳永逸,因为被伐除的杂树其树根萌生萌孽枝条的长势仍很强旺,除油松、落叶树以外,其他阔叶树萌生根孽的能力皆较强,一般需连续除萌三次以上。所以,必须在整个生长季节内对榛林杂树的萌孽枝条进行多次更为严格的除杂,才能够将其萌孽彻底根除,逐渐达到野生平榛纯林的基本要求。用铁岭县横道乡三岔子基地榛农王玉胜的话讲:对待山上的榛子,要象管理地里的豆子一样。而西丰县成平乡景贤基地榛农王成福所进行的榛林除杂工作,现已进入到逐渐根除榛园内结果性状较差的平榛劣株阶段。
  榛林除杂不仅是一项促进野生榛林迅速提高产量的实用技术,同时也是一项政策性较强营林工程,所以必须要按照林业工作的基本程序操作。榛林除杂以前,要向当地林业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待相关人员前来设计、审批之后方可进行。绝不允许先斩后奏,更不允许借榛林除杂之名,行滥砍盗伐之实。
  3.形成野生榛林被动产量的技术Ⅲ—灵活平茬年限
  在铁岭的多数榛农当中,流行着一种较为普遍的野生平榛管理方法-即每二年平茬一次。他们的根据是:野生榛林平茬后第一年只长出当年生枝条并没有产量,而第二年的榛果产量最高,以后便又逐年减少,所以榛林平茬的间隔时间为二年最好。调查结果证明:在粗放管理条件下,结果后的榛树由于消耗营养物质较多,一般当年不再形成雌花混合芽,所以铁岭地区的榛农们只能选择平茬。
  然而,铁岭地区各科技示范基地的生产实践证明:野生榛林每二年平茬一次的做法是错误的、最起码是不科学的。因为几乎所有的科技示范户,在严格实施园艺化栽培技术集成的前提下,4~5年生的榛林也能够实现亩产榛果超百斤。铁岭县腰堡镇徐千户基地榛农龚占臣,在其承包的120亩榛园内,通过建立榛林通风道、施用磷钾为主的多元复合肥,以及对病虫害的有效防控,创造出在大面积榛园内,亩产榛果连续四年超百斤的生产性结论。
  为此,我个人认为:铁岭地区野生平榛的合理平茬时间应该是四年以上,其具体平茬年限的确定,应该建立在对榛树单株雌花数量以及雌花质量的科学调查基础之上。如果所调查榛园的榛树单株之雌花数量比上一年显著减少,而且雌花混合芽的个体较为瘦弱,同时榛林的树龄偏大,便是该片榛林应该平茬的合理时间。
  4.形成野生榛林被动产量的技术Ⅳ—科学调控密度
  铁岭市林业科学研究院的科技人员,对铁岭地区野生榛林的密度进行了多年的系统研究。其工作结论是:在土壤条件较为理想、各项技术管理工作基本到位之榛园的中、下腹部位其合理密度应该是,二年生榛林为23~30株/m2、三年生榛林为15~20株/m2、四年生榛林为6~10株/m2、五年生榛林为3~6株/m2。榛林疏伐虽然减少了单位面积内榛材的棵数,但却可以明显地改善榛林内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榛树雌花的芽数量和质量。非但没有减少榛果产量,反而还会显著地提高榛果产量。
  然而在生产实践中,多数榛农(特别是榛子栽培面积相对较大的榛农)对榛林疏伐这项技术措施仍存有疑义。他们认为:榛林疏伐技术虽然好,但具体操作起来却有实际困难。因为一个壮劳动力每天仅能疏伐1亩左右,而且被疏伐的榛材在其根颈处还要萌发出当年生萌孽,如果不进行二次疏伐,榛林密度将要变得更大。
  铁岭县腰堡镇徐千户基地榛农龚占臣,创造性地提出了榛林通风道理论,首次在野生榛林内提出了栽培学意义上的行距,即每隔3米宽的生产区域,用割灌机打出一条1.2m宽的通风道。凡是去过龚占臣基地的人都有这样一种体会:龚家的榛园有点象我国南方的茶园,满山遍野的榛林沿等高线被割灌机改造成为条状分布的榛园。用龚占臣的话讲:一台割灌机每天可以处理野生榛林20~30亩。通风道内长出榛树萌孽以后,还可以用割灌机二次割除。从实际效果看,榛林通风道,使密不透风的野生榛林产生了若干条边行;而边行的榛树上由于结满了榛果而向通风道内弯倒,这样便给生产带内的榛林让出了较为理想的光照空间。由于光合作用更加充分,龚家的榛果产量较高,而且还能够连续丰产就应该顺理成章了。
  5.形成野生榛林被动产量的技术Ⅴ—防控病虫危害
  危害铁岭地区野生平榛的病虫害多达二十多种,但是对平榛产量构成威胁的有四种,简称“三虫一病”,即榛瘿蚊、榛树卷叶象虫、榛实象虫和榛树白粉病。2007年铁岭地区榛子大幅度减产的严酷现实告戒我们,必须重视对“三虫一病”的科学防控。
  昌图县群星榛子专业合作社周国栋、陈百平等人,在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科学防控的系统方法,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生产性结论。他们认为:防控榛林“三虫一病”的关键是“掐住头、按住尾”。
  所谓“掐住头”,就是要高度重视对榛瘿蚊的有效防控。因为榛瘿蚊具有爆发性危害的特点,而且近年来其幼虫对榛果的危害率具有明显上升的趋势,若防治不当,其减产幅度可达50%以上。
  防控榛瘿蚊的核心是最佳防治时期的确定。今年春季由于连续低温阴雨的影响,造成地温偏低,从而导致榛瘿蚊成虫的发生时间,较比往年向后推迟了将近一个月,对全市的防治工作影响较大。而周国栋、陈百平等人通过建立榛林病虫害发生动态测报站,有效地提高了防治工作的准确性。当榛瘿蚊成虫零星发生时,他们的对策是“土手榴弹”;而当其成虫爆发性出现时,全社统一防治时间和防治方法,仅一次化学防治就收到了奇效。而随后发生的榛树卷叶象虫和榛实象虫,由于这二种象虫的个体较大,防治工作也相对容易。
  所谓“按住尾”,就是认真从事对榛树白粉病的防治工作。榛树白粉病是专门危害榛树的真菌性病害,对榛果产量的影响一般在30%以上。由于榛树白粉病具有多次侵染的特点,所以周国栋、陈百平等人带领群星合作社的广大社员,在每次防治榛林虫害时,都将防控榛树白粉病也作为其不可忽视的附属内容。
  长期的生产实践告诫我们:榛林病虫害的发生时间与每一年的生态条件关系密切,切不可将对某种病虫害的防治时间看成是一成不变的“死规则”,而是要根据该年度的气候变化灵活掌握。各地榛农应该学会通过物候期的观测来确定对某种榛林病虫害的防治时间。例如:“山杏开花”应注意预防榛林冻害;“榛子葫芦睁眼”应注意防治榛实象虫的成虫:“高温高湿”应注意榛树白粉病的爆发。
  二、园艺化栽培技术集成之核心领域—榛林的主动产量
  铁岭地区野生平榛园艺化栽培技术集成的后二项技术—即测土配方施肥和筛选优良品种,形成了野生榛林主动产量的核心领域。用曲世鹏的解释即为—主动产量就是要向榛林科学施肥和优良平榛品种所形的产量优势开展积极的科学探索,如能突破这二大技术瓶颈,铁岭地区平榛人工林的产量之起始点应该是250kg/亩。
  1.形成野生榛林主动产量的技术Ⅰ—测土配方施肥
  在中国农民中流传着一句古老的农谚:“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庄稼一支花全靠肥当家”。然而在铁岭地区较为漫长的榛子栽培历史中,却没有人把榛林施肥做为一项增产增收的重要措施去深入研究,这也是铁岭地区榛子产量低而不稳的主要原因。
  从2007年开始,曲世鹏等人对铁岭县野生平榛园艺化栽培科技示范基地土壤供肥能力进行了初步调查,其基本结论是:由于长期枯枝落叶所培肥的结果,各地的榛园都比较富含水解氮和有机质;由于榛树叶片含有丰富的粗蛋白,所以榛园内一般都不缺氮肥。但是随着各科技示范基地的榛果产量逐年提高,致使土壤中磷钾元素相对较少;由于受测试条件所限,各榛园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的测试工作尚未进行。根据这一测试结果,各科技示范基地将科学施肥的范围设定在以磷钾为主的多元复合肥上,取得了亩产榛果全部实现超百斤的生产性结论。铁岭县腰堡镇龚占臣基地,在面积为1.1亩的优良榛树品种试验园内,取得了亩产榛果超过500斤的惊人结论。而盲目施用氮肥的榛农,其榛果产量仍然徘徊在30~50斤/亩的较低水平。
  2.形成野生榛林主动产量的技术Ⅱ—筛选优良品种
  园艺化栽培的基础是优良品种。多年的生产实践告诉我们:在铁岭地区的广袤榛林中,埋藏着许多优良品种(株系),他们在相同的管理条件下,却表达出较为理想丰产性状。
  例如:我们在铁岭县平顶堡镇高箭沟村榛林中选出的铁平一号(暂定名)长圆形平榛,成熟坚果具有光泽,其平均单果重为2.1g,榛仁饱满,出仁率可达34.03%,连续丰产能力较强。
  又例如:我们在昌图县群星榛子专业合作社陈百平榛园中选出的大果型平榛,成熟坚果具有光泽,其平均单果重为2.8g,榛仁饱满,出仁率为34.07%,连续丰产能力较强。
  再例如:我们在西丰县成平乡景贤村王成福榛园中选出的丰产型平榛,成熟坚果具有光泽,其平均单果重为1.96g,坚果种皮较薄,榛仁饱满,出仁率为49.37%。据实测其产量可达191.2kg /亩。
  从2000年开始,曲世鹏等人在位于铁岭县东部山区南端的横道乡八家沟基点,进行了杂交榛抗寒栽培技术模式研究工作。在经历了2001年罕见的低温冻害考验以后,杂交榛的抗寒品种(84-254、平欧110、84-463等)定植后第三年开始结果;第五年即可进入初丰产阶段,株产榛果1.05kg,折合成亩产为115kg;第七年进入丰产阶段,株产榛果2.4kg,折合成亩产为264kg。在八家沟科技示范基点,抗寒能力较强的杂交榛优良品种平均单果重为2~4g,比野生平榛大2~3倍;杂交榛的果壳厚度比野生平榛薄0.33mm;杂交榛的平均出仁率为40%~50%,比野生平榛高出1.3~1.6倍。
  铁岭地区现有的野生平榛栽培工作实践一再证明:当我们将野生平榛园艺化栽培技术集成的外围领域工作逐一完成后,野生平榛的被动产量之起始点—亩产榛果超百斤的初级目标,便在各科技示范基地均被成功实践。只要我们将限制园艺化栽培技术集成核心领域的技术瓶颈一一突破,曲世鹏判断—优良榛树品种人工林的主动产量之起始点应该是250kg/亩。目前在平榛栽培领域的突出问题是集全市科技之合力,迅速突破优良平榛品种无性苗木产业化繁育这道难关。
  参考文献
  [1]张宇和等.中国果树志—板栗(榛子卷).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2]曲世鹏等.特色经济林产业综合开发是振兴铁岭农村经济的金钥匙.铁岭市科协-铁岭市农业四大主导产业论文集,2007
  [3]曲世鹏等.铁岭榛子的园艺化栽培和榛产业雄起展望.沈阳:辽宁省科技出版社,2010
其他文献
红小豆富含营养,是人们喜食的杂豆。多作为粮食和副食品,同时具有比较好的药用保健作用,也是一种无公害的天然绿色食品,无农药、化肥过量,残留超标之忧,生育期短,很多地区与玉米,高粱等作物进行间作或混作,也有作为补种作物,或利用零星土地种植,以增加粮食总产量,红小豆主要产区集中在北方,目前,雪野旅游区有栽培面积2000多亩。  一、发展前景  在人们饮食逐步讲究营养化,保健化,卫生化的新形势下,豆类生产
期刊
[摘要] 为了探索塑料大棚省工、高效栽培技术,2009、2010两年,我们在800m2大棚内种植糯玉米(富尔基诺)复种大白菜(南韩品种“阳春大白菜”),两茬抢早栽培示范,获得了较高效益。糯玉米室内育苗移栽后,6月15日左右采收青穗,亩获青穗5700穗,煮熟上市收入4840元;6月20日播种大白菜,进入7月份以后大棚要经常保持通风状态,8月中旬上市,亩产量5436kg,收入5400元。上述两茬合计收
期刊
我地区属典型的低山丘陵半干旱区,小麦是我地区主要的农作物之一,特别是清种小麦地块,进行了多种作物的复种,小麦下茬复种油葵表现良好,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现小麦下茬油葵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一、整地施肥  油用向日葵根系发达,茎杆粗壮,为确保小麦下茬油葵高产,一定要深耕灭茬,深度达25cm以上,做到灭茬、施肥、翻耕一次完成。要求亩施农家肥2000kg,过磷酸钙50kg,尿素10kg,硫酸钾15kg
期刊
[摘要] 本文通过田间示范,总结出在水稻生产上通过培育壮秧、喷施控蘖剂和平衡施肥的增产效果。结果表明:在中等土壤肥力的田中,通过上述措施,能降低水稻高节位分蘖、减少养分消耗,提高成穗率、争取水稻大穗、提高结实率和粒重,增加单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水稻;“三高一保”栽培技术;成穗率;千粒重;产量  “三高一保“是指高成穗率、高结实率、充实实度和保优质为目的的水稻栽培技术。2009年我县
期刊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是我国著名水稻栽培专家凌启鸿教授领导的团队,在水稻叶龄模式、水稻群体质量栽培等理论与技术成果的基础上,适应现代稻作发展趋势提出的新型栽培技术体系,是国家粮食丰产工程项目的核心技术。2009、2010两年在我市进行试验示范,收到较好的效果,结合我市水稻生产实际总结如下:  一、基本苗及移栽规格精确定量  1.基本苗计算  根据适宜基本苗=穂数/单株成穂数的原理。应用基本苗计算公式
期刊
一、种子准备  1.选择适宜的优良品种  选择适宜的优良品种是大豆生产的前提、是内因。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土壤肥力等)、生产水平和品种的生态类型选择生育期适宜、抗逆性强、高产的优质大豆品种。要克服盲目引种,不要把外地高产田或信息及有些新闻媒介推销的品种甚至品系没经科学分析和试验,盲目的大量引种和应用,否则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各地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做到因地制宜种植。  2.种
期刊
有机水稻生产是指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都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等物质,也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的生产体系。其核心是建立和恢复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以维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  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北部的寒地稻作区,也是世界最北部稻作区之一。该地区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生态条件优越,污染小,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土质肥沃,地势平坦[2]。黑龙江省
期刊
[摘要] 生态经济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是国家一贯支持、鼓励的经济模式。生态农业是“集约”、“高效”“持续”“安全”的农业生产模式。本生态农场应市场需求,通过种养一体化经营,实现良好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关键词] 生态;示范性农场;可行性研究    一、生态农场项目概况  生态经济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是国家一贯支持、鼓励的经济模式。进入21世纪后,生态科技进入了一个快速发
期刊
一、种植模式  一般180cm一带,种植1行西瓜(或冬瓜),3行玉米。2行芸豆(见图23)。  二、主要栽培技术  1.西瓜  选用早中熟品种。3月底,选择冷尾暖头天气,浸种不催芽直播,株距43cm,每亩种植860株,一般亩产2500kg。  (1)施足基肥,整地作畦。西瓜基肥以有机肥为主,一般每亩用量6方以上,配施磷钾肥,每亩施磷酸二铵20kg,硫酸钾15kg,在耕地时施入。耕地后在3月中旬做畦
期刊
河南省柘城县引进三樱椒种植较早,年种植面积40万亩左右,为了使三樱椒生产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益,综合我县多年栽培经验,将有关生产技术介绍如下。  一、培育壮苗  培育壮苗是减轻病害、提高产量的基础。壮苗标准为:苗高18~20cm,展开真叶12片左右,根系发达,茎粗3~5mm,节间长1~2cm,叶片肥厚,无病虫害,苗龄60~70d。  1.品种选择   根据生产需要,选用科研院所或大型种子企业生产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