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精准脱贫与污染防治就占了两项,作为两大攻坚战的交集,生态扶贫具有双重意义。近年来,江西省上犹县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总目标,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导向,立足良好的生态优势,扎实推进生态扶贫试验区建设,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走出了一条生态扶贫的路子。
初夏时节,本刊记者走进上犹县,只见一片片田野铺展大地,一棚棚蔬菜青翠碧绿,一座座新宅错落有致,一条条道路干净整洁……好一派环境优美、产业兴旺、和谐发展的喜人景象。
壮大绿色生态产业,提升发展质量
长期以来,优良的生态环境成为上犹县的响亮名片,目前该县森林覆盖率达81.4%,接连摘取了“中国天然氧吧” 全国“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先进单位”“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十大领跑县”“江西省农村清洁工程工作先进县”等荣誉。近年来,该县依托独特的生态资源禀赋,不断壮大生态农业产业、生态工业产业、生态旅游产业,推动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积极构筑绿色产业体系。
坚持产品品牌化、生产标准化、基地景区化的发展思路,持之以恒发展茶叶、油茶、花卉苗木的“两茶一苗”农业主导产业,依托30多万亩油茶,10万亩茶叶链接全县3000多户贫困户,户均增收1500元以上。重点打造了1030亩高标准设施蔬菜产业基地,招标引进专业公司承包运营,钢架大棚归所在村集体所有,租金归村集体并联接一定数量的贫困户,并优先安排贫困户务工。作为赣南茶叶第一村,园村“把山当作田来耕,把茶当作稻来种”,全村连片种植茶园5600亩,年产60万斤,其中名优茶12万斤,年产值7200万元。
构建以玻纤新型复合材料、精密模具及数控机床、灯饰为主导的绿色工业体系。在贫困村兴办扶贫车间,带动精准扶贫对象“家门口就业”,闯出一条工业发展与扶贫攻坚同步发展的新路子。2017年新落户和投产的光电科技产业园,一头连着高科技,一头连着贫困户,产业园落户18家企业,产业园帮助2300多人实现就业,其中园区内的扶贫车间链接了140名贫困户就业,在全县各乡村孵化出88个工业扶贫车间,链接贫困劳动力1015人。
紧扣“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功能定位,发挥上犹县自然山水、田园风光、特色农业、客家古村民居、民俗风情等乡村旅游资源优势,深入践行“旅游+”发展战略,发展了园村等一批旅游扶贫示范村(点),构建了以核心项目引领、示范乡(镇)支撑、示范点(村)带动的旅游扶贫体系。2018年,全县共接待游客386.86万人次,同比增长36.25%,实现旅游总收入26.02亿元,同比增长38.23%。全域旅游龙头昂起,渐入佳境。
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保护生态环境
好山好水好生态,是上犹县最为宝贵的资源。为呵护“一江清水”,上犹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该县干部群众把生态环境当作生命来呵护,撸起袖子上山植树造林、下河增殖放流,家家户户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坚持不懈开展建房秩序整治、渔业秩序整治、林业秩序整治、河道秩序整治,通过大力推进四大生态保护项目,进一步巩固生态环境。
推进森林质量提升项目。完成低质低效林改造2.76万亩,带动项目区林农投工投劳参与项目建设,有效促进了林农就业,增加林农收入;落实公益林面积55.15万亩,1万多户农户受益;吸纳235名贫困户就地转为生态护林员和森林防火员,既获得了生态补偿收入,又增加了劳务收入。
推进流域综合治理项目。通过实施南塘、红星、长坑等13个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改善村庄生态环境,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等,从而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同时,项目建设直接链接贫困人口12人参与其中,人均增收5000元。链接贫困人口13人担任生态环境监察员,人均增收2400元。
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项目。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生态系统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改变治山、治水、护田各自为战的工作格局。全县整合各类资金3.5亿元,建设湿地公园3个,修复生态岸线13公里,护坡改造15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平方公里,沿南河湖流域885户农户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开展渔业整治,完成增殖放流2批次投放鱼苗1000余万尾,沿湖面5公里范围设置畜禽禁养区。直接链接20名贫困户参与项目建设,人均月工资1600元。
实施生态扶贫工程,助推脱贫致富
上犹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罗霄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县。2019年4月28日,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上犹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这与其近年来持续发展生態扶贫工程有着重要的关系。近年来,该县大力发展五大生态扶贫工程,从各个方面助推老百姓脱贫致富。
实施农业扶贫工程。上犹县科学制定产业奖补到户政策,充分发挥产业奖补的“杠杆”作用,引导贫困群众自主发展产业,增强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在生态扶贫政策的支持下,激发了群众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的热情。据介绍,在上犹县社溪镇严湖村和油石镇清溪村,2个集中连片500亩的高标准蔬菜基地已建成投产,全县蔬菜累计播种面积6.8万亩;新植或低改油茶、茶叶6.8万亩。
实施电商扶贫工程。坚持“外引内建”工作原则,通过电商平台带贫、服务站益贫等方式,建成了“京东特产上犹馆”,运用“O2O”运营模式,开辟了“电商企业+贫困户”“电商站点+贫困户”“整点抢购”多个面向贫困群众的带富模式,通过“平台带网店、网店带村、村带户”方式,网销脐橙、茶叶、油茶、蜂蜜等各类产品近百种。推动电商服务站覆盖了全县98个村、 33个贫困村,实现了“网贷下乡”减支出、“农货出村”增收入的双赢。
实施光伏扶贫工程。2018年,实施了7.75兆瓦的合村光伏扶贫电站和茶坑村、井仔村、黄坑村(滨江村)联村电站。目前,全县建成120个村级光伏电站,总容量14.57兆瓦。
实施旅游扶贫工程。依托优美生态环境、独特区位优势及深厚文化底蕴,按照赣州旅游产业“一核三区”生态休闲度假区的定位,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不断提升乡村旅游品质,推进旅游精准扶贫,让游客深入体验“住农家屋、吃农家菜、干农家活、购农产品”乐趣,使乡村变景区、农户变商户、土特产品变旅游商品,走出了一条以旅带农、兴旅富农的旅游扶贫新路,直接带动贫困人口167户590人投身旅游扶贫开发,实现户均增收6600多元。春天采茶制茶、夏天漂流嬉水、秋天采摘秋游、冬天赏菊尝美食……一年四季,上犹县推出不同款式的“旅游套餐”,像磁铁似地吸引了各地游客慕名前来。
实施就业扶贫工程。紧扣生态保护需求,整合部门资源,大力开发“八员三工一干”生态扶贫就业专岗(即地质灾害安全员、河道水库管理员、生态环境监督员、山林防火护林员、乡风文明监督员、社会治安维稳员、农村气象信息员、食品安全监督员,卫生监督保洁工、乡村道路养护工、乡村中小学清洁工,农村就业扶贫专干),实现生态文明建设触角向村组延伸。2018年,新开发生态扶贫就业专岗5465个,每人每月给予200元至1200元不等的务工补贴,用于安置难以输送到企业就业的贫困家庭劳动力。
随着生态扶贫的不断深入推进,上犹县还建立了绿色创业扶贫基金,通过培养农村地区绿色农业发展带头人,带动更多的群众享受到生态扶贫的“红利”。
在上犹县,生态扶贫工程带来的不仅仅是看得见的实惠,更是理念上的提升。如今,“人人爱护环境,人人共护生态”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大家都自觉地呵护这方生态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