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培养关键能力为核心的“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为技工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找到了突破口。
一、行动导向理念的内涵与基本特点
1.行动导向理念的内涵
行动导向教学最早由德国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在1999年提出,它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思想,由一系列教学技术(如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过程教学法、头脑风暴教学法等)组成。
2.行动导向理念的基本特点
行动导向教学法主要具有以下3个基本特点:第一,在学习内容上,以行为活动为依据,横向综合各有关学科的知识点和技能,根据教学目标分类要求,形成以培养职业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为目标的新课程结构——学习领域。第二,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学生互相合作解决实际问题,所有需要学生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共同参与,共同讨论,在讨论中承担不同的角色,在互相合作的过程中,使实际问题最终获得解决。解决问题的过程,既是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也是他们获得经验的过程;二是学生参加全部教学过程,从信息的收集、计划的制定、方案的选择、目标的实施、信息的反馈到成果的评价,学生参与问题解决的全过程,这样学生既了解总体,又清楚了每一具体环节的细节;三是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愿望,这种强烈的学习愿望,源于积极的参与,一方面是内在的,好奇、求知欲、兴趣的提高,另一方面是外在的,教师的鼓励,学生的配合,取得成果之后的喜悦等。第三,在教学方法上,行动导向型教学使用了一整套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运用的教学方法。
二、技工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用“行动导向”理念的尝试
1.模拟教学法
也称“仿真教学”,它主要是通过在模拟的情境或环境中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和能力。可以让学生扮演模拟环境中的角色,从事指定活动,在活动中理解应用知识、锻炼能力。在法律课程的学习中,我们设计“模拟法庭”,由学生扮演法官、人民陪审员、律师、原告、被告等角色,让学生了解法庭组成和审判基本程序,使抽象、陌生的政治概念和理论变得更具体生动,使教学内容更形象、更具吸引力。
(1)第一阶段:模拟法庭准备。
首先教师要设计好模拟法庭方案,包括目的、意义、步骤以及成绩评定方法等,并为学生提供起诉书范本作参考。将全班学生分为4~6个小组,每组选出一名小组长,以组为单位,各组在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荣誉权等法律领域中任选其一,要求组长带领学生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寻找典型案例,学习相关法律知识,编写脚本。要求一组一例,先讨论,确定案例,交流案例事实,再编写案例文件——起诉书,选择优秀的起诉书作为模拟法庭的审理材料。每组推荐原告和被告各一人,审判员三人,审判长和书记员各一人,布置好模拟法庭现场,准备开展模拟法庭演示教学活动。
(2)第二阶段:课堂模拟法庭活动。
① 教师指导学习审判流程。可参考《民事诉讼第一审普通程序庭审操作规范》进行,基本流程如下:
开庭准备和开庭宣布。由书记员核实当事人身份,告知权利义务,宣读法庭规则和纪律宣布法官入庭和报告庭审前准备情况,并由法官宣布开庭。
法庭调查。首先是当事人陈述,即由原告宣读起诉书或简要提出诉讼请求及事实和理由;被告宣读答辩状或简要说明诉讼请求及事实与理由。然后,当庭举证、质证和认证。可由代理律师发表意见。
法庭辩论。由原告、被告、第三人(如果有诉讼第三人)依次进行辩论发言。代理律师可以发表代理意见。
法庭辩论结束后,法庭指示当事人最后陈述。
法庭调解。法庭应询问当事人调解的意愿,组织调解。调解不成,宣布法庭调解结束。
休庭、评议和宣判。调解结束后,宣布休庭,法官退庭和评议。决定当庭宣判的,应于休庭后立即进行评议;宣布评议结果,询问当事人的意见,并向其交待诉权和说明文书的送达方式。散庭后,书记员请诉讼参与人阅读法庭笔记并签名。
② 每组学生按照审判长、审判员、原告、被告、律师等角色,根据有关诉讼程序进行排练(教师指导,分组演示)。
③ 经过认真准备之后,庭审展示。可邀请司法人员、其他老师、家长等作为嘉宾,一起参加。
(3)第三阶段:模拟法庭教学活动总结。
模拟法庭结束后,角色扮演者和参加旁听的同学可以从不同角度畅谈、交流体会。首先由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各组的活动情况、收获和体会,然后,由教师总结点评。教师负责从以下两个方面评出成绩:①各小组的起诉书材料;②各小组的情况汇报。两项成绩综合得出此次活动的个人成绩。另外设加分项,以资鼓励各组组长勇于承担责任和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小组(各个小组推荐,老师评定)及个人(各小组评定)。
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它是通过对一个具体的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教学中,以案例为基本教材,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以下四个阶段实施教学活动。第一阶段:选择整理案例。这是进行案例教学最基础一步,所选案例必须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蕴含教学内容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同时兼顾新颖性和趣味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第二阶段:设定任务。任务设定要从教学的目标、内容出发,有助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运用和思考,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太难。第三阶段:组织课堂活动。通常分三步,首先是小组划分,将学生划分为6~8 人一个小组,每组选定一名组长;其次是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展讨论活动;最后是各小组派代表上讲台汇报各小组的讨论情况,展示活动成果。第四阶段:课堂活动总结评价。先由学生自评,再由教师综合评价。以下是《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案例教学法展示实例
(1)选择整理案例。教师将准备好的3个有关内外因相结合的哲学案例,通过投影仪投影案例内容,向学生全面介绍案例。
案例① 凿壁借光:匡衡年青时十分好学。他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匡衡晚上想读书的时候,常因没有亮光而发愁。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就在墙壁上悄悄地凿了一个小孔,让隔壁人家的烛光透过来。就这样,他借这点烛光经常学到深夜,后来匡衡成了汉代著名的学者,曾做过汉元帝的丞相。
案例② 古莲开花:科学家曾在辽宁省挖出一些在泥炭层中沉睡了一千多年的古莲子,经过两年的培植,竟开出了莲花。为什么古莲子在泥炭层中沉睡了千年后又开出了莲花?
案例③ 酒鬼和他的两个儿子:有这样一个人,他冷酷无情嗜酒如命且毒瘾很深,一次在酒吧里看一个酒保不顺眼就随手杀人,被判终身监禁。他有两个儿子,年龄相差才1岁,其中一个同样毒瘾甚重,靠偷窃和勒索为生,后来也因杀人而坐牢,另一个却既不喝酒也不吸毒,不仅有美满的婚姻,还担任一家大企业分公司的经理。在一次访问中,问起造成他们现状的原因,2人的答案竟然相同:“有这样的老子,我还能有什么办法?”
(2)设定任务。
①分析每个案例中的内因。
②分析每个案例中的外因。
③说说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如何正确对待内外因,把内外因有机结合起来。
(3)组织课堂活动。
①将全班学生分成6~8组,选出小组长和发言记录人。
②各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对上述3个案例进行讨论分析,要求学生不论见解正确与否,都要敞开心扉,各抒己见。教师到各小组巡视,观察讨论情况,掌握讨论时间,随时进行指导,如维持纪律、处理因学生紧张等因素出现的偶发事件等。
③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本组的讨论情况,教师指导学生把案例所涉及的知识要点展示出来。
(4)课堂活动总结评价。 在学生各抒己见的基础上,教师首先要对成绩进行充分肯定,并指出不足,提出改进意见。根据老师的讲解,对照同学的讲课,大家给每位上台的同学最后评分。该同学所得分即为其所在组的得分,这样做可以使小组成员之间团结协作,充分挖掘学生的集体智慧。评分主要采取自我评、同学评和老师评相结合的办法,这一分数作为该课程的平时成绩。
三、应用“行动导向教学”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行动导向教学要实现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
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风格,转变角色,要以主持人或引导人的身份引导学生学习,采用轻松愉快、充满民主的教学风格进行教学,教学方式上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
其次,要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进行自主学习,教师为学生组织和编制好小组,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自己制定计划和控制学习过程,而不是所有的都由教师来确定,促进学生自己制定评价标准并评价学习过程与成果。
2.善用现有教材
目前技工院校思想政治课教材仍是注重学科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教师如果按照教材先理论或原理、后实践的思路教学,那么就背离了“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宗旨。因此,教师对现有教材应该进行处理,除了根据新知识、新要求对教材内容及时进行适当增删外,在教学设计时还要具体对每个模块的内容进行处理,以应用为目标,从应用入手,按照从实际到理论、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认知规律,根据“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要求,打破教材体系,按照“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分析”的思路(现有教材的教学思路是“提出概念—解释概念—举例说明”),重新设计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还原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认知规律。
3.改革教学评价体系
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教学后,就不能按照原有的教学评价体系来评价学生和教师,而是应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能力是否得到提高作为标准来进行评价与考核。倡导学生自评与组评的公正与事实求是,同时用师评补偿自评与组评的不足。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交通技师学院)
一、行动导向理念的内涵与基本特点
1.行动导向理念的内涵
行动导向教学最早由德国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在1999年提出,它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思想,由一系列教学技术(如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过程教学法、头脑风暴教学法等)组成。
2.行动导向理念的基本特点
行动导向教学法主要具有以下3个基本特点:第一,在学习内容上,以行为活动为依据,横向综合各有关学科的知识点和技能,根据教学目标分类要求,形成以培养职业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为目标的新课程结构——学习领域。第二,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学生互相合作解决实际问题,所有需要学生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共同参与,共同讨论,在讨论中承担不同的角色,在互相合作的过程中,使实际问题最终获得解决。解决问题的过程,既是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也是他们获得经验的过程;二是学生参加全部教学过程,从信息的收集、计划的制定、方案的选择、目标的实施、信息的反馈到成果的评价,学生参与问题解决的全过程,这样学生既了解总体,又清楚了每一具体环节的细节;三是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愿望,这种强烈的学习愿望,源于积极的参与,一方面是内在的,好奇、求知欲、兴趣的提高,另一方面是外在的,教师的鼓励,学生的配合,取得成果之后的喜悦等。第三,在教学方法上,行动导向型教学使用了一整套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运用的教学方法。
二、技工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用“行动导向”理念的尝试
1.模拟教学法
也称“仿真教学”,它主要是通过在模拟的情境或环境中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和能力。可以让学生扮演模拟环境中的角色,从事指定活动,在活动中理解应用知识、锻炼能力。在法律课程的学习中,我们设计“模拟法庭”,由学生扮演法官、人民陪审员、律师、原告、被告等角色,让学生了解法庭组成和审判基本程序,使抽象、陌生的政治概念和理论变得更具体生动,使教学内容更形象、更具吸引力。
(1)第一阶段:模拟法庭准备。
首先教师要设计好模拟法庭方案,包括目的、意义、步骤以及成绩评定方法等,并为学生提供起诉书范本作参考。将全班学生分为4~6个小组,每组选出一名小组长,以组为单位,各组在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荣誉权等法律领域中任选其一,要求组长带领学生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寻找典型案例,学习相关法律知识,编写脚本。要求一组一例,先讨论,确定案例,交流案例事实,再编写案例文件——起诉书,选择优秀的起诉书作为模拟法庭的审理材料。每组推荐原告和被告各一人,审判员三人,审判长和书记员各一人,布置好模拟法庭现场,准备开展模拟法庭演示教学活动。
(2)第二阶段:课堂模拟法庭活动。
① 教师指导学习审判流程。可参考《民事诉讼第一审普通程序庭审操作规范》进行,基本流程如下:
开庭准备和开庭宣布。由书记员核实当事人身份,告知权利义务,宣读法庭规则和纪律宣布法官入庭和报告庭审前准备情况,并由法官宣布开庭。
法庭调查。首先是当事人陈述,即由原告宣读起诉书或简要提出诉讼请求及事实和理由;被告宣读答辩状或简要说明诉讼请求及事实与理由。然后,当庭举证、质证和认证。可由代理律师发表意见。
法庭辩论。由原告、被告、第三人(如果有诉讼第三人)依次进行辩论发言。代理律师可以发表代理意见。
法庭辩论结束后,法庭指示当事人最后陈述。
法庭调解。法庭应询问当事人调解的意愿,组织调解。调解不成,宣布法庭调解结束。
休庭、评议和宣判。调解结束后,宣布休庭,法官退庭和评议。决定当庭宣判的,应于休庭后立即进行评议;宣布评议结果,询问当事人的意见,并向其交待诉权和说明文书的送达方式。散庭后,书记员请诉讼参与人阅读法庭笔记并签名。
② 每组学生按照审判长、审判员、原告、被告、律师等角色,根据有关诉讼程序进行排练(教师指导,分组演示)。
③ 经过认真准备之后,庭审展示。可邀请司法人员、其他老师、家长等作为嘉宾,一起参加。
(3)第三阶段:模拟法庭教学活动总结。
模拟法庭结束后,角色扮演者和参加旁听的同学可以从不同角度畅谈、交流体会。首先由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各组的活动情况、收获和体会,然后,由教师总结点评。教师负责从以下两个方面评出成绩:①各小组的起诉书材料;②各小组的情况汇报。两项成绩综合得出此次活动的个人成绩。另外设加分项,以资鼓励各组组长勇于承担责任和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小组(各个小组推荐,老师评定)及个人(各小组评定)。
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它是通过对一个具体的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教学中,以案例为基本教材,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以下四个阶段实施教学活动。第一阶段:选择整理案例。这是进行案例教学最基础一步,所选案例必须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蕴含教学内容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同时兼顾新颖性和趣味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第二阶段:设定任务。任务设定要从教学的目标、内容出发,有助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运用和思考,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太难。第三阶段:组织课堂活动。通常分三步,首先是小组划分,将学生划分为6~8 人一个小组,每组选定一名组长;其次是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展讨论活动;最后是各小组派代表上讲台汇报各小组的讨论情况,展示活动成果。第四阶段:课堂活动总结评价。先由学生自评,再由教师综合评价。以下是《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案例教学法展示实例
(1)选择整理案例。教师将准备好的3个有关内外因相结合的哲学案例,通过投影仪投影案例内容,向学生全面介绍案例。
案例① 凿壁借光:匡衡年青时十分好学。他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匡衡晚上想读书的时候,常因没有亮光而发愁。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就在墙壁上悄悄地凿了一个小孔,让隔壁人家的烛光透过来。就这样,他借这点烛光经常学到深夜,后来匡衡成了汉代著名的学者,曾做过汉元帝的丞相。
案例② 古莲开花:科学家曾在辽宁省挖出一些在泥炭层中沉睡了一千多年的古莲子,经过两年的培植,竟开出了莲花。为什么古莲子在泥炭层中沉睡了千年后又开出了莲花?
案例③ 酒鬼和他的两个儿子:有这样一个人,他冷酷无情嗜酒如命且毒瘾很深,一次在酒吧里看一个酒保不顺眼就随手杀人,被判终身监禁。他有两个儿子,年龄相差才1岁,其中一个同样毒瘾甚重,靠偷窃和勒索为生,后来也因杀人而坐牢,另一个却既不喝酒也不吸毒,不仅有美满的婚姻,还担任一家大企业分公司的经理。在一次访问中,问起造成他们现状的原因,2人的答案竟然相同:“有这样的老子,我还能有什么办法?”
(2)设定任务。
①分析每个案例中的内因。
②分析每个案例中的外因。
③说说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如何正确对待内外因,把内外因有机结合起来。
(3)组织课堂活动。
①将全班学生分成6~8组,选出小组长和发言记录人。
②各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对上述3个案例进行讨论分析,要求学生不论见解正确与否,都要敞开心扉,各抒己见。教师到各小组巡视,观察讨论情况,掌握讨论时间,随时进行指导,如维持纪律、处理因学生紧张等因素出现的偶发事件等。
③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本组的讨论情况,教师指导学生把案例所涉及的知识要点展示出来。
(4)课堂活动总结评价。 在学生各抒己见的基础上,教师首先要对成绩进行充分肯定,并指出不足,提出改进意见。根据老师的讲解,对照同学的讲课,大家给每位上台的同学最后评分。该同学所得分即为其所在组的得分,这样做可以使小组成员之间团结协作,充分挖掘学生的集体智慧。评分主要采取自我评、同学评和老师评相结合的办法,这一分数作为该课程的平时成绩。
三、应用“行动导向教学”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行动导向教学要实现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
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风格,转变角色,要以主持人或引导人的身份引导学生学习,采用轻松愉快、充满民主的教学风格进行教学,教学方式上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
其次,要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进行自主学习,教师为学生组织和编制好小组,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自己制定计划和控制学习过程,而不是所有的都由教师来确定,促进学生自己制定评价标准并评价学习过程与成果。
2.善用现有教材
目前技工院校思想政治课教材仍是注重学科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教师如果按照教材先理论或原理、后实践的思路教学,那么就背离了“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宗旨。因此,教师对现有教材应该进行处理,除了根据新知识、新要求对教材内容及时进行适当增删外,在教学设计时还要具体对每个模块的内容进行处理,以应用为目标,从应用入手,按照从实际到理论、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认知规律,根据“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要求,打破教材体系,按照“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分析”的思路(现有教材的教学思路是“提出概念—解释概念—举例说明”),重新设计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还原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认知规律。
3.改革教学评价体系
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教学后,就不能按照原有的教学评价体系来评价学生和教师,而是应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能力是否得到提高作为标准来进行评价与考核。倡导学生自评与组评的公正与事实求是,同时用师评补偿自评与组评的不足。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交通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