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人经历4年对高中数学翻转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对翻转教学模式从陌生到熟练,从实践到理论,从零碎到系统,已形成较为完整并且易操作的翻转教学模式体系。参与翻转教学模式的学生的表达能力、学习能力、交流能力、生成问题能力、组织能力、协作能力都有较大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数学;翻转教学;实践与探索
一、 翻转教学的概念及内涵
“翻转教学”是指让学生利用课余的时间通过观看教师录制的相关教学视频来完成新课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上以相应问题为载体,开展训练、答疑解惑、通过师生互动达到对知识的巩固、对知识的运用、对能力的迁移,再结合校本化的练习来巩固和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所形成的一种教学。
“翻转教学”主要包含课前的备课、录制教学视频、布置、组织与引导学生观看教学视频,课堂上的互动与展示,课后校本化练习的设计与反馈。教学视频简短、学生复习方便快捷、学生个性化学习明显都是翻转教学突出的特点。
二、 翻转教学的课前阶段
(一) 教师操作要求
研究教材内容和大纲要求。确定本节的课时数,根据一课时对应的知识点设计成课件。利用屏幕录制软件和外置画图板设备录制该节课的内容。设计与本节课对应的问题或题目(称教师预设题)。把视频传递给学生,并指导要求学生观看视频。
(二) 学生操作要求
1. 预习教材:通读教材两遍,划出重点,查找相关不会的内容,思考例题,完成课后的练习题。
2. 选择课余时间,观看教学视频。
3. 生成问题:学生根据预习和观看视频中不理解的内容生成问题,小组长整合本组所生成的问题,分成两类,一类为个别成员问题,另一类为小组共性问题。以便课堂上小组长要向班级提交共性问题。对于个别成员问题在课堂上由小组内交流讨论解决,对共性问题,在课堂上由全班讨论解决或由老师帮助解决。
三、 翻转教学的课中阶段
(一) 教师操作要求
1. 教师先利用3~5分钟时间解决各组生成的共性问题,主要以教师点评为主(也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2. 教师用1~2分钟帮助学生回顾视频内容,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与主要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与要求。
3. 逐题通过多媒体展示教师预设的题目(也可以分发提前印制的题目),由学生当堂完成,并及时把解题情况展写到黑板上,根据学生解题的速度与准确情况,确定点评本道题的形式(由学生来讲解与点评,或由学生来补充,还是由老师来点评与讲解);根据学生展写情况,确定本道题的难易情况(决定点评的主次与快慢)。由于学生把解题都写到黑板上,学生所出现的问题也得到了充分的暴露,使老师更明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点评更有针对性;根据学生解题的即时时间,确定老师点评题目时的层次情况。
4. 教师在学生解题与展写期间,老师要巡视每一组,每一位学生,帮助解决个别学生生成的问题,启发与点拨解题思路,关注每一位学生在黑板上展写的情况,及时分析与总结,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来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来确定知识难易点,及时纠正学生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也能分享同伴的学习成果。学生在课堂上,由于解法写在黑板上时,受到同学的检验和督促,因此学生更重视解题的准确性,因此在课堂上要积极鼓励把解题情况写在黑板上而不是只写在草稿纸上,由于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同,对解题的投入与专注度也就不同,就影响到了学习效果的不同。通过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师生的互动、生生互动来让学生达到明辨、巩固与提升的效果,远比老师直接把结果给学生印象深刻。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了解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更能关注每一位学生,发现不会做的学生又可以及时辅导。在课堂上重点讲解学生不会的问题,对学生会的问题就可以不用讲,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5. 教师根据学生解题、讲解、展示的情况调整推进学习的进度,调整教师预設问题的难易程度。在课堂上,教师充分发挥教学智慧,课堂组织形式可以多样。
(二) 学生操作要求
1. 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积极参与生成问题的解决与交流,虽然有些问题自己没有提出或是没有发现,但通过这种形式能使学生达到互补与明辨的作用。
2. 根据课前的预习与观看视频,积极独立参与课堂的问题的解决、展示、交流与讨论,对同伴或是老师的点评积极思考和质疑。
3. 在课堂上,要做好记录,对解题过程中所暴露出的问题用不同颜色的笔做好简要记录,记录不同的解法,记录易错点,记录错误的原因。
4. 学生也可以利用老师巡视的机会,把个人生成还未解决的问题与老师进行交流与沟通,有理解不到位的内容也可以请教老师,得到个性化的指导。
5. 小组长要及时记录本组成员在课堂上的每一次展示。
6. 在课堂里,以教师预设问题为载体,开展同伴互学,互研、互助,培养学生协用能力。
7. 对于解题较快的同学,利用别人解题与展写的时间,指导本组学习较弱的同学,通过组内讲解,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能更进一步规范思维,达到同伴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的作用。
四、 翻转教学的课后阶段
(一) 教师操作要求
1. 教师设计有针对性的日测题,题量不宜多,一般情况下5~7题,要包含4~6道选填,一道解答题。若是学习新内容,完成作业时间大约在30分钟左右为宜,若是复习课,完成作业时间大约50~60分钟左右。
2. 日测题由于是用于检测当天学习情况,因此要有针对性,难易程度也要控制,最好难易程度设计为3∶5∶2。
3. 日测题的设计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检测能衡量出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4. 根据课程的需要,把需要补充的内容可通过日测题的形式出现,以便第二天作为例题来讨论与交流。
(二) 学生操作要求
1. 检测当天所学内容的情况。
2. 通过日测题,及时发现在知识与能力上的不足与差距,及时补缺。
3. 每天要整理好前一天日测题中的错题,采用二次作业的形式来体现,第一次日测采用印制品,二次作业则采用学生抄写的形式,便学生及时纠错。
4. 指导学生每天纠错、每周一次落实纠错题,每阶段再落实一次错题,这样能让学生减少失误。
总之,通过翻转教学的实验,在考试方面,能促进优等生的发展,减少学困生数,保证中等生提高的效果;在能力方面,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都能得到明显提升;在老师方面,有利于教师的自我改进与自我提升,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有利于教师对学生有针对性辅导,有利于新型师生民主关系的建立,能减轻老师的负担,同时也减轻学生的负担。
作者简介:
黄龙木,福建省石狮市,福建省石狮市永宁中学。
关键词:高中数学;翻转教学;实践与探索
一、 翻转教学的概念及内涵
“翻转教学”是指让学生利用课余的时间通过观看教师录制的相关教学视频来完成新课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上以相应问题为载体,开展训练、答疑解惑、通过师生互动达到对知识的巩固、对知识的运用、对能力的迁移,再结合校本化的练习来巩固和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所形成的一种教学。
“翻转教学”主要包含课前的备课、录制教学视频、布置、组织与引导学生观看教学视频,课堂上的互动与展示,课后校本化练习的设计与反馈。教学视频简短、学生复习方便快捷、学生个性化学习明显都是翻转教学突出的特点。
二、 翻转教学的课前阶段
(一) 教师操作要求
研究教材内容和大纲要求。确定本节的课时数,根据一课时对应的知识点设计成课件。利用屏幕录制软件和外置画图板设备录制该节课的内容。设计与本节课对应的问题或题目(称教师预设题)。把视频传递给学生,并指导要求学生观看视频。
(二) 学生操作要求
1. 预习教材:通读教材两遍,划出重点,查找相关不会的内容,思考例题,完成课后的练习题。
2. 选择课余时间,观看教学视频。
3. 生成问题:学生根据预习和观看视频中不理解的内容生成问题,小组长整合本组所生成的问题,分成两类,一类为个别成员问题,另一类为小组共性问题。以便课堂上小组长要向班级提交共性问题。对于个别成员问题在课堂上由小组内交流讨论解决,对共性问题,在课堂上由全班讨论解决或由老师帮助解决。
三、 翻转教学的课中阶段
(一) 教师操作要求
1. 教师先利用3~5分钟时间解决各组生成的共性问题,主要以教师点评为主(也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2. 教师用1~2分钟帮助学生回顾视频内容,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与主要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与要求。
3. 逐题通过多媒体展示教师预设的题目(也可以分发提前印制的题目),由学生当堂完成,并及时把解题情况展写到黑板上,根据学生解题的速度与准确情况,确定点评本道题的形式(由学生来讲解与点评,或由学生来补充,还是由老师来点评与讲解);根据学生展写情况,确定本道题的难易情况(决定点评的主次与快慢)。由于学生把解题都写到黑板上,学生所出现的问题也得到了充分的暴露,使老师更明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点评更有针对性;根据学生解题的即时时间,确定老师点评题目时的层次情况。
4. 教师在学生解题与展写期间,老师要巡视每一组,每一位学生,帮助解决个别学生生成的问题,启发与点拨解题思路,关注每一位学生在黑板上展写的情况,及时分析与总结,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来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来确定知识难易点,及时纠正学生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也能分享同伴的学习成果。学生在课堂上,由于解法写在黑板上时,受到同学的检验和督促,因此学生更重视解题的准确性,因此在课堂上要积极鼓励把解题情况写在黑板上而不是只写在草稿纸上,由于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同,对解题的投入与专注度也就不同,就影响到了学习效果的不同。通过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师生的互动、生生互动来让学生达到明辨、巩固与提升的效果,远比老师直接把结果给学生印象深刻。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了解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更能关注每一位学生,发现不会做的学生又可以及时辅导。在课堂上重点讲解学生不会的问题,对学生会的问题就可以不用讲,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5. 教师根据学生解题、讲解、展示的情况调整推进学习的进度,调整教师预設问题的难易程度。在课堂上,教师充分发挥教学智慧,课堂组织形式可以多样。
(二) 学生操作要求
1. 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积极参与生成问题的解决与交流,虽然有些问题自己没有提出或是没有发现,但通过这种形式能使学生达到互补与明辨的作用。
2. 根据课前的预习与观看视频,积极独立参与课堂的问题的解决、展示、交流与讨论,对同伴或是老师的点评积极思考和质疑。
3. 在课堂上,要做好记录,对解题过程中所暴露出的问题用不同颜色的笔做好简要记录,记录不同的解法,记录易错点,记录错误的原因。
4. 学生也可以利用老师巡视的机会,把个人生成还未解决的问题与老师进行交流与沟通,有理解不到位的内容也可以请教老师,得到个性化的指导。
5. 小组长要及时记录本组成员在课堂上的每一次展示。
6. 在课堂里,以教师预设问题为载体,开展同伴互学,互研、互助,培养学生协用能力。
7. 对于解题较快的同学,利用别人解题与展写的时间,指导本组学习较弱的同学,通过组内讲解,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能更进一步规范思维,达到同伴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的作用。
四、 翻转教学的课后阶段
(一) 教师操作要求
1. 教师设计有针对性的日测题,题量不宜多,一般情况下5~7题,要包含4~6道选填,一道解答题。若是学习新内容,完成作业时间大约在30分钟左右为宜,若是复习课,完成作业时间大约50~60分钟左右。
2. 日测题由于是用于检测当天学习情况,因此要有针对性,难易程度也要控制,最好难易程度设计为3∶5∶2。
3. 日测题的设计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检测能衡量出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4. 根据课程的需要,把需要补充的内容可通过日测题的形式出现,以便第二天作为例题来讨论与交流。
(二) 学生操作要求
1. 检测当天所学内容的情况。
2. 通过日测题,及时发现在知识与能力上的不足与差距,及时补缺。
3. 每天要整理好前一天日测题中的错题,采用二次作业的形式来体现,第一次日测采用印制品,二次作业则采用学生抄写的形式,便学生及时纠错。
4. 指导学生每天纠错、每周一次落实纠错题,每阶段再落实一次错题,这样能让学生减少失误。
总之,通过翻转教学的实验,在考试方面,能促进优等生的发展,减少学困生数,保证中等生提高的效果;在能力方面,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都能得到明显提升;在老师方面,有利于教师的自我改进与自我提升,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有利于教师对学生有针对性辅导,有利于新型师生民主关系的建立,能减轻老师的负担,同时也减轻学生的负担。
作者简介:
黄龙木,福建省石狮市,福建省石狮市永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