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的调查分析与切身体会,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不在经济,既有内因又有外因。学生辍学的原因主要有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和观念落后等,其中错误的观念,是造成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的主要因素;教育自身因素,教育政策的不公平以及高校录取政策、大学生择就业难等是其深层次的原因。因此,尽可能消除城乡差异,加大农村的经济、文化建设投入,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提高农民对义务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加强义务教育法的执法检查力度。
【关键词】辍学;教育;义务教育;教育目标;赏识教育
国家“十一”五计划提出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重大战略思想,他把人才开发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公平、优质、创新、开放的首都教育和先进的学习型城市,进入以教育和人才培养为优势的现代化国际城市行列。可如今在广大农村,中小学生缀学现象严重,这已成为困扰农村教育的一个现实性问题,试想,在农村,广大少年得不到最基本的教育,那我们眼下所提倡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将会是一句空口号。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也很难实现。所以眼下,做好农村中小学的控辍保学工作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下面我将从中小学生辍学原因及解决办法等方面来浅谈我对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现象的分析。
一、辍学原因分析
自己本身是一名从事将近十年班主任工作的教育工作者,通过问卷调查、家访和周围同事的谈话得出导致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和家长主观认识、家庭不和谐的原因
人们一贯认为,学生辍学主要原因是经济困难。但从调查可知,经济困难、家庭条件差并不是辍学的最主要原因,学习困难和观念落后、思想封建保守才是学生辍学的重要原因。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到了初中阶段,因观念落后和学习困难而辍学的学生人数远远高于因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学生人数。观念落后包括的涵义很广,主要指学生本人或家长对学习的看法,如学习就是为考上大学,如果将来考不上大学,学习知识也就没有任何用处:在农村劳动,有小学文化程度,能认字、书写自己的名字就足够了。调查的另一结果是,女孩的辍学率高于男孩。主要原因是家长的封建意识太浓厚,认为女孩最终是给别人家培养的,不愿意多投资;若家庭的经济实力只能供一个孩子上学的话,肯定会牺牲女孩而供男孩。再者,家庭矛盾,父母离异也是造成学生辍学的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
(二)家庭困难、投入与收益的不平衡
谈到辍学,人们往往归之于学生家庭的贫困。应该说,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学生确实占有相当的比例。在农村特别是西部农村,调查发现,真正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仅占辍学人数的15%左右。实际情况往往是,当子女升学无望、难“跳农门”时,农民就会将对教育的投入转向对家庭生产和劳动的投入。
长期以来,城乡差异使得农村地区的人们向往城市生活,而让子女接受教育,跳过“农门”,是改变子女命运的最现实手段。正是在这一信念支持下,不少农民宁愿节衣缩食,也要地送孩子去上学。一般说来,人们的投入往往以预期收益为前提;当投入得不到预期收益或大于预期收益时,投入就往往难以实现。由此可见,家庭经济贫困固然会导致学生辍学,但投入难以取得预期收益,才是造成辍学现象的最直接的经济原因。
(三)学生厌学、师生关系不融洽是造成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
目前农村教育的培养目标,突出地表现为单一性、应试性、离农性和唯城市性。正是这种目标定位,使农村教育呈现出种种不合理的现象。一方面是实际情况决定了绝大多数农村学生不可能考入高中、升入大学;另一方面,学校、教师和学生却把能够考入高一级学校当作是主要甚至是唯一的奋斗目标。这样使得许多学生把上学视为无聊、无趣、无用和无望的事情,久而久之学生学习动机不强,成绩越来越差,学生学业的失败,不仅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而且是造成农村学生厌学、逃学进而辍学的直接心理原因。
二、辍学现象的对策与方法
(一)教育目标与国家政策的制定
农村中小学就不能把教育目标主要定位在培养应试人才上,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而不是把目光主要集中在少数升学有望的所谓“优等生”、“尖子生”上,要构建起既能使学生升入重点高中、又能使学生进入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还能使学生毕业后就能服务当地的教育目标体系。首先,在课程设置上,在开设文化知识课程的同时,还要开设面向农村实际的丰富多彩的课程。其次,在教育评价上,不能只注重升学,要把学校是否培养学生具有多种出路和前途作为评价学校教育的指标。
(二)政府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办学条件是教育事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坚实载体和物质保障,没有好的教学条件很难取得优异成绩,也很难留住学生。虽然国家加大了对教育的投资力度,但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资远远不够,教育资金的短缺必定造成学校硬件不足和发展滞后。同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上,我们既要创设环境,提供条件,督促教师加强学习,大力支持教师走出去参加专业及教育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質。
(三)鼓励赏识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农村学生所处的环境和家庭条件的影响,加之学校教学内容过多,教育方法不当,以及学习竞争异常激烈,使得绝大多数农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遭受失败的打击。这不仅使他们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也使他们产生了放弃或逃避学习的倾向,最终导致求知欲和学习愿望的丧失,形成一种习得性学习无能。正是学习失败体验的不断累积,造成了学生辍学现象的屡禁不止。教师还应该对学生实施赏识教育。简单说来,首先,在尊重和信任学生的前提下,教师应该制订符合学生实际的教育要求。再次,还要注意教育方法,最好的教育方法不是批评,也不是表扬,而是鼓励。鼓励则是要使学生认识到其内在的潜力和可能达到的目标,及时而恰当的鼓励、赏识不仅没有副作用,而且会使学生逐渐从失败的心态中走出来,重新激发起学习的兴趣。
总之,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发展初级阶段,人们对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都还认识不够到位,辍学现象由来已久,尤其是在贫困的农村尤为严重,所以要解决农村中小学生辍学问题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两基”攻坚、控辍保学要常抓不懈(两基是指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关键词】辍学;教育;义务教育;教育目标;赏识教育
国家“十一”五计划提出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重大战略思想,他把人才开发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公平、优质、创新、开放的首都教育和先进的学习型城市,进入以教育和人才培养为优势的现代化国际城市行列。可如今在广大农村,中小学生缀学现象严重,这已成为困扰农村教育的一个现实性问题,试想,在农村,广大少年得不到最基本的教育,那我们眼下所提倡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将会是一句空口号。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也很难实现。所以眼下,做好农村中小学的控辍保学工作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下面我将从中小学生辍学原因及解决办法等方面来浅谈我对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现象的分析。
一、辍学原因分析
自己本身是一名从事将近十年班主任工作的教育工作者,通过问卷调查、家访和周围同事的谈话得出导致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和家长主观认识、家庭不和谐的原因
人们一贯认为,学生辍学主要原因是经济困难。但从调查可知,经济困难、家庭条件差并不是辍学的最主要原因,学习困难和观念落后、思想封建保守才是学生辍学的重要原因。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到了初中阶段,因观念落后和学习困难而辍学的学生人数远远高于因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学生人数。观念落后包括的涵义很广,主要指学生本人或家长对学习的看法,如学习就是为考上大学,如果将来考不上大学,学习知识也就没有任何用处:在农村劳动,有小学文化程度,能认字、书写自己的名字就足够了。调查的另一结果是,女孩的辍学率高于男孩。主要原因是家长的封建意识太浓厚,认为女孩最终是给别人家培养的,不愿意多投资;若家庭的经济实力只能供一个孩子上学的话,肯定会牺牲女孩而供男孩。再者,家庭矛盾,父母离异也是造成学生辍学的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
(二)家庭困难、投入与收益的不平衡
谈到辍学,人们往往归之于学生家庭的贫困。应该说,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学生确实占有相当的比例。在农村特别是西部农村,调查发现,真正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仅占辍学人数的15%左右。实际情况往往是,当子女升学无望、难“跳农门”时,农民就会将对教育的投入转向对家庭生产和劳动的投入。
长期以来,城乡差异使得农村地区的人们向往城市生活,而让子女接受教育,跳过“农门”,是改变子女命运的最现实手段。正是在这一信念支持下,不少农民宁愿节衣缩食,也要地送孩子去上学。一般说来,人们的投入往往以预期收益为前提;当投入得不到预期收益或大于预期收益时,投入就往往难以实现。由此可见,家庭经济贫困固然会导致学生辍学,但投入难以取得预期收益,才是造成辍学现象的最直接的经济原因。
(三)学生厌学、师生关系不融洽是造成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
目前农村教育的培养目标,突出地表现为单一性、应试性、离农性和唯城市性。正是这种目标定位,使农村教育呈现出种种不合理的现象。一方面是实际情况决定了绝大多数农村学生不可能考入高中、升入大学;另一方面,学校、教师和学生却把能够考入高一级学校当作是主要甚至是唯一的奋斗目标。这样使得许多学生把上学视为无聊、无趣、无用和无望的事情,久而久之学生学习动机不强,成绩越来越差,学生学业的失败,不仅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而且是造成农村学生厌学、逃学进而辍学的直接心理原因。
二、辍学现象的对策与方法
(一)教育目标与国家政策的制定
农村中小学就不能把教育目标主要定位在培养应试人才上,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而不是把目光主要集中在少数升学有望的所谓“优等生”、“尖子生”上,要构建起既能使学生升入重点高中、又能使学生进入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还能使学生毕业后就能服务当地的教育目标体系。首先,在课程设置上,在开设文化知识课程的同时,还要开设面向农村实际的丰富多彩的课程。其次,在教育评价上,不能只注重升学,要把学校是否培养学生具有多种出路和前途作为评价学校教育的指标。
(二)政府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办学条件是教育事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坚实载体和物质保障,没有好的教学条件很难取得优异成绩,也很难留住学生。虽然国家加大了对教育的投资力度,但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资远远不够,教育资金的短缺必定造成学校硬件不足和发展滞后。同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上,我们既要创设环境,提供条件,督促教师加强学习,大力支持教师走出去参加专业及教育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質。
(三)鼓励赏识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农村学生所处的环境和家庭条件的影响,加之学校教学内容过多,教育方法不当,以及学习竞争异常激烈,使得绝大多数农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遭受失败的打击。这不仅使他们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也使他们产生了放弃或逃避学习的倾向,最终导致求知欲和学习愿望的丧失,形成一种习得性学习无能。正是学习失败体验的不断累积,造成了学生辍学现象的屡禁不止。教师还应该对学生实施赏识教育。简单说来,首先,在尊重和信任学生的前提下,教师应该制订符合学生实际的教育要求。再次,还要注意教育方法,最好的教育方法不是批评,也不是表扬,而是鼓励。鼓励则是要使学生认识到其内在的潜力和可能达到的目标,及时而恰当的鼓励、赏识不仅没有副作用,而且会使学生逐渐从失败的心态中走出来,重新激发起学习的兴趣。
总之,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发展初级阶段,人们对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都还认识不够到位,辍学现象由来已久,尤其是在贫困的农村尤为严重,所以要解决农村中小学生辍学问题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两基”攻坚、控辍保学要常抓不懈(两基是指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