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项目教学法是一种适合于职业技术教育的、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本文旨在分析《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课程性质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基于项目教学法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课程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项目教学法 教学设计
· 中图分类号:G612
一、《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课程及其教学改革必要性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是一门研究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理论与方法的学科,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对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要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不仅要掌握幼儿园教育的理论与方法,还需要熟知不同年龄阶段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引导要领和技巧,从而为今后实施家庭教育指导、增进家园沟通、推进家园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因其较高的应用性和实践指导价值倍受学生关注与亲睐。基于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期待以及此门课程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我们思考将项目教学法引入《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当中,以期通过全新的教学设计增强本门课程的育人功能,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
二、项目教学法的内涵及特点
目前,被教育领域(尤其是职业教育领域)大力推崇的项目教学法开启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新篇章。项目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这种方法从欧洲劳动教育思想的土壤中萌芽,以18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和19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为雏形,在20世纪中期趋于完善,盛行于德国。 “项目教学法”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尤其适合于职业技术教育。目前,项目教学法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到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高职教育)的学科教学中。
三、基于项目教学法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课程整体设计
1、课程目标设计
根据学前教育师资职业要求和项目教学法的相关理念,本课程重点突出能力目标的设定,具体如下:
(1)专业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具备学前教育家园沟通合作、家庭教育指导的能力,能够综合运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知识,分析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指导家长设计出科学的育儿方案。会较好的与社区工作者、儿童家长等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形成教育合力。
(2)方法能力目标:使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引导、督促学生开展自修、自研,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锻炼创新思维、问题求解、决策制定、批判性思维等高阶思维能力,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3)社会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力争在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社会合作意识,提高学生与人有效沟通的技能以及应对、处理突发事件的技巧和维护集体良好声誉的团队精神。
2、教学内容设计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基于工作过程分析设计教学内容,围绕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的培养,以理论为基础、以实践为重点,根据实际需要安排了不同的体例,将整个教学内容设计成几个相对独立的项目。总体上,我们把《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这门课程的内容分为两大模块:理论指导模块和实践指导模块。
(1)理论指导模块包括:家庭与家庭教育概述;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概述;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制约因素。
(2)实践指导模块包括:学前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家庭教育指导。如指导胎教与优生、指导0-1岁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指导1-3岁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等。
“任务”、“项目”是项目课程教学的关键,它决定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我们要合理地提出目标明确且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任务。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这门课程中,我们一共设计了两大模块、9个项目,下面分别以理论指导模块和实践指导模块其中之一为例。
项目名称: 分析影响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因素 学时: 3
学习目标
①明晰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各类影响因素;
②掌握与家长有效沟通的技巧;
③掌握建立家庭教育能力提升方案的撰写技能。
学习内容及要求
项目单元名称 知识要求 技能要求
①明晰影响因素 明晰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各类影响因素(家长素质、教养态度与方式、生活环境等) 能结合实际案例,做出较合理的因素分析。
②掌握沟通技巧 了解家长类型及特点 掌握与家长有效沟通的技巧(不同类型、不同途径)
③撰写提升方案 掌握方案的书写格式及要求 帮助家长分析自身教育能力,建立家庭教育能力提升方案
教学方法设计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院园合作法;
成果形式 院园合作、家园沟通书面报告
备注 搜集有关家庭教育的资源,如相关网站、书目等。
项目名称:指导3-4岁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 学时: 4
学习目标
①明晰3-4岁学前儿童的主要特征
②掌握3-4岁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指导策略
③分析3-4岁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典型任务
学习内容及要求
项目单元名称 知识要求 技能要求
①3-4岁学前儿童主要特征把握 明确3-4岁学前儿童的主要特征 能结合实例对孩子特征做具体分析
②3-4岁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策略指导 理解各策略的内涵 掌握3-4岁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策略的实施方法
③典型任务分析 掌握3-4岁儿童的敏感期 掌握撰写3-4岁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方案的方法 教学方法设计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成果形式 3-4岁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典型指导方案
备注 设计3-4岁亲子活动项目
我们在教学内容设计方面,在从理论到应用的学科逻辑体系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以具体教学项目为实践切入点,在项目中有层次地设置具体、明确的任务,从而指明学生的学习方向,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3、教学方法与过程设计
作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我们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上,着重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本课程的教学过程除运用传统的讲授法、案例分析法等方式外,主要通过院园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理论学习、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运用任务分析及项目实施的思路,展开教学过程。
根据《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每一个项目,我们分别提出了2-3个具体的任务(如在指导胎教与优生项目下有 2个任务,指导5-6岁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项目下有3个任务)。首先,让学生针对任务进行讨论、分析并提出新问题;通过积极参与、主动探索、查阅资料等努力解决问题,教师应进行适当的启发和引导;在这些问题中,有些是需要温故的旧知识,有些是需要吸纳的新概念,这些都是教师要求学生去自主解决的。其次,课程项目活动的设计、组织与实施过程应该是一个任务不断分解的过程,因此,教师应抓住契机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实际设计中的问题;再次,教师要做到结合相关案例,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任务的分解、突破过程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最后,教师还要及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问题的欲望,鼓励学生分工协作,激发团队的力量和智慧,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团队氛围中实现知识的理解和能力的构建。
4、评价方式设计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的学科,每个项目都有对应的任务要完成。因此,在课程考核评价过程中,我们摒弃了传统的理论考试加平时成绩的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突出对学生项目完成情况与技能的考核,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具体比例见下表:
出勤考核 课堂表现 项目任务完成情况 期末考核
10% 10% 50% 30%
在形成性评价项目中,除了对学生基本的纪律与表现进行评价之外,重点是对各项目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学生在完成每一项任务后,教师应及时组织学生进行汇报、展示和讨论、交流。通过自评、他评和教师总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反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得到知识的巩固、能力的提高,而且还能使其体验到成就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四、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效果
1、《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以项目教学理念为指导,以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为重点,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融合学前教育教师职业资格标准,以项目训练典型工作过程,以来源于生活的实际案例为载体,对课程内容进行序化。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教、学、做”一体。
2、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分小组、建团队的教学形式,从横向的参与面上让更多的学生有了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从纵向的参与度上,有力的激发了学生积极思考、通力合作的意识。
3、形成和积累的一系列教学成果。通过项目任务的逐一落实,学生在项目完成过程中撰写的家庭教育指导方案、设计的亲子活动、创编的故事儿歌等,成为本门课程丰富的成果和积累。
五、结束语
基于项目教学法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课程设计是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建构学生职业能力新的增长点的需要和重要体现。项目教学过程的实施,真正体现出学生作为行动者、探索者的主体地位,使教师真正成为课堂的组织者、支持者和促进者。在整个教学设计中,学生主要通过项目和任务的完成获得感性认识,再由感性认识升华至理性认知。而教师除了提供理论支持外,更创设了一种“和谐、自由、民主、互动”的课堂氛围,师生、生生之间情感融洽,学生学习兴趣浓、积极性高,教学效果良好。我们有理由相信,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和氛围下,收获的不仅仅是本门课程的知识,更能得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启悟,从而为今后更好的从事学前教育工作铺就更广阔的道路。
参考文献:
1、苏敏,杨世诚 .基于项目课程的《学前教育课程》教学设计探索.J.新课程研究.2010年5月中旬总第186期 .
2、贺平.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
3、曾爱民、蒋丽波、于顺达.采用项目教学法培养个学生职业能力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2009年9月总第109期 .
关键词:《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项目教学法 教学设计
· 中图分类号:G612
一、《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课程及其教学改革必要性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是一门研究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理论与方法的学科,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对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要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不仅要掌握幼儿园教育的理论与方法,还需要熟知不同年龄阶段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引导要领和技巧,从而为今后实施家庭教育指导、增进家园沟通、推进家园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因其较高的应用性和实践指导价值倍受学生关注与亲睐。基于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期待以及此门课程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我们思考将项目教学法引入《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当中,以期通过全新的教学设计增强本门课程的育人功能,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
二、项目教学法的内涵及特点
目前,被教育领域(尤其是职业教育领域)大力推崇的项目教学法开启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新篇章。项目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这种方法从欧洲劳动教育思想的土壤中萌芽,以18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和19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为雏形,在20世纪中期趋于完善,盛行于德国。 “项目教学法”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尤其适合于职业技术教育。目前,项目教学法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到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高职教育)的学科教学中。
三、基于项目教学法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课程整体设计
1、课程目标设计
根据学前教育师资职业要求和项目教学法的相关理念,本课程重点突出能力目标的设定,具体如下:
(1)专业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具备学前教育家园沟通合作、家庭教育指导的能力,能够综合运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知识,分析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指导家长设计出科学的育儿方案。会较好的与社区工作者、儿童家长等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形成教育合力。
(2)方法能力目标:使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引导、督促学生开展自修、自研,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锻炼创新思维、问题求解、决策制定、批判性思维等高阶思维能力,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3)社会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力争在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社会合作意识,提高学生与人有效沟通的技能以及应对、处理突发事件的技巧和维护集体良好声誉的团队精神。
2、教学内容设计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基于工作过程分析设计教学内容,围绕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的培养,以理论为基础、以实践为重点,根据实际需要安排了不同的体例,将整个教学内容设计成几个相对独立的项目。总体上,我们把《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这门课程的内容分为两大模块:理论指导模块和实践指导模块。
(1)理论指导模块包括:家庭与家庭教育概述;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概述;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制约因素。
(2)实践指导模块包括:学前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家庭教育指导。如指导胎教与优生、指导0-1岁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指导1-3岁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等。
“任务”、“项目”是项目课程教学的关键,它决定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我们要合理地提出目标明确且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任务。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这门课程中,我们一共设计了两大模块、9个项目,下面分别以理论指导模块和实践指导模块其中之一为例。
项目名称: 分析影响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因素 学时: 3
学习目标
①明晰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各类影响因素;
②掌握与家长有效沟通的技巧;
③掌握建立家庭教育能力提升方案的撰写技能。
学习内容及要求
项目单元名称 知识要求 技能要求
①明晰影响因素 明晰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各类影响因素(家长素质、教养态度与方式、生活环境等) 能结合实际案例,做出较合理的因素分析。
②掌握沟通技巧 了解家长类型及特点 掌握与家长有效沟通的技巧(不同类型、不同途径)
③撰写提升方案 掌握方案的书写格式及要求 帮助家长分析自身教育能力,建立家庭教育能力提升方案
教学方法设计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院园合作法;
成果形式 院园合作、家园沟通书面报告
备注 搜集有关家庭教育的资源,如相关网站、书目等。
项目名称:指导3-4岁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 学时: 4
学习目标
①明晰3-4岁学前儿童的主要特征
②掌握3-4岁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指导策略
③分析3-4岁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典型任务
学习内容及要求
项目单元名称 知识要求 技能要求
①3-4岁学前儿童主要特征把握 明确3-4岁学前儿童的主要特征 能结合实例对孩子特征做具体分析
②3-4岁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策略指导 理解各策略的内涵 掌握3-4岁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策略的实施方法
③典型任务分析 掌握3-4岁儿童的敏感期 掌握撰写3-4岁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方案的方法 教学方法设计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成果形式 3-4岁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典型指导方案
备注 设计3-4岁亲子活动项目
我们在教学内容设计方面,在从理论到应用的学科逻辑体系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以具体教学项目为实践切入点,在项目中有层次地设置具体、明确的任务,从而指明学生的学习方向,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3、教学方法与过程设计
作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我们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上,着重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本课程的教学过程除运用传统的讲授法、案例分析法等方式外,主要通过院园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理论学习、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运用任务分析及项目实施的思路,展开教学过程。
根据《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每一个项目,我们分别提出了2-3个具体的任务(如在指导胎教与优生项目下有 2个任务,指导5-6岁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项目下有3个任务)。首先,让学生针对任务进行讨论、分析并提出新问题;通过积极参与、主动探索、查阅资料等努力解决问题,教师应进行适当的启发和引导;在这些问题中,有些是需要温故的旧知识,有些是需要吸纳的新概念,这些都是教师要求学生去自主解决的。其次,课程项目活动的设计、组织与实施过程应该是一个任务不断分解的过程,因此,教师应抓住契机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实际设计中的问题;再次,教师要做到结合相关案例,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任务的分解、突破过程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最后,教师还要及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问题的欲望,鼓励学生分工协作,激发团队的力量和智慧,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团队氛围中实现知识的理解和能力的构建。
4、评价方式设计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的学科,每个项目都有对应的任务要完成。因此,在课程考核评价过程中,我们摒弃了传统的理论考试加平时成绩的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突出对学生项目完成情况与技能的考核,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具体比例见下表:
出勤考核 课堂表现 项目任务完成情况 期末考核
10% 10% 50% 30%
在形成性评价项目中,除了对学生基本的纪律与表现进行评价之外,重点是对各项目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学生在完成每一项任务后,教师应及时组织学生进行汇报、展示和讨论、交流。通过自评、他评和教师总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反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得到知识的巩固、能力的提高,而且还能使其体验到成就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四、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效果
1、《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以项目教学理念为指导,以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为重点,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融合学前教育教师职业资格标准,以项目训练典型工作过程,以来源于生活的实际案例为载体,对课程内容进行序化。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教、学、做”一体。
2、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分小组、建团队的教学形式,从横向的参与面上让更多的学生有了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从纵向的参与度上,有力的激发了学生积极思考、通力合作的意识。
3、形成和积累的一系列教学成果。通过项目任务的逐一落实,学生在项目完成过程中撰写的家庭教育指导方案、设计的亲子活动、创编的故事儿歌等,成为本门课程丰富的成果和积累。
五、结束语
基于项目教学法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课程设计是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建构学生职业能力新的增长点的需要和重要体现。项目教学过程的实施,真正体现出学生作为行动者、探索者的主体地位,使教师真正成为课堂的组织者、支持者和促进者。在整个教学设计中,学生主要通过项目和任务的完成获得感性认识,再由感性认识升华至理性认知。而教师除了提供理论支持外,更创设了一种“和谐、自由、民主、互动”的课堂氛围,师生、生生之间情感融洽,学生学习兴趣浓、积极性高,教学效果良好。我们有理由相信,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和氛围下,收获的不仅仅是本门课程的知识,更能得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启悟,从而为今后更好的从事学前教育工作铺就更广阔的道路。
参考文献:
1、苏敏,杨世诚 .基于项目课程的《学前教育课程》教学设计探索.J.新课程研究.2010年5月中旬总第186期 .
2、贺平.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
3、曾爱民、蒋丽波、于顺达.采用项目教学法培养个学生职业能力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2009年9月总第109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