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更要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一理念需要教师具有创新意识,开展读写结合教学设计的创新探索。首先,在课堂教学环节应充分运用教材资源,读写结合以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其次,在课堂教学外,应结合所学内容或周围环境、季节等元素及时督促学生写日记,提升教学的实效性。最后,教师要注重提升自身文化素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读写结合 教学设计
小学阶段是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也是学生通过阅读认识世界,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看法的初始阶段。因此,阅读和写作都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阅读即输入,写作即输出,读写结合教学则是现阶段小学语文学习和训练的基本模式。只有前期大量地阅读输入,才能在写作时妙笔生花地输出。但是,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还深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要想在教学中真正做到读写结合教学,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一、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法的特征
1.读写结合教学方法具有综合性
小学语文教学的宗旨就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传统的课堂教学虽然也一直重视学生的读写训练,但没有将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学生无法在读后快速、自然地过渡到写作练习之中。所以创新后的读写结合教学具有很大的综合性、统一性特征,可以使课堂教学有不错的效果,学生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可以让学生在独立、深入学习思考课文内容后,及时练习,真正掌握读写结合教法的真谛。
2.读写结合教学方法具有实用性
读写结合法就是学生在阅读文本内容后,积极地把所读内容的感想领悟和文本呈现模式运用到具体的写作练习中,将素材资料和写作模式相结合,不会出现无从下笔的现象。另外,自己阅读后的写作练习也是对文本内容的一种深入理解,是将自己阅读时的所思所想变成作文,这也是检验学生阅读水平的一种方法,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现状
1.阅读和写作分离教学
虽然新课改已经实施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传统教育观念对教学的影响仍然存在,要想做到读写结合教学,教师和学生都有压力。目前大部分语文课堂中,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仍然是分离教学的状态,这样一方面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学情和学习能力,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另一方面,则是教师多注重让学生进行阅读,给学生思考和写作的时间较少,学生无法及时将读后的感悟写下来,这不利于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最终会影响教学的实效性。
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大部分阅读素材不适合学生进行写作练习,也不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不仅无法深入理解素材,更无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写作能力。
2.教师对阅读和写作的重视程度有偏差
在教学过程中,有些老师的教学方法不科学,部分老师以阅读为中心,坚信“读书破万卷”而不注重写作指导与练习;部分老师则以写作为中心,认为“熟能生巧”,不注重经典文学作品、名言佳句等的补充。这些教学观念非但不能帮助学生快速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反而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抑制其读写能力的提高,最终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势在必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是相互独立又紧密关联的两个重要内容,是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常用教学方法。在新课改背景下,对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法进行创新性探索,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时候,又有意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探索。
三、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模式下的教学设计
1.课前整合课本资源
目前,很多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都注重对学生直接开展教学,忽视对读写结合法相关知识的引申和整合,所以学生都是跟着教师的思路学习,缺乏自己的思考,所以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法。首先,教师要关注学生对读写结合法知识的认知,让学生学会用这种方法去探索学习规律,在语文学习中真正掌握读写结合法的技巧。
例如,在《落花生》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理顺文章的写作顺序;然后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读完后把自己的感受写在纸上,引导学生进行读写训练。学生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另一方面可以将自己的情感觀点通过写作表达出来。这就是一种通过课文读写资源的整合,自然过渡到练习之中的一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认知的基础上进入具体的实践环节,让同学掌握读写结合法的真谛,真正达到一种教学做合一的地步。
2.课内引导学生练习
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主要的学习内容来自教材,而教材中的内容又都是经过教育学家共同研究编订而成的,每一篇都是可以充分学习和利用的教学资源。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布置小练笔任务,进行读写结合练习,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
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习写作,可以选取课文中体现写作技巧较多的课文,组织学生欣赏。在教学时,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受作者的情感,并在情感体验结束后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脉络,学习作者对文章的布局,并尝试模仿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进行写作练习。
例如,三年级下册第16课《小真的长头发》,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先要求学生带有情感地朗读课文,在体会课文中情感的过程中感受文中小真拥有长头发的奇妙体验。接着,在学习以后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大胆想象小真的长头发还可以做什么,并通过写作来与大家分享。
3.课外引导学生进行日记写作
对小学生来说,日记不仅是记录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途径,更是小学生表达情感、表达对世界看法的重要平台。语文老师除了在课堂内引导学生学习教材中经典的文学片段,并为学生补充相应的课外读物之外,还应该要求学生在课外积极写日记,将课上所学内容与日记写作相结合。
比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第6课《秋天的雨》一文时,教师可以在学习完课文后带领学生回顾课文中都采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秋天的雨,然后给学生布置一篇日记:学习课文中的方法,用拟人、比喻等方法描写当下季节的雨或雪。
4.教师自身的情感教育和榜样作用
教师是教学行为的主体,语文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会对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产生引导作用。因此,在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多种读写结合教学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帮学生积累优美词句,丰富写作语言,还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体会课文中传达的思想感情,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注重榜样的力量,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向学生展示自身的文学素养,调动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积极性。比如,教师平时多注重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在教学中充分展现自己的文学素养,不经意地向学生透露“老师之所以这么厉害,是因为老师每天都在阅读”等思想,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
总之,阅读和写作都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对读写结合的教学设计进行创新性探索,帮助学生深刻理解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充分利用课堂这个主阵地,引导学生认真把握教材中文章的思想情感和写作脉络,学习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并将其应用于自己的写作中,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以及读写结合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董玉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教学模式设计》,《中国校外教育》2016年第22期。
[2] 黄颖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6课〈小真的长头发〉读写结合教学设计》,《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年第8期。
[3] 陈延山《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新课程研究》2019年第24期。
(马国娟,1980年生,女,回族,甘肃康乐人,大专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读写结合 教学设计
小学阶段是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也是学生通过阅读认识世界,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看法的初始阶段。因此,阅读和写作都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阅读即输入,写作即输出,读写结合教学则是现阶段小学语文学习和训练的基本模式。只有前期大量地阅读输入,才能在写作时妙笔生花地输出。但是,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还深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要想在教学中真正做到读写结合教学,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一、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法的特征
1.读写结合教学方法具有综合性
小学语文教学的宗旨就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传统的课堂教学虽然也一直重视学生的读写训练,但没有将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学生无法在读后快速、自然地过渡到写作练习之中。所以创新后的读写结合教学具有很大的综合性、统一性特征,可以使课堂教学有不错的效果,学生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可以让学生在独立、深入学习思考课文内容后,及时练习,真正掌握读写结合教法的真谛。
2.读写结合教学方法具有实用性
读写结合法就是学生在阅读文本内容后,积极地把所读内容的感想领悟和文本呈现模式运用到具体的写作练习中,将素材资料和写作模式相结合,不会出现无从下笔的现象。另外,自己阅读后的写作练习也是对文本内容的一种深入理解,是将自己阅读时的所思所想变成作文,这也是检验学生阅读水平的一种方法,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现状
1.阅读和写作分离教学
虽然新课改已经实施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传统教育观念对教学的影响仍然存在,要想做到读写结合教学,教师和学生都有压力。目前大部分语文课堂中,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仍然是分离教学的状态,这样一方面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学情和学习能力,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另一方面,则是教师多注重让学生进行阅读,给学生思考和写作的时间较少,学生无法及时将读后的感悟写下来,这不利于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最终会影响教学的实效性。
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大部分阅读素材不适合学生进行写作练习,也不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不仅无法深入理解素材,更无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写作能力。
2.教师对阅读和写作的重视程度有偏差
在教学过程中,有些老师的教学方法不科学,部分老师以阅读为中心,坚信“读书破万卷”而不注重写作指导与练习;部分老师则以写作为中心,认为“熟能生巧”,不注重经典文学作品、名言佳句等的补充。这些教学观念非但不能帮助学生快速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反而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抑制其读写能力的提高,最终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势在必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是相互独立又紧密关联的两个重要内容,是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常用教学方法。在新课改背景下,对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法进行创新性探索,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时候,又有意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探索。
三、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模式下的教学设计
1.课前整合课本资源
目前,很多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都注重对学生直接开展教学,忽视对读写结合法相关知识的引申和整合,所以学生都是跟着教师的思路学习,缺乏自己的思考,所以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法。首先,教师要关注学生对读写结合法知识的认知,让学生学会用这种方法去探索学习规律,在语文学习中真正掌握读写结合法的技巧。
例如,在《落花生》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理顺文章的写作顺序;然后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读完后把自己的感受写在纸上,引导学生进行读写训练。学生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另一方面可以将自己的情感觀点通过写作表达出来。这就是一种通过课文读写资源的整合,自然过渡到练习之中的一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认知的基础上进入具体的实践环节,让同学掌握读写结合法的真谛,真正达到一种教学做合一的地步。
2.课内引导学生练习
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主要的学习内容来自教材,而教材中的内容又都是经过教育学家共同研究编订而成的,每一篇都是可以充分学习和利用的教学资源。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布置小练笔任务,进行读写结合练习,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
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习写作,可以选取课文中体现写作技巧较多的课文,组织学生欣赏。在教学时,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受作者的情感,并在情感体验结束后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脉络,学习作者对文章的布局,并尝试模仿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进行写作练习。
例如,三年级下册第16课《小真的长头发》,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先要求学生带有情感地朗读课文,在体会课文中情感的过程中感受文中小真拥有长头发的奇妙体验。接着,在学习以后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大胆想象小真的长头发还可以做什么,并通过写作来与大家分享。
3.课外引导学生进行日记写作
对小学生来说,日记不仅是记录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途径,更是小学生表达情感、表达对世界看法的重要平台。语文老师除了在课堂内引导学生学习教材中经典的文学片段,并为学生补充相应的课外读物之外,还应该要求学生在课外积极写日记,将课上所学内容与日记写作相结合。
比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第6课《秋天的雨》一文时,教师可以在学习完课文后带领学生回顾课文中都采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秋天的雨,然后给学生布置一篇日记:学习课文中的方法,用拟人、比喻等方法描写当下季节的雨或雪。
4.教师自身的情感教育和榜样作用
教师是教学行为的主体,语文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会对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产生引导作用。因此,在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多种读写结合教学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帮学生积累优美词句,丰富写作语言,还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体会课文中传达的思想感情,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注重榜样的力量,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向学生展示自身的文学素养,调动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积极性。比如,教师平时多注重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在教学中充分展现自己的文学素养,不经意地向学生透露“老师之所以这么厉害,是因为老师每天都在阅读”等思想,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
总之,阅读和写作都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对读写结合的教学设计进行创新性探索,帮助学生深刻理解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充分利用课堂这个主阵地,引导学生认真把握教材中文章的思想情感和写作脉络,学习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并将其应用于自己的写作中,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以及读写结合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董玉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教学模式设计》,《中国校外教育》2016年第22期。
[2] 黄颖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6课〈小真的长头发〉读写结合教学设计》,《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年第8期。
[3] 陈延山《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新课程研究》2019年第24期。
(马国娟,1980年生,女,回族,甘肃康乐人,大专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