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随着各级政府对非法传销打击力度加大,一些非法传销机构开始改头换面、频频“变脸”,重新将黑手伸向了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把“平安农村”、“和谐农村”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对受骗上当并且还执迷不悟的受害者,在斩断伸向农村的传销黑手的同时,更应让他们认识到传销的危害性,学会识别传销的真面目,这需要全社会的关注。
当许多致富心切又信息闭塞的贫困农民遭遇诸如“人际网络”、“人 户网卡”之类新名词时,往往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本刊记者经过深入调查。通过典型个案以提醒广大农民朋友谨防上当受骗。
“变脸”幌子蒙骗农民
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贫困农妇丁雪梅一人拖着两个年幼的孩子艰难生活。两间破土房的家已是一贫如洗,而丈夫康伏海一年前卖掉了家里惟一的一头耕牛,拿钱去了广西后就再没回来。
丁雪梅说,叔叔在广西一家公司的大型“人际网络集团”里做生意,一个月可以挣五六万元,丈夫是在他那里做事。同村村民丁玉忠在去年8月费尽周折从这家“公司”逃回来。个头将近1.8米的他体重只剩下不到45千克。当他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丁雪梅,并称这家“公司”其实是非法传销组织时,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丁雪梅却振振有词地向记者解释说:“我老公他们搞的不是传销,是现在最流行的网络公司。电视上不是也在说21世纪是网络经济时代吗?”
“人际网络”这个新名词让她心底踏实:“我老公才去了一年多,听他讲现在还只是投入阶段,等人际网络全部建立起来后,就会几万倍地赚回来呢!”
点评:偏远地区的贫困农民,对新名词一知半解。“人际网络”之类在他们眼中好像是雾里看花,很容易轻信。非法传销组织便利用农民的盲目信任心理设计出用“高科技”新名词包装的种种骗局。有的非法传销组织还打出“扶贫济困”幌子诱骗农民上当。全国50万人受骗的玛雅传销案就是以“扶贫支农”为诱饵,谎称“帮助广大农民及老、弱、病残、贫者脱贫”而轻易得手。
家庭管理分散上课
近日,一个涉及3000多人、涉案金额高达数百万元的非法传销团伙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被捣毁。记者在连续追踪采访时发现,传销组织“统一管理、集中上课”的模式,正在向“家庭管理”、“分散上课”的模式转变。
传销网以家庭为单位,每个家庭由6-7人组成,分散在十几个偏远的地方。家庭中的“家长”就是传销网中的“业务组长”,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接待、发展新会员(传销“下线”)。平时既有“家长”主导上课,又有“家长”相互之间“交流授课”,以家庭为单位的授课目的就是对新成员“灌输”传销的种种理念,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上当受骗。传销网络每个月还要安排一两次的“经理授课”,如有“业务员”因为成绩良好升入“业务主任”一级的,则在这样的家庭中临时增加一次“经理授课”。授课前给新升级的“业务主任”象征性地发放红包,以拉拢人心。
点评:家庭式的管理给农民带来“温暖”,分散授课又给工商部门打击传销提出新的挑战,首先要强化对非法传销活动严格规范的监管机制。对为传销分子提供居住、活动、躲避场所的业主要给予严厉查处。此外,要加大对首要分子和骨干分子的打击力度,并建立传销人员档案登记制度,通过各地联网的形式,增强信息交流程度。
他们为何执迷不悟?
令人忧心的是,很多被骗的贫困农民根本不知道自己已陷入火坑,至今仍执迷不悟。采访丁雪梅时,她反问记者:“电视上说了传销是违法的。我丈夫他们搞的如果是传销,这么多人都在那里,政府为什么不禁止呢?”
全家深受传销之害的丁生龙老人,整日东奔西走,劝阻村里人不要再上当受骗,却没有人相信他的话。丁雪梅说:“老丁这人可会打小算盘了。听说他的大儿子在那边都做到‘经理’级别了,还买了房,开上了高级轿车,他却今天劝这家不要去,明天劝那家不要去,只想他家发独财哩!”
点评:非法传销之所以能轻易“俘虏”农民,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信息不对称。偏远农村信息闭塞,农民法制意识淡薄。贫困农民得到的信息是“能挣钱”,再加上非法传销组织,利用“新概念”对自己的面目做了重新“包装”,并对参加者进行思想控制,使上当者执迷不悟。制止非法传销向偏远农村蔓延,不仅要进行大规模的宣传活动,让农民了解非法传销组织的本来面目,还要尽快帮助农民致富,才能从根本上消灭非法传销。
识别信销
传销组织的内部级别森严,“上线”、“下线”分离,其套用的都是“专卖”、“代理”等说法,目前又发展到“人际关系网络”、“现代营销理念”、“网络空间”。
传销所使用的产品只是道具,多数没有市场知名度,有的甚至是“三无”产品,以至只是某个理念。
骗人招数
3月21日,河南省南阳市车站南路鸿福小区内的一个非法传销窝点被一举端掉,除1名传销骨干被警方传唤外,其他20多名传销人员被遣散。在此次活动收缴的大量传销工具中,一摞厚厚的笔记本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从中发现了许多传销骗人术——如何与陌生人联系,如何让新人加入传销组织,如何给新人“洗脑”……招数之多令人瞠目,
招数一:“瞒天过海”邀新人
电话邀约他人进行传销,如果第一次不能说服对方,就再次打电话,根据情况可让旁边的人配合。邀约要有力度,干脆利落,让对方没有拖延的余地,可以利用介绍工作的方式,让对方心动,但不能让对方感觉是在传销。如果对方是亲人,可通过讲感情来达到目的,或者比如谎称自己生病等……
招数二:“想方设法”留新人
锁定“下线”目标后就安排接待,把新人的基本情况及时向“领导”汇报。如果新人闹情绪,就让“领导”安排有能力的人来做他的思想工作。让新来的人多说话,自己少说话。让新人多带朋友来,以使更多人加入传销组织。
招数三:“投其所好”拉拢人
可通过玩游戏、聊天的方式,消除新人的恐惧感,以此来拉近关系。对新人要察言观色,如有异常及时汇报。第一天要消耗新人的体力,不给吃喝,不给对方太多的空间,熬上几天就能勾起对方的欲望。
招数四:“故弄玄虚”蒙骗人
不打听上下部门之间的关系和别人的业绩。自己的笔记不让别人看。团队怎样构成不告诉别人。不让两个新人在一起谈论问题。
招数五:“多方联络”发展人
在传销人员高某的一本传销笔记中,笔者看到这样的记载:吴某。男,50岁。有两个儿子,经营木料,家有上万资产。打过电话后,他准备过来……王某,男,40岁,湖北人,性格外向,目前在北京打工。有意要过来……聂某,男,46岁,江西人,有关节炎,以前开过鞋店,目前在广州打工,家中有妻儿……
《禁止传销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组织策划传销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非法财物,没收违法所得,处5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介绍、诱骗、胁迫他人参加传销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非法财物,没收违法所得,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参加传销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以处2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六条规定,为传销者提供经营场所、培训场所、货源、保管、仓储等条件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为传销者提供互联网信息服务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通知有关部门依照《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予以处罚。
当许多致富心切又信息闭塞的贫困农民遭遇诸如“人际网络”、“人 户网卡”之类新名词时,往往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本刊记者经过深入调查。通过典型个案以提醒广大农民朋友谨防上当受骗。
“变脸”幌子蒙骗农民
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贫困农妇丁雪梅一人拖着两个年幼的孩子艰难生活。两间破土房的家已是一贫如洗,而丈夫康伏海一年前卖掉了家里惟一的一头耕牛,拿钱去了广西后就再没回来。
丁雪梅说,叔叔在广西一家公司的大型“人际网络集团”里做生意,一个月可以挣五六万元,丈夫是在他那里做事。同村村民丁玉忠在去年8月费尽周折从这家“公司”逃回来。个头将近1.8米的他体重只剩下不到45千克。当他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丁雪梅,并称这家“公司”其实是非法传销组织时,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丁雪梅却振振有词地向记者解释说:“我老公他们搞的不是传销,是现在最流行的网络公司。电视上不是也在说21世纪是网络经济时代吗?”
“人际网络”这个新名词让她心底踏实:“我老公才去了一年多,听他讲现在还只是投入阶段,等人际网络全部建立起来后,就会几万倍地赚回来呢!”
点评:偏远地区的贫困农民,对新名词一知半解。“人际网络”之类在他们眼中好像是雾里看花,很容易轻信。非法传销组织便利用农民的盲目信任心理设计出用“高科技”新名词包装的种种骗局。有的非法传销组织还打出“扶贫济困”幌子诱骗农民上当。全国50万人受骗的玛雅传销案就是以“扶贫支农”为诱饵,谎称“帮助广大农民及老、弱、病残、贫者脱贫”而轻易得手。
家庭管理分散上课
近日,一个涉及3000多人、涉案金额高达数百万元的非法传销团伙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被捣毁。记者在连续追踪采访时发现,传销组织“统一管理、集中上课”的模式,正在向“家庭管理”、“分散上课”的模式转变。
传销网以家庭为单位,每个家庭由6-7人组成,分散在十几个偏远的地方。家庭中的“家长”就是传销网中的“业务组长”,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接待、发展新会员(传销“下线”)。平时既有“家长”主导上课,又有“家长”相互之间“交流授课”,以家庭为单位的授课目的就是对新成员“灌输”传销的种种理念,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上当受骗。传销网络每个月还要安排一两次的“经理授课”,如有“业务员”因为成绩良好升入“业务主任”一级的,则在这样的家庭中临时增加一次“经理授课”。授课前给新升级的“业务主任”象征性地发放红包,以拉拢人心。
点评:家庭式的管理给农民带来“温暖”,分散授课又给工商部门打击传销提出新的挑战,首先要强化对非法传销活动严格规范的监管机制。对为传销分子提供居住、活动、躲避场所的业主要给予严厉查处。此外,要加大对首要分子和骨干分子的打击力度,并建立传销人员档案登记制度,通过各地联网的形式,增强信息交流程度。
他们为何执迷不悟?
令人忧心的是,很多被骗的贫困农民根本不知道自己已陷入火坑,至今仍执迷不悟。采访丁雪梅时,她反问记者:“电视上说了传销是违法的。我丈夫他们搞的如果是传销,这么多人都在那里,政府为什么不禁止呢?”
全家深受传销之害的丁生龙老人,整日东奔西走,劝阻村里人不要再上当受骗,却没有人相信他的话。丁雪梅说:“老丁这人可会打小算盘了。听说他的大儿子在那边都做到‘经理’级别了,还买了房,开上了高级轿车,他却今天劝这家不要去,明天劝那家不要去,只想他家发独财哩!”
点评:非法传销之所以能轻易“俘虏”农民,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信息不对称。偏远农村信息闭塞,农民法制意识淡薄。贫困农民得到的信息是“能挣钱”,再加上非法传销组织,利用“新概念”对自己的面目做了重新“包装”,并对参加者进行思想控制,使上当者执迷不悟。制止非法传销向偏远农村蔓延,不仅要进行大规模的宣传活动,让农民了解非法传销组织的本来面目,还要尽快帮助农民致富,才能从根本上消灭非法传销。
识别信销
传销组织的内部级别森严,“上线”、“下线”分离,其套用的都是“专卖”、“代理”等说法,目前又发展到“人际关系网络”、“现代营销理念”、“网络空间”。
传销所使用的产品只是道具,多数没有市场知名度,有的甚至是“三无”产品,以至只是某个理念。
骗人招数
3月21日,河南省南阳市车站南路鸿福小区内的一个非法传销窝点被一举端掉,除1名传销骨干被警方传唤外,其他20多名传销人员被遣散。在此次活动收缴的大量传销工具中,一摞厚厚的笔记本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从中发现了许多传销骗人术——如何与陌生人联系,如何让新人加入传销组织,如何给新人“洗脑”……招数之多令人瞠目,
招数一:“瞒天过海”邀新人
电话邀约他人进行传销,如果第一次不能说服对方,就再次打电话,根据情况可让旁边的人配合。邀约要有力度,干脆利落,让对方没有拖延的余地,可以利用介绍工作的方式,让对方心动,但不能让对方感觉是在传销。如果对方是亲人,可通过讲感情来达到目的,或者比如谎称自己生病等……
招数二:“想方设法”留新人
锁定“下线”目标后就安排接待,把新人的基本情况及时向“领导”汇报。如果新人闹情绪,就让“领导”安排有能力的人来做他的思想工作。让新来的人多说话,自己少说话。让新人多带朋友来,以使更多人加入传销组织。
招数三:“投其所好”拉拢人
可通过玩游戏、聊天的方式,消除新人的恐惧感,以此来拉近关系。对新人要察言观色,如有异常及时汇报。第一天要消耗新人的体力,不给吃喝,不给对方太多的空间,熬上几天就能勾起对方的欲望。
招数四:“故弄玄虚”蒙骗人
不打听上下部门之间的关系和别人的业绩。自己的笔记不让别人看。团队怎样构成不告诉别人。不让两个新人在一起谈论问题。
招数五:“多方联络”发展人
在传销人员高某的一本传销笔记中,笔者看到这样的记载:吴某。男,50岁。有两个儿子,经营木料,家有上万资产。打过电话后,他准备过来……王某,男,40岁,湖北人,性格外向,目前在北京打工。有意要过来……聂某,男,46岁,江西人,有关节炎,以前开过鞋店,目前在广州打工,家中有妻儿……
《禁止传销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组织策划传销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非法财物,没收违法所得,处5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介绍、诱骗、胁迫他人参加传销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非法财物,没收违法所得,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参加传销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以处2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六条规定,为传销者提供经营场所、培训场所、货源、保管、仓储等条件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为传销者提供互联网信息服务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通知有关部门依照《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予以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