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导入

来源 :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e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语言与文化相辅相成的关系,决定了文化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然而当今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却存在着严重的文化失衡现象,导致学生跨文化交际的失败。因此, 有必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大中国文化的输入,在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同时,实现中华文化的传承。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交际能力 跨文化 母语文化
  注:本文为西华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重点学科成果:XZD1907-09
  1.引言
  语言体现着一个民族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 因此语言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换言之,文化是语言的基石,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正是语言与文化的这种相互依存关系决定了语言教学中进行文化知识、文化理念的输入, 培养文化差异意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重要性可以从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修订本)》中窥见一斑,该要求中明确规定: “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当充分考虑对学习者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化知识的传授。”由此可见,英语教学中必须开展文化教学,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在这一政策的指引下,出版的各类教材对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文化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进行了丰富而翔实的介绍。同时,英语教学界和英语语言学界也从不同角度阐述和归纳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在进行英语文化的导入时,应遵循的教学原则和可采纳的具体教学方法。由于过分注重目的语文化的学习,当前的英语教学却忽视和缺少对中国文化的传播与宏扬。母语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缺失已经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许多同学,甚至已经通过四级考试的同学无法用英语介绍中国传统的节日;用英语无法表达出日常三餐之中的豆浆、馒头和稀饭等,长此以往,我们很难培养、提高学习者的“有效交际能力”和“双向交际能力”,因为跨文化交际不是单方面向一方面学习,而是交际双方都了解彼此的文化并相互让步、相互尊重对方的文化习惯,这是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中国文化的输入,有效利用英语传承民族文化很有必要。
  2.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母语文化培养的必要性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是双方的交流,不是单方面的学习。因此,英语教学不仅肩负介绍外来文化的任务,也承担着输出中国文化的责任。“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是我国在新形势下对外交流的目标。通过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了解哪些是民族文化的精华,应该保留、宏扬和介绍出去,哪些目的语文化可为我所用。母语文化的教学能不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动机,这种由衷的民族自豪感能让学生以平等心态与对方进行交际,真正促进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形成。
  2.1 教学大纲的要求
  教学大纲的执行者必须清晰地认识到“国际化知识”广义的概念,除了异国文化,还包括我们的本族文化,母语文化。大学英语教学要求所分的三个层次中,对大学生的更高要求也包括“能翻译反映中国国情或文化介绍性的文章”。陈申(1999)也指出:对学习者来说,文化学习(包括本族文化及目的语文化)的重要性应置于四项语言基本技能之前。
  2.2 二语习得理论是母语文化教学的理论基础
  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看,人类的思维对语言的共同性起了重要作用。如英语中有“一石二鸟”(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而汉语中则有“一箭双雕”(One arrow, two hawks);英语中的Fish begins to skink at the head (鱼臭先臭头),在汉语中说“上梁不正下梁歪”;英语中有Let sleeping dogs lie(不要把狗惹醒),汉语中则有“不要惹是生非”,以上所举的例子在意义表达方面均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著名语言学家刘润清也认为“学习外语时,完全脱离母语是不可能的,语言之间有些普遍现象,不参考母语,不与母语对比,会造成莫大损失”。 曾有一度,外语界普遍存在一种片面的看法,认为母语只会给外语带来干扰,于是夸大了母语对目的语的负迁移作用,摒弃母语对目的语学习的积极作用,这样做的结果是自然而然地忽略了母语文化的教学。实际上,母语和母语文化在外语学习和外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仍然起着诸多积极的推动作用。当学习者开始学习一门语言时,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通过母语获得的对语言共性的认识运用到外语习得中去,从而加深对目的语的理解并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这就是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在此过程中,母语能促进目的语的学习。外语学习的基础是母语文化,只有深刻理解并掌握母语文化,才能比较出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避免文化冲突,进一步理解并适应目的语文化,进行有效交际,提高外语交际能力。
  2.3 学生对母语文化教学的呼唤
  由于目前的教材内容很少涉及中国文化的英文表达法,所以当学生被问及英语课堂上是否有必要引入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法,是否有必要向外国人介绍中国文化时,绝大部分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他们认为很有必要接触中国文化的英文表达。这充分说明学生有了解中国文化的需求和强烈的爱国意识,他们希望通过跨文化交际来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并达到交际中的文化平等。学习母语文化,能让他们更好地将母语文化与英语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会用英语阐述自己独特的优秀传统文化,利用外语技能,宣传自己的民族形象,挺直自己的文化脊梁,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创新承担自己的一份责任。
  3.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教育的办法   母语文化的引入绝不是英语教学核心的转移,而是英语语言教学取得成效的促进因素,是语言教学改革的深化。
  3.1 教材内容、教学理念的更新
  综观国内发行的各种英语教材,他们大多号称是原版引进国外纯正、地道语言内容,当然,这样做一方面体现了对西方文化的极其尊重;另一方面,也让学生能学习和体会原汁原味的英语,的确有促进学生外语语言知识学习的积极面。但如今,英语的实际应用功能日显突出,传播本土文化,接纳异国文化成为国际交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语言教学跨越培养语言能力的目标,帮助学习者超越文化,从不同的角度对待和理解母语文化和异国文化。因此,首先就有必要在教材内容方面进行修订,增强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认可和尊重,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民族文化自觉意识,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促进相互尊重。同时,创新教学理念,在大学英语基础阶段开展文化比较教学,学习者在课堂上习得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形成互动,能够发现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的内涵特征,克服不同文化之间的距离,增强学习者的文化敏感性,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创造性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另外,学习者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对比理解本民族文化模式,有助于增强“存我意识”,保障跨文化交往中的主体地位,不至于在文化学习中迷失自我。
  3.2 提高英语教师的英汉语言文化修养
  常言道: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应该有一桶水。语言学家许国璋也曾经说过:从事语言学研究的人不要把自己圈在只读洋文的狭小天地里,一定要具备良好的国学基础。教师只有在自己充分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的基础上,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如何利用本族文化审视西方文化的优劣,从而更好地吸收异国文化的精髓,为“自己”所用。另外,教师只有在深谙中国文化的前提下,才能在课堂讲授中实实在在做到既有教学的实用性,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能宏扬本民族文化的优秀人才, 有效落实人才培养计划。
  3.3 教学测试体现本国或本土文化
  不可否认,考试依然是促进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主要手段。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英语四种基本技能的测试时,都应涉及中国和中国文化题材方面的试题。在测试题目中引入这些内容,对于落实中国文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来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手段,如果缺少这一环节,中国文化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就难以落实。中国文化教学将仍然得不到重视,甚至无法实施。
  4.结束语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课堂教学的时限性,无疑都给教师讲授中国文化知识及其英语表达带来挑战,面对这一任重而道远的任务,作为外语教师更应发挥中介作用,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不断改革和探索,做到既传授语言知识,又传授文化知识,将中国文化渗透到英语教学之中,真正全面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福祥, 吴汉樱. 文化与语言[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4
  [2] 胡文仲主编. 文化与交际[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4
  [3]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 陈申. 外语教育中的文化教学[M]. 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9
  [5] 束定芳,庄智象. 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6] 刘润清. 论大学外语教学[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作者简介:
  陈洪特(1969-),男,四川仁寿人,四川师范大学基础教学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语言学与二语习得,教学法。
其他文献
【摘要】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是当前中国新课改的主要工具。本文从当前初中学生在英语课堂评价体系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和发展性教学评价改革的主要内容两方面进行了简要阐述。  【关键词】初中英语 发展性 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是当前中国新课改的主要工具,传统的“以评促教模式”一时还难以变革,而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必须从评价改革入手,让改革者自己握住“令牌”才能不被顽固的既定利益阶层阻挠,才能将改
期刊
【摘要】我们都知道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因此,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英语老师要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把学生看成能动的主体,促进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全员参与,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英语教学 学生 主体作用  英语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学生要具有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除了要认真学
期刊
作为当前课程下的实践者,一个高中英语教师,如何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随着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教师的主体的自身实践活动已成为教师成长的根本动力,而教学反思却是英语教师成长的助推器。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反思,才能使自己从“教书匠”逐步成长为“教育家”。  一、英语教学反思的含义  英语教学反思是指英语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认识对象所进行的全
期刊
【摘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通过“导学—自悟”的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具有着积极的意义。“导学—自悟”其概念是指通过教师利用各种途径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从教师的“要我学”变成学生的“我要学”,继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就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英语“导学—自悟”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究。  【关
期刊
近年来,移动蜂窝网络向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高速迈进,接入移动网络的设备在种类和数量上飞速增长,新型移动应用对计算资源和低延迟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发展趋势对当前的移动网络架构和云基础架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催生了移动边缘计算(Mobile Edge Computing,MEC)模型[1]。在MEC模型中,用户的任务部署到移动边缘服务器上,使用户设备获得更长的电池寿命、更低的处理负载和更短的网络延迟,减轻网络拥塞。在移动用户任务部署的过程中,延迟和能耗是影响系统性能的两个关键因素。因此,面向不同网络架构和不同应用
【摘要】本文针对高中英语教学中经常出现的“哑巴英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一点拙见,主要从创设语境、阅读理解、语法教学以及师生共同努力入手,进而提高学生的口语流利程度,达到对英语运用自如的目的。  【关键词】创设语境 阅读关 语法关 师生努力  众所周知,英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地位都是举足轻重的,尤其在中国成功申奥之后,英语对于我们来说就更凸显了其重要地位,那么如何能够把一种外语学到融会贯通的
期刊
古人云: “授人以鱼,供一日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逐渐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使之学会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的,不能抱有急功近利和一蹴而就的思想;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从朗读习惯、预习习惯、上课习惯、复习习惯、课外阅读习惯和背诵习惯等6个方面进行长期、耐心
期刊
教育活动、教学活动实际上是一种典型的交际活动,课堂教学是一个有目的的教学过程,它是师生之间或是学生之间为了协调沟通、达成共识、联合力量去达到教学目的而进行的互动。在教学中存在着师生之间的交往和学生之间的交往。在教学中要围绕教学内容,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创造各种交往情境,设法使静态的文字变成生动活泼的交际活动,使学生在语言运用中学习语言。在真实与互动的情境中,教材是脚本,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师生双方
期刊
【摘要】经济的发展伴随着人才的需求,怎样提高高中英语教学的质量,为我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每名英语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我国的传统教育存在着许多弊病,给当前的英语教育形成了阻碍。本文就在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论述,提出了笔者的改进意见和方法。  【关键词】高中英语 教学 问题 措施  英语作为世界性的语言,已经在我国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应用,因此,学生在上学期间的英语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就要掌
期刊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英语已经成为最为广泛的世界性语言。但是在目前的高等教育体系中翻译教学存在不少问题,学生的英汉互译能力很差,这极大的影响了他们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具体来说,大多数大学生的英语基础很薄弱,语法知识缺失,基础词汇量达不到教学大纲的要求,部分学生在高中时期就根本没有接触过听说的练习,对于英语没有兴趣,这样导致学生英语学习的起点较低,就更不用说翻译技巧了;文化上的差异对学生的翻译水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