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教子

来源 :青少年书法(少年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8309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通过此圹记可看出宋代的民间文风和用字习惯.此圹记约400字,而俗字占42个,占全文的1/10.其中古文21字,讹变俗写15字,避讳字2字,音近更待2字,残字1字,重复2字.有些俗字是现在还在使用的常见字,有些是古文,有些是讹变异写,有的则是废弃字,本文以宋范夫人张氏圹记为例,就圹记中的俗字作以释正,藉以了解俗字在宋代的演变轨迹.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注解古诗当尽量追求准确精当.以《郑献甫宜州诗文注评》一书为例,其中对郑献甫诗歌中的用典诗句的注解和对地名的注解尤其精准.该书的注解虽然也偶有疏漏,但由于对注释的用心,此书不失为郑献甫诗文具有较高学术水准的选注成果.
何家英作为当代工笔人物画的领军人物,不仅继承了传统工笔画技巧,还敢于创新,不拘泥于中国画技法,虚心学习西方绘画技法,将西方绘画的写实性技巧融合于中国传统绘画中,形成了一个新的效果.本文从何家英的作品出发,浅析他在绘画技法上的继承与创新.
近代上海作为中国开埠最早的城市,吸引着世界资本不断汇集,成为各种先进文化思想的交融共生之地.在世界性革命运动推动下,上海成为东亚革命的中心.在这样的文化语境下,日本新感觉派代表作家横光利一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开启他的中国之旅,并于1932年发表以这座城市命名的作品《上海》.与此同时,法国作家安德烈·马尔罗也以中国革命运动为题材,在1933年发表其成名作《人的命运》.本文通过对两部作品的互文性比较研究,揭示出世界主义视域中的中国革命,如何通过域外作家的文化想象完成其”跨文化旅行”,展现在世界舞台上.
随着中国当代艺术与国际市场接轨带来的变化,艺术与资本的博弈日渐成为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国内也涌现了”中国当代艺术已被异化”的质疑.本文试图通过对徐冰的装置作品《凤凰》这一创作实例与资本之间发生的故事进行追踪采访和观察分析,进而反思中国当代艺术家面对资本时出现的”异化”问题,希望借此能为人们对资本介入艺术的批判提供新的视角.
本文论述了玛辛·格琳的艺术—审美的解放教育思想.通过对西方资本主义现实的考察与反思,格琳提出应用批判性眼光看待后工业社会,拒绝资本主义的统治与操控,运用艺术—审美的教育激发人们的反思理性与批判性思维,去除社会的神秘化,培养个体的道德意识,实现人性的全面觉醒.教育者应促使人们有意识地找寻表达自我与存在的方式,构建共享意义的世界,旨在实现人类的正义、自由与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