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管理是以人为中心进行的活动,从“科学管理之父”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到梅奥进行的霍桑实验所发现的“社会人”理论,再到麦克雷戈的“Y理论”,其背后都隐藏着对人性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洞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管理也随着人的需要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经济人”假设反映的是人物质利益方面的需要,“社会人”假设则发掘了人在社会交往、情感支持方面的深层精神需求,“自我实现的人”则是对人的行为动机和人的需要层次更深刻理解的产物。管理理论的不断发展表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人性是管理的真正基础。
关键词:人性;管理;泰罗;霍桑实验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8-0035-02
1 泰罗:科学管理背后的“经济人”假设
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Frederick Winslow Tay-lor,1856—1915年)是美国著名的工程师和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他第一次系统地把科学方法引入管理实践,集前人管理思想和实践经验之大成,首开西方管理理论研究之先河,使管理从此真正成为一门科学,并得到发展。
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是20多年的工厂管理实践经验的结晶,而其科学管理理论是建筑在对人性的细致观察之上的。泰罗的出发点,是从人的需要和动机出发来调动工人的积极性,科学管理的基本思路,就是用合理的科学方法来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以经济刺激来发挥工人的工作热情和主动精神。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其人性假设属于“经济人”假设。泰罗的“经济人”假设强调金钱和物质利益的激励方法,倾向于把人看作机器,对于一台机器来说,它的产量取决于加给它的燃料。与此相似,对于一个员工而言,其劳动成果也被认为取决于加给他的“燃料”——即金钱。正如同学者黄振定的观点一样,“泰罗‘经济人’观点的明显局限是把人看作是仅仅关心经济利益的存在,忽视了人的需要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多层次性。人在他们那里成了拉车吃料的牛马,纯粹是被动地接受管理、任人驱使的求生存者,完全丧失了他本来具有的积极性和能动创造性。在那样一种情况下,管理无异于奴役,工人没有任何地位,也就根本谈不上什么以人为本,或工人参与决策和管理了。因此,‘效率’哲学也难以实行。”
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中非常强调“经济人”的一面,主张通过物质利益和报酬刺激工人提高效率,当然,我们也应当看到,在泰罗所处的时代,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社会整体物质条件薄弱,将金钱和物质回报看做是刺激工人积极性的重要动力是有道理的。泰罗正是准确地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在科学管理原理中始终注重通过增加工人的切身利益来提高生产率。这是他的科学管理原理能够成功的关键,也是他的科学管理原理能够成为古典管理理论基础的原因。
2 梅奧:霍桑实验与社会人转向
1924—1932年,以哈佛大学教授G.E.梅奥(George El-ton Mayo,1880—1949年)为首的一批学者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称为“霍桑实验”。
梅奥主持的长达十年之久的“霍桑实验”,最终所得出的结论是;如果希望了解工作对员工的影响,就必须充分考虑人的需求、态度、动机和人际关系等因素的作用。员工劳动产量的提高,与激励的付酬机制和管理者的管理风格紧密联系,而“这种人际关系型的思维方式强调人际间的关系、倾听、交流以及作为经理级领导者的社会技巧”。所以,人不仅是“经济人”,更是“社会人”,人的心理、感情等社会性因素将从根本上影响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因之,在管理实践中,管理者不仅要关心员工的工作,更要关心员工的生活,管理者应充分利用物质的、精神的多重手段和方法激励员工。
“社会人”假设是管理哲学上的深刻认识和重要转向,这种假设把人的需求从单纯的物质需求转变为既有物质需求,又有精神需求。按“社会人”假设对员工进行管理,一方面有利于组织内部管理办法和管理政策的具体落实。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形成较为和谐的员工群体,从而调动员工的劳动积极性。
3 麦克雷戈:Y理论背后的人性假设
道格拉斯·麦克雷戈(Douglas M,McGregor,1906-1964)是美国著名行为科学家,1957年他在美国《管理评论》杂志上发表了《企业中人的方面》一文,提出了有名的“x理论-Y理论”。
学者麦克雷戈认为,社会科学中开始涌现出来的发现,对x理论提出了挑战,X理论所展示的对人的行为的看法,事实上是工业组织的性质、管理哲学、政策和措施的后果,所以说,传统的x理论的做法是以错误的因果概念为依据的。在此基础上,麦克雷戈认为,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自我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所组成的需要层次系统,启示我们应当根据更恰当的对人和人的动机的假设来提出新的管理理论。为此,麦克雷戈提出了Y理论,其背后的人性假设是“自我实现的人”。“自我实现的人”是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假设。在他所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中,自我实现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所谓自我实现,是指人都需要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有这样人才会感到满足。与马斯洛具有相似观点的是组织心理学教授阿基里斯(C,Argyris)提出的不成熟到成熟的理论。他认为一个健康的人从不成熟到成熟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阿基里斯观点与马斯洛观点相似之处在于人的成熟过程就是自我实现需求的发展过程,人之所以不能完全成熟,不能充分自我实现,都是受环境条件的限制。
4 三种管理理论的比较分析
从“经济人”到“社会人”,再到“自我实现的人”,管理学从诞生之日起,其理论主张、研究视角就与对人性的看法深切地联系到了一起。三种不同的人性假设,反映的是不同的管理哲学取向,也是不同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的产物。
泰罗所处的时代是工业革命迅疾展开,资本主义兴起与发展的时代。进人工业革命以后的资本主义经济与此之前的自然经济相比,其生产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可是,当时的企业管理非常落后,仍是以传统的经验管理为特点,工厂工作时间长、效率低、工资也低,工人缺乏训练,劳资关系紧张,雇主不懂得如何刺激工人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远远落后于当时的科学技术成就和经济条件所提供的可能性。如何有效地利用技术进步的成果来提高劳动生产率,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也促使人们对管理的重视。
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便应运而生,为提高生产率提供了一种思路和解决方法。泰罗第一次系统地把科学方法引人管理实践,使管理成了一门可供研究和传授的科学,开创了科学管理的崭新时代。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资本主义工业的大发展,资本主义的内部矛盾也逐渐显现,管理实践呼唤新的管理理 论的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诸多管理学派对管理方法的研究都是以“事”为中心,关注效率和组织,忽视了对人的研究。在此背景下,行为主义科学兴起,诸多管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应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成果,来研究管理过程中的行为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规律。行为科学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梅奥及其霍桑实验对人性的探索。霍桑实验的结果证明,企业中人的因素比物的因素更为重要,工人并不是只关注经济利益的“经济人”,而是有感情、有理智、有社会交往需要的“社会人”,职工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和心理因素影响的工作情绪。这种理论促进人们去研究人群关系,研究如何激励“士气”,如何创造心情舒畅的工作环境,以后逐渐发展成为行为科学,对管理学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行为科学注重从人的需要、欲望、动机、目的等心理因素的角度研究人的行为规律,特别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并借助于这种规律性的认识来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以实现提高工作效率,达成组织的目标。受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启发,随着行为科学的进一步发展。麦克雷戈提出了“自我实现的人”的Y理论,对人性的认识和探索进一步加深,对管理思维和管理方法再次升华。
各种人性假设中,“经济人”假设把人看成是经济动物,认为人都具有利己本性,因而以泰罗为代表的管理学家们设计出了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中心和目的,只满足“经济人”的利益最大化要求,忽视员工的创造性和主动性,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处于对立的两极,人與人之间完全变成了金钱关系的管理模式;“社会人”假设发现了人的社会和心理需求,认识到了人的思想和行动更多的是由情感而不是由逻辑来引导的特性和组织中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因而以梅奥为代表的管理学家们设计出了一种试图注意关心人、满足人的需要,建立比较和谐的人群关系,注意培养和形成被管理者对所属组织的归属感和整体感,提倡集体奖励制度,从一定程度上体现被管理者在组织中的民主、平等要求的管理模式;“自我实现的人”假设认识到了人的需要的多层次性,尤其是发现了人都有爱的需要、受到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潜能这一秘密。因而以管理哲学家麦格雷戈为代表的管理学家们设计出了一种调动被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力图使人增长才干,发挥潜力,充分实现自我,达到自己所希望的成就,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相互信任、相互关爱的管理模式。
纵观从泰罗到麦克雷戈的管理学说,其管理理论背后的人性假设可以看做是其管理方法和管理主张的逻辑起点。人性假设决定着管理模式的设计和建构,影响着管理方法、管理策略的制定与实施,在此意义上,我们可以认为,人性是管理的基础。
关键词:人性;管理;泰罗;霍桑实验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8-0035-02
1 泰罗:科学管理背后的“经济人”假设
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Frederick Winslow Tay-lor,1856—1915年)是美国著名的工程师和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他第一次系统地把科学方法引入管理实践,集前人管理思想和实践经验之大成,首开西方管理理论研究之先河,使管理从此真正成为一门科学,并得到发展。
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是20多年的工厂管理实践经验的结晶,而其科学管理理论是建筑在对人性的细致观察之上的。泰罗的出发点,是从人的需要和动机出发来调动工人的积极性,科学管理的基本思路,就是用合理的科学方法来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以经济刺激来发挥工人的工作热情和主动精神。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其人性假设属于“经济人”假设。泰罗的“经济人”假设强调金钱和物质利益的激励方法,倾向于把人看作机器,对于一台机器来说,它的产量取决于加给它的燃料。与此相似,对于一个员工而言,其劳动成果也被认为取决于加给他的“燃料”——即金钱。正如同学者黄振定的观点一样,“泰罗‘经济人’观点的明显局限是把人看作是仅仅关心经济利益的存在,忽视了人的需要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多层次性。人在他们那里成了拉车吃料的牛马,纯粹是被动地接受管理、任人驱使的求生存者,完全丧失了他本来具有的积极性和能动创造性。在那样一种情况下,管理无异于奴役,工人没有任何地位,也就根本谈不上什么以人为本,或工人参与决策和管理了。因此,‘效率’哲学也难以实行。”
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中非常强调“经济人”的一面,主张通过物质利益和报酬刺激工人提高效率,当然,我们也应当看到,在泰罗所处的时代,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社会整体物质条件薄弱,将金钱和物质回报看做是刺激工人积极性的重要动力是有道理的。泰罗正是准确地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在科学管理原理中始终注重通过增加工人的切身利益来提高生产率。这是他的科学管理原理能够成功的关键,也是他的科学管理原理能够成为古典管理理论基础的原因。
2 梅奧:霍桑实验与社会人转向
1924—1932年,以哈佛大学教授G.E.梅奥(George El-ton Mayo,1880—1949年)为首的一批学者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称为“霍桑实验”。
梅奥主持的长达十年之久的“霍桑实验”,最终所得出的结论是;如果希望了解工作对员工的影响,就必须充分考虑人的需求、态度、动机和人际关系等因素的作用。员工劳动产量的提高,与激励的付酬机制和管理者的管理风格紧密联系,而“这种人际关系型的思维方式强调人际间的关系、倾听、交流以及作为经理级领导者的社会技巧”。所以,人不仅是“经济人”,更是“社会人”,人的心理、感情等社会性因素将从根本上影响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因之,在管理实践中,管理者不仅要关心员工的工作,更要关心员工的生活,管理者应充分利用物质的、精神的多重手段和方法激励员工。
“社会人”假设是管理哲学上的深刻认识和重要转向,这种假设把人的需求从单纯的物质需求转变为既有物质需求,又有精神需求。按“社会人”假设对员工进行管理,一方面有利于组织内部管理办法和管理政策的具体落实。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形成较为和谐的员工群体,从而调动员工的劳动积极性。
3 麦克雷戈:Y理论背后的人性假设
道格拉斯·麦克雷戈(Douglas M,McGregor,1906-1964)是美国著名行为科学家,1957年他在美国《管理评论》杂志上发表了《企业中人的方面》一文,提出了有名的“x理论-Y理论”。
学者麦克雷戈认为,社会科学中开始涌现出来的发现,对x理论提出了挑战,X理论所展示的对人的行为的看法,事实上是工业组织的性质、管理哲学、政策和措施的后果,所以说,传统的x理论的做法是以错误的因果概念为依据的。在此基础上,麦克雷戈认为,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自我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所组成的需要层次系统,启示我们应当根据更恰当的对人和人的动机的假设来提出新的管理理论。为此,麦克雷戈提出了Y理论,其背后的人性假设是“自我实现的人”。“自我实现的人”是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假设。在他所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中,自我实现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所谓自我实现,是指人都需要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有这样人才会感到满足。与马斯洛具有相似观点的是组织心理学教授阿基里斯(C,Argyris)提出的不成熟到成熟的理论。他认为一个健康的人从不成熟到成熟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阿基里斯观点与马斯洛观点相似之处在于人的成熟过程就是自我实现需求的发展过程,人之所以不能完全成熟,不能充分自我实现,都是受环境条件的限制。
4 三种管理理论的比较分析
从“经济人”到“社会人”,再到“自我实现的人”,管理学从诞生之日起,其理论主张、研究视角就与对人性的看法深切地联系到了一起。三种不同的人性假设,反映的是不同的管理哲学取向,也是不同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的产物。
泰罗所处的时代是工业革命迅疾展开,资本主义兴起与发展的时代。进人工业革命以后的资本主义经济与此之前的自然经济相比,其生产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可是,当时的企业管理非常落后,仍是以传统的经验管理为特点,工厂工作时间长、效率低、工资也低,工人缺乏训练,劳资关系紧张,雇主不懂得如何刺激工人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远远落后于当时的科学技术成就和经济条件所提供的可能性。如何有效地利用技术进步的成果来提高劳动生产率,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也促使人们对管理的重视。
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便应运而生,为提高生产率提供了一种思路和解决方法。泰罗第一次系统地把科学方法引人管理实践,使管理成了一门可供研究和传授的科学,开创了科学管理的崭新时代。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资本主义工业的大发展,资本主义的内部矛盾也逐渐显现,管理实践呼唤新的管理理 论的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诸多管理学派对管理方法的研究都是以“事”为中心,关注效率和组织,忽视了对人的研究。在此背景下,行为主义科学兴起,诸多管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应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成果,来研究管理过程中的行为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规律。行为科学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梅奥及其霍桑实验对人性的探索。霍桑实验的结果证明,企业中人的因素比物的因素更为重要,工人并不是只关注经济利益的“经济人”,而是有感情、有理智、有社会交往需要的“社会人”,职工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和心理因素影响的工作情绪。这种理论促进人们去研究人群关系,研究如何激励“士气”,如何创造心情舒畅的工作环境,以后逐渐发展成为行为科学,对管理学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行为科学注重从人的需要、欲望、动机、目的等心理因素的角度研究人的行为规律,特别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并借助于这种规律性的认识来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以实现提高工作效率,达成组织的目标。受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启发,随着行为科学的进一步发展。麦克雷戈提出了“自我实现的人”的Y理论,对人性的认识和探索进一步加深,对管理思维和管理方法再次升华。
各种人性假设中,“经济人”假设把人看成是经济动物,认为人都具有利己本性,因而以泰罗为代表的管理学家们设计出了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中心和目的,只满足“经济人”的利益最大化要求,忽视员工的创造性和主动性,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处于对立的两极,人與人之间完全变成了金钱关系的管理模式;“社会人”假设发现了人的社会和心理需求,认识到了人的思想和行动更多的是由情感而不是由逻辑来引导的特性和组织中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因而以梅奥为代表的管理学家们设计出了一种试图注意关心人、满足人的需要,建立比较和谐的人群关系,注意培养和形成被管理者对所属组织的归属感和整体感,提倡集体奖励制度,从一定程度上体现被管理者在组织中的民主、平等要求的管理模式;“自我实现的人”假设认识到了人的需要的多层次性,尤其是发现了人都有爱的需要、受到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潜能这一秘密。因而以管理哲学家麦格雷戈为代表的管理学家们设计出了一种调动被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力图使人增长才干,发挥潜力,充分实现自我,达到自己所希望的成就,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相互信任、相互关爱的管理模式。
纵观从泰罗到麦克雷戈的管理学说,其管理理论背后的人性假设可以看做是其管理方法和管理主张的逻辑起点。人性假设决定着管理模式的设计和建构,影响着管理方法、管理策略的制定与实施,在此意义上,我们可以认为,人性是管理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