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二军医大学,作为全军医学院校唯一的对外开放单位,本着医疗无国界的理念,在对外交流与国际合作中,抢占高地,赢得先机。在我国医疗卫生工作迅速发展的今天,为我国卫生事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有较强的人文精神、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和较大潜能的医学专业人才。
2009年3月,第二军医大学与瑞典哥德堡大学萨尔伦斯卡医学院在上海签署校际合作协议,双方在互派本科生、研究生、教师和研究人员及管理干部等方面达成实质性的合作协议。这是该校运用国际资源,培养医药卫生人才的一个缩影。
作为全军医学院校唯一的对外开放单位,第二军医大学党委近年在对外交流与国际合作中,抢占高地,赢得先机,在我国医疗卫生工作迅速发展的今天,为我国卫生事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有较强的人文精神、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和较大潜能的医学专业人才。
用国际资源联合培养人才
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工作迅速发展,国际医疗水平不断提高,这对医药卫生人才的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随着我国高等院校对外交流合作日益频繁,教育国际化、全球化的趋势,也使得各院校不断谋求更深层次、更广泛、更宽领域与国外高校开展国际间合作。第二军医大学始终将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作为一项重要发展战略,跟踪国际学术前沿,博采众长,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教育发展和管理的成功经验,积极开展多渠道、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探索适合自己发展的综合性、开放式的交流模式,实现快速、跨越式发展。
而构建开放办学格局,充分依托和利用国外“人才高地”,用“引智”的方式整合教育资源,与国际著名高校联合培养人才,是该校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一个重要举措。学校先后与德国洪堡大学、英国兰开夏大学等开展了部分本科生联合培养试点,取得了喜人成果。目前,双方已联合培养了15名护理学本科生,其中1名学生获得了兰开夏大学A等奖学金。
前不久,从第二军医大学护理系传来一个好消息:该系与世界排名第22位的英国国王大学属下的南丁格尔护理学院签署合作协议,不到半年时间就取得了丰硕成果。由双方合作指导的首名教师,今年已在SCI收录杂志上发表了2篇论文,实现了该校护理学专业SCI论文零的突破。经由南丁格尔护理学院副院长爱丽森教授引荐,该名教员还被第三届国际护理教育大会聘请为科学委员会委员,成为亚洲地区唯一的一名委员。
利用国际资源联合培养人才,不仅提高了该校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认同度,而且大大促进了该校联合培养单位的整体建设水平。护理学专业学生参加全国护士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为100%。护理学专业教学团队还荣膺2008年度国家级教学团队,成为全军医科院校该年度唯一的国家级教学团队,为全国百余所护理院校培训师资500余人次。
借国际舞台锻造科研骨干
2005年11月,第二军医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郭亚军和他的科研团队联合上海几家单位,历经8年艰辛,终于推出了治疗中重度类风湿性关节炎、重度牛皮癣和强直性脊柱炎的特效药“益赛普”。该药是我国首个批准上市的抗体类药物,使我国成为除美国外第二个能生产此类药物的国家。这一发明,获得了200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同年还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这个在一年内捧得两个国家级大奖的郭亚军,就是该校借助国际大舞台锻造的领军帅才之一。学校从发展大局出发,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科技干部出国学习与交流,特别是对一些有才华、有能力的科技干部,鼓励他们到国际大舞台去展示才华,支持他们到世界科技最前沿去吸取营养。
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王红阳教授,1998年从德国回校工作,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国际合作生物传递研究中心。短短10年时间里,她率领其科研团队,先后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高水平科技奖励,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该校绝大多数留学回国人员目前已成为各学科专业领域的带头人和骨干,一批在国内、国际叫得响的科研专家已在第二军医大学悄然崛起。该校学成归国人员中有80%承担“863”、“973”重点项目及国家、军队和上海市科研课题,1人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总后科技金星、3名“长江学者激励计划”特聘教授等。
不断拓展国际合作广度
大力搭建中外对话与交流合作的平台,不断提高国际交流层次,努力拓宽国际合作的空间,是第二军医大学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一大亮点。学校通过举办大型国际高端学术会议,吸引国外名师大家来校对话交流,大大提升了学校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使学校在激烈的科技竞争中保持自身的特色和优势。
近年来,学校积极主办或承办一系列具有广泛影响的国际性大型学术会议,创办海外杰出校友学术交流会及“大师论坛”,先后邀请了诺贝尔奖得主、诺贝尔奖评委等10多位国际知名专家来校纵论科技和教育,让学生和科技工作者足不出户就可以与世界级大师面对面地交流和学习。
与此同时,第二军医大学还与国际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定的学术交流及科技合作机制,积极引进国外智力和信息资源,迅速实现科研水平与世界前沿直接接轨。以教研室为依托,世界卫生组织在第二军医大学成立了“世界卫生组织基因合成与表达合作中心”,这是该组织在全球军队系统中建立的第二个合作中心,标志着第二军医大学与国际卫生组织机构的科研合作正在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目前,教研室通过国际合作研制的疟疾疫苗,受到国际广泛关注,世界卫生组织官方网站为此发表了《中国疟疾疫苗前景看好》的文章,美国《科学》杂志还对该疫苗研究者进行了专访。
2009年3月,第二军医大学与瑞典哥德堡大学萨尔伦斯卡医学院在上海签署校际合作协议,双方在互派本科生、研究生、教师和研究人员及管理干部等方面达成实质性的合作协议。这是该校运用国际资源,培养医药卫生人才的一个缩影。
作为全军医学院校唯一的对外开放单位,第二军医大学党委近年在对外交流与国际合作中,抢占高地,赢得先机,在我国医疗卫生工作迅速发展的今天,为我国卫生事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有较强的人文精神、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和较大潜能的医学专业人才。
用国际资源联合培养人才
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工作迅速发展,国际医疗水平不断提高,这对医药卫生人才的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随着我国高等院校对外交流合作日益频繁,教育国际化、全球化的趋势,也使得各院校不断谋求更深层次、更广泛、更宽领域与国外高校开展国际间合作。第二军医大学始终将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作为一项重要发展战略,跟踪国际学术前沿,博采众长,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教育发展和管理的成功经验,积极开展多渠道、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探索适合自己发展的综合性、开放式的交流模式,实现快速、跨越式发展。
而构建开放办学格局,充分依托和利用国外“人才高地”,用“引智”的方式整合教育资源,与国际著名高校联合培养人才,是该校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一个重要举措。学校先后与德国洪堡大学、英国兰开夏大学等开展了部分本科生联合培养试点,取得了喜人成果。目前,双方已联合培养了15名护理学本科生,其中1名学生获得了兰开夏大学A等奖学金。
前不久,从第二军医大学护理系传来一个好消息:该系与世界排名第22位的英国国王大学属下的南丁格尔护理学院签署合作协议,不到半年时间就取得了丰硕成果。由双方合作指导的首名教师,今年已在SCI收录杂志上发表了2篇论文,实现了该校护理学专业SCI论文零的突破。经由南丁格尔护理学院副院长爱丽森教授引荐,该名教员还被第三届国际护理教育大会聘请为科学委员会委员,成为亚洲地区唯一的一名委员。
利用国际资源联合培养人才,不仅提高了该校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认同度,而且大大促进了该校联合培养单位的整体建设水平。护理学专业学生参加全国护士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为100%。护理学专业教学团队还荣膺2008年度国家级教学团队,成为全军医科院校该年度唯一的国家级教学团队,为全国百余所护理院校培训师资500余人次。
借国际舞台锻造科研骨干
2005年11月,第二军医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郭亚军和他的科研团队联合上海几家单位,历经8年艰辛,终于推出了治疗中重度类风湿性关节炎、重度牛皮癣和强直性脊柱炎的特效药“益赛普”。该药是我国首个批准上市的抗体类药物,使我国成为除美国外第二个能生产此类药物的国家。这一发明,获得了200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同年还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这个在一年内捧得两个国家级大奖的郭亚军,就是该校借助国际大舞台锻造的领军帅才之一。学校从发展大局出发,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科技干部出国学习与交流,特别是对一些有才华、有能力的科技干部,鼓励他们到国际大舞台去展示才华,支持他们到世界科技最前沿去吸取营养。
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王红阳教授,1998年从德国回校工作,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国际合作生物传递研究中心。短短10年时间里,她率领其科研团队,先后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高水平科技奖励,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该校绝大多数留学回国人员目前已成为各学科专业领域的带头人和骨干,一批在国内、国际叫得响的科研专家已在第二军医大学悄然崛起。该校学成归国人员中有80%承担“863”、“973”重点项目及国家、军队和上海市科研课题,1人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总后科技金星、3名“长江学者激励计划”特聘教授等。
不断拓展国际合作广度
大力搭建中外对话与交流合作的平台,不断提高国际交流层次,努力拓宽国际合作的空间,是第二军医大学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一大亮点。学校通过举办大型国际高端学术会议,吸引国外名师大家来校对话交流,大大提升了学校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使学校在激烈的科技竞争中保持自身的特色和优势。
近年来,学校积极主办或承办一系列具有广泛影响的国际性大型学术会议,创办海外杰出校友学术交流会及“大师论坛”,先后邀请了诺贝尔奖得主、诺贝尔奖评委等10多位国际知名专家来校纵论科技和教育,让学生和科技工作者足不出户就可以与世界级大师面对面地交流和学习。
与此同时,第二军医大学还与国际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定的学术交流及科技合作机制,积极引进国外智力和信息资源,迅速实现科研水平与世界前沿直接接轨。以教研室为依托,世界卫生组织在第二军医大学成立了“世界卫生组织基因合成与表达合作中心”,这是该组织在全球军队系统中建立的第二个合作中心,标志着第二军医大学与国际卫生组织机构的科研合作正在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目前,教研室通过国际合作研制的疟疾疫苗,受到国际广泛关注,世界卫生组织官方网站为此发表了《中国疟疾疫苗前景看好》的文章,美国《科学》杂志还对该疫苗研究者进行了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