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城市公园不仅是居民休息和娱乐的场所,也是城市的绿肺,因此城市公园的规划和利用必须充分考虑其实用性和可达性。城郊公园具有空间大,改造性强的特点,但却可达性差。提高城郊公园的利用率,是施工和养护的根本出路。本文首先介绍了城郊公园的价值及发展现状,其次对其施工和养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建议。
关键词:城郊公园;绿化;施工;养护
一、城郊公园的形成及作用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和建筑的高密度集聚,使得城中人造公园无法满足和适应群众的需求。而随着城市边缘越来越接近原始多样的自然景观,交通设施延伸带来可达性的提高,都使得城郊公园的开发利用的可行性大大提升。
城郊公园是依托城市边缘原始自然环境打造的大型公园,兼观光,娱乐,绿化与一体的公共场所。首先,城郊公园建设是基于原始自然环境保护的基础上进行的适度开发利用。从各大城市的城郊公园建设看,都依托山林,湖河进行改造。在保持原始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开发园林观赏,户外活动,动植物园等项目,一方面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又能为市民提供回归自然的空间。而更重要的是城郊公园的绿化建设是城市的绿肺,是动植物生存的场所,是人与自然和谐,构筑生态文明的关键。如南京市区周边小山遍布,经过几次城区的合并和扩展,这些城郊自然资源如牛首山,栖霞山等都已进入快速交通的辐射范围。南京市对这些城郊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十分成功,已经成为南京旅游的重要名片,南京的生活生态环境也保持良好,值得其他城市借鉴。
然而对于城郊自然资源相对贫瘠的城市而言,城郊公园的建设和养护需要大量资源投入,尤其是绿化方面,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并充分利用项目开发以支撑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二、城郊公园绿化建设与养护面临的问题
城郊公园的绿化建设不仅仅是简单的植树种草,而是基于本地生态特征的保持和优化,在公园结构的设计上也分为主体开放部分,缓冲带,隔离区等多种使用方式。此外,如何与城市景观及工业发展形成统一协调的格局,还需要对城市发展规律进行分析。
对于大部分南部和中西部城市而言,城郊公园建设有十分优越的自然资源,如浙江,安徽,湖北,南部各省的城市周边都有河流,湖泊,山林分布。这些地区的城郊公园绿化建设重心在于保持和开发控制。而如河南,山东等许多东边城市,城市周边都是平原,因此需要基于贫瘠的绿化区进行建设。而这些区域的城郊公园建设投入大,维护成本高,且稳定性较差。
首先,许多大中城市都处于平原或丘陵地带,经过长期开发,周边的绿地和植被都被严重破坏,适合建设城郊公园的区域较少。加上大量高污染企业都集聚在城市郊区,因此在建设前还必须进行污染治理。此外,在植被,水系,野生动物等的培育上需要从无到有,投入大量的时间,资金和人力。
其次,城郊公园从设计开发到开始投入使用并产生经济效应,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对于投入与产出的平衡,需要在项目管理上进行合理安排。绿化施工及养护投入大,周期长,而长时间无法产生经济回报,会影响绿化的质量和持续性。尤其是对平原地带的城郊公园开发而言,景观和生态营造的投入产出极易失衡。
最后,许多城市公园建设缺乏科学专业的设计,没有从生态角度进行分析和考察,大量照搬其他区域的案例或基于领导的理想化构想,导致大量不符合本地气候地理特征,缺乏系统性的绿化生态空间建造。大量的植被栽培无法存货并形成规模,更不能成为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不仅带来了大量的资源浪费,更影响了公园走入市场化运营的正轨。
三、城郊公园绿化设计与养护的措施建议
城郊公园建设对生态环境保护,城市环境平衡及市民健康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在市政建设中应投入更多的资源,并采用更加科学的方法和模式进行维护和运营。本文认为应从规划设计,市场化运作,人才培养及利益协调几个方面进行优化:
第一,采用更加科学的规划设计。城郊公园体量大,涉及大气,植被,土壤,水系,动物等多方面的生态工程。城郊公园的建设目标是营造符合地理特点的生态自循环系统,即实现公园内部各自然要素的和谐,逐渐回归原始,实现动植物规模种类的提升,大气,水系和土壤的优化和保持。在设计初期,应对城市所处的区域地理环境进行考察,包括本区域特有的动植物,气候,水文等特征及其发展现状。选定建设目标的样板,即选择现有的本地原生生态点作为参考。在此基础上,结合城郊的生态点进行方案设计,包括各类区域的细分和实施步骤。
第二,施行市场化运作。城郊公园虽然意义重大,但需要长时间的高额投入,因此需要通过市场化运作,在平衡投资收益的同时,也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基于开发区域设置,氛围保护区,缓冲区,开放区;基于不同区域的建设进度,可以开发不同的观光娱乐项目如保护区的建设初期,可设置外围观光项目,对于开放区,可优先建设娱乐园等项目,吸引居民开展户外活动,为后续生态园林的开发打下市场基础。在市场化开发时,应重点避免过度商业化或商业化区域过度靠近生态区。尤其是对于餐饮,娱乐业,用隔离在缓冲区外,尽可能在公园内,居民能够彻底抛开商业化的影响,全身心投入自然和家庭。而在公园缓冲区外规划绿色商业区,可以在居民游玩后能够享受到健康的住宿,餐饮和娱乐服务。
第三,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城市绿化建设和维护,需要即懂生态学,有理解项目管理和市场化运作的人才。但目前从事城市公园绿化建设和规划的主要是由城市规划部门负责。城市规划专业的人才对于生态学和经济学的了解较少,而生态学和经济学的专业人才对城市规划知之甚少。此外,大量的城郊公园规划设计由政府规划部门主导,专业人才的话语权较弱,许多专业意见无法得到落实。因此,在城郊公园的绿化方案设计时,应以专业团队为主,政府部门为其提供发展方向知道及预算管理支持。在市场化运作方面,尤其需要依据专业团队的方案,才能实现有序开发,和谐利用。
第四,协调利益分配。随着城郊公园的市场化开发,大量的商业化元素都会试图突破保护区限制,集聚在公园周围,给绿化生态带来巨大压力。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本地管理部门被利益驱使,通过区域最高主管部门直接投入,统一开发利用和分配,有效保护生态区不被过度开发。
参考文献
[1]李小马等,城市公园可达性研究--方法与关键问题[J],生态学报,2010(19)
[2]凌莉等,香港郊野公园规划建设经验借鉴及启示[J],上海城市规划,2013(5)
[3]赵晓铭,欧洲主要国家现代城市公园发展动态及经验借鉴[J],中国园林,2013(12)
关键词:城郊公园;绿化;施工;养护
一、城郊公园的形成及作用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和建筑的高密度集聚,使得城中人造公园无法满足和适应群众的需求。而随着城市边缘越来越接近原始多样的自然景观,交通设施延伸带来可达性的提高,都使得城郊公园的开发利用的可行性大大提升。
城郊公园是依托城市边缘原始自然环境打造的大型公园,兼观光,娱乐,绿化与一体的公共场所。首先,城郊公园建设是基于原始自然环境保护的基础上进行的适度开发利用。从各大城市的城郊公园建设看,都依托山林,湖河进行改造。在保持原始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开发园林观赏,户外活动,动植物园等项目,一方面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又能为市民提供回归自然的空间。而更重要的是城郊公园的绿化建设是城市的绿肺,是动植物生存的场所,是人与自然和谐,构筑生态文明的关键。如南京市区周边小山遍布,经过几次城区的合并和扩展,这些城郊自然资源如牛首山,栖霞山等都已进入快速交通的辐射范围。南京市对这些城郊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十分成功,已经成为南京旅游的重要名片,南京的生活生态环境也保持良好,值得其他城市借鉴。
然而对于城郊自然资源相对贫瘠的城市而言,城郊公园的建设和养护需要大量资源投入,尤其是绿化方面,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并充分利用项目开发以支撑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二、城郊公园绿化建设与养护面临的问题
城郊公园的绿化建设不仅仅是简单的植树种草,而是基于本地生态特征的保持和优化,在公园结构的设计上也分为主体开放部分,缓冲带,隔离区等多种使用方式。此外,如何与城市景观及工业发展形成统一协调的格局,还需要对城市发展规律进行分析。
对于大部分南部和中西部城市而言,城郊公园建设有十分优越的自然资源,如浙江,安徽,湖北,南部各省的城市周边都有河流,湖泊,山林分布。这些地区的城郊公园绿化建设重心在于保持和开发控制。而如河南,山东等许多东边城市,城市周边都是平原,因此需要基于贫瘠的绿化区进行建设。而这些区域的城郊公园建设投入大,维护成本高,且稳定性较差。
首先,许多大中城市都处于平原或丘陵地带,经过长期开发,周边的绿地和植被都被严重破坏,适合建设城郊公园的区域较少。加上大量高污染企业都集聚在城市郊区,因此在建设前还必须进行污染治理。此外,在植被,水系,野生动物等的培育上需要从无到有,投入大量的时间,资金和人力。
其次,城郊公园从设计开发到开始投入使用并产生经济效应,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对于投入与产出的平衡,需要在项目管理上进行合理安排。绿化施工及养护投入大,周期长,而长时间无法产生经济回报,会影响绿化的质量和持续性。尤其是对平原地带的城郊公园开发而言,景观和生态营造的投入产出极易失衡。
最后,许多城市公园建设缺乏科学专业的设计,没有从生态角度进行分析和考察,大量照搬其他区域的案例或基于领导的理想化构想,导致大量不符合本地气候地理特征,缺乏系统性的绿化生态空间建造。大量的植被栽培无法存货并形成规模,更不能成为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不仅带来了大量的资源浪费,更影响了公园走入市场化运营的正轨。
三、城郊公园绿化设计与养护的措施建议
城郊公园建设对生态环境保护,城市环境平衡及市民健康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在市政建设中应投入更多的资源,并采用更加科学的方法和模式进行维护和运营。本文认为应从规划设计,市场化运作,人才培养及利益协调几个方面进行优化:
第一,采用更加科学的规划设计。城郊公园体量大,涉及大气,植被,土壤,水系,动物等多方面的生态工程。城郊公园的建设目标是营造符合地理特点的生态自循环系统,即实现公园内部各自然要素的和谐,逐渐回归原始,实现动植物规模种类的提升,大气,水系和土壤的优化和保持。在设计初期,应对城市所处的区域地理环境进行考察,包括本区域特有的动植物,气候,水文等特征及其发展现状。选定建设目标的样板,即选择现有的本地原生生态点作为参考。在此基础上,结合城郊的生态点进行方案设计,包括各类区域的细分和实施步骤。
第二,施行市场化运作。城郊公园虽然意义重大,但需要长时间的高额投入,因此需要通过市场化运作,在平衡投资收益的同时,也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基于开发区域设置,氛围保护区,缓冲区,开放区;基于不同区域的建设进度,可以开发不同的观光娱乐项目如保护区的建设初期,可设置外围观光项目,对于开放区,可优先建设娱乐园等项目,吸引居民开展户外活动,为后续生态园林的开发打下市场基础。在市场化开发时,应重点避免过度商业化或商业化区域过度靠近生态区。尤其是对于餐饮,娱乐业,用隔离在缓冲区外,尽可能在公园内,居民能够彻底抛开商业化的影响,全身心投入自然和家庭。而在公园缓冲区外规划绿色商业区,可以在居民游玩后能够享受到健康的住宿,餐饮和娱乐服务。
第三,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城市绿化建设和维护,需要即懂生态学,有理解项目管理和市场化运作的人才。但目前从事城市公园绿化建设和规划的主要是由城市规划部门负责。城市规划专业的人才对于生态学和经济学的了解较少,而生态学和经济学的专业人才对城市规划知之甚少。此外,大量的城郊公园规划设计由政府规划部门主导,专业人才的话语权较弱,许多专业意见无法得到落实。因此,在城郊公园的绿化方案设计时,应以专业团队为主,政府部门为其提供发展方向知道及预算管理支持。在市场化运作方面,尤其需要依据专业团队的方案,才能实现有序开发,和谐利用。
第四,协调利益分配。随着城郊公园的市场化开发,大量的商业化元素都会试图突破保护区限制,集聚在公园周围,给绿化生态带来巨大压力。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本地管理部门被利益驱使,通过区域最高主管部门直接投入,统一开发利用和分配,有效保护生态区不被过度开发。
参考文献
[1]李小马等,城市公园可达性研究--方法与关键问题[J],生态学报,2010(19)
[2]凌莉等,香港郊野公园规划建设经验借鉴及启示[J],上海城市规划,2013(5)
[3]赵晓铭,欧洲主要国家现代城市公园发展动态及经验借鉴[J],中国园林,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