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类型对三江平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影响

来源 :资源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cjz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淡水湿地集中分布区,三江平原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区域生态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人类活动的剧烈影响,过去50年期间,三江平原土地利用/覆被发生了显著变化。本文在分析1954年~2005年三江平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过程的基础上,深入探索了土壤类型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过去50余年中,三江平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剧烈,其中耕地增加了2.25倍,增加面积为385.55×104hm2。与耕地面积相对应的是湿地、林地和草地的大幅度减少,减少面积分别为256.72×104hm2、66.92×104hm2和57.65×104hm2。草甸土、白浆土、沼泽土、暗棕壤和黑土为土地利用变化最为剧烈的几种土壤类型,农业开垦活动和耕地面积的增加是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和主导因素,湿地、林地和草地减少区域的土壤类型与耕地增加区域的主要土壤类型一致。三江平原耕地开垦对土壤类型的选择顺序为:草甸土、白浆土→沼泽土→暗棕壤。这一现象表明耕地开垦首先从自然条件相对优良的土壤资源-草甸土、白浆土进行开发;随着草甸土和白浆土面积的迅速减少,沼泽土于1986年~1995年和1995年~2000年期间成为耕地开发最多的土壤类型;随着以上3种土壤类型中可开垦的土地资源减少,暗棕壤于2000年~2005年期间成为耕地开发最多的土壤类型。
其他文献
农业活动通过改变绿洲赖以生存的水生态系统而影响着绿洲的稳定性。1950—2007年武威绿洲农业水足迹上涨了近7倍,而农业水足迹效率仅提高1.75倍;粮食作物水足迹比例过大,57 a
中国是联合国环发大会后最早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国家之一,生态省建设为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提供了一个平台和切入点,建立适合我国社会发展的指标体系对描述、监测、比较区
当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在培养网络安全人才问题上主要依托其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体系。实践证明,基于该建设工作体系,世界各国逐渐走出了一条科学合理的网络安全人才成
目的:研究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janus k inase/s igna 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JAK/STAT)通路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大鼠心肌组织NF-κB和C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PNS)对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阿司匹林100mg·kg-1阳性对照组、PNS50和100mg·kg-1组,每日早晚ig给药各1
山东省临沂市临港经济开发区积极响应十八大的号召,从三个方面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其一,合理国土规划,优化空间格局;其二,转变消费方式厉行资源节约;其三,注重生态修复促进
根据摩擦磨损试验数据拟合Rhee磨损公式的各系数时,因未考虑试验时试样受挤压变形对接触面积的影响,从而影响仿真结果的准确性。在高速环块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进行填充PTFE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