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进行稻麦轮作模式同田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稻收获后种植隆大麦1号,应用农民习惯生产技术、肥药减量20%技术、周年统筹技术、土壤调控技术等技术,产量分别达8 310、8 010、7 692、8 136 kg/hm2,增减幅度不大;从节约成本出发,可大面积提倡推广肥药减量20%技术。
关键词 稻麦轮作;大麦;肥药减量;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1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9-0032-02
保山市隆阳区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全区2016年夏收粮食面积22 073.6 hm2,其中麦类面积10 684.67 hm2(小麦面积3 227.4 hm2,大麦面积7 457.27 hm2),占夏粮面积的48.4%。在定位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围绕单体或复合型构建水旱轮作区耕地高效持续生产技术,在不同水旱轮作模式百亩连片核心示范区同田对比试验地开展以下技术试验,为稻—麦水旱轮作高产栽培技术储备第一手技术资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面积666.67 m2;本试验安排在保山坝东部金鸡乡东方村某农户责任田,当地海拔1 641 m,年均气温15.5 ℃,常年降雨量960~1 200 mm。前作为水稻,土质黏土,肥力中上等,试验田面积986.67 m2,试验两边设有保护行,交通便利,排灌方便。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农民习惯生产处理、肥药水减量调控处理、周年作物施肥统筹技术、土壤质量调控技术,具体设计见表1。不设重复。该试验采取随机排列[1-3],小区面积均为166.67 m2,每小区播种6行。宽窄行条播,距沟边6.66 cm开始播第1行,规格为小行距27 cm,大行距40 cm,根据品种千粒重、发芽率确定播种量,称种到行。四周均设有保护行。
1.3 试验实施过程
选用当地推广大麦品种隆大麦1号。试验田水稻收获后,按2 m开墒,1.73 m净墒面,板沟麦整田方式,拉线条播,采取宽窄行条播[4-6]。于2015年11月6日播种,播种后细碎墒面土垡。于11月6日灌出苗水。
农民习惯生产处理,基肥施肥时间为11月6日,施有机肥3 000 kg/hm2,尿素180 kg/hm2,普钙600 kg/hm2,硫酸钾120 kg/hm2;分蘖肥施肥时间为12月2日,施尿素225 kg/hm2;穗肥施肥时间为12月30日,施尿素225 kg/hm2。
肥药水减量20%调控处理,基肥施肥时间为11月6日,一般施有机肥2 400 kg/hm2,尿素144 kg/hm2,普钙600 kg/hm2,硫酸钾120 kg/hm2;分蘖肥施肥时间为12月2日,施尿素180 kg/hm2;穗肥施肥时间为12月30日,施尿素180 kg/hm2。
周年作物施肥统筹技术处理,基肥施肥时间为11月6日,一般施有机肥3 000 kg/hm2,尿素165 kg/hm2,普钙600 kg/hm2,硫酸钾120 kg/hm2。分蘖施肥时间为12月2日,施尿素217.5 kg/hm2,穗肥施肥时间为12月30日,施尿素217.5 kg/hm2。
土壤质量调控技术(化肥总量调减25%,有机肥量增施25%),基肥施肥时间为11月6日,施有机肥1 449 kg/hm2,尿素144 kg/hm2,普钙600 kg/hm2,硫酸钾120 kg/hm2;分蘖肥施肥时间为12月2日,施尿素180 kg/hm2;穗肥施肥时间为12月30日,施尿素180 kg/hm2。试验田播种至收获共灌2次水,即2015年11月6日(播种后当天)灌出苗水,2015年12月2日灌分蘖水。施拔节肥后下雨,因此未灌水。各个处理用药时期及用药量见表2。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处理大麦生育期调查
本试验选用品种相同,其生育时期和成熟期一致,生育期均为150 d(表3)。
2.2 各处理大麦经济性状调查情况
本试验由于各个处理施肥量不同,导致其基本苗、分蘖数、有效穗、成穗率、产量等性状均有不同(表4)。
2.3 各处理大麦产量情况
从表4可以看出,本试验中农民习惯施肥处理产量最高,达到8 310 kg/hm2,周年施肥统筹技术处理产量最低,为7 692 kg/hm2。
2.4 各处理大麦病情调查情况
由于2016年在大麦拔节期雨水较往年偏多,白粉病普偏发生,并发生了倒伏现象(表5)。
3 结论与讨论
本定位试验经严格按方案实施,认真定点定期调查观察记载,统一分处理单收单晒称重,最后对产量、主要经济性状、抗性等综合分析,4个不同栽培技术即农民习惯生产、肥药水减量调控、周年施肥统筹技术、土壤质量调控技术处理大麦产量分别达到8 310、8 010、7 692、8 136 kg/hm2,产量都在7 500 kg/hm2以上,且产量增减幅度不大。从节约成本出发,应大面积提倡推广肥药水减量20%调控技术。但本试验才进行了1年,为了验证其准确性,建议下年继续进行试验鉴定。
4 参考文献
[1] 程鹏飞,雷绍林,石华胜,等.大麦免耕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01(3):23-24.
[2] 许如根,黄志仁,李忠芹.用大麦新品种扬农啤2号的优质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研究[J].种子,2002(2):34-35.
[3] 徐启来,姜立勋,叶仁宏,等.晚播小(大)麦高产优质高效机械化配套栽培技术研究[J].上海农业科技,2004(2):39-41.
[4] 许如根,李忠芹,吕超,等.大麦品种扬农啤4号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06(1):20-23.
[5] 黄金堂.莆大麦9号高产高效优化栽培技术研究[J].大麦与谷类科学,2011(2):9-13.
[6] 高进军.大中农场大麦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1(14):35.
关键词 稻麦轮作;大麦;肥药减量;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1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9-0032-02
保山市隆阳区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全区2016年夏收粮食面积22 073.6 hm2,其中麦类面积10 684.67 hm2(小麦面积3 227.4 hm2,大麦面积7 457.27 hm2),占夏粮面积的48.4%。在定位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围绕单体或复合型构建水旱轮作区耕地高效持续生产技术,在不同水旱轮作模式百亩连片核心示范区同田对比试验地开展以下技术试验,为稻—麦水旱轮作高产栽培技术储备第一手技术资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面积666.67 m2;本试验安排在保山坝东部金鸡乡东方村某农户责任田,当地海拔1 641 m,年均气温15.5 ℃,常年降雨量960~1 200 mm。前作为水稻,土质黏土,肥力中上等,试验田面积986.67 m2,试验两边设有保护行,交通便利,排灌方便。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农民习惯生产处理、肥药水减量调控处理、周年作物施肥统筹技术、土壤质量调控技术,具体设计见表1。不设重复。该试验采取随机排列[1-3],小区面积均为166.67 m2,每小区播种6行。宽窄行条播,距沟边6.66 cm开始播第1行,规格为小行距27 cm,大行距40 cm,根据品种千粒重、发芽率确定播种量,称种到行。四周均设有保护行。
1.3 试验实施过程
选用当地推广大麦品种隆大麦1号。试验田水稻收获后,按2 m开墒,1.73 m净墒面,板沟麦整田方式,拉线条播,采取宽窄行条播[4-6]。于2015年11月6日播种,播种后细碎墒面土垡。于11月6日灌出苗水。
农民习惯生产处理,基肥施肥时间为11月6日,施有机肥3 000 kg/hm2,尿素180 kg/hm2,普钙600 kg/hm2,硫酸钾120 kg/hm2;分蘖肥施肥时间为12月2日,施尿素225 kg/hm2;穗肥施肥时间为12月30日,施尿素225 kg/hm2。
肥药水减量20%调控处理,基肥施肥时间为11月6日,一般施有机肥2 400 kg/hm2,尿素144 kg/hm2,普钙600 kg/hm2,硫酸钾120 kg/hm2;分蘖肥施肥时间为12月2日,施尿素180 kg/hm2;穗肥施肥时间为12月30日,施尿素180 kg/hm2。
周年作物施肥统筹技术处理,基肥施肥时间为11月6日,一般施有机肥3 000 kg/hm2,尿素165 kg/hm2,普钙600 kg/hm2,硫酸钾120 kg/hm2。分蘖施肥时间为12月2日,施尿素217.5 kg/hm2,穗肥施肥时间为12月30日,施尿素217.5 kg/hm2。
土壤质量调控技术(化肥总量调减25%,有机肥量增施25%),基肥施肥时间为11月6日,施有机肥1 449 kg/hm2,尿素144 kg/hm2,普钙600 kg/hm2,硫酸钾120 kg/hm2;分蘖肥施肥时间为12月2日,施尿素180 kg/hm2;穗肥施肥时间为12月30日,施尿素180 kg/hm2。试验田播种至收获共灌2次水,即2015年11月6日(播种后当天)灌出苗水,2015年12月2日灌分蘖水。施拔节肥后下雨,因此未灌水。各个处理用药时期及用药量见表2。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处理大麦生育期调查
本试验选用品种相同,其生育时期和成熟期一致,生育期均为150 d(表3)。
2.2 各处理大麦经济性状调查情况
本试验由于各个处理施肥量不同,导致其基本苗、分蘖数、有效穗、成穗率、产量等性状均有不同(表4)。
2.3 各处理大麦产量情况
从表4可以看出,本试验中农民习惯施肥处理产量最高,达到8 310 kg/hm2,周年施肥统筹技术处理产量最低,为7 692 kg/hm2。
2.4 各处理大麦病情调查情况
由于2016年在大麦拔节期雨水较往年偏多,白粉病普偏发生,并发生了倒伏现象(表5)。
3 结论与讨论
本定位试验经严格按方案实施,认真定点定期调查观察记载,统一分处理单收单晒称重,最后对产量、主要经济性状、抗性等综合分析,4个不同栽培技术即农民习惯生产、肥药水减量调控、周年施肥统筹技术、土壤质量调控技术处理大麦产量分别达到8 310、8 010、7 692、8 136 kg/hm2,产量都在7 500 kg/hm2以上,且产量增减幅度不大。从节约成本出发,应大面积提倡推广肥药水减量20%调控技术。但本试验才进行了1年,为了验证其准确性,建议下年继续进行试验鉴定。
4 参考文献
[1] 程鹏飞,雷绍林,石华胜,等.大麦免耕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01(3):23-24.
[2] 许如根,黄志仁,李忠芹.用大麦新品种扬农啤2号的优质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研究[J].种子,2002(2):34-35.
[3] 徐启来,姜立勋,叶仁宏,等.晚播小(大)麦高产优质高效机械化配套栽培技术研究[J].上海农业科技,2004(2):39-41.
[4] 许如根,李忠芹,吕超,等.大麦品种扬农啤4号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06(1):20-23.
[5] 黄金堂.莆大麦9号高产高效优化栽培技术研究[J].大麦与谷类科学,2011(2):9-13.
[6] 高进军.大中农场大麦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1(1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