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杂谈(二)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lulukuaic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这两句话,百多年来一直被认为是对太极拳以小力胜大力、以慢制快的经典解释,请问先生对此如何看待?
  答:长期以来许多人都把“四两拨千斤”当成太极拳的专利,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四两拨千斤”,这句话最早出现在少林拳谱上,具体的章节是《避趋诀》。
  不只是少林拳,几乎所有的拳种,都有四两拨千斤的拳谚,四两拨千斤绝非太极拳的专利
  四两拨千斤是讲究用巧劲的意思,并不是要一个人先把千斤之力化掉,化得只剩四两力之后才拿这四两力去对付别人的千斤之力。只使用四两力并不妨碍你拥有千斤力,你拥有千斤力也并不妨碍你只用四两力。这就和做生意一样,你家财万贯并不妨碍你用很少的钱去做一笔生意,没有必要因做一笔不需要多少钱的生意先把多余的钱打水漂儿!
  这本是极浅显、极易明白的道理,可不知为什么那么多练太极拳的人就是想不通。大师们公然要求学生把本力全部化去一点儿不留,学生们开口闭口都说自己轻得还不够,上上下下似乎都不明白百万富翁穿破衣服是风度,乞丐穿破衣服则是寒酸。同样的道理,大力士以小力胜大力是不以力胜,而只有四两力的人以四两拨千斤则是典型的显非力胜。为什么?因为他已经竭尽了全力——力胜他人的力指的是自己的力,不以力胜和显非力胜的力同样也指的是自己的力。
  在力量相同的情况下,技术好的一方占上风;而在技术水平都相同的情况下,力量大的一方一定占上风。这是武术中的铁的规律,任何人都无法改变。一力降十会的说法适用于各种武术,当然也包括太极拳。有人说真正的太极高手可以打败大力士,我不否认有这种可能,但前提一定是那个大力士不会武术。如果一个人既是大力士又有相当高的武术造诣,那么落败的一定是大师!
  耄耋能御众的“众”,据理推断不会是敌人,也一定不是无保留搏击。为什么呢?一个七八十岁的老拳师,除非他精神有毛病,否则是不会轻易和人动手的。首先是数十年的风风雨雨已经使他深知人心莫测、江湖险恶,他绝不会再轻近是非;其次是他已功成名就,已经不需要再用实力来证明自己;第三是他有很多的徒子徒孙,有人叫板或者打上门来早有人伺候着,文来文对武来武挡,根本用不着他老人家动手。所以,耄耋御众的情形,一定是和弟子们过招,这种情形,至今我们在公园里依然可以看到。
  耄耋御众是老拳师和自己徒弟的炫人表演,现在是如此,过去估计也强不到哪里去。如果对手是老拳师的师兄弟或师兄弟的徒弟,我敢保证他对付一个两个都难,更不用说三五个甚至更多!如果他的对手是拳击手、散打队员,两三个人收拾他一个,估计是轻松的,如果不幸他面对的是江湖经验丰富的道上人物,那么他甚至不会有全身而退的可能。
  显然,为四两拨千斤而拒绝拥有千斤力是愚昧的行为,而耄耋御众的说法和表现都只能糊弄和迷惑外行。
  有人会说,老李,你没见过高人只说明你见识少,别以偏概全误导人!要是你见过某大师的动手水平,保证你再也不会说出这样的没眼色的话来!
  是吗?真的有七八十岁的太极拳大师有这个能耐吗?如果有说能的,无论是他自称能还是他说某人能,那么本着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请这样的高手站出来,和j五个散打选手来一场验证赛,可以吗?
  我想,全世界的人都有见证这个验证过程的兴趣,请问哪个耄耋大师能让我们一饱眼福?
  问:太极拳论认为。“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是双重之病未悟耳”,从此单双重的研究和讨论经久不衰。请问先生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真的是弄清了单双重问题就一定能制人而不制于人吗?
  答:传统太极拳有许多种功夫,拳打、脚踢、肘顶、膝撞、头抵、腿打、擒拿、推手等等。
  推手是太极功夫中的一种,是太极功夫中最耗时间、最难成就、实用价值最难体现的一种。推手功夫如果练不到“立如秤准,动如车轮”、“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境界,一旦与不接手打法相遇,连招架的水平都没有,只有被扁的份儿。
  太极拳论所说的“数年纯功”,指的就是太极推手;文中所说的“率为人制”,指的主要就应该是在与其他非推手对抗中处于下风,并且练太极的人。其个人实力和资格并不次于对方,而且身体比对方壮实、拳龄比对方长。如果不是各方面都不如他的人打败了他,使他连找借口的余地都没有,他应该不至于对失败一事耿耿于怀。
  那么怎么改变这种情况呢?太极拳论说:“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说,还要进一步在推手上下大工夫。这有用吗?有,但作用很小。一个人“数年纯功”,他不可能不知道阴阳相济和单双重,否则的话,岂不是等于说老师一直在糊弄学生,而学生一直在瞎练,这可能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我敢肯定任何老师、任何学生都不会承认他们教假的、练错的和耍人了、被人耍了,每一位老师都会保证他教的是真经,而学生都会保证他严守了师训。
  排除学术做假和学生偷懒之外。如果一个人数年纯功依然率为人制,那恐怕就是他在所练的技艺方面的潜力已经用尽,不再有多少可供挖掘的可能了。
  众所周知,任何一个举重运动员,举重潜力一旦达到极限,重量想再增加100克都难;短跑运动员的跑步潜力一旦达到极限,百米速度想再提高0.01秒都难。
  武术运动也一样,推手技术具体到每一个人的水平高度也是有极限的。有人认为推手功夫的境界可以无止境地提高,我个人认为这不是事实。
  那么当一个人苦练推手数年纯功率为人制时该怎么办呢?我认为只要换个思路,就可以柳暗花明。
  “数年纯功率为人制”的弊端首先在于观念错误,在于他一门心思用推手代替完全的以及所有的太极拳攻防技术,并且一门心思或者说铁了心只用推手技术去应对千变万化的接手和不接手攻击技术。
  由于这种思想观念的存在,在技术装备上他放弃了踢打冲撞的重型武器,在战略战术上他放弃了先发制人的主动攻击,他忘记了武术的目的是“消灭敌人保全自己,保全自己消灭敌人”,而采用的手段关键是直接有效。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踢打绝对比推手直接有效,因此当一个人推手数年依然难免受制于人时,他不妨放弃推手而强化自己的踢打功夫和不接手攻击技术。一个长期固执于推手率为人制的人一旦放开了手脚并且勇于快重,那么,必将赢得久违的胜利而成为其门中的佼佼者!
  我这种说法,必将遭到大师们的强烈反对,对此我的回答是:你传承的太极拳中难道只有手法而没有拳法腿法吗?如果没有的话,请问你练的是什么太极?如果有的 话,放着现成的利器不用而“率为人制”的积极意义是什么呢?
  谈到这里,我想起了那则古老的寓言故事——“铁杵磨针”。这种精神激励了国人千百年之久,直到今天还依然为一些人津津乐道。然而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精神看智商,这绝对是一件愚蠢的事。为什么?因为针是用来做衣服的。在做衣服这件事上,铁杵磨成的针和商店买来的针并无区别,买来的针甚至更好用些。把铁杵卖掉,可以买好多根针;磨杵成针的时间如果用来做事,其收益可以买到成千上万根针。既然这样,磨杵成针的必要是什么呢?又有什么值得效仿的呢?
  用数十年纯功以期用推手对抗各种拳脚功夫的人,不就是武术界的磨杵人吗?用几十年的时间去解决拳脚几个月就可以解决的问题,真的有必要吗?如果有人说必须这样做,那么我希望听到这其中的理由。我希望我能够被说服。
  问:现在人们一谈到练功,就是前人每天练套路多少遍,一谈到抖大杆揉球,就是其中有多少不传之秘,请先生就此发表一下个人意见,事情真的像他们所说的那样吗?
  答:太极拳早期的练法亦即原始的练法,是单式重复练习,并不是太极拳套路。早期的太极拳有三十七个式子,却没有固定的套路。单式重复是拳师们私下练习的主要方式,而套路主要是用于公关,是练给人看的。所以前人的太极功夫都是从单式重复中练出来的,而不是靠盘套路练出来的。
  原始的太极拳如果是套路,现在的太极拳就不会五花八门。就因为早期的太极拳没有套路,后人才得以将三十七个散式依据个人爱好串出了各式太极拳。
  套路练习当然也可以练出功夫,但以套路练功的方法是高消费低效益的方式,太极十年不出门,就因为它是靠盘套路练功。一式之精,约得千遍,甚至万遍。一天把套路练二十遍,每一式也就是二十遍,一天二十遍,多少天才能练够一千遍?多少天才能练够一万遍?
  但是如果单式重复练习,一天练二十遍套路的时间,一个单式就重复了上千遍,十天就重复了上万遍,以搬拦捶为例,二百遍和一万六千遍的差别你可以想像一下。
  现在的人不但把盘套路作为几乎是唯一的练拳方式,并且把慢练当做了唯一的方式,这决不是太极拳的真传。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慢练套路的立足点是慢练快用,是典型的练用分家,而作为实战功夫来说,练与用的结合越紧密就越高级越实用,练与用的差距越大就越低级越无用,最好的功夫就一定是怎么练的就怎么用,练和用一模一样!
  而慢练太极呢?如果慢练慢用它,一定会被手快心狠的人打死,而慢练快用时就等于说平时白忙活了。这样无法自网其说的练功方法,又怎么可能是太极真传呢?
  我发现许多人练了一辈子太极拳,至少在许多方面都没得到真传,为了证明事情真是这样,略举数例于后。
  现在抖大杆盛行,玩法也多得很。但是几乎人人都在空抖,并没有一个人教人练刷杆。而杆子只有贴实逼紧竖杆和横杆练习,才可以快速地练出棚劲、粘劲、挤劲和带(捋)劲。
  现在揉球功流行,玩法花得几乎不亚于杂技项目,但几乎没有一个人强调把球摁在墙上朝前推着揉,没有人告诉后学只有推着揉的方法才能切实练出推手的感知,而托着揉基本上等于是在练举重。
  现在练推手的人很多,每个人都在研究单双重听化拿发,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推手的要领只不过是用手控制对方用身体加力。上上下下都在反对笨力僵劲单双重不分硬抗对顶,却不知一个人不为外力所动、不被外力左右、推之不动、撞之不开、拆之不散的不松不懈状态即是中正安舒,支撑八面的状态亦即是太极拳的中定状态!
  多少人不知道他们避之唯恐不及的原本是古老太极拳的精髓,而他们奉若神明的其实不过是一些雕虫小技和皮毛而已!
  问:俗话说日中则仄,月满则缺。盛极必衰,物极必反,近些年太极拳的发展势头近乎一枝独秀,已经达到了有史以来的顶峰,接下来,它将迎来什么呢?什么形势将成为它的立足点或转折点?
  答:首先我可以肯定,太极拳有长盛不衰的可能。单单是它那养生健身的作用,就足以使它在社会上保有立足之地,因为健康长寿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作为养生的太极拳,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将一如既往地拥有生命力。如果太极拳门内再出几个百岁寿星,那它的情况将更加乐观。
  但是作为武术的太极拳,前景就不大明朗,首先是它的神奇功夫定格在历史时代,在现代已不见踪影,其次是同样的资格拳,推手绝对干不过打斗。
  能制敌不养生的拳是武术,但能养生不能制敌的运动就不是武术。对于武术来说,能养生能杀敌当然最好,如果二者不可兼得,它只有选择杀敌而非养生。这是由武术的特性决定的,是无法改变的。
  武术是造就武力和表述武力的学问,武术的定义使太极拳陷入两难的境地。太极拳要想正常发展,它必须决定自己是养生术还是武术。如果人们认识到了这一点,那么在未来的某个时候,太极拳就有可能发生分化,形成两个派别,其中一派叫做养生派,或称文太极;一派叫做实战派,或称之为武太极。文太极专攻健康长寿,武太极就专与人较量功夫,一文一武泾渭分明,各种想说太极拳坏话的人也就没了借口。
  太极拳分派有可能成为太极拳发展史上的历史性转折点,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其实不是分化,而是回归。要知道,在《王宗岳拳论》发现之前,太极圈内并没有文太极,也没有一味的缓慢和不用力的练法。而那时太极拳手,可都是很能打的。
其他文献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思想、情感、知觉、记忆等内心活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心理状况与生理健康有密切的关系。百分之七八十的疾病是心理失调引起的。如心脏病、脑血管疾病、肿瘤等。如今心理问题已成为社会问题,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据统计,我国已超过2600万人患有抑郁症,每年有14万人因患抑郁症而放弃了生命。还有100万人自杀未遂。其实我国古代医学家已经注意到心理与健康的关系。《黄帝内经》指
职高英语教学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去探讨、研究,本文就自己近年的教学实践淡淡个人的体会.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推动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有生力量.到目前为止,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到1 0多万家,技工贸收入超过5000亿元.随着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不断
期刊
古都洛阳位于少室山下,洛水之滨,这里是中原河洛文化的发祥地,又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自古以来民风彪悍,文人武将交相辉映。洛阳紧邻少林寺,与陈家沟也相去不远,南临武当山,同时又是心
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宽松的政策环境刺激民营资本大举进入重庆医疗市场。
由生长鸽转入配对后的鸽被称为种鸽。已经配对准备下蛋或正在孵化和育雏的成年鸽称为产鸽,已经带仔育雏的鸽称为亲鸽。由于种鸽在不同的生产阶段有不同的生理特征和饲养目的,在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是<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教育理念.口语交际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开展工作,表达思想感情,交流信息的工具,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不可
我从小就身体虚弱,病痛不断。成年之后,来到了这适者生存、竞争激烈的美国。为了“五斗米”而拚命打拼。年未不惑已是未老先衰。头疼、颈椎腰椎先后开始亮红灯,别人未冷我先加衣,别人没事我又感冒。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儿子中文学校里有人教打太极拳,想想自己年岁日高,身体只有越来越糟不会越来越好,这些感冒、头痛药都只是治标不治本,难道打算将来做个三四十年的药罐子?于是便义无反顾地报名学拳。  二十四式、四十八式、
"数字城市"具体包括社区、企业和政府信息化三方面."数字城市"无疑将为调控城市、预测城市、监管城市提供革命性的手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