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校风建设是一个不断向上攀登的过程,这个过程由若干阶段组成,认清每一阶段的形势和任务,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千方百计促进学生投身学习,是高校校风建设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校风建设 过程阶段 教师主导 投身学习
校风是一种由教风、学风、考风等要素有机构成的客观存在,是一所学校精神面貌的整体体现,常常被描述为一种环境、一种氛围、一种风气、一种无形的力量。
校风对人的影响和塑造是无形又深刻的,校风建设是任何一所学校都不能回避的考题。然而,相对于题目的明确,各种解答却是众说纷纭,其中不乏相互抵牾者,真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笔者拟结合所在单位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教育思考和实践,在认识层面提供一些校风建设的新思想和新思路,以期对我国高校校风建设有所裨益。
一、认清校风建设的过程性和阶段性,克服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的毛病。
所谓“过程性”和“阶段性”,主要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校风建设。应该认识到:建设良好校风是一个努力向上攀登的过程,校风提升是一个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迈进的过程。这个过程必然由若干阶段组成(或者说可以被逻辑地划分为若干阶段),每一阶段有每一阶段的形势和任务。能否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认清每一阶段的形势和任务,确定合理目标,提出合理方案,并行之有效地执行,是校风建设取得实效的一大关键。
目前,国内相当高校的校风建设还处在摸索阶段。这个阶段的显著特征是:教师的主导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下文将展开讨论),学生主体性严重缺位(表现在自我控制能力差、学习主动性不高、学习习惯不好等方面)。在这个阶段,所谓“任其自然”、“清静无为”的思想是行不通的。学校须做许多耐心细致的工作,促进校风好转。
笔者所在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在2010年底推出习惯养成教育措施,鼓励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带上书包、笔、笔记本“三大件”。这本是习惯培养的常规举措,不料经媒体报道后,却引发公众热议,有支持的声音,也有反对的声音,反对者主要认为这是“治标不治本”、“流于形式”、“不能解决本质的问题”,甚至认为这是对“大学精神的误读”①。笔者认为这些评论除了没有意识到仪式感和习惯养成作用机制之外,还存在一个共同的好高骛远的倾向——拿着“自由王国”的标准衡量“必然王国”的举措,这就是没有认识到校风建设过程性、阶段性特征的具体表现。好在校方敢于坚持正确的观念和做法,几年实践证明带“三大件”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很有帮助,对促进校风好转的作用也很明显。这个案例对高校校风建设的启发是:一定要有过程意识,认清阶段,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美好愿望或者太过高远的乌托邦式理想出发。
二、认清教师在校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克服育人放任、管理放羊、考试放水的不良倾向。
如前所述,校风是一种由教风、学风、考风等要素有机构成的客观存在,“三风”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三风”有无纲目之别?高校管理者能否做到抓纲治校、纲举目张?
我们不妨先思考一个问题:曾几何时,普遍流行于大学生中的“混大学”思想究竟从何而来?根据存在决定意识的原理,我们要追问的是究竟是怎样的存在决定了这样的意识?
锦城学院院长邹广严教授认为:“学生的普遍问题反映的是教师的问题,而教师的普遍问题则反映的是校长和学校管理问题。”锦城学院认为“混大学”的病灶在于学校和教师的“三放”:育人放任,管理放羊,考试放水。并认为要解决这三个问题,除了学校狠下决心之外,关键靠教师。锦城学院明确提出“三不放”,要求教师克服尾巴主义②,做到育人不放任;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做到管理不放羊;不划重点不漏题,不打人情分、随机分,做到考试不放水。在师生关系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孔子很早就说:“草上之风必偃。”③当代学者田国强也认为:“好的教风导致好的学风,好的教学制度措施导致好的教风与学风。”④这些都说明教师的主导性应该是高校校风建设的纲。要让学风好起来,首先要让教风好起来,考风正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纲举目张。
三、千方百计促进大学生投身学习。
美国高质量高等教育研究小组曾发表过一篇题为《投身学习:发挥美国高等教育的潜力》的报告,该报告指出:“对于本科教育来说,也许是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学生投身学习。”该报告同时指出:“行政管理者和教师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寻求提高各种各样大学生投身学习的途径。”
所谓“投身学习”,“指的是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投入了多少时间、精力和努力”。我国大学生的学习投入度如何呢?天津大学校长李家俊有一个观点认为:“学生现在已经适应了低密度的学习,很难达到高密度学习的要求。”⑤天津大学尚且如此,全国平均水平就不难想象了。可以说,大学生的学习挑战度低,学习投入低是目前相当多高校的普遍问题。
因此,千方百计地寻求促进大学生投身学习的途径应当成为高校管理者的当务之急。笔者近期曾对锦城学院在美国、瑞士、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国的留学生进行过访谈,发现这些学校十分重视引导大学生投身学习。主要做法可以归结为如下几点:一是严格学术标准,常年保持相对较高的淘汰率;二是重视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动态管理,比较喜欢采用期中考试、课堂小测验、平时作业、课程论文、阅读报告等形式促使学生投身学习;三是教学方法比较多元,除传统讲授法以外,更多地采用案例教学、项目驱动、问题导向、“翻转课堂”等学生学习投入度较高的教学方法。这些国际通行做法或可给我们一些启发。
以上一些观点和做法会让学生受益,却让学校管理者和老师受累,甚至会带来改革阵痛。愿不愿意直面这些问题和挑战,更多的不是认识层面的问题,而是对政绩观、责任心及教育之爱的一种考验。
注释:
①范佳富.提升教育不能光靠“书包门”.张剑.还要将大学精神误读到几时?.来自互联网.
②尾巴主义:一种迁就、附和、助长落后、错误言行的主义.
③论语·颜渊.
④田国强.关于改善学风、教风的建议.中国大学教育,2006,1.
⑤李家俊.聚精会神,办好本科教育—在天津大学第七次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见天津大学官方网站.
关键词: 校风建设 过程阶段 教师主导 投身学习
校风是一种由教风、学风、考风等要素有机构成的客观存在,是一所学校精神面貌的整体体现,常常被描述为一种环境、一种氛围、一种风气、一种无形的力量。
校风对人的影响和塑造是无形又深刻的,校风建设是任何一所学校都不能回避的考题。然而,相对于题目的明确,各种解答却是众说纷纭,其中不乏相互抵牾者,真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笔者拟结合所在单位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教育思考和实践,在认识层面提供一些校风建设的新思想和新思路,以期对我国高校校风建设有所裨益。
一、认清校风建设的过程性和阶段性,克服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的毛病。
所谓“过程性”和“阶段性”,主要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校风建设。应该认识到:建设良好校风是一个努力向上攀登的过程,校风提升是一个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迈进的过程。这个过程必然由若干阶段组成(或者说可以被逻辑地划分为若干阶段),每一阶段有每一阶段的形势和任务。能否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认清每一阶段的形势和任务,确定合理目标,提出合理方案,并行之有效地执行,是校风建设取得实效的一大关键。
目前,国内相当高校的校风建设还处在摸索阶段。这个阶段的显著特征是:教师的主导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下文将展开讨论),学生主体性严重缺位(表现在自我控制能力差、学习主动性不高、学习习惯不好等方面)。在这个阶段,所谓“任其自然”、“清静无为”的思想是行不通的。学校须做许多耐心细致的工作,促进校风好转。
笔者所在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在2010年底推出习惯养成教育措施,鼓励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带上书包、笔、笔记本“三大件”。这本是习惯培养的常规举措,不料经媒体报道后,却引发公众热议,有支持的声音,也有反对的声音,反对者主要认为这是“治标不治本”、“流于形式”、“不能解决本质的问题”,甚至认为这是对“大学精神的误读”①。笔者认为这些评论除了没有意识到仪式感和习惯养成作用机制之外,还存在一个共同的好高骛远的倾向——拿着“自由王国”的标准衡量“必然王国”的举措,这就是没有认识到校风建设过程性、阶段性特征的具体表现。好在校方敢于坚持正确的观念和做法,几年实践证明带“三大件”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很有帮助,对促进校风好转的作用也很明显。这个案例对高校校风建设的启发是:一定要有过程意识,认清阶段,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美好愿望或者太过高远的乌托邦式理想出发。
二、认清教师在校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克服育人放任、管理放羊、考试放水的不良倾向。
如前所述,校风是一种由教风、学风、考风等要素有机构成的客观存在,“三风”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三风”有无纲目之别?高校管理者能否做到抓纲治校、纲举目张?
我们不妨先思考一个问题:曾几何时,普遍流行于大学生中的“混大学”思想究竟从何而来?根据存在决定意识的原理,我们要追问的是究竟是怎样的存在决定了这样的意识?
锦城学院院长邹广严教授认为:“学生的普遍问题反映的是教师的问题,而教师的普遍问题则反映的是校长和学校管理问题。”锦城学院认为“混大学”的病灶在于学校和教师的“三放”:育人放任,管理放羊,考试放水。并认为要解决这三个问题,除了学校狠下决心之外,关键靠教师。锦城学院明确提出“三不放”,要求教师克服尾巴主义②,做到育人不放任;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做到管理不放羊;不划重点不漏题,不打人情分、随机分,做到考试不放水。在师生关系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孔子很早就说:“草上之风必偃。”③当代学者田国强也认为:“好的教风导致好的学风,好的教学制度措施导致好的教风与学风。”④这些都说明教师的主导性应该是高校校风建设的纲。要让学风好起来,首先要让教风好起来,考风正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纲举目张。
三、千方百计促进大学生投身学习。
美国高质量高等教育研究小组曾发表过一篇题为《投身学习:发挥美国高等教育的潜力》的报告,该报告指出:“对于本科教育来说,也许是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学生投身学习。”该报告同时指出:“行政管理者和教师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寻求提高各种各样大学生投身学习的途径。”
所谓“投身学习”,“指的是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投入了多少时间、精力和努力”。我国大学生的学习投入度如何呢?天津大学校长李家俊有一个观点认为:“学生现在已经适应了低密度的学习,很难达到高密度学习的要求。”⑤天津大学尚且如此,全国平均水平就不难想象了。可以说,大学生的学习挑战度低,学习投入低是目前相当多高校的普遍问题。
因此,千方百计地寻求促进大学生投身学习的途径应当成为高校管理者的当务之急。笔者近期曾对锦城学院在美国、瑞士、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国的留学生进行过访谈,发现这些学校十分重视引导大学生投身学习。主要做法可以归结为如下几点:一是严格学术标准,常年保持相对较高的淘汰率;二是重视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动态管理,比较喜欢采用期中考试、课堂小测验、平时作业、课程论文、阅读报告等形式促使学生投身学习;三是教学方法比较多元,除传统讲授法以外,更多地采用案例教学、项目驱动、问题导向、“翻转课堂”等学生学习投入度较高的教学方法。这些国际通行做法或可给我们一些启发。
以上一些观点和做法会让学生受益,却让学校管理者和老师受累,甚至会带来改革阵痛。愿不愿意直面这些问题和挑战,更多的不是认识层面的问题,而是对政绩观、责任心及教育之爱的一种考验。
注释:
①范佳富.提升教育不能光靠“书包门”.张剑.还要将大学精神误读到几时?.来自互联网.
②尾巴主义:一种迁就、附和、助长落后、错误言行的主义.
③论语·颜渊.
④田国强.关于改善学风、教风的建议.中国大学教育,2006,1.
⑤李家俊.聚精会神,办好本科教育—在天津大学第七次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见天津大学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