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入是教师智慧、教学方法的综合体现。导入得好,学生听课的兴趣就高。本文拟从实验、矛盾、魔术三个方面来阐述物理教学导入的方法。
一、实验促疑,激发兴趣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课堂教学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思才有所得。利用实验,激起疑惑,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是物理教师常用的教学技巧。有经验的教师往往抓住教材的关键,针对重点和难点,以及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新奇的角度巧妙设计实验导入,以实验发问,以疑引思,以疑激趣,或诱出探究,或触发灵感,或引起顿悟,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有了强劲动力,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
例如,在教学《汽化和液化》时,为了让学生产生更大的探究欲望,我先拿出酒精灯放在讲台上,然后举起一张纸问学生:“这张纸放在点燃的酒精灯上,会燃烧吗?”“当然会。”学生们回答。“那么,将纸折成一个盒子会不会燃烧?”“肯定会。”由于潜意识的缘故,学生对我提出这样简单的问题似乎有点奇怪。于是我在纸盒里装满水,待纸盒湿透以后,放在燃烧的酒精灯上,再让学生观察,这样本来安静的课堂顿时沸腾了:“咦,纸盒为什么没有烧起来?”“这有啥稀奇,纸盒湿了,当然不会燃烧。”我接着问学生:“为什么纸盒湿了,就不会燃烧了?”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下来,同学们开始思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汽化》。”正是有了这样的实验调动,学生兴趣陡增,我顺势让学生先看书,然后互相讨论一下,看看答案是什么。这样学生自然进入到探究的学习氛围中。可以说,利用试验来提出疑问,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索,使学生带着问题饶有兴趣地进入了新课。
二、矛盾导入,激活冲突
新旧知识的矛盾,可以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学习欲望,形成积极的认知氛围和情感氛围,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积极地思维、探究、讨论,不但可以使他们达到新的认知水平,而且对于学生情感、行为方面的的发展都是有利的。
例如,在进行《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教师先演示推讲台,讲台动了起来,不推就不动,这也进一步加深了学生的直觉经验:力能让静止的物体运动,还能让运动的物体加速,但是当物体不受力时,物体便静止下来。教师并没有立即纠正,而是继续做实验,让小车从斜面上滚动下来,结果小车没有受到推力但是也能前进一段时间,这一情景很显然与前面的演示产生了认知冲突:为什么实验结果与自己生活中的感觉不一样,这是否与小车运动的表面有关呢,有什么关系?正是有了这样的思维碰撞,学生的求知欲被完全激发出来。
三、魔术导入,制造悬念
魔术,一直是我们喜欢的艺术形式。在中学物理教学中适当运用一些与教材内容关系密切的科学魔术,不仅能以最有趣、最生动的方式激活课堂,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力,使学生从中获得启迪、熏陶、感染。
魔术的魅力在于通过设置悬念,一下子就把观众的欲望给调动出来了,可见制造悬念对于观众而言的重要性。相应而言,课堂就需要这样的悬念。学生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学生对所探究的问题热情程度及对探究过程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和情绪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而学生的探究热情、学习主动性是不能用强制的办法激起和维系的,只有通过教师创设情景、营造气氛,才能诱导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形成探究动力。
例如,在学习《压力和压强》的时候,我先利用魔术师躺在钉板上安然无恙的事例,唤起学生的回忆,然后现场模拟躺在钉板上的实例,利用塑料袋(稍厚一点)装满水,扎紧袋口,先放在钉有许多钉子的钉板上,让学生观察袋子有没有被扎破;再拿下放在只钉有三个钉子的钉板上,结果学生发现塑料袋被扎破且漏水。利用这个奇妙的魔术,学生很容易总结出原因,形成概念,而且产生持久的印象,也使学生处于亢奋之中,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魔术对中学生来说,有非常强的吸引力。教师通过魔术表演,制造悬念,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实验身上,然后开始教学。表演的内容不只是为了吸引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包含即将教学的物理原理,为教学新知识打下伏笔。
当然,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还有很多的导入方法,如情景导入、激疑导入、复习导入、目标导入、背景导入、故事导入等。这些方法从目的上来讲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因为一节好课需要一个漂亮的“凤头”。
(作者单位:江苏江阴市祝塘中学)
一、实验促疑,激发兴趣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课堂教学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思才有所得。利用实验,激起疑惑,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是物理教师常用的教学技巧。有经验的教师往往抓住教材的关键,针对重点和难点,以及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新奇的角度巧妙设计实验导入,以实验发问,以疑引思,以疑激趣,或诱出探究,或触发灵感,或引起顿悟,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有了强劲动力,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
例如,在教学《汽化和液化》时,为了让学生产生更大的探究欲望,我先拿出酒精灯放在讲台上,然后举起一张纸问学生:“这张纸放在点燃的酒精灯上,会燃烧吗?”“当然会。”学生们回答。“那么,将纸折成一个盒子会不会燃烧?”“肯定会。”由于潜意识的缘故,学生对我提出这样简单的问题似乎有点奇怪。于是我在纸盒里装满水,待纸盒湿透以后,放在燃烧的酒精灯上,再让学生观察,这样本来安静的课堂顿时沸腾了:“咦,纸盒为什么没有烧起来?”“这有啥稀奇,纸盒湿了,当然不会燃烧。”我接着问学生:“为什么纸盒湿了,就不会燃烧了?”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下来,同学们开始思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汽化》。”正是有了这样的实验调动,学生兴趣陡增,我顺势让学生先看书,然后互相讨论一下,看看答案是什么。这样学生自然进入到探究的学习氛围中。可以说,利用试验来提出疑问,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索,使学生带着问题饶有兴趣地进入了新课。
二、矛盾导入,激活冲突
新旧知识的矛盾,可以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学习欲望,形成积极的认知氛围和情感氛围,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积极地思维、探究、讨论,不但可以使他们达到新的认知水平,而且对于学生情感、行为方面的的发展都是有利的。
例如,在进行《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教师先演示推讲台,讲台动了起来,不推就不动,这也进一步加深了学生的直觉经验:力能让静止的物体运动,还能让运动的物体加速,但是当物体不受力时,物体便静止下来。教师并没有立即纠正,而是继续做实验,让小车从斜面上滚动下来,结果小车没有受到推力但是也能前进一段时间,这一情景很显然与前面的演示产生了认知冲突:为什么实验结果与自己生活中的感觉不一样,这是否与小车运动的表面有关呢,有什么关系?正是有了这样的思维碰撞,学生的求知欲被完全激发出来。
三、魔术导入,制造悬念
魔术,一直是我们喜欢的艺术形式。在中学物理教学中适当运用一些与教材内容关系密切的科学魔术,不仅能以最有趣、最生动的方式激活课堂,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力,使学生从中获得启迪、熏陶、感染。
魔术的魅力在于通过设置悬念,一下子就把观众的欲望给调动出来了,可见制造悬念对于观众而言的重要性。相应而言,课堂就需要这样的悬念。学生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学生对所探究的问题热情程度及对探究过程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和情绪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而学生的探究热情、学习主动性是不能用强制的办法激起和维系的,只有通过教师创设情景、营造气氛,才能诱导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形成探究动力。
例如,在学习《压力和压强》的时候,我先利用魔术师躺在钉板上安然无恙的事例,唤起学生的回忆,然后现场模拟躺在钉板上的实例,利用塑料袋(稍厚一点)装满水,扎紧袋口,先放在钉有许多钉子的钉板上,让学生观察袋子有没有被扎破;再拿下放在只钉有三个钉子的钉板上,结果学生发现塑料袋被扎破且漏水。利用这个奇妙的魔术,学生很容易总结出原因,形成概念,而且产生持久的印象,也使学生处于亢奋之中,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魔术对中学生来说,有非常强的吸引力。教师通过魔术表演,制造悬念,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实验身上,然后开始教学。表演的内容不只是为了吸引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包含即将教学的物理原理,为教学新知识打下伏笔。
当然,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还有很多的导入方法,如情景导入、激疑导入、复习导入、目标导入、背景导入、故事导入等。这些方法从目的上来讲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因为一节好课需要一个漂亮的“凤头”。
(作者单位:江苏江阴市祝塘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