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初中英语课堂活动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了课堂活动应包括的主要层面,并进而提出课堂活动有效性实施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英语 课堂活动 学生
一、英语课堂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缺乏热情,参与度不高。
活动过于简单或繁琐,或者陈旧无新意,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参与度不高,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二)活动安排不科学,时间把握不合理。
课堂活动设计多而杂,活动程序间层次不清,缺乏逻辑性,提供给学生准备的时间不充分,无法产生有质量的生成。
(三)学生被动参与,活动收效甚微。
设计活动时不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兴趣爱好以及心理特点,教师任务式地执行教学程序,学生被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教学过程模式化、程序化,整个课堂犹如一潭死水,激不起波澜。
(四)评价方式单一,难以形成激励机制。
评价过于简单单调,常以“Yes./No./You’re right./ Good./ Very good.”等机械性语言一带而过;习惯于见错必究,纠正错误时不注意方式方法,较多使用直接纠错,严重挫伤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二、课堂活动应包括的层面
(一)师生互动。
过去的英语课堂教学,教师一味地讲,学生只是被动地听和记。师生互动就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新课改赋予了师生互动新的涵义。师生互动可以是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有时可以以点带面,有时可以以面带点;有时可以一句释千斤,有时可以身先士卒,全程参与,激发学生的探索求知欲。
(二)生生互动。
师生互动为生生互动提供了示范和铺垫,生生互动是师生互动的升华,也是课堂活动的高潮部分。
1.小组活动。小组活动时小组人数可以视情况而定,或者以学生所在的排为一个小组,把班级分为四组。小组活动可以采取探讨话题、小组竞赛、游戏、制作海报等方式进行。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可以培养合作精神,加强竞争意识。
2.跨组活动。跨组活动实际上是突破了小组,以班级为单位。在活动中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课堂成为他们自由驰骋的空间。在阅读课教学中,针对文章让学生之间相互问问题并作答,在此过程中学生既对所学文章有了整体细致的理解,又提高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课堂活动实施的要点
(一)活动形式多样化。
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不仅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寓教于乐,而且能使学生拓宽视野、陶冶情操。
1.注重团队合作,构建交流平台。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与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采取小组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互相取长补短,学会与人合作。例如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你梦想中的家的短文。我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大家畅所欲言谈论各自梦想中的家园,并根据自己的设想勾勒出家园的蓝图,接下来相互交流。学生们打开思路、发挥想象,互相提示与启发,在讨论中思维进一步拓展,为最后的行文提供了铺垫。
2.开辟挑战擂台,激发竞争意识。Group Competition 是课堂上常见的活动形式。学生无需举手发言,谁抢先说出正确答案,该生所在小组就赢得一分,活动结束时根据各组的总分来决出优胜组。但是这种形式也有弊端:表面上看学生抢答气氛异常活跃,其实都是几个头脑灵活、思维敏捷的学生在抢答问题。其他学生起初也有参与的愿望,但是因为反应比别人慢一拍,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兴趣索然,小组竞赛就失去团体竞赛的意义。根据这一现象,我适时改革了竞赛规则。规定每个学生只有一次抢答的机会,知道答案的同学可以教会其他学习有困难的组员。这样,所有组员都积极参与到竞赛之中,集体荣誉感油然而生。打擂台也是激发学生竞争意识的一个很好的生生活动形式。课堂上的打擂不是单挑,而是“舌战群儒”。可以采用答记者问的方式,台下的学生想方设法对擂主提问发难,擂主必须沉着应战。一旦出现失误,则自动淘汰,以此周而复始。对于勇于挑战走上擂台的擂主们,教师要及时鼓励并支持他们。
(二)活动内容情境化。
1.创设真实的交际情境。师生互动或者生生互动时切忌明知故问,要设计有信息差的话题。例如学生问:Where doyou come from?How old are you?由于学生之间相互很熟悉,所以此类问题就失去意义。如果改成:How old is your mother? Where does your father work?就存在了信息差,交流就有了真實意义。
2.创设开放的话题情境。“如果活动始终停留在模仿和替换的层面上,而不为学生设置更有一些挑战性的任务,学生就无法突破自己,也就难以达到熟练运用所学语言的目的。课堂活动应有一定的开放度,为学生提供开放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在进行了一些语言和技巧上的铺垫后,应鼓励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所学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活动评价人性化。
“评价体现了真实交际的特点,通过纠正语言错误、不断确认和拓展信息,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语言输入和输出,也促进了师生之间真实的情感交流。”教师应善于发问,循循善诱。在评价时,教师应考虑学生自身不同的情况,区别对待,慎重下结论,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自信心、自尊心。
总而言之,教师要精心设计一系列的活动,使我们的英语课堂活力四射,让学生在参与、体验和感受活动的同时,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增强自信,发现自我。这样,我们的课堂活动才能真正行之有效。
参考文献:
[1] 庞玲娟. 多向互动活动对英语教学的影响——建构主义的视角[J]. 怀化学院学报, 2006,(07) .
[2] 吴根雁. 生生互动效应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探索与尝试[J]. 中国西部科技, 2003,(05)
关键词 英语 课堂活动 学生
一、英语课堂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缺乏热情,参与度不高。
活动过于简单或繁琐,或者陈旧无新意,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参与度不高,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二)活动安排不科学,时间把握不合理。
课堂活动设计多而杂,活动程序间层次不清,缺乏逻辑性,提供给学生准备的时间不充分,无法产生有质量的生成。
(三)学生被动参与,活动收效甚微。
设计活动时不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兴趣爱好以及心理特点,教师任务式地执行教学程序,学生被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教学过程模式化、程序化,整个课堂犹如一潭死水,激不起波澜。
(四)评价方式单一,难以形成激励机制。
评价过于简单单调,常以“Yes./No./You’re right./ Good./ Very good.”等机械性语言一带而过;习惯于见错必究,纠正错误时不注意方式方法,较多使用直接纠错,严重挫伤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二、课堂活动应包括的层面
(一)师生互动。
过去的英语课堂教学,教师一味地讲,学生只是被动地听和记。师生互动就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新课改赋予了师生互动新的涵义。师生互动可以是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有时可以以点带面,有时可以以面带点;有时可以一句释千斤,有时可以身先士卒,全程参与,激发学生的探索求知欲。
(二)生生互动。
师生互动为生生互动提供了示范和铺垫,生生互动是师生互动的升华,也是课堂活动的高潮部分。
1.小组活动。小组活动时小组人数可以视情况而定,或者以学生所在的排为一个小组,把班级分为四组。小组活动可以采取探讨话题、小组竞赛、游戏、制作海报等方式进行。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可以培养合作精神,加强竞争意识。
2.跨组活动。跨组活动实际上是突破了小组,以班级为单位。在活动中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课堂成为他们自由驰骋的空间。在阅读课教学中,针对文章让学生之间相互问问题并作答,在此过程中学生既对所学文章有了整体细致的理解,又提高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课堂活动实施的要点
(一)活动形式多样化。
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不仅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寓教于乐,而且能使学生拓宽视野、陶冶情操。
1.注重团队合作,构建交流平台。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与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采取小组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互相取长补短,学会与人合作。例如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你梦想中的家的短文。我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大家畅所欲言谈论各自梦想中的家园,并根据自己的设想勾勒出家园的蓝图,接下来相互交流。学生们打开思路、发挥想象,互相提示与启发,在讨论中思维进一步拓展,为最后的行文提供了铺垫。
2.开辟挑战擂台,激发竞争意识。Group Competition 是课堂上常见的活动形式。学生无需举手发言,谁抢先说出正确答案,该生所在小组就赢得一分,活动结束时根据各组的总分来决出优胜组。但是这种形式也有弊端:表面上看学生抢答气氛异常活跃,其实都是几个头脑灵活、思维敏捷的学生在抢答问题。其他学生起初也有参与的愿望,但是因为反应比别人慢一拍,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兴趣索然,小组竞赛就失去团体竞赛的意义。根据这一现象,我适时改革了竞赛规则。规定每个学生只有一次抢答的机会,知道答案的同学可以教会其他学习有困难的组员。这样,所有组员都积极参与到竞赛之中,集体荣誉感油然而生。打擂台也是激发学生竞争意识的一个很好的生生活动形式。课堂上的打擂不是单挑,而是“舌战群儒”。可以采用答记者问的方式,台下的学生想方设法对擂主提问发难,擂主必须沉着应战。一旦出现失误,则自动淘汰,以此周而复始。对于勇于挑战走上擂台的擂主们,教师要及时鼓励并支持他们。
(二)活动内容情境化。
1.创设真实的交际情境。师生互动或者生生互动时切忌明知故问,要设计有信息差的话题。例如学生问:Where doyou come from?How old are you?由于学生之间相互很熟悉,所以此类问题就失去意义。如果改成:How old is your mother? Where does your father work?就存在了信息差,交流就有了真實意义。
2.创设开放的话题情境。“如果活动始终停留在模仿和替换的层面上,而不为学生设置更有一些挑战性的任务,学生就无法突破自己,也就难以达到熟练运用所学语言的目的。课堂活动应有一定的开放度,为学生提供开放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在进行了一些语言和技巧上的铺垫后,应鼓励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所学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活动评价人性化。
“评价体现了真实交际的特点,通过纠正语言错误、不断确认和拓展信息,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语言输入和输出,也促进了师生之间真实的情感交流。”教师应善于发问,循循善诱。在评价时,教师应考虑学生自身不同的情况,区别对待,慎重下结论,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自信心、自尊心。
总而言之,教师要精心设计一系列的活动,使我们的英语课堂活力四射,让学生在参与、体验和感受活动的同时,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增强自信,发现自我。这样,我们的课堂活动才能真正行之有效。
参考文献:
[1] 庞玲娟. 多向互动活动对英语教学的影响——建构主义的视角[J]. 怀化学院学报, 2006,(07) .
[2] 吴根雁. 生生互动效应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探索与尝试[J]. 中国西部科技, 20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