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13年的浙江省高考作文题提出要表达“所思所感”不再“文体不限”后,写论述文的意图日渐凸显,特别是2016年明确要求写“论述文”以来,浙江省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都以论述文为核心。认真研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重点提出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探讨当前的高中论述文写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照苏教版第二册的《六国论》,对高中论述文写作技巧的提升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观点鲜明
论述文的规范写作最基本三要素是观点鲜明、论证严密、结构严谨。论述文,按照胡勤先生的观点,是指“以阐释、议论、论辩为主的文章”,其目的在于“闡述事理,论述主张,引导人们正确地认识自然、社会与人”。①观点是议论文的眼睛。“阐明事理,论述主张”就是要观点鲜明,观点鲜明就是要开门见山,全文更要中心辐辏。开头就是体现观点最鲜明最显眼的地方,所以开头对作文的好坏以及得分多少具有关键作用。北宋苏洵《六国论》的观点在第一段开宗明义,直截了当——“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可谓开门见山,直中靶心,痛快淋漓。而我们的高中同学,平时里开头一般或冗长或华丽或抒情,不知所云,这是作文大忌。如作文《隐于背后,方显真美》开头:“当女钢琴家衣着朴素地走上台前,台下的观众无不哗然,人们惊诧于她为什么不穿上华美的演出服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示给众人,而女钢琴家却淡然说明道:人是要隐于音乐背后的。”②改作文开头虽无跑题,但是显然开头没有一针见血,直捣黄龙,亮明观点。好的论述文,概莫能外,如吴晗《谈骨气》,开篇名义: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又如《荀子》的《劝学篇》开头即是“学不可以已”。故开篇观点鲜明是论述文的第一步也是前提,非常重要。
论证严密
论证是议论文的灵魂。严密的论证不仅能使作者随着文章的深刻而深刻,而且能感染读者启发读者走向思想的绿洲。《六国论》的论证尤其经典: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这是对赂秦国家“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这一分论点的论证。该段分三层,第一层“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解决的是作者认为楚魏韩三国赂秦而破灭的意思“是什么”,用举例与对比论证法,说服力一目了然。第二层“思厥先祖父······然后得一夕安寝”从赂秦者一方来说明“为什么”赂秦反而破灭,那是因为赂秦者短视懦弱而又贪图安逸,用先祖与自己的对比与举例论证进一步阐明观点。第三层“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此言地之”则从秦国一方进行论证“为什么”。特别是用“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的道理论证来阐明秦国的贪婪与赂秦者的正相关关系,可谓论证严密犀利。当下的高中生所作论述文,正缺乏的是这种思辩性,往往是论据的堆积罗列,而常有缺乏支撑论证观点的意识。更缺乏的是如《六国论》该段中第二层与第三层这种论据与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因为贿赂者越贿赂,贪婪者才会越贪婪,贪婪者越贪婪,贿赂者才会加速灭亡。论证上有道理与举例的罗列更有横向与纵向的对比,令人叹服。
结构严谨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没有骨架灵魂就无所依凭。《六国论》的结构严谨,堪称论述文典范。全文是总分总结构,纲目分明,脉络清晰。段与段、句与句之间不仅有紧密的逻辑关系,而且古今、收尾呼应。如开头的开宗明义“弊在赂秦”,结尾的“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可见一斑。提出假设“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来呼应开头,并发出对当时统治者的告诫之声,引人深思。反观如今我们很多高中同学,收尾尚不能呼应,何谈古今与中外的相映。
《六国论》的之所以堪称论述文的典范,就是谨遵观点鲜明、论证严密、结构严谨的作文三要素。如果我们能作文如此,我想考场应试写一篇规范的论述文不难。当然《六国论》除了观点鲜明、论证严密、结构严谨外,我想也与作者的作文素养有关。正如叶圣陶先生的《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中所说:“通过写作关,大概需要在思想认识方面下功夫,思想认识是文章的质料,有质料是首要的,没有质料如何写?”所以当下的我们不仅要勤钻研苏洵《六国论》的写作方法,更应该通过《六国论》而知道苏洵的博学与思深。勤读勤思勤总结,相信我们的论述文写作水平一定会大大提升。
注释:
① 胡勤:《论述类文章及其写作探析》,《语文学习》,2016年第10期。
② 徐江:《高考作文逻辑思维研究与教学对话》,福建教育出版社,2017年7月第1版。
观点鲜明
论述文的规范写作最基本三要素是观点鲜明、论证严密、结构严谨。论述文,按照胡勤先生的观点,是指“以阐释、议论、论辩为主的文章”,其目的在于“闡述事理,论述主张,引导人们正确地认识自然、社会与人”。①观点是议论文的眼睛。“阐明事理,论述主张”就是要观点鲜明,观点鲜明就是要开门见山,全文更要中心辐辏。开头就是体现观点最鲜明最显眼的地方,所以开头对作文的好坏以及得分多少具有关键作用。北宋苏洵《六国论》的观点在第一段开宗明义,直截了当——“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可谓开门见山,直中靶心,痛快淋漓。而我们的高中同学,平时里开头一般或冗长或华丽或抒情,不知所云,这是作文大忌。如作文《隐于背后,方显真美》开头:“当女钢琴家衣着朴素地走上台前,台下的观众无不哗然,人们惊诧于她为什么不穿上华美的演出服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示给众人,而女钢琴家却淡然说明道:人是要隐于音乐背后的。”②改作文开头虽无跑题,但是显然开头没有一针见血,直捣黄龙,亮明观点。好的论述文,概莫能外,如吴晗《谈骨气》,开篇名义: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又如《荀子》的《劝学篇》开头即是“学不可以已”。故开篇观点鲜明是论述文的第一步也是前提,非常重要。
论证严密
论证是议论文的灵魂。严密的论证不仅能使作者随着文章的深刻而深刻,而且能感染读者启发读者走向思想的绿洲。《六国论》的论证尤其经典: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这是对赂秦国家“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这一分论点的论证。该段分三层,第一层“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解决的是作者认为楚魏韩三国赂秦而破灭的意思“是什么”,用举例与对比论证法,说服力一目了然。第二层“思厥先祖父······然后得一夕安寝”从赂秦者一方来说明“为什么”赂秦反而破灭,那是因为赂秦者短视懦弱而又贪图安逸,用先祖与自己的对比与举例论证进一步阐明观点。第三层“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此言地之”则从秦国一方进行论证“为什么”。特别是用“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的道理论证来阐明秦国的贪婪与赂秦者的正相关关系,可谓论证严密犀利。当下的高中生所作论述文,正缺乏的是这种思辩性,往往是论据的堆积罗列,而常有缺乏支撑论证观点的意识。更缺乏的是如《六国论》该段中第二层与第三层这种论据与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因为贿赂者越贿赂,贪婪者才会越贪婪,贪婪者越贪婪,贿赂者才会加速灭亡。论证上有道理与举例的罗列更有横向与纵向的对比,令人叹服。
结构严谨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没有骨架灵魂就无所依凭。《六国论》的结构严谨,堪称论述文典范。全文是总分总结构,纲目分明,脉络清晰。段与段、句与句之间不仅有紧密的逻辑关系,而且古今、收尾呼应。如开头的开宗明义“弊在赂秦”,结尾的“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可见一斑。提出假设“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来呼应开头,并发出对当时统治者的告诫之声,引人深思。反观如今我们很多高中同学,收尾尚不能呼应,何谈古今与中外的相映。
《六国论》的之所以堪称论述文的典范,就是谨遵观点鲜明、论证严密、结构严谨的作文三要素。如果我们能作文如此,我想考场应试写一篇规范的论述文不难。当然《六国论》除了观点鲜明、论证严密、结构严谨外,我想也与作者的作文素养有关。正如叶圣陶先生的《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中所说:“通过写作关,大概需要在思想认识方面下功夫,思想认识是文章的质料,有质料是首要的,没有质料如何写?”所以当下的我们不仅要勤钻研苏洵《六国论》的写作方法,更应该通过《六国论》而知道苏洵的博学与思深。勤读勤思勤总结,相信我们的论述文写作水平一定会大大提升。
注释:
① 胡勤:《论述类文章及其写作探析》,《语文学习》,2016年第10期。
② 徐江:《高考作文逻辑思维研究与教学对话》,福建教育出版社,2017年7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