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践证明,化学实验以其生动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笔者曾做过如下探索:
一、利用趣味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诱发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的过程,既是传播知识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创造学认为,不是任何问题都能引起创新动机的,只有在对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产生困惑时,才会产生创新动机。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努力为学生创设适合学生发展及创造新知识的问题情境。好奇是创新行为的开始,是学生探索心理的推动力,在创新思维中具有催化剂的作用,因而成为学生探索行动的内驱力之一。爱因斯坦说过,他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当学生对事物感到好奇的时候,往往是创新思维进发的时候。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潜能的开发创造宽松的环境。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可利用较为奇特的实验现象,如“滴水点灯”引出Na的性质,“魔棒生烟”引出氨的性质。讲Na2O2和CO2作用时,先用棉花裹住过氧化钠,然后向棉花中的过氧化钠通入CO2,不久棉花起火“自燃”。这些始料不及的现象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揭示其中奥妙的必趣,从而使学生处在白热化的思维状态中,脑子里时时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二、利用“矛盾”展开讨论
矛盾是推动事物前进、发展的动力。解决矛盾的过程或使矛盾转化的过程就是设计新的方法、创造新的条件的过程。矛盾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激活点: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以制造一些相互矛盾的表面现象让学生寻求矛盾的本质原因,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原电池”教学中通过下列实验制造出矛盾。实验1:将铁片插入稀H2SO4中,铁片上有大量气体产生。实验2:将铜片插入稀H2SO4中,铜片上无气体产生。实验3:将铜片和铁片用导线连接起来一同插入稀H2SO4中,发现铜片上有气体产生,这与实验2的现象相“矛盾”。针对此“矛盾”,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由交流,大胆质疑,展开讨论、争论、辩论,在民主、宽容的气氛中,学生的思维也由此展开了,他们纷纷提出猜想:①铜与稀H2SO4能发生反应产生气体?②铜片不纯?③铁片溶解后电子跑到铜片上?当学生用灵敏电流计测到电流,自己的假说得到验证后,高兴之情无以言表!最后。师生归纳出原电池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我们在实验教学中还会遇到各种原因导致的“反常”,如试剂添加顺序不当,药品变质,操作失常,反应条件控制不当,以及其他不可预见的因素等。若能抓住这些“反常”现象进行探索,充分发挥其教学功能,合理解释“反常”现象,就可以从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责编 晓 月)
一、利用趣味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诱发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的过程,既是传播知识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创造学认为,不是任何问题都能引起创新动机的,只有在对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产生困惑时,才会产生创新动机。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努力为学生创设适合学生发展及创造新知识的问题情境。好奇是创新行为的开始,是学生探索心理的推动力,在创新思维中具有催化剂的作用,因而成为学生探索行动的内驱力之一。爱因斯坦说过,他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当学生对事物感到好奇的时候,往往是创新思维进发的时候。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潜能的开发创造宽松的环境。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可利用较为奇特的实验现象,如“滴水点灯”引出Na的性质,“魔棒生烟”引出氨的性质。讲Na2O2和CO2作用时,先用棉花裹住过氧化钠,然后向棉花中的过氧化钠通入CO2,不久棉花起火“自燃”。这些始料不及的现象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揭示其中奥妙的必趣,从而使学生处在白热化的思维状态中,脑子里时时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二、利用“矛盾”展开讨论
矛盾是推动事物前进、发展的动力。解决矛盾的过程或使矛盾转化的过程就是设计新的方法、创造新的条件的过程。矛盾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激活点: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以制造一些相互矛盾的表面现象让学生寻求矛盾的本质原因,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原电池”教学中通过下列实验制造出矛盾。实验1:将铁片插入稀H2SO4中,铁片上有大量气体产生。实验2:将铜片插入稀H2SO4中,铜片上无气体产生。实验3:将铜片和铁片用导线连接起来一同插入稀H2SO4中,发现铜片上有气体产生,这与实验2的现象相“矛盾”。针对此“矛盾”,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由交流,大胆质疑,展开讨论、争论、辩论,在民主、宽容的气氛中,学生的思维也由此展开了,他们纷纷提出猜想:①铜与稀H2SO4能发生反应产生气体?②铜片不纯?③铁片溶解后电子跑到铜片上?当学生用灵敏电流计测到电流,自己的假说得到验证后,高兴之情无以言表!最后。师生归纳出原电池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我们在实验教学中还会遇到各种原因导致的“反常”,如试剂添加顺序不当,药品变质,操作失常,反应条件控制不当,以及其他不可预见的因素等。若能抓住这些“反常”现象进行探索,充分发挥其教学功能,合理解释“反常”现象,就可以从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责编 晓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