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41
阅读是外语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也一直是外语教学的重要目标。 阅读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途径之一,阅读课要依托课文,突出策略教学。教师不仅要深刻解读文本,而且要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独具慧眼。根据不同的题材和体裁设计好阅读教学,使阅读教学各阶段的任务和活动具有可操作性,便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潜能的开发,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教出生动和智慧来,使阅读教学课富有实效性,让学生享受到英语阅读所带来的身心愉悦。笔者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得出如下几点体会:
一.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阅读在英语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而高中英语课文教学则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很多教师都采用了整体阅读的教学方法,但大多仍在沿袭传统的这几个步骤:“导入—快读回答问题—细读回答更多问题或判断正误—讨论问题或复述”,这种统一的固定模式缺乏新意,实效性不强。在目前的英语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1. 时间分配不合理,阅读教学课呈现虎头蛇尾的现象。阅读前的导入活动耗去了太多的时间,阅读中的活动只能在教师“连拖带拽”下匆匆完成,读后的拓展活动根本来不及开展。
2. 教师活动多于学生的活动,阅读教学课侧重在教师预设下的“步步为营”,不敢越雷池半步,生怕节外生枝。
3. 对整个文本的阅读浅尝辄止,没有兼顾语言学习和文本理解活动两者之间的关系。课堂上大量活动集中在对文本信息的表面理解上,缺乏对文本信息的深加工和处理。
4. 教师对阅读策略的解读和运用不当,导致学生对阅读策略的学习流于形式。教师往往让学生朗读阅读策略部分的说明文字,蜻蜓点水,就当作是教给了学生相应的阅读策略。
5. 学生对阅读有畏难情绪,缺少对阅读的渴望。高中教材中的阅读文章篇幅长,词汇量大,句式复杂,这些都对学生的阅读构成了障碍,遏制了他们对阅读理解的兴趣。
二、充分了解影响阅读理解的因素
影响阅读理解的因素很多,包括语言知识、认知技巧、个人经历、世界知识等等。语言知识包括词汇、语法、语篇等不同层次,是理解语言的基础。读者在阅读时不能一个词一个词地理解,有效的阅读,应该更多地关注关键词或语意群。背景知识是影响阅读理解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学生的已有知识、经历、概念能力、理解模式、情感、情绪以及其他种种非理性因素构成了学生的认知图式,这些因素相互影响,从而使读者在阅读能力方面存在着差异。
三、培养学生识别不同层次的语言信息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直把重点放在词汇意义上,本文常常被看作是用来教给学生词汇、用法的,读文章就是为了记住所有的单词、词组以及语法结构,结果学生形成了在阅读中一个个词、一句句话读的习惯。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阅读效率,老师需要做的就是要改变这种状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首先,是要引导学生识别意群和关键信息,使学生不要过多地关注每个单词的词义。这样,在阅读中,他们才能读得很快,更好地记住关键的信息。老师可以教学生练习划分意群或拿一些已经划出意群的短文给学生读,关于基本句型的知识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长句中的重要信息。
其次,关于指示词、连词的知识和练习也是必要的,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句与句、句与篇的关系。教师必须想办法让学生了解到一篇文章是怎样通过不同方式使众多的句子以及多个段落构成一个完整的、有一定主题的篇章。
再次,语篇知识对阅读的作用也不可忽视,老师应通过讲授或练习教给学生常见的篇章结构和信息流模式,写纲要或缩写也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
最后,学生应学会识别文章的功用即作者的写作目的,作者写作此文章是为了描述、议论、说服还是告知?他是在摆明事实还是发表个人看法?是直截表明观点还是通过反讽等手段?所有这些问题对于理解都是很关键的。老师必须教给学生常用的标识符号以及怎样通过各种线索识别作者的意图。
总之,老师应该通过各种手段改变学生拘泥于一词一句的习惯,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更高的语言层次上,学会从客观上把握文章的意思。
四、练习阅读技巧
阅读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而是依据不同的情况灵活变化的,一个高明的读者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调整自己的阅读技巧和速度。一成不变的阅读方法只会在很多时候浪费过多的时间,而且会由于没有重点而记不住真正重要的信息,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失去阅读的信心和兴趣,导致恶性循环。因此,老师有必要教给学生不同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并引导学生灵活应用。
阅读方法常提到的有预读、略读、浏览、依上下文猜测、推测等等。教师不仅要教学生怎样依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或阅读任务选择不同的策略,而且要使学生自如地进行策略的切换和综合运用。
五、将背景知识融合到阅读教学中去
背景知识在阅读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由老师来介绍,也可以通过阅读材料本身给出。背景知识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包含专业知识、社会文化知识等。因此,在教学中除了要介绍相关专业、文化知识以外,社会背景也不能忽视,因为阅读中造成误解的往往就是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差异。
六、将情感、社会因素融入到教学中去
老師可以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讨论、相互竞争等,同时,老师也有必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调节。比如,告诉学生遇到生词或难句时不要慌张,保持冷静,并采取恰当的猜测技巧解决困难;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设定恰当的学习目标,记录自己的学习成绩,适时地鼓励自己等等。
总而言之,开展学习者阅读培训对于培养学习兴趣,提高阅读效率有着积极的意义。在这方面,老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提供知识,而且是提供可供学生自己从本文中提取意义的策略和方法。所谓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通过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自如地运用各种策略,阅读效率才能得到真正提高。
阅读是外语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也一直是外语教学的重要目标。 阅读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途径之一,阅读课要依托课文,突出策略教学。教师不仅要深刻解读文本,而且要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独具慧眼。根据不同的题材和体裁设计好阅读教学,使阅读教学各阶段的任务和活动具有可操作性,便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潜能的开发,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教出生动和智慧来,使阅读教学课富有实效性,让学生享受到英语阅读所带来的身心愉悦。笔者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得出如下几点体会:
一.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阅读在英语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而高中英语课文教学则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很多教师都采用了整体阅读的教学方法,但大多仍在沿袭传统的这几个步骤:“导入—快读回答问题—细读回答更多问题或判断正误—讨论问题或复述”,这种统一的固定模式缺乏新意,实效性不强。在目前的英语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1. 时间分配不合理,阅读教学课呈现虎头蛇尾的现象。阅读前的导入活动耗去了太多的时间,阅读中的活动只能在教师“连拖带拽”下匆匆完成,读后的拓展活动根本来不及开展。
2. 教师活动多于学生的活动,阅读教学课侧重在教师预设下的“步步为营”,不敢越雷池半步,生怕节外生枝。
3. 对整个文本的阅读浅尝辄止,没有兼顾语言学习和文本理解活动两者之间的关系。课堂上大量活动集中在对文本信息的表面理解上,缺乏对文本信息的深加工和处理。
4. 教师对阅读策略的解读和运用不当,导致学生对阅读策略的学习流于形式。教师往往让学生朗读阅读策略部分的说明文字,蜻蜓点水,就当作是教给了学生相应的阅读策略。
5. 学生对阅读有畏难情绪,缺少对阅读的渴望。高中教材中的阅读文章篇幅长,词汇量大,句式复杂,这些都对学生的阅读构成了障碍,遏制了他们对阅读理解的兴趣。
二、充分了解影响阅读理解的因素
影响阅读理解的因素很多,包括语言知识、认知技巧、个人经历、世界知识等等。语言知识包括词汇、语法、语篇等不同层次,是理解语言的基础。读者在阅读时不能一个词一个词地理解,有效的阅读,应该更多地关注关键词或语意群。背景知识是影响阅读理解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学生的已有知识、经历、概念能力、理解模式、情感、情绪以及其他种种非理性因素构成了学生的认知图式,这些因素相互影响,从而使读者在阅读能力方面存在着差异。
三、培养学生识别不同层次的语言信息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直把重点放在词汇意义上,本文常常被看作是用来教给学生词汇、用法的,读文章就是为了记住所有的单词、词组以及语法结构,结果学生形成了在阅读中一个个词、一句句话读的习惯。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阅读效率,老师需要做的就是要改变这种状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首先,是要引导学生识别意群和关键信息,使学生不要过多地关注每个单词的词义。这样,在阅读中,他们才能读得很快,更好地记住关键的信息。老师可以教学生练习划分意群或拿一些已经划出意群的短文给学生读,关于基本句型的知识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长句中的重要信息。
其次,关于指示词、连词的知识和练习也是必要的,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句与句、句与篇的关系。教师必须想办法让学生了解到一篇文章是怎样通过不同方式使众多的句子以及多个段落构成一个完整的、有一定主题的篇章。
再次,语篇知识对阅读的作用也不可忽视,老师应通过讲授或练习教给学生常见的篇章结构和信息流模式,写纲要或缩写也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
最后,学生应学会识别文章的功用即作者的写作目的,作者写作此文章是为了描述、议论、说服还是告知?他是在摆明事实还是发表个人看法?是直截表明观点还是通过反讽等手段?所有这些问题对于理解都是很关键的。老师必须教给学生常用的标识符号以及怎样通过各种线索识别作者的意图。
总之,老师应该通过各种手段改变学生拘泥于一词一句的习惯,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更高的语言层次上,学会从客观上把握文章的意思。
四、练习阅读技巧
阅读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而是依据不同的情况灵活变化的,一个高明的读者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调整自己的阅读技巧和速度。一成不变的阅读方法只会在很多时候浪费过多的时间,而且会由于没有重点而记不住真正重要的信息,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失去阅读的信心和兴趣,导致恶性循环。因此,老师有必要教给学生不同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并引导学生灵活应用。
阅读方法常提到的有预读、略读、浏览、依上下文猜测、推测等等。教师不仅要教学生怎样依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或阅读任务选择不同的策略,而且要使学生自如地进行策略的切换和综合运用。
五、将背景知识融合到阅读教学中去
背景知识在阅读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由老师来介绍,也可以通过阅读材料本身给出。背景知识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包含专业知识、社会文化知识等。因此,在教学中除了要介绍相关专业、文化知识以外,社会背景也不能忽视,因为阅读中造成误解的往往就是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差异。
六、将情感、社会因素融入到教学中去
老師可以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讨论、相互竞争等,同时,老师也有必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调节。比如,告诉学生遇到生词或难句时不要慌张,保持冷静,并采取恰当的猜测技巧解决困难;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设定恰当的学习目标,记录自己的学习成绩,适时地鼓励自己等等。
总而言之,开展学习者阅读培训对于培养学习兴趣,提高阅读效率有着积极的意义。在这方面,老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提供知识,而且是提供可供学生自己从本文中提取意义的策略和方法。所谓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通过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自如地运用各种策略,阅读效率才能得到真正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