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素质教育的大力提倡使人们越来越重视音乐教育,而音乐教育也因为它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而对自身的要求越来越高。
多年以来,传统的音乐课上都以钢琴、电子琴为主要教具,但是,随着其它各学科的教育教学中多媒体的广泛介入,我也深深认识到了运用VCD和多媒体教学,可以使音樂教学变得多姿多彩,音乐课堂则更显勃勃生机。如果能巧妙的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则会取得许多积极的效果。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儿童,这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投入欣赏活动中,创造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
我在平常的组织教学时,尽量地多运用VCD和多媒体教学,让孩子们直观形象地通过视觉效果感染、感受作品情感。例如:在欣赏音乐《小青蛙》时候,我采用了PPT幻灯片教学。随着音乐旋律、节奏、力度的不断变化,在视屏上分别出现了美丽的月色;小青蛙玩耍、捉害虫、在荷叶上跳跃的场面;小青蛙勇敢的面对暴风雨的侵袭;风雨过后,太阳在公鸡的啼叫声中升起,小青蛙继续劳动在湖面上的情景。如在教唱歌曲《小白船》时,利用PPT多媒体出示幽静的画面,然后在屏幕上出示小朋友们自己的照片,好象他们自己在月亮上嬉戏、玩耍。由于欣赏教学时,能有效地将视听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使孩子们受到作品美的感染,激发了小朋友的兴趣加深孩子们对作品的理解和对主旋律的记忆。 随着音乐边听边动,能帮助孩子们感知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和情绪起伏,营造良好效果和课堂美感,使孩子们更能投入到音乐所展现的情景中。
音乐律动是儿童随着音乐节拍,进行有节奏地动作的一种活动。 律动能帮助儿童借助身体的动作来理解音乐的内容、风格和情绪,训练孩子的韵律感。如果此时能运用多媒体,也会得到一定的帮助。例如:在教授孩子感受音乐力度中,我先让他们听音乐《摇篮曲》,并随音乐轻轻律动,感受催眠曲的风格特点,而后,再听音乐《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请孩子们比较两首乐曲力度的不同,体验出音乐《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雄壮有力,然后,又通过踏步走、队列的适当变化,让孩子们感受到这是一首进行曲。然后让同学用彩笔描出不同的画面,再用投影仪放映出来,进行比较。 欣赏课中的律动不仅满足了孩子们好动的特性,而且帮助他们感受到了乐曲的内在特点。
如果让孩子们一边倾听美妙的旋律,一边动手画出音乐的形象,这样可以让孩子们潜移默化地受到音乐的熏陶,好似身临其境地畅游在艺术的殿堂里。再通过投影仪进行展示,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例如:在教学欣赏音乐《水族馆》的最后,我让孩子们拿出彩色笔,边听边在纸上画了画海底世界,顿时热带鱼、海星、贝壳、珊瑚、海草映入眼帘,有的小朋友还画出了鱼儿们围圈跳舞庆祝狂欢节的景象。通过听、画,让小朋友们明白海洋世界并不是黑暗沉闷的,而是色彩斑斓。的确,艺术是相通的,他们共同陶冶了情操,净化了孩子们的心灵。
由于低年级孩子模仿能力强、表演欲望佳、参与活动积极性高,因而让他们边听音乐,边分角色情景表演,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更能让他们感受到美的音乐、美的故事、美的课堂。例如:在欣赏教学音乐《小青蛙》中,通过电脑放映出小青蛙、荷叶、月亮、狂风、暴雨、公鸡等不同形象,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又根据音乐力度强弱、速度快慢、音色的变化完整的展现了故事的起源、经过和结果,加深了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对于高年级教学中,在讲解音乐知识中,讲到了“四拍子的指挥图式”和“拉弦乐器”。在讲四拍子指挥图式之前,我先放一段录像,只要是四四拍子的,带指挥的,不管是乐曲或歌曲都行。在看录像的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讲解一些有关的“指挥的姿势”、“起拍”、“收拍”、“强”、“弱”、“次强”、“弱”、“拍号”等方面的知识,接着可以请几位学生到前面模仿录像里的动作,结合老师的讲解,给其它同学示范。再请一、两位学生指挥全班唱歌,这必将调动大家指挥的积极性,而另一项音乐知识“拉弦乐器”,VCD则更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具体地分清二胡、板胡、高胡、中胡、低胡、京胡以及它们各自的音色特点。
在音乐课中,音乐欣赏十分重要,例如音乐欣赏《空山鸟语》和《二泉映月》,这两首都是非常著名的二胡曲,合理的使用多媒体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音乐欣赏中,需要创设一种浓郁的艺术氛围。据刘天华的女儿刘育和回忆,刘天华的《空山鸟语》是根据唐人诗句“空山不见人”之意而作。在听“引子”部分时,我们可以在幻灯机上投放一些能贴切表现《空山鸟语》意境的投影片,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宽广的空间感。我们再投放一张投影片,表现出来到空谷幽林的愉快心情,使人感受到山谷中充满了生机,又会让学生想起嬉戏的小鸟在树杈间活蹦乱跳的情景。而第三、四、五段,乐曲本身就运用了各种拟声表现技巧,展现出了一幅百鸟啼啭的喧闹画面,这五段将人、情、景、鸟语交融相织在一起,学生借助于多媒体可以体会到,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感情和出神入化的音乐表现。
随着教育的现代化,创新型音乐教师要用新知识新科技手段武装自己,能根据教学内容结合教学目标和已有的信息资源创新性地为学生设计学习程度,指导学生获取所需和应获得的知识。同样的建筑材料由于施工技术不同可以建造出不同质量的高楼大厦,学生的知识也会由于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如:欣赏《二泉映月》时,我们可运用多媒体多次展现不同音乐风格的《二泉映月》,每次展现都给学生以新感觉和新收获,整个教学结构如同大海的波涛一样层层相叠,惟妙惟肖,起到了引人入胜的教学效果。只有这样,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变成课堂教学可操作行为,并要善于运用恰当的“钥匙”,不断拧紧学生思维的发条,使它紧张而灵活地转动起来,都能开启学生创造思维的心扉,引导他们充分发挥在音乐方面的聪明才智。
在学校音乐教学中,如果我们单纯地把学生局限在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不与现代技术教育接轨,那么,无论是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欣赏音乐能力的培养还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都是难以达到教学目的的。学校音乐教育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当然,使用多媒体并不是完全主张学生在音乐课上的活动,而是充分调动他们主动性、积极性,成功的教育就是通过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卓越的创造力。作为实施素质教育重要手段的音乐教育,多媒体在学生思维模式的形成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充分认识音乐教育与创造力培养的内在关系,以凸现音乐课在素质教育中的伟大意义。反之,传统的音乐课教学,仅仅是把音乐课放在专业的角度对学生进行音乐理论的传授和音乐技能技巧的训练,教学目的非常单一,就是使学生有“一技之长”或多一个兴趣爱好,而忽视了音乐课本身的意义,多媒体恰恰弥补了这种不足,它使学生能从视、听觉多方位了解音乐,了解音乐的内涵,透彻地理解音乐知识。
总之,作为音乐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音乐知识和过硬的技能,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多种媒体的优化组合,我们可借助多媒体的帮助,让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绽放出灿烂的光芒,让我们的孩子们能够展开想像的翅膀,飞向音乐殿堂!
多年以来,传统的音乐课上都以钢琴、电子琴为主要教具,但是,随着其它各学科的教育教学中多媒体的广泛介入,我也深深认识到了运用VCD和多媒体教学,可以使音樂教学变得多姿多彩,音乐课堂则更显勃勃生机。如果能巧妙的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则会取得许多积极的效果。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儿童,这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投入欣赏活动中,创造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
我在平常的组织教学时,尽量地多运用VCD和多媒体教学,让孩子们直观形象地通过视觉效果感染、感受作品情感。例如:在欣赏音乐《小青蛙》时候,我采用了PPT幻灯片教学。随着音乐旋律、节奏、力度的不断变化,在视屏上分别出现了美丽的月色;小青蛙玩耍、捉害虫、在荷叶上跳跃的场面;小青蛙勇敢的面对暴风雨的侵袭;风雨过后,太阳在公鸡的啼叫声中升起,小青蛙继续劳动在湖面上的情景。如在教唱歌曲《小白船》时,利用PPT多媒体出示幽静的画面,然后在屏幕上出示小朋友们自己的照片,好象他们自己在月亮上嬉戏、玩耍。由于欣赏教学时,能有效地将视听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使孩子们受到作品美的感染,激发了小朋友的兴趣加深孩子们对作品的理解和对主旋律的记忆。 随着音乐边听边动,能帮助孩子们感知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和情绪起伏,营造良好效果和课堂美感,使孩子们更能投入到音乐所展现的情景中。
音乐律动是儿童随着音乐节拍,进行有节奏地动作的一种活动。 律动能帮助儿童借助身体的动作来理解音乐的内容、风格和情绪,训练孩子的韵律感。如果此时能运用多媒体,也会得到一定的帮助。例如:在教授孩子感受音乐力度中,我先让他们听音乐《摇篮曲》,并随音乐轻轻律动,感受催眠曲的风格特点,而后,再听音乐《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请孩子们比较两首乐曲力度的不同,体验出音乐《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雄壮有力,然后,又通过踏步走、队列的适当变化,让孩子们感受到这是一首进行曲。然后让同学用彩笔描出不同的画面,再用投影仪放映出来,进行比较。 欣赏课中的律动不仅满足了孩子们好动的特性,而且帮助他们感受到了乐曲的内在特点。
如果让孩子们一边倾听美妙的旋律,一边动手画出音乐的形象,这样可以让孩子们潜移默化地受到音乐的熏陶,好似身临其境地畅游在艺术的殿堂里。再通过投影仪进行展示,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例如:在教学欣赏音乐《水族馆》的最后,我让孩子们拿出彩色笔,边听边在纸上画了画海底世界,顿时热带鱼、海星、贝壳、珊瑚、海草映入眼帘,有的小朋友还画出了鱼儿们围圈跳舞庆祝狂欢节的景象。通过听、画,让小朋友们明白海洋世界并不是黑暗沉闷的,而是色彩斑斓。的确,艺术是相通的,他们共同陶冶了情操,净化了孩子们的心灵。
由于低年级孩子模仿能力强、表演欲望佳、参与活动积极性高,因而让他们边听音乐,边分角色情景表演,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更能让他们感受到美的音乐、美的故事、美的课堂。例如:在欣赏教学音乐《小青蛙》中,通过电脑放映出小青蛙、荷叶、月亮、狂风、暴雨、公鸡等不同形象,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又根据音乐力度强弱、速度快慢、音色的变化完整的展现了故事的起源、经过和结果,加深了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对于高年级教学中,在讲解音乐知识中,讲到了“四拍子的指挥图式”和“拉弦乐器”。在讲四拍子指挥图式之前,我先放一段录像,只要是四四拍子的,带指挥的,不管是乐曲或歌曲都行。在看录像的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讲解一些有关的“指挥的姿势”、“起拍”、“收拍”、“强”、“弱”、“次强”、“弱”、“拍号”等方面的知识,接着可以请几位学生到前面模仿录像里的动作,结合老师的讲解,给其它同学示范。再请一、两位学生指挥全班唱歌,这必将调动大家指挥的积极性,而另一项音乐知识“拉弦乐器”,VCD则更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具体地分清二胡、板胡、高胡、中胡、低胡、京胡以及它们各自的音色特点。
在音乐课中,音乐欣赏十分重要,例如音乐欣赏《空山鸟语》和《二泉映月》,这两首都是非常著名的二胡曲,合理的使用多媒体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音乐欣赏中,需要创设一种浓郁的艺术氛围。据刘天华的女儿刘育和回忆,刘天华的《空山鸟语》是根据唐人诗句“空山不见人”之意而作。在听“引子”部分时,我们可以在幻灯机上投放一些能贴切表现《空山鸟语》意境的投影片,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宽广的空间感。我们再投放一张投影片,表现出来到空谷幽林的愉快心情,使人感受到山谷中充满了生机,又会让学生想起嬉戏的小鸟在树杈间活蹦乱跳的情景。而第三、四、五段,乐曲本身就运用了各种拟声表现技巧,展现出了一幅百鸟啼啭的喧闹画面,这五段将人、情、景、鸟语交融相织在一起,学生借助于多媒体可以体会到,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感情和出神入化的音乐表现。
随着教育的现代化,创新型音乐教师要用新知识新科技手段武装自己,能根据教学内容结合教学目标和已有的信息资源创新性地为学生设计学习程度,指导学生获取所需和应获得的知识。同样的建筑材料由于施工技术不同可以建造出不同质量的高楼大厦,学生的知识也会由于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如:欣赏《二泉映月》时,我们可运用多媒体多次展现不同音乐风格的《二泉映月》,每次展现都给学生以新感觉和新收获,整个教学结构如同大海的波涛一样层层相叠,惟妙惟肖,起到了引人入胜的教学效果。只有这样,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变成课堂教学可操作行为,并要善于运用恰当的“钥匙”,不断拧紧学生思维的发条,使它紧张而灵活地转动起来,都能开启学生创造思维的心扉,引导他们充分发挥在音乐方面的聪明才智。
在学校音乐教学中,如果我们单纯地把学生局限在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不与现代技术教育接轨,那么,无论是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欣赏音乐能力的培养还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都是难以达到教学目的的。学校音乐教育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当然,使用多媒体并不是完全主张学生在音乐课上的活动,而是充分调动他们主动性、积极性,成功的教育就是通过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卓越的创造力。作为实施素质教育重要手段的音乐教育,多媒体在学生思维模式的形成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充分认识音乐教育与创造力培养的内在关系,以凸现音乐课在素质教育中的伟大意义。反之,传统的音乐课教学,仅仅是把音乐课放在专业的角度对学生进行音乐理论的传授和音乐技能技巧的训练,教学目的非常单一,就是使学生有“一技之长”或多一个兴趣爱好,而忽视了音乐课本身的意义,多媒体恰恰弥补了这种不足,它使学生能从视、听觉多方位了解音乐,了解音乐的内涵,透彻地理解音乐知识。
总之,作为音乐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音乐知识和过硬的技能,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多种媒体的优化组合,我们可借助多媒体的帮助,让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绽放出灿烂的光芒,让我们的孩子们能够展开想像的翅膀,飞向音乐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