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息通信产业技术与发展的互动

来源 :商务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__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最近在看《微芯片与变迁》,这是克林顿执政时期美国通讯委员会一位委员写的。这本书重点是谈经济和金融危机如何塑造半导体产业,描绘了从1940年至今全球芯片产业所经历的几个阶段性危机。第一个阶段的危机是迅速产业化,技术进入工厂;第二个阶段的危机是比较优势危机,或者是摩尔定律极限的危机,就是产业化后如何选择更优的生产成本、工艺成本、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后来是赶超者的危机,后进者与前沿者之间的追赶和反追赶,最后是内部结构调整到最近的走向全球。
  从眼下所处的新型科技革命环境,我们会发现,创新越来越日常化,它不见得集中在某一个特定的垂直的领域,它可能涉及更广泛的领域。我们要学会创新,创新不是某一个特定的团体、阶层所决定的内容,而是全社会的责任。
  再来看技术创新和经济的互动。人们常说,大的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重大技术突破,是重要的产业重组和资源配置重新规划的关键时期。最近欧洲有一本书,叫《电子化转型》。这本书的第一个重点提到在信息通信技术对组织变革产生影响时,团队能否容忍在既有的、已经发挥效果的技术上改进。那些创新型公司的管理团队在这方面包容性更强,所以在理解技术创新和经济的互动方面,第一点需要明确的就是组织的包容性。
  第二个重要方面是,公司必须打造一套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众所周知,创新的技术如果要最后变成国民福利,一定得在企业和产业中进行,不可能在实验室里完成。但这也带来一些改变,原来创新更多依赖单个行为人的时候,我们一直强调个人对创新拥有的知识产权,但是由于信息通信技术的出现,在带来非常重大的改进时,就不再强调个人的产权优先性,而是要更加强调利益相关者的优先,也就是说我们应更强调创新的普及。
  第三个方面,最近在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全球共同挑战时,有美国专家提出,由于计算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人类三千年积攒的计算能力在最近30年里增长了5万亿倍。也就是说,这种可能性会在每一个既存的技术上,把所有存在的技术的效率、效能以及可能出现的新方向发挥到极致。从三次产业技术革命的进程来看,蒸汽机并没预期到电动机的来临,电动机也没有预期到电气化时代的来临,电气化时代更没有为信息时代界定一个它应该扩张的路线图。由此得出一个很重要的结论,在现有我们已经掌握的技术当中,信息通信技术具有比其他技术更加重要的地位,因为它是一种通用目的的技术,它可能会比其他技术有更强大的触发新创新的能力和开辟新方向的可能性。
  第四个方面,就是创新的内生性。以前,一个公司就三五个人、一两个核心团队在实验室研究;但由于知识和信息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以至于今天谈到创新我们不能回避交叉性的技术授权、专利池等问题。我们要关注创新的边界在发生变化。
  最后一个方面,谈到经济收益,我们不能忽视技术在财富增长中杠杆作用。每一个特定的企业工厂、车间乃至一个流水线,都有可能成为技术杠杆作用的支点。也就是说,任何创新都必须转换为经济收益,必须变成国民福利,这点非常重要,非此那就仅仅是一个技术发明而已。
其他文献
捐资助学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在中国树立“企业公民”形象的主打节目      尽管丰田汽车公司已经日益逼近世界第一大汽车企业的宝座,但在业绩迅速增长的中国市场,销量显然不是其唯一追求。  2006年12月26日,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副社长叶良砚专程赶往宁夏。在宁夏大学,他亲手将单笔5000元的“丰田助学基金”发到10名贫困大学生手中。  “丰田助学基金”是在中日两位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和青木昌彦教授的联合倡议
期刊
曾经有一度,高晓明教授是我的系主任.那时他刚回国不久,家眷尚在国外,他在英国还有实验室在运转,于是便两头兼顾,往返于中英两国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