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互文性作为语篇的一个特征,影响着读者对文本的解读。本文旨在通过对体裁互文性定义简要概述的基础上,以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语篇为例,指出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裁互文性意识的重要性及其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体裁互文性 语篇 英语阅读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2.018
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然而有些学生即使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技巧和语法词汇,还是会出现阅读障碍,是因为在阅读过程中,有众多的互文现象增加了理解难度。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互文性”的讨论多以文学评论为出发点,在语言教学中,以此为依据的成果并不多。笔者尝试从体裁互文性入手,以英语阅读教学的语篇为例,来探究培养体裁互文性意识的重要性及其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一、体裁互文性的定义
体裁互文性,又被称作“结构互文性”,指的是语篇中不同风格、语域或者体裁特征的混合交融。任何语篇,无论是文学还是非文学的,都具有体裁互文性。在一个语篇中,各种体裁往往会杂糅、交替在一起,彼此之间相互影响,这就是Bahktin所称的“对话式异体语言”(dialogized heteroglossia)。
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们对体裁的性质和功能以及体裁互文性有了更清晰的认识。Fowler(1982) 批评了文学理论中的一种流行观点,即想当然地认定体裁具有明确的定义而且相互排斥,认为各种体裁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一个语篇可以属于一种体裁而同时又带有其他体裁的特征:“文学作品正像颜色一样相互重叠;在色泽浓重时它们很容易区别;但是它们有如此多的变化和如此多的不同形式,以至于我们无法弄清何处是一种的结束另一种的开始。”(Kames,as cited in Fowler,1982) 并且英语阅读的语篇类型多种多样, 有一般性的论说文、随笔、科普, 也有小说、戏剧、诗歌等。因此,当一篇文学作品中出现了多种体裁特征,就更增加了英语阅读的难度。
二、英语阅读语篇中的体裁互文性
互文指的是存在于其他语篇中的语篇,互文性就是不同语篇之间的相互关系,因而体裁互文性指的是语篇中不同风格,语域或体裁特征的混合交融,它在文学理论中受到广泛的重视和研究。然而,体裁互文性并没有在英语阅读的框架中得到应有的重视。从R.Barthes“作者已死”观点来看,主题,读者和外部语篇决定了读者对语篇的理解。
从某中意义上来讲,就是语篇功能的互文性,每一种体裁都有自己的社会功能和意义潜势和形式特征。既然不同体裁具有不同的意义潜势并规定和建构不同的主体位置,体裁互文性就意味着在一个语篇中发话人在采用不同体裁的同时也在相应地变换主体位置。不论是体裁还是主体位置的变换 ,其目的都是为了实现特定的交际意图。
三、英语阅读语篇中体裁互文性的具体体现
Fairclough认为体裁互文性有两种形态:显性互文性和构成互文性。前者是指明确标出的互文关系:后者是语篇生成中涉及到的复杂的语篇规范组合。(1992)显性互文性是很容易辨认出来的,比如在末尾或者是文章中引用个诗歌,两种题材很明显的出现;构成互文性在文章中表现并不是很明显,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去帮助学生意识到互文性的作用。
显性互文性是很容易辨認出来的,笔者就以《大学英语教程》中的这篇小说为例:
“Truth is beauty”是Anna Guest的一篇短篇小说, 就整个语篇来讲, 教师可以介绍小说的视角, 以第几人称在讲述着这个故事, 其语言特点是什么。具体到这篇小说中,该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名中学生, 她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述日常生活中所经历的一件件有意义的事。近似于口语化的语言充斥着整个语篇,然而在这篇小说中作为互文语篇出现了几行选自Keats的诗歌“Ode on a Grecian Urn”。
Beauty is truth, truth beauty-that is all
Ye know on earth, and all ye need to know. (杨,1999)
貌似诗歌的特点和原文中口语化的语言是矛盾的。尽管诗歌语言简练, 朗朗上口,但是在意义上通常含蓄抽象并且难以理解,因而教师应该对该诗歌的主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对其韵律和语言特征给予详细的说明,使学生懂得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和这种语言形式是如何统一起来的,那么学生以后再遇到类似文章时,就会自然地把这些知识运用到新语篇中去。
构成互文性在语篇中的表现并不是很明显,笔者以新世纪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本科生系列教材《综合教程3》中第二单元The Company Man为例:故事讲述了这个男主人公由于把工作看得比生活中任何事情都重要,以至于到最后把自己给活活累死了。文中第一段这样写道:He worked himself to death, finally and precisely, at 3:00 a.m. Sunday morning. 其中包括他死亡的准确时间,地点,原因。作者以第三人称用反讽的口吻描述了这个男主人公悲剧的一生,但也可以把其看作是作者为这位刚刚去世的人写的讣告,因为它完全符合一般式讣告的格式:写明死者的姓名,身份,因何逝世,逝世的日期、地点、终(享)年岁数,以及死者生平,着重简略介绍死者生前具有代表性的经历。这样学生就会更容易理解原文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结构框架,减少了阅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四、体裁互文性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英语阅读教学在整个英语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言语交际能力以及扩大知识面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如何把体裁互文性与英语阅读教学很好的结合起来,如何改变传统的英语阅读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根据认知原则运用自己各方面的知识对语篇进行独立思辨、推理和吸收来更好地把握作品的内蕴和意义等这些问题都变得亟待解决。因此体裁互文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从对英语阅读的盲目和迷茫中摆脱出来,养成英语阅读的主动性和系统性。 培养学生体裁互文意识的一个主要手段是采取语篇教学法。语篇教学属于功能意念教学范畴,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和写作意图,从而掌握通览全篇的能力,教学着眼点在“篇”而不在“句”。英语阅读语篇的体裁多样,风格迥异,但并不是毫无规律可循的。在这些语篇模式中,除叙事模式外,主要有“一般—具体”模式、“问题—解决”模式、“主张—反主张”模式 (Hoey, 1983)等。因此,运用语篇教学法一定要灵活多变,比如可以在不同的时间段集中训练阅读、讲解各种典型体裁的文章以便让学生对各种体裁的框架在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在阅读描写类的文章时,要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的进展、人物关系的搭建和主题思想的体现;在阅读说明文或议论文时,就要引导学生注意文章的段落篇章布局及论点的展开与论证,要抓住主要论点和论据。经过此阶段后,学生除了在阅读时会对阅读材料中的体裁框架具有高敏感度外,还会提高独立分析、推理、归纳和综合判断的能力。
体裁互文意识的培养有利于解决学生在英语阅读中遇到的障碍,学会逐渐适应和习惯语篇中主题位置的转换,多角度、多视角的阅读文章。在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中,体裁互文性也有很大的应用空间,若英语教师能够有效地利用该理论,将会极大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Bakhtin, M. M. The Dialogic Imagination: Four Essays[M]. Austin: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1981.
[2]Fairclough, Norman. Discourse and Social Change[M]. Cambridge: Polity Press.1992:103.
[3]Fowler, A. Kinds of Literatur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y of Genres and Modes[M]. Oxford: Clarendon Press.1982.
[4]Hoey, M. On the Surface of Discourse[M]. London: George Allen & Unwin.1983.
[5]何兆熊,綜合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6]辛斌,语篇互文性的语用分析[J].外语研究,2000:3.
[7]杨立民,大学英语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6.
【关键词】体裁互文性 语篇 英语阅读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2.018
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然而有些学生即使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技巧和语法词汇,还是会出现阅读障碍,是因为在阅读过程中,有众多的互文现象增加了理解难度。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互文性”的讨论多以文学评论为出发点,在语言教学中,以此为依据的成果并不多。笔者尝试从体裁互文性入手,以英语阅读教学的语篇为例,来探究培养体裁互文性意识的重要性及其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一、体裁互文性的定义
体裁互文性,又被称作“结构互文性”,指的是语篇中不同风格、语域或者体裁特征的混合交融。任何语篇,无论是文学还是非文学的,都具有体裁互文性。在一个语篇中,各种体裁往往会杂糅、交替在一起,彼此之间相互影响,这就是Bahktin所称的“对话式异体语言”(dialogized heteroglossia)。
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们对体裁的性质和功能以及体裁互文性有了更清晰的认识。Fowler(1982) 批评了文学理论中的一种流行观点,即想当然地认定体裁具有明确的定义而且相互排斥,认为各种体裁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一个语篇可以属于一种体裁而同时又带有其他体裁的特征:“文学作品正像颜色一样相互重叠;在色泽浓重时它们很容易区别;但是它们有如此多的变化和如此多的不同形式,以至于我们无法弄清何处是一种的结束另一种的开始。”(Kames,as cited in Fowler,1982) 并且英语阅读的语篇类型多种多样, 有一般性的论说文、随笔、科普, 也有小说、戏剧、诗歌等。因此,当一篇文学作品中出现了多种体裁特征,就更增加了英语阅读的难度。
二、英语阅读语篇中的体裁互文性
互文指的是存在于其他语篇中的语篇,互文性就是不同语篇之间的相互关系,因而体裁互文性指的是语篇中不同风格,语域或体裁特征的混合交融,它在文学理论中受到广泛的重视和研究。然而,体裁互文性并没有在英语阅读的框架中得到应有的重视。从R.Barthes“作者已死”观点来看,主题,读者和外部语篇决定了读者对语篇的理解。
从某中意义上来讲,就是语篇功能的互文性,每一种体裁都有自己的社会功能和意义潜势和形式特征。既然不同体裁具有不同的意义潜势并规定和建构不同的主体位置,体裁互文性就意味着在一个语篇中发话人在采用不同体裁的同时也在相应地变换主体位置。不论是体裁还是主体位置的变换 ,其目的都是为了实现特定的交际意图。
三、英语阅读语篇中体裁互文性的具体体现
Fairclough认为体裁互文性有两种形态:显性互文性和构成互文性。前者是指明确标出的互文关系:后者是语篇生成中涉及到的复杂的语篇规范组合。(1992)显性互文性是很容易辨认出来的,比如在末尾或者是文章中引用个诗歌,两种题材很明显的出现;构成互文性在文章中表现并不是很明显,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去帮助学生意识到互文性的作用。
显性互文性是很容易辨認出来的,笔者就以《大学英语教程》中的这篇小说为例:
“Truth is beauty”是Anna Guest的一篇短篇小说, 就整个语篇来讲, 教师可以介绍小说的视角, 以第几人称在讲述着这个故事, 其语言特点是什么。具体到这篇小说中,该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名中学生, 她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述日常生活中所经历的一件件有意义的事。近似于口语化的语言充斥着整个语篇,然而在这篇小说中作为互文语篇出现了几行选自Keats的诗歌“Ode on a Grecian Urn”。
Beauty is truth, truth beauty-that is all
Ye know on earth, and all ye need to know. (杨,1999)
貌似诗歌的特点和原文中口语化的语言是矛盾的。尽管诗歌语言简练, 朗朗上口,但是在意义上通常含蓄抽象并且难以理解,因而教师应该对该诗歌的主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对其韵律和语言特征给予详细的说明,使学生懂得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和这种语言形式是如何统一起来的,那么学生以后再遇到类似文章时,就会自然地把这些知识运用到新语篇中去。
构成互文性在语篇中的表现并不是很明显,笔者以新世纪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本科生系列教材《综合教程3》中第二单元The Company Man为例:故事讲述了这个男主人公由于把工作看得比生活中任何事情都重要,以至于到最后把自己给活活累死了。文中第一段这样写道:He worked himself to death, finally and precisely, at 3:00 a.m. Sunday morning. 其中包括他死亡的准确时间,地点,原因。作者以第三人称用反讽的口吻描述了这个男主人公悲剧的一生,但也可以把其看作是作者为这位刚刚去世的人写的讣告,因为它完全符合一般式讣告的格式:写明死者的姓名,身份,因何逝世,逝世的日期、地点、终(享)年岁数,以及死者生平,着重简略介绍死者生前具有代表性的经历。这样学生就会更容易理解原文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结构框架,减少了阅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四、体裁互文性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英语阅读教学在整个英语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言语交际能力以及扩大知识面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如何把体裁互文性与英语阅读教学很好的结合起来,如何改变传统的英语阅读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根据认知原则运用自己各方面的知识对语篇进行独立思辨、推理和吸收来更好地把握作品的内蕴和意义等这些问题都变得亟待解决。因此体裁互文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从对英语阅读的盲目和迷茫中摆脱出来,养成英语阅读的主动性和系统性。 培养学生体裁互文意识的一个主要手段是采取语篇教学法。语篇教学属于功能意念教学范畴,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和写作意图,从而掌握通览全篇的能力,教学着眼点在“篇”而不在“句”。英语阅读语篇的体裁多样,风格迥异,但并不是毫无规律可循的。在这些语篇模式中,除叙事模式外,主要有“一般—具体”模式、“问题—解决”模式、“主张—反主张”模式 (Hoey, 1983)等。因此,运用语篇教学法一定要灵活多变,比如可以在不同的时间段集中训练阅读、讲解各种典型体裁的文章以便让学生对各种体裁的框架在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在阅读描写类的文章时,要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的进展、人物关系的搭建和主题思想的体现;在阅读说明文或议论文时,就要引导学生注意文章的段落篇章布局及论点的展开与论证,要抓住主要论点和论据。经过此阶段后,学生除了在阅读时会对阅读材料中的体裁框架具有高敏感度外,还会提高独立分析、推理、归纳和综合判断的能力。
体裁互文意识的培养有利于解决学生在英语阅读中遇到的障碍,学会逐渐适应和习惯语篇中主题位置的转换,多角度、多视角的阅读文章。在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中,体裁互文性也有很大的应用空间,若英语教师能够有效地利用该理论,将会极大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Bakhtin, M. M. The Dialogic Imagination: Four Essays[M]. Austin: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1981.
[2]Fairclough, Norman. Discourse and Social Change[M]. Cambridge: Polity Press.1992:103.
[3]Fowler, A. Kinds of Literatur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y of Genres and Modes[M]. Oxford: Clarendon Press.1982.
[4]Hoey, M. On the Surface of Discourse[M]. London: George Allen & Unwin.1983.
[5]何兆熊,綜合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6]辛斌,语篇互文性的语用分析[J].外语研究,2000:3.
[7]杨立民,大学英语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