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巷里的老行当

来源 :走向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110230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个地方的老行当,它总是承载着历史、承载着乡土文化,也承载着一种民间风情。它曾经和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现在却又濒临消失。伴随着生活相貌的变幻,生活的内里换了容颜,在人物和故事的更改后面,曾有的生存方式和生命心态化作了历史。
  
  魏家庄要拆迁了,这条连接在济南老城和商埠之间,历经百年风雨,曾经繁华一时的老街,随着棚户区改造步伐的加快,即将消失。于是我拿起相机再次走进这些亲切而熟悉的老街老巷做最后的道别,同时也为这个城市的一段历史留下些残存的记忆。
  魏家庄和之前已经拆迁的馆驿街一样都是始建于上世纪初,时值济南商埠初开。在商埠和老城区的“围子墙”之间有一片空地,这里最初只有几户人家,随着商埠的繁荣和老城区的日渐拥挤,许多商贾富户和达官显贵们相继来此买地建房、开设店铺,逐渐地发展成为手工业相对集中的繁华街道。说起魏家庄的兴盛必须先说一下魏家庄的地理位置。魏家庄西接商埠的纬一路,东临济南老城的“普利门”。清朝成丰年间为防止捻军的进攻,在济南老城墙的外围又加盖了外城,老人们称之为“围子墙”。而“普利门”正是由济南火车站和商埠经“围子墙”进入济南老城的必经之路。从初建到繁华一时,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衰落再到现如今的完全消失,这条老街记录了近百年来济南的发展历史,也反映了随着时代的发展济南人的生活变化。
  而魏家庄使人印象深刻的,是它还残留的许多现在已经不多见的老行当。作为一个地方的老行当,它总是承载着历史、承载着乡土文化,也承载着一种民间风情。它曾经和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现在却又濒临消失。伴随着生活相貌的变换,生活的内里也换了容颜,在人物和故事的更改后面,曾有的生存方式和生命心态化作了历史。
  “锵剪子来,磨菜刀儿”一声悠扬的吆喝声从胡同的深处传来。随着声音望去,一位老者正专注地磨着一把菜刀,旁边几个孩童满脸新奇地看着老师傅磨刀时使用的各种工具,这些东西显然是这些孩子从来没有见过的“新鲜玩意儿”。一个孩子指着磨刀师傅小铁桶里粘稠的液体问道:“磨刀时,为什么要不停地往刀上刷水呢?”老师傅一边有节奏地用力磨着刀一边解释:“孩子,这是加了粗盐和卤水的水,这样磨出来的刀不仅锋利还更耐用。”
  “什么是卤水啊?”
  “菜刀为什么要耐用啊?”
  “粗盐是盐吗?”
  随着孩子们一连串的问题,老师傅无奈地叹了口气。的确,这些问题似乎离现在的生活太遥远了,这些孩子甚至没听过“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这句歇后语。现在的年轻人已经很少在家自己做饭了,即使偶尔做顿饭也不需要十分耐用的菜刀,反正超市里的刀和剪子才几十块钱一把,不锋利了可以再换一把新的。我问老师傅为什么还坚守着自己的老行当,他告诉我,许多老人觉得他磨过的菜刀用起来更顺手,他并不全为了挣钱,反正在家闲着没事,走街串巷为人磨刀权当锻炼身体了。老人的语气里满是自豪。
  我此行的目的是为了寻找修锅锔碗的老师傅。“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儿”说的就是这种行当,“锔碗”这种手艺据说在济南已经消失三十多年了,后来还是听一个做陶艺的朋友说魏家庄有个老师傅还保留着这种手艺。我一路打听,找到了修锅锔碗的郭师傅。他告诉我,原来这条街上有三家同行现在只剩他一家了。谈起这些老行当郭师傅讲得头头是道,“从秦始皇那时起就立下规矩,修锅锔碗、锵剪子磨刀、修锁配钥匙、修鞋补伞、针线缝补等行当都不用纳税,因为这些行当都是给穷人干活的,是真正地为劳动人民服务的。”看他正在给很多新的水壶换壶底,问他这是为什么?原来这与周围人们的生活习惯有关,现在商场卖的锅和壶都是一次冲压成型的,底部较薄不耐用,而周围的居民大多使用蜂窝煤炉子,水壶需要常年在炉子上放着,所以有些居民把刚买的新壶送到他这里换一个厚一点的壶底。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已经很少有人来补锅了,如果拆迁改造以后居民们都使用天然气烧水,修锅锔碗这个行当也就消失了。这条老街上的最后一个修锅锔碗师傅似乎对这个行当的前景早有预料。
  在修鞋补伞的陈师傅的摊位前,从面前堆积得像小山一样各式各样的鞋子就知道生意还不错。这种老行当不同于改革开放初期由温州人兴起只以钉鞋掌为主的那种修鞋匠。陈师傅以加工改造各种鞋子为主,同时维修各种衣服和箱包的拉链。因为陈师傅手工好,有许多人愿意把不合脚的鞋送到这来修整一下,一些不追求时尚样式的老主顾,会直接到他这里来订做一双既便宜又合脚的新鞋。
  踏着和煦的夕阳,来到小巷深出的一个庭院。门楼下有人在拓柱石上的石刻花纹图案,从高大的门楼和幽深的庭院可以看出以前是一个大户人家的院落。对面年久失修的二层小楼已经非常残破了,只有廊柱上精美的雕花还在无奈地提醒人们,小楼主人当年曾经的显赫地位。楼前苍老的石榴樹下落满只剩一抹残红的石榴花,像是怕被人打扰一样,漫不经心地等待着化作尘泥。看着不远处林立的高楼,我突然对魏家庄的前世今生有所感悟。它是一个被包围在闹市里的村庄,这里的居民还保持着原有的生活习惯。穿过喧闹的街道,来到幽静的小巷,你会发现这里也许就在被繁华与浮躁包围下,在城市生活的最深处,却沉淀着很多被时光精细雕琢过的生活之美。
其他文献
新时期,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省的决定和海洋经济战略规划,确定把海洋经济作为全省经济最大增长点和新优势来加以培植,构筑规模大、素质高、竞争力强的现代海洋经济体系,实现海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快海洋经济强省建设。为此,本刊记者就这方面的有关问题,近日专访了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厅长侯英民。    本刊记者:开发海洋经济,将成为未来山东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请问侯厅长,山东
期刊
大隐于湖山之中,盛出最美味、地道的济南菜,这说的是济南众多融景色于特色的菜馆。它们或隐于大明湖、趵突泉的水景美色,一勺鲁菜一瓢泉,浓汁淡景总相宜;或藏在群山中央,背倚千佛山雄踞脚下,一眼壮阔美景,一片爽朗心情;或与丛林绿意相映成趣,躲在万亩花园里鸟语花香,小桥流水倍有情调。  菜是地地道道的济南菜,景是完完全全的济南标志美景。景色菜馆飘散着一股股香甜的鲁韵风气,让品尝者醉心于美景与美食之中,真正是
期刊
灾难来临,我们携手面对。重建家园,我们齐心协力。  我们的国家领导人在前线,我们的人民子弟兵在前线,我们的医护人员在前线……生命高于一切,举国上下全力抗震救灾。  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华夏儿女的爱心在抗震救灾中得到了最大的展现。  “众志成城,抗震救灾”,济南人民与全国人民一起,无条件地援建灾区,无条件地做灾区人民的坚强后盾。我们用爱温暖灾区人民,用情援助灾区人民。    ■21900.08万元捐款
期刊
冰饮在解除体渴上可以给人十足的惊喜,现在更加注重健康、绿色,优质、低糖、低脂冰激淋的诞生就为爱美女性提供了上好口味的美食冷饮。这种起源于东方的冷饮,可以让人在唇舌之外体会冰凉痛快,每个人都因为沉醉在美味、凉爽的情感里相同相融,情感交流的满足感要远远多于对口味的喜爱。  用冰降温解暑起源自中国商代,三千多年前的祖先凭借有限的智慧将冰藏于地下,开凿出用于冷藏食物的“窖”。到了周代,冰藏技术得到发展,冰
期刊
1金1铜。中国帆船帆板队在本届奥帆赛中的表现可谓“圆满”。  首先是徐莉佳以超常的发挥在激光镭迪尔的比赛中摘得铜牌,这也是中国队在帆船项目上的第一枚奥运奖牌,在某种意义上它的分量几乎等同于金牌。  8月20日,中国队神“剑”出鞘,由殷剑改写了欧美国家垄断帆板项目金牌的历史,为中国赢得了首枚帆船帆板项目的奥运金牌。  此外,中国队的后起之秀们,首次亮相奥运会的成绩也可圈可点。世界正在目睹中国帆船运动
期刊
塑料袋已经“住在了”我们的家里,而它在每个家庭中的寄存数量已经到了灭绝人类的地步。全中国每天仅买菜就要用掉10亿个塑料袋,其他各种塑料袋的用量每天在20亿个以上,中国零售行业每年消耗的塑料袋数量约为500亿个,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它还是免费的,是时候该停止使用塑料袋了。    2008年年初,中国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正式向“白色污染”宣战,明确从2008年6月1
期刊
山水相依的泉城济南让很多来过济南的人恋恋不舍,“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济南的生态环境魅力所在。今年,济南市环保局将通过“1137”工程,力争打造一个具备环保魅力的新泉城。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实施“十一五”环保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实现污染减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济南市紧紧围绕国家、省对环保工作的战略部署,按照提高一个认识、夯实一个基础、突出三个重点、完成七项任务的
期刊
一把剑,一块空地,行如流水的拳路,合着衣袂飘飘的洒脱,耳边只有风声、剑声、衣服破风之声……这就是中华武术的境界。  王健是一个武痴,尽管现代人对中华武术的概念也许只停留在李连杰、成龙上。  6岁的时候,父亲带他去济南市少年宫,想让他学点特长,顽皮的王健随手拿起了擺在那里的武术器械,自己玩起了左右手互搏。这正中了父亲的下怀。父亲就是一个武痴,曾经师从济南摔跤大师王玺路。从此,王健便成了“武林”中人。
期刊
临着尖顶的大教堂和百年老山大,洪楼广场成了一个有故事的地方。这里总能让人沉静下来,高大繁茂的树冠上立着灰喜鹊,成群的鸽子停落在广场上,教堂钟楼传来钟摆的声响,仿佛永恒就停留在这一秒。    1999年3月洪楼广场动工建设,同年9月28日建成并正式开放。这是济南第一个“欧式广场”。大片的草坪使广场显得开阔而高雅,广场中设有天使沐浴雕塑,别具一格。而在此之前,洪楼广场的位置上坐落的是历城影剧院,历城影
期刊
身兼山东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党委书记、山东桑乐太阳能有限公司总经理等数职的高靖平说,“石油每天在减少,桑乐每天在升起”,作为一个从事新能源开发与利用的企业公民,会更加用这句话鞭策着自己创新技术,领先科技,完成社会赋予的责任与历史使命。  科技创新是企业的永恒主题,又是事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  对于山东省科学院来说,将产学研结合作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融入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切入点,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