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园林内部最重要的结构系统,园林道路是园林的骨架和脉络,起着组织划分园林空间、引导游览、丰富园林景观、交通联系、提供休息场所等作用,在园林整体功能发挥与效果呈现上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对园林道路选材与设计展开探讨,以供广大建筑同仁借鉴参考。
关键词:园林道路;选材;设计
园林是在特定的地域,借助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对地形进行改造、设计,通过绿化、铺装园林道路等途径创设而成的供人们休憩、游赏的自然环境,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艺术形式,在现代建筑中独树一帜,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观赏价值,其中的山水、建筑、花木、园路等元素无不透露着深刻的人文精神。随着时代发展,园林又被赋予了更多新的内涵,基于社会大众对新型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研究,“园林城市”、“园林社区”等概念逐渐被提出,丰富了园林的外延,体现了人们对其功能性和艺术性的追求,可见其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作为园林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道路的规划布置,往往集中反映了园林的面貌和风格,西欧古典园林的代表:凡尔赛宫,讲究几何形状;我国苏州园林,讲究峰回路转、曲径通幽,仅从其各自的园路设计,就能窥见其文化背景和建筑风格。
1. 园林道路的多样性
从建筑设计学角度来讲,鉴于园林建筑群本身的复杂性,园林道路也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为了更好地发挥其功能,使之服从服务于园林整体,在设计时应注意主次分明,这就需要对园林道路的类型和建筑尺度展开研究。总体而言,根据使用功能及地形特点,园林道路的形式可以是多样化的:在人流相对聚集的区域,园路通常转化为场地;在林地和草坪,园路则多以休息岛和步石的形式出现;遇到建筑物,园路又可化身为廊;在山地处,则转化为岩洞、盘山道;遇水,又化为桥、堤岸、汀步等。园路以其千姿百态的表现形式,为园林带来更多情趣,以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一个优秀的园林,其园林道路早已不只是简单的道路,而是作为园林景观的一部分,有着极其丰富的欣赏价值。
2. 园林道路的选材
2.1 沥青
沥青本身颜色通常较深,在园路设计中采用沥青材料,能够与花木景观相得益彰,形成景深的层次感,具有经济实用的特点,也是目前园林主干道的一个主要选择。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新型沥青材料获得研究与开发,目前已经开始用于专门的园林道路铺设的新型沥青材料,如彩色沥青材料、无色透明沥青等,在建筑市场中获得园林设计师的青睐。其中,彩色沥青材料是由不同种类的氧化物或合成石油树脂等添加剂与传统沥青材料中和而成的,无色透明沥青则常选用人工合成树脂作为代替。
2.2 水泥混凝土
水泥混凝土在园路材料选择中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其整体性好,耐压强度高且养护简单,当园林主干道设计对承压性能有较高要求时,混凝土通常被作为材料的首选。另外,为了适应园林道路铺设中对整体美的要求,目前也有部分园林设计选用彩色混凝土。
2.3 砖块和石材
作为园林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砖块和石材是最基础的园路材料,常用于支路和小径。目前比较常见的石材主要有大理石、花岗岩、水磨石三种,为了满足园林的功能需求,有些情况下也会选择人工石材。相比于沥青和混凝土材料,采用石材进行园路铺设,能够与环境有更完美地贴合,与景观更加融洽、和谐。砖块和石材的另一大优势在于其具有更强大的渗水功能,因此使用这种材料,对园林绿化植被能够产生多一重的保护。
2.4 碎料
碎料在园路铺设中的作用不容小觑,是园林建设乃至装饰设计的重要元素。常见的园路碎料有卵石、马赛克等,在园路的拼接和镶嵌中应用广泛。它具有色彩艳丽、使用方法灵活、融合性强的特点,是现代园路设计中最常见的材质之一。
3. 园林道路设计的基本原则
3.1 人本原则
园林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园林建筑的主要目的,在于服务游客。而园林道路的功能,则主要在于为游客散步、穿行、休憩创造条件,总之,“人”的需求是园林建筑及园路设计的终极目标,因此,对于园林道路的设计,首先就应“以人为本”。园路设计中的人本原则,具体体现在:从游客的心理需求和行为特点出发,将游客的思想、观感、需求作为园路设计的重要依据。以园路的坡度设计为例,对于6°—10°的斜坡,考虑采用迂回式的盘山道路设计,对超过10°的斜坡,则必须采取台阶设计。再如,对曲线形的园路进行设计时,除了注意与景观布置的观赏角度相协调,还应注意尽量设计成大于90°的钝角,如果两条园路交叉,交叉点的选择应尽量靠近直角顶点,这种设计方式不仅更符合游客的行走方式,还有助于保护绿地。在树荫、花丛、湖景附近,設置适当数量的长椅、石凳,以供游客休息、驻足欣赏。设置专门的残疾人通道,为身体有障碍的人士提供参观游玩服务等。
3.2 安全原则
园林是人群聚集的场所,也是安全事故多发的重点保护区域。由于园林道路设计不善致使园内人员无法及时疏散,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新闻屡见报端,值得每一位园林建筑设计工作者深刻反思。常言道,“安全第一”,将安全原则放置于园路设计,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具体来讲,园林中的主干道和支路,在设计中应力求平坦、宽敞和顺畅。具体尺度标准见下表。
3.3 园本原则
园林道路,在美观上,除了需要服从服务于园林整体植被景观分布以外,随着设计师对园路设计的逐步重视,园路设计不断优化,其自身也日益成为园林的观赏景观之一,然而,除了美学上的融合性之外,园路的设计还应注重园本原则。这就要求在对园路进行设计时,必须与园林植被融为一体,而不应当成为园林植被的割裂带。具体来讲,可采用渗水材质,特别是小径和支路,应当以砖块和碎料交叉堆砌,在必须采用混凝土或者沥青的区域,也应力求采用透水性较好的材料,或使用多种材料混合铺设,力求还原道路本身的生态特性。
4. 结束语
园路的设计,是一个需要反复琢磨的过程,只有经过不断地学习和思想的提炼,对各种风格园林进行深入参详和思考,结合拟建园林地形特点,立足当地本土文化,充分发挥其地域特色,重点突出园路的功能性和艺术性,才能获得良好的设计思路,也才能设计出相对合理的园路系统。
参考文献
[1]陈维. 论园林设计中园林道路的规划[J]. 现代园艺,2012,16:74.
[2]占剑华. 现代城市住宅小区园林道路研究[D].南昌大学,2012.
[3]葛学武. 园林道路设计要素与铺装要点探析[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4:111.
关键词:园林道路;选材;设计
园林是在特定的地域,借助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对地形进行改造、设计,通过绿化、铺装园林道路等途径创设而成的供人们休憩、游赏的自然环境,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艺术形式,在现代建筑中独树一帜,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观赏价值,其中的山水、建筑、花木、园路等元素无不透露着深刻的人文精神。随着时代发展,园林又被赋予了更多新的内涵,基于社会大众对新型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研究,“园林城市”、“园林社区”等概念逐渐被提出,丰富了园林的外延,体现了人们对其功能性和艺术性的追求,可见其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作为园林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道路的规划布置,往往集中反映了园林的面貌和风格,西欧古典园林的代表:凡尔赛宫,讲究几何形状;我国苏州园林,讲究峰回路转、曲径通幽,仅从其各自的园路设计,就能窥见其文化背景和建筑风格。
1. 园林道路的多样性
从建筑设计学角度来讲,鉴于园林建筑群本身的复杂性,园林道路也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为了更好地发挥其功能,使之服从服务于园林整体,在设计时应注意主次分明,这就需要对园林道路的类型和建筑尺度展开研究。总体而言,根据使用功能及地形特点,园林道路的形式可以是多样化的:在人流相对聚集的区域,园路通常转化为场地;在林地和草坪,园路则多以休息岛和步石的形式出现;遇到建筑物,园路又可化身为廊;在山地处,则转化为岩洞、盘山道;遇水,又化为桥、堤岸、汀步等。园路以其千姿百态的表现形式,为园林带来更多情趣,以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一个优秀的园林,其园林道路早已不只是简单的道路,而是作为园林景观的一部分,有着极其丰富的欣赏价值。
2. 园林道路的选材
2.1 沥青
沥青本身颜色通常较深,在园路设计中采用沥青材料,能够与花木景观相得益彰,形成景深的层次感,具有经济实用的特点,也是目前园林主干道的一个主要选择。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新型沥青材料获得研究与开发,目前已经开始用于专门的园林道路铺设的新型沥青材料,如彩色沥青材料、无色透明沥青等,在建筑市场中获得园林设计师的青睐。其中,彩色沥青材料是由不同种类的氧化物或合成石油树脂等添加剂与传统沥青材料中和而成的,无色透明沥青则常选用人工合成树脂作为代替。
2.2 水泥混凝土
水泥混凝土在园路材料选择中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其整体性好,耐压强度高且养护简单,当园林主干道设计对承压性能有较高要求时,混凝土通常被作为材料的首选。另外,为了适应园林道路铺设中对整体美的要求,目前也有部分园林设计选用彩色混凝土。
2.3 砖块和石材
作为园林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砖块和石材是最基础的园路材料,常用于支路和小径。目前比较常见的石材主要有大理石、花岗岩、水磨石三种,为了满足园林的功能需求,有些情况下也会选择人工石材。相比于沥青和混凝土材料,采用石材进行园路铺设,能够与环境有更完美地贴合,与景观更加融洽、和谐。砖块和石材的另一大优势在于其具有更强大的渗水功能,因此使用这种材料,对园林绿化植被能够产生多一重的保护。
2.4 碎料
碎料在园路铺设中的作用不容小觑,是园林建设乃至装饰设计的重要元素。常见的园路碎料有卵石、马赛克等,在园路的拼接和镶嵌中应用广泛。它具有色彩艳丽、使用方法灵活、融合性强的特点,是现代园路设计中最常见的材质之一。
3. 园林道路设计的基本原则
3.1 人本原则
园林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园林建筑的主要目的,在于服务游客。而园林道路的功能,则主要在于为游客散步、穿行、休憩创造条件,总之,“人”的需求是园林建筑及园路设计的终极目标,因此,对于园林道路的设计,首先就应“以人为本”。园路设计中的人本原则,具体体现在:从游客的心理需求和行为特点出发,将游客的思想、观感、需求作为园路设计的重要依据。以园路的坡度设计为例,对于6°—10°的斜坡,考虑采用迂回式的盘山道路设计,对超过10°的斜坡,则必须采取台阶设计。再如,对曲线形的园路进行设计时,除了注意与景观布置的观赏角度相协调,还应注意尽量设计成大于90°的钝角,如果两条园路交叉,交叉点的选择应尽量靠近直角顶点,这种设计方式不仅更符合游客的行走方式,还有助于保护绿地。在树荫、花丛、湖景附近,設置适当数量的长椅、石凳,以供游客休息、驻足欣赏。设置专门的残疾人通道,为身体有障碍的人士提供参观游玩服务等。
3.2 安全原则
园林是人群聚集的场所,也是安全事故多发的重点保护区域。由于园林道路设计不善致使园内人员无法及时疏散,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新闻屡见报端,值得每一位园林建筑设计工作者深刻反思。常言道,“安全第一”,将安全原则放置于园路设计,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具体来讲,园林中的主干道和支路,在设计中应力求平坦、宽敞和顺畅。具体尺度标准见下表。
3.3 园本原则
园林道路,在美观上,除了需要服从服务于园林整体植被景观分布以外,随着设计师对园路设计的逐步重视,园路设计不断优化,其自身也日益成为园林的观赏景观之一,然而,除了美学上的融合性之外,园路的设计还应注重园本原则。这就要求在对园路进行设计时,必须与园林植被融为一体,而不应当成为园林植被的割裂带。具体来讲,可采用渗水材质,特别是小径和支路,应当以砖块和碎料交叉堆砌,在必须采用混凝土或者沥青的区域,也应力求采用透水性较好的材料,或使用多种材料混合铺设,力求还原道路本身的生态特性。
4. 结束语
园路的设计,是一个需要反复琢磨的过程,只有经过不断地学习和思想的提炼,对各种风格园林进行深入参详和思考,结合拟建园林地形特点,立足当地本土文化,充分发挥其地域特色,重点突出园路的功能性和艺术性,才能获得良好的设计思路,也才能设计出相对合理的园路系统。
参考文献
[1]陈维. 论园林设计中园林道路的规划[J]. 现代园艺,2012,16:74.
[2]占剑华. 现代城市住宅小区园林道路研究[D].南昌大学,2012.
[3]葛学武. 园林道路设计要素与铺装要点探析[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4: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