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要切实改变小语课堂气氛沉闷的现象,教师就应从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动力;提供参与机会,提高参与意识 三方面着手。这样,学生在课堂中就能真正“活”起来 ,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小语课堂 “活”起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050-01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常常呈现出诸多问题,如教师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动意识,不为学生创设活动的条件,导致课堂气氛沉闷等。这些问题与《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基本理念相违背。语文课堂教学的中心目标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必须真正地成为学生发展的自由天地,使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如何实现这一中心目标,我认为先决条件应该是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活”起来呢?下面就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想要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情境,首先教师要以微笑的面容、和蔼的话语、饱满的激情去感化学生、亲近学生、善待学生,当学生出现错误的时侯,老师不要斥责,要耐心细致的指导,当学生取得点滴成绩的时侯,应给予及时地表扬,并鼓励他们。如:我在课堂教学的时侯,将自己融入到学生中,与学生们一起动手,一起讨论。对学习表现出色的学生我常以“你真行!”、“你真棒!”、“你很好!”等来表扬他们,对学困生不厌气、不指责。更是耐心地指导他们、鼓励他们。常鼓励他们说“你能行!好好想一想,慢慢来”等。使他们感到老师对他们的信任。这样就慢慢地打消了他们对老师的惧怕心理,于是他们在轻松愉快地合作学习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 对学习产生强大的动力,共同引起对学习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努力创造一个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如我在教学生朗读《长城》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先看看课文,自己喜欢读哪个自然段,就读哪个自然段。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朗读之后,我根据学生朗读的情况,或表扬、或指导、或听范读后再读,再一次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的朗读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三、提供参与机会,提高参与意识
要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给学生提供活动的空间,让每名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能表现自我。我在教学《小小的山村》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充分体会课文情境,感受文章所描写的情景。给学生充分的自读时间,组织学生自读,在自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如理解“一层房子、一层楼”等在小组内讨论,通过讨论,我发现学生对这几个句子的理解还比较肤浅,我又组织学生通过朗读来理解、体会。在朗读中,我发现一些学生朗读不到位,我又通过评议来引导学生重新体会。一节课,学生始终在他自然顺畅的导引之下,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实现重点训练项目人人都有参与机会。每名学生都参与了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并以此为契入点,突破了本课学习难点,顺利的完成了学习目标,课堂也一改沉闷的局面,学生在课堂上也“活”了起来。
总之,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创设轻松、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以此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有了自由轻松的学习心境,自然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3]《小学语文与教学课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
【关键词】小语课堂 “活”起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050-01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常常呈现出诸多问题,如教师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动意识,不为学生创设活动的条件,导致课堂气氛沉闷等。这些问题与《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基本理念相违背。语文课堂教学的中心目标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必须真正地成为学生发展的自由天地,使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如何实现这一中心目标,我认为先决条件应该是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活”起来呢?下面就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想要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情境,首先教师要以微笑的面容、和蔼的话语、饱满的激情去感化学生、亲近学生、善待学生,当学生出现错误的时侯,老师不要斥责,要耐心细致的指导,当学生取得点滴成绩的时侯,应给予及时地表扬,并鼓励他们。如:我在课堂教学的时侯,将自己融入到学生中,与学生们一起动手,一起讨论。对学习表现出色的学生我常以“你真行!”、“你真棒!”、“你很好!”等来表扬他们,对学困生不厌气、不指责。更是耐心地指导他们、鼓励他们。常鼓励他们说“你能行!好好想一想,慢慢来”等。使他们感到老师对他们的信任。这样就慢慢地打消了他们对老师的惧怕心理,于是他们在轻松愉快地合作学习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 对学习产生强大的动力,共同引起对学习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努力创造一个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如我在教学生朗读《长城》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先看看课文,自己喜欢读哪个自然段,就读哪个自然段。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朗读之后,我根据学生朗读的情况,或表扬、或指导、或听范读后再读,再一次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的朗读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三、提供参与机会,提高参与意识
要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给学生提供活动的空间,让每名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能表现自我。我在教学《小小的山村》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充分体会课文情境,感受文章所描写的情景。给学生充分的自读时间,组织学生自读,在自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如理解“一层房子、一层楼”等在小组内讨论,通过讨论,我发现学生对这几个句子的理解还比较肤浅,我又组织学生通过朗读来理解、体会。在朗读中,我发现一些学生朗读不到位,我又通过评议来引导学生重新体会。一节课,学生始终在他自然顺畅的导引之下,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实现重点训练项目人人都有参与机会。每名学生都参与了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并以此为契入点,突破了本课学习难点,顺利的完成了学习目标,课堂也一改沉闷的局面,学生在课堂上也“活”了起来。
总之,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创设轻松、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以此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有了自由轻松的学习心境,自然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3]《小学语文与教学课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