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验教学是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实验经济学的兴起和发展为实验教学提供了思路与依据。在分析实验教学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作用的基础上,重点从实验设计、实验讲解、支付报酬和实验结果分析等方面探讨了实验教学的应用。最后提出了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關键词:实验教学方法;西方经济学;实验经济学
作者简介:吕晓英(1976-),女,山西古县人,北京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蒲应(1975-),女,陕西汉中人,北京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北京 102206)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编号:NCET-10-009)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6-0127-02
随着实验经济学的兴起和发展以及传统教学方法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不足,将实验方法引入教学成为未来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实验教学是最直观和最形象的参与式教学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的能力,促进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和形成创新思维具有重要意义。尽管国内一些高校对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实验教学进行了有益探索,但实验教学方法的理论研究和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仍需探讨实验教学方法的依据、作用和在教学中的应用等问题。
一、实验经济学的兴起和发展为经济学实验教学提供了思路与依据
实验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这一新兴学科在市场实验、个体决策实验及博弈实验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实验经济学的产生可以追溯到1948年张伯伦(E.H.Chamberlin)在哈佛大学首次进行的模拟市场实验,该实验用以检验完全竞争的古典经济学理论。随后史密斯(Vernon Smith)在1956年开展了“双向叫价拍卖”实验,通过买方出价、卖方要价达成了多轮交易模拟市场。史密斯及其同事还运用实验比较了明码标价、折扣销售等其他交易制度和双向拍卖制度的效率差异。实验经济学的另一个领域是博弈实验,在纳什提出的博弈理论基础上,1965年奥尔森(M.Olson)研究了合作的群体效应,拉普波特和沙玛(A.Rapoport & A.Chammah)开展了重复博弈实验。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2002年史密斯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他运用实验技术在制度经济学领域、信息理论和市场行为研究领域开辟出了一条新的道路,丰富了经验研究方法。
实验经济学的兴起和迅速发展为经济学课程的实验教学提供了思路与依据。传统的经济学观点认为难以通过实验方法研究经济理论。实验经济学打破了人们固有的经济学思维方式。在实验室研究中,通过对实验条件的控制简化了复杂的市场环境,并在实验环境中加入了某些变量或改变变量的组合,从而测量了决策主体的行为特征,使实验成为研究经济学的重要方法。实验方法的价值和魅力在于不仅能有效验证经济理论,而且还能对经济政策以及经济制度做出有效评价。本科阶段的西方经济课程内容大多数是以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为框架,尽管西方经济学课程中的实验教学方法不完全等同于实验经济学,但是通过实验对人类行为进行分析和模拟真实市场运行的方法为经济学实验教学提供了思路与依据。
二、实验教学的作用
实验教学弥补了传统西方经济学教学方式的不足,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传统的西方经济教学方式以教师讲解和理论推演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即便是目前在教学中普遍使用的案例教学方式也依然摆脱不了学生参与程度低的局面。实验教学方式克服了传统教学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上的不足。在经济实验中,学生由单纯的学习者转变为实验参与方和实验结果的分析者,由于可以亲身体验虚拟市场和场景并进行决策与分析,这种参与式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学生获得了直观的感受,改变了将经济学视为枯燥的概念分析、公式推导的观念,其教学效果优于传统的理论推导模式和案例教学方式。
经济学实验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创新人才。目前西方经济学教学大多采用理论演绎推导的方式,这种理论教学的模式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越来越不适应现阶段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实验得出的数据需要经过加工整理和统计分析才能得出结论,学生在分析数据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分析方法、加深了对概念和理论的理解,而且还锻炼了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
三、实验教学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课堂中应用实验教学首先需要明确实验经济学教学在本科教学中的定位。西方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和方法论基础。大部分高校在本科学习阶段的第一或第二年度开设经济学,由于低年级学生掌握的经济学理论和专业知识较少、综合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因此本科阶段的实验教学定位于对经济理论的阐释和实验结果的分析,而不是对实验方法的研究。
作为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实验的特征体现在可重复性和可控制性上。经济学实验与物理、化学实验一样,包含了实验目的、实验设计、实验步骤、分析数据以及撰写实验报告等环节,具有可控和可重复性的特点。但是经济学实验的对象是具备复杂思维特征的人类,实验对象的差异,即人的差异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因此经济学在实验设计和应用上又不同于物理与化学实验。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运用实验教学方法的关键在于设计有效的实验、清晰讲解实验规则、支付报酬和分析实验结果。
1.设计实验
实验设计是实验教学中的关键环节。根据实验经济学的理论,经济学实验主要检验和研究在不同的环境与制度下参与人的行为特征。实验经济学可以概括成由环境、制度和行为构成的体系。因此,在西方经济教学中,实验设计的核心在于确定实验环境和实验制度。实验环境的构建应与一定的研究目标相联系,其复杂程度以能否说明问题为限。在实验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实验对象的决策环境进行简化和对实验条件加以控制,由此在课堂上再现一个可操作的环境,并在这种环境中观察实验对象的反应,以达到实验目标。实验制度确定了被试者(经济实验的参与者)按照什么样的规则进行交易或决策,规则的变化会对被试者的行为产生重大影响。例如在供给和需求实验中,将被试者随机分成买者和卖者两种角色,进行一篮子苹果的交易。买者给出苹果的估价(支付意愿)为x元,卖者销售苹果,成本为y元。通过买卖双方竞价,当供给和需求相等而达到市场均衡时,确定出苹果的市场价格为p元,买者获得的利润为x-p,卖者的利润为p-y。如果分析销售税对交易的影响,则需要改变游戏规则。假设对一篮子苹果征收t元销售税,那么在交易中买者和卖者需要纳税,由此获得的利润比进行自由贸易时减少了t元。不同的实验适用的规则存在差异,应视具体情况来确定。 通常设计的经济实验包括市场交易、信息和博弈、市场结构、产业组织等内容。由于设计一些复杂的实验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目前部分高校开始应用一些比较成熟的实验经济学教学软件,如经濟组织和经济行为软件(elab软件)。在利用已有实验教学软件的条件下,实验设计简化为对实验参数和实验条件的调整。
2.讲解实验
在进行实验之前,编制实验讲解手册并运用清晰的引导语阐述经济学实验成为实验教学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教师向学生详细说明实验的游戏规则和实验场景。具体而言,讲解的内容包括被试对象的人数和经验水平、角色分配的原则、实验方法、实验持续时间、实验的轮次、被试者的货币或其他报酬、实验结果的记录及计算机设备的使用等内容。实验角色的选择通常采取“随机化”方法,即角色的分配随机产生。在说明规则时,教师一方面要避免实验参加者对实验意图的揣测,特别是要避免对参与实验的学生给出一些微妙的提示,使其在行为上迎合研究者的实验意图,从而使实验结果出现偏差。另一方面教师要尽量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学生偏好的话语或暗示性语言,以防止参与实验的学生在实验前对行为的对错和好坏已有判断,影响实验结果。
3.支付报酬或奖励
可控性是经济实验的主要特征之一,为了在实验中控制经济环境,必须给参与实验的被试学生支付报酬或奖励,以此向被试者提供激励,从而减少被试学生行为的变异性,降低甚至排除随机行为带来的干扰。
实验经济学理论认为,支付报酬需要满足三个条件:第一是单调性(Monotonicity)。即参与实验的学生认为报酬越多越好而且不存在饱和状态。第二是凸显性(Saliency)。即被试学生所得的报酬必须与其行动有关,这种关系能突出显示实验设计者所希望的制度,被试者应理解这种关系。第三是优超性(Dominance)。在实验中被试学生的效用变化来自实验报酬,除此之外的其他原因可以忽略不计。根据实验经济学理论,现金最符合这三个标准,由此现金成为国外开展经济实验的报酬支付形式。但是受我国教学条件和经费支持的限制,向被试学生支付大笔现金的做法并不实际。可供选择的报酬支付方式是争取学校少量的经费支持,为实验收益排名前几位的学生支付一笔小额的现金或给予小礼品等物质奖励。这种做法不仅能节约大量的资金,而且可以获得示范性的激励效果。
4.分析实验结果
在实验结束后,对试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不仅有助于验证经济理论与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常采用学生讨论的形式分析实验数据。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自由发言解释和总结经济规律,引导他们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并在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的基础上,简明扼要地讲授经济理论。经过学生讨论和教师点评,最后由学生以实验报告的形式将实验的分析结果提交给教师,以便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述能力。
四、未来需要探讨的问题
实验教学方法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时间较短,尚未在高校中普遍推广,目前仅有为数不多的高校开展了实验教学改革,在实验教学研究中还有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如何将经济学实验和课堂理论教学有机结合,仍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设计实验取决于教师的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如何巧妙地设计适用于本科教学的实验成为实验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避免实验设计的繁琐和节省时间,一些学校直接使用实验经济学专用软件,但是即便如此,仍然存在如何将实验软件应用于经济学教学实践以及改进实验的问题。此外,实验教学的理论分析中还缺乏有关实验教学对学生学习效果影响的量化分析。因此,实验教学将在未来教学实践的经验积累和教学理论的深化中不断发展与完善。
参考文献:
[1]李增刚.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的基础[J].经济评论,2002,(11):82-84.
[2]马旭东.浅析高校开设实验经济学的意义与方法[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9,(2):8-11.
[3]刘文燕,等.西方经济学实验教学法应用探索[J].当代经济,2009,(5):116-117.
[4]高鸿桢.实验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5-14.
注:蒲应为本文通讯作者。
(责任编辑:孙晴)
關键词:实验教学方法;西方经济学;实验经济学
作者简介:吕晓英(1976-),女,山西古县人,北京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蒲应(1975-),女,陕西汉中人,北京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北京 102206)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编号:NCET-10-009)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6-0127-02
随着实验经济学的兴起和发展以及传统教学方法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不足,将实验方法引入教学成为未来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实验教学是最直观和最形象的参与式教学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的能力,促进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和形成创新思维具有重要意义。尽管国内一些高校对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实验教学进行了有益探索,但实验教学方法的理论研究和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仍需探讨实验教学方法的依据、作用和在教学中的应用等问题。
一、实验经济学的兴起和发展为经济学实验教学提供了思路与依据
实验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这一新兴学科在市场实验、个体决策实验及博弈实验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实验经济学的产生可以追溯到1948年张伯伦(E.H.Chamberlin)在哈佛大学首次进行的模拟市场实验,该实验用以检验完全竞争的古典经济学理论。随后史密斯(Vernon Smith)在1956年开展了“双向叫价拍卖”实验,通过买方出价、卖方要价达成了多轮交易模拟市场。史密斯及其同事还运用实验比较了明码标价、折扣销售等其他交易制度和双向拍卖制度的效率差异。实验经济学的另一个领域是博弈实验,在纳什提出的博弈理论基础上,1965年奥尔森(M.Olson)研究了合作的群体效应,拉普波特和沙玛(A.Rapoport & A.Chammah)开展了重复博弈实验。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2002年史密斯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他运用实验技术在制度经济学领域、信息理论和市场行为研究领域开辟出了一条新的道路,丰富了经验研究方法。
实验经济学的兴起和迅速发展为经济学课程的实验教学提供了思路与依据。传统的经济学观点认为难以通过实验方法研究经济理论。实验经济学打破了人们固有的经济学思维方式。在实验室研究中,通过对实验条件的控制简化了复杂的市场环境,并在实验环境中加入了某些变量或改变变量的组合,从而测量了决策主体的行为特征,使实验成为研究经济学的重要方法。实验方法的价值和魅力在于不仅能有效验证经济理论,而且还能对经济政策以及经济制度做出有效评价。本科阶段的西方经济课程内容大多数是以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为框架,尽管西方经济学课程中的实验教学方法不完全等同于实验经济学,但是通过实验对人类行为进行分析和模拟真实市场运行的方法为经济学实验教学提供了思路与依据。
二、实验教学的作用
实验教学弥补了传统西方经济学教学方式的不足,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传统的西方经济教学方式以教师讲解和理论推演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即便是目前在教学中普遍使用的案例教学方式也依然摆脱不了学生参与程度低的局面。实验教学方式克服了传统教学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上的不足。在经济实验中,学生由单纯的学习者转变为实验参与方和实验结果的分析者,由于可以亲身体验虚拟市场和场景并进行决策与分析,这种参与式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学生获得了直观的感受,改变了将经济学视为枯燥的概念分析、公式推导的观念,其教学效果优于传统的理论推导模式和案例教学方式。
经济学实验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创新人才。目前西方经济学教学大多采用理论演绎推导的方式,这种理论教学的模式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越来越不适应现阶段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实验得出的数据需要经过加工整理和统计分析才能得出结论,学生在分析数据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分析方法、加深了对概念和理论的理解,而且还锻炼了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
三、实验教学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课堂中应用实验教学首先需要明确实验经济学教学在本科教学中的定位。西方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和方法论基础。大部分高校在本科学习阶段的第一或第二年度开设经济学,由于低年级学生掌握的经济学理论和专业知识较少、综合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因此本科阶段的实验教学定位于对经济理论的阐释和实验结果的分析,而不是对实验方法的研究。
作为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实验的特征体现在可重复性和可控制性上。经济学实验与物理、化学实验一样,包含了实验目的、实验设计、实验步骤、分析数据以及撰写实验报告等环节,具有可控和可重复性的特点。但是经济学实验的对象是具备复杂思维特征的人类,实验对象的差异,即人的差异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因此经济学在实验设计和应用上又不同于物理与化学实验。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运用实验教学方法的关键在于设计有效的实验、清晰讲解实验规则、支付报酬和分析实验结果。
1.设计实验
实验设计是实验教学中的关键环节。根据实验经济学的理论,经济学实验主要检验和研究在不同的环境与制度下参与人的行为特征。实验经济学可以概括成由环境、制度和行为构成的体系。因此,在西方经济教学中,实验设计的核心在于确定实验环境和实验制度。实验环境的构建应与一定的研究目标相联系,其复杂程度以能否说明问题为限。在实验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实验对象的决策环境进行简化和对实验条件加以控制,由此在课堂上再现一个可操作的环境,并在这种环境中观察实验对象的反应,以达到实验目标。实验制度确定了被试者(经济实验的参与者)按照什么样的规则进行交易或决策,规则的变化会对被试者的行为产生重大影响。例如在供给和需求实验中,将被试者随机分成买者和卖者两种角色,进行一篮子苹果的交易。买者给出苹果的估价(支付意愿)为x元,卖者销售苹果,成本为y元。通过买卖双方竞价,当供给和需求相等而达到市场均衡时,确定出苹果的市场价格为p元,买者获得的利润为x-p,卖者的利润为p-y。如果分析销售税对交易的影响,则需要改变游戏规则。假设对一篮子苹果征收t元销售税,那么在交易中买者和卖者需要纳税,由此获得的利润比进行自由贸易时减少了t元。不同的实验适用的规则存在差异,应视具体情况来确定。 通常设计的经济实验包括市场交易、信息和博弈、市场结构、产业组织等内容。由于设计一些复杂的实验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目前部分高校开始应用一些比较成熟的实验经济学教学软件,如经濟组织和经济行为软件(elab软件)。在利用已有实验教学软件的条件下,实验设计简化为对实验参数和实验条件的调整。
2.讲解实验
在进行实验之前,编制实验讲解手册并运用清晰的引导语阐述经济学实验成为实验教学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教师向学生详细说明实验的游戏规则和实验场景。具体而言,讲解的内容包括被试对象的人数和经验水平、角色分配的原则、实验方法、实验持续时间、实验的轮次、被试者的货币或其他报酬、实验结果的记录及计算机设备的使用等内容。实验角色的选择通常采取“随机化”方法,即角色的分配随机产生。在说明规则时,教师一方面要避免实验参加者对实验意图的揣测,特别是要避免对参与实验的学生给出一些微妙的提示,使其在行为上迎合研究者的实验意图,从而使实验结果出现偏差。另一方面教师要尽量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学生偏好的话语或暗示性语言,以防止参与实验的学生在实验前对行为的对错和好坏已有判断,影响实验结果。
3.支付报酬或奖励
可控性是经济实验的主要特征之一,为了在实验中控制经济环境,必须给参与实验的被试学生支付报酬或奖励,以此向被试者提供激励,从而减少被试学生行为的变异性,降低甚至排除随机行为带来的干扰。
实验经济学理论认为,支付报酬需要满足三个条件:第一是单调性(Monotonicity)。即参与实验的学生认为报酬越多越好而且不存在饱和状态。第二是凸显性(Saliency)。即被试学生所得的报酬必须与其行动有关,这种关系能突出显示实验设计者所希望的制度,被试者应理解这种关系。第三是优超性(Dominance)。在实验中被试学生的效用变化来自实验报酬,除此之外的其他原因可以忽略不计。根据实验经济学理论,现金最符合这三个标准,由此现金成为国外开展经济实验的报酬支付形式。但是受我国教学条件和经费支持的限制,向被试学生支付大笔现金的做法并不实际。可供选择的报酬支付方式是争取学校少量的经费支持,为实验收益排名前几位的学生支付一笔小额的现金或给予小礼品等物质奖励。这种做法不仅能节约大量的资金,而且可以获得示范性的激励效果。
4.分析实验结果
在实验结束后,对试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不仅有助于验证经济理论与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常采用学生讨论的形式分析实验数据。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自由发言解释和总结经济规律,引导他们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并在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的基础上,简明扼要地讲授经济理论。经过学生讨论和教师点评,最后由学生以实验报告的形式将实验的分析结果提交给教师,以便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述能力。
四、未来需要探讨的问题
实验教学方法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时间较短,尚未在高校中普遍推广,目前仅有为数不多的高校开展了实验教学改革,在实验教学研究中还有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如何将经济学实验和课堂理论教学有机结合,仍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设计实验取决于教师的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如何巧妙地设计适用于本科教学的实验成为实验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避免实验设计的繁琐和节省时间,一些学校直接使用实验经济学专用软件,但是即便如此,仍然存在如何将实验软件应用于经济学教学实践以及改进实验的问题。此外,实验教学的理论分析中还缺乏有关实验教学对学生学习效果影响的量化分析。因此,实验教学将在未来教学实践的经验积累和教学理论的深化中不断发展与完善。
参考文献:
[1]李增刚.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的基础[J].经济评论,2002,(11):82-84.
[2]马旭东.浅析高校开设实验经济学的意义与方法[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9,(2):8-11.
[3]刘文燕,等.西方经济学实验教学法应用探索[J].当代经济,2009,(5):116-117.
[4]高鸿桢.实验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5-14.
注:蒲应为本文通讯作者。
(责任编辑:孙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