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从1910年爱迪生电影专利公司出品的《科学怪人》(1910)开始,科幻电影已走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逐渐演变成塑造国家形象、输出主流意识形态的利器和传播科学文化、关怀人类终极命运的成熟电影类型。科幻电影之所以成为类型市场中具有较多受众及较大影响力的代表,除了独具一格的叙事体系、真实复杂的人物形象、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10年爱迪生电影专利公司出品的《科学怪人》(1910)开始,科幻电影已走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逐渐演变成塑造国家形象、输出主流意识形态的利器和传播科学文化、关怀人类终极命运的成熟电影类型。科幻电影之所以成为类型市场中具有较多受众及较大影响力的代表,除了独具一格的叙事体系、真实复杂的人物形象、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进展期远端胃癌腹腔镜下联合清扫8p组和12p组淋巴结的可行性。方法192例行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98例)行标准胃癌D2根治术联合清扫8p组和12p组淋巴结,B组(94例)行标准胃癌D2根治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资料和术后淋巴结检出数量,分析8p组与12p组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一20世纪30年代,瓦尔特·本雅明宣告人类进入了经验贬值的时代:“我们变得贫乏了。人类遗产被我们一件件交了出去,常常只以百分之一的价值押在当铺,只为了换取‘现实’这一小铜板。”(1)历史知识、前辈人的经验等对现代人失去了价值和魅力。现代人不再能凭借以往的经验生活,而是要努力把握不断变化的现实,专注当下。对本雅明这一历史性的经验贬值判断,我们并不陌生。类似的历史性判断还有很多,现代以来无数思想家探讨
一、引言早在19世纪初,法国物理学家傅立叶就发现了大气温室效应存在,但国内外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认识经历了较为曲折的过程。随着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问题在世界范围引起了广泛关注,加上1988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成立及相关气候协议的推动,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才为普通民众所熟知。与此同时,一批与气候灾难相关的中国科幻作品开始兴起,试图对全球性的气候问题发出“中国声音”。
生态批评的宽阔视野超越了基于人文主义、欧洲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论的世界文学。生态文学关注人类共同的危机和生存困境。本文引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针砭人类世论述中生态危机人人有责的观点,指出资本主义全球扩张造成了不平等的世界格局,酿成异化自然、异化劳动的惨剧。文本分析讨论陈楸帆等科幻作家如何揭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利用科技造成生态恶化和社会不平等,导致异化自然和异化人类的格局。
中国当代科幻文学于2010年开始走出国门,并在短时间内产生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力,令中国科幻界为之振奋。为了客观地认识中国当代科幻文学国际化现状,避免可能出现的盲目自大心理,本文将中国科幻置于世界科幻文学版图,通过统计和比较我国与其他非英语国家科幻文学英译的情况,描绘中国科幻英译的真实图景,并从关注国际文学刊物、中外合作办刊、创办中资海外出版机构和扩大题材输出等方面对中国科幻文学“走出去”提出几点建议
王威廉曾经写过一篇文论《从文化诗学到未来诗学》,①在文章中,他指出文学尤其是小说可以被视为人类最早的拟象创造,今天的文学本身已然成为一套完整的拟象系统。这套拟象系统不同于视觉的直接经验,而是借助于语言的想象力,而想象力是对现实存在的超越,只有获得超越的目光,才能逼近观照人类自我理解的深渊。同时,今天的文化现实是科技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神话,“‘现在’与‘未来’的距离在不断缩短”,现实与未来混杂扭结在一
未来教育研究需要新的研究范式提供解释,科幻作为一个统合性界面、总体性路径、观察现实的一面“透镜”、一种思想实验,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的跨界融合上,表现出了范式创新的潜力。教育研究科幻范式作为跨界融合的新产物,其范式演进也融合了人文学科、自然科学等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逻辑。未来与科技对教育世界的双重入侵,引发了教育研究呈现出与传统研究不同的新形态,产生了未来考古学研究、科幻叙事研究、教育现实
本文讨论的是中国科幻小说作为一次新浪潮运动所引发的“全球”影响,借用“世界”这个词的动词意义来探讨三种情形:科幻小说自身形式中的世界建构;科幻小说进入世界文学的过程;科幻小说将一个原来不可见的中国呈现给世界的表现形态。本文引用达姆罗什的“世界文学”概念,以及伊斯塔范·西瑟瑞-罗内有关“全球科幻小说”的论点,在使用这些概念时,充分意识到它们在中文语境中导致的问题。本文重点讨论的是刘慈欣的作品及其翻译
科幻文学是科学时代人对自身本质内涵的重新确认,是新时代的“人学”。近年来,中国科幻文学、科幻艺术与科幻产业蓬勃发展,为世界科幻发展增添了新气象。《科幻世界》杂志对推出科幻经典和发展科幻产业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做出举世瞩目的贡献,不仅助力中国科幻的稳步前行,而且成为中外科幻文学、文化和艺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从2019年开始关注科幻研究,并开设了“科幻新视界”专栏,意欲为中国
主持人按语:“中国文学外译与国际传播研究”专题是继“文学翻译理论研究”(《外国语文》2018年第1期)、“文学·翻译·理论纵横”(《翻译界》2018年第1期)、“人工智能与翻译研究”(《外国语文》2021年第1期)、“中国现当代文学英译研究”(《翻译季刊》2021年特刊,总第102期)之后的又一组围绕翻译学前沿话题展开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