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仲浩二——黄金时代亲历者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kuiyuxin6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1月25日,日本著名摄影师尾仲浩二在东京中野举办了盛大的“还历庆祝会”。和尾仲浩二接触,最大的感触就是他像一个大男孩,而且是很会照顾人的“暖男”,比如经常会从书包里拿出各种各样的特色零食分给大家,每本书上都会很认真地签名并画上小漫画……如果不是照片和文字的提醒,很难注意到这个快乐的“中野男孩”已经60岁了。
  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同样将60岁作为一个“甲子”,即“还历之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在东京拜访了尾仲浩二。
年轻时为了学摄影辞去大公司工作的尾仲浩二。(上图)2020年年初,尾仲浩二出版了《好久不见》(Long time no see),根据自己的记忆将儿时的黑白照片重新手工着色,送给他喜爱摄影的父亲,同时也是送给60岁的自己。(右图)

画廊!画廊!画廊!


  作为森山大道最重要的继承者之一,不仅体现在摄影本身,就连开办画廊,他也是受到老师的影响。

  第一次见到尾仲浩二是在位于东京中野的“街道”画廊,这次也是约到这里碰面。从热闹的中野地铁站沿着轨道围墙边的小路走上几分钟就到了,位于地下一層的画廊没有门头,面积不大,只有20几平方米,里面却分割成作品展示、书籍展示、茶吧等多个空间,可以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画廊里非常安静,偶尔会有地铁的轰鸣,但是完全感觉不到都市喧嚣,有一种“半隐”的感觉。
  这种隐匿在巷陌中的小空间在全球有很多,值得一提的是“街道”画廊的运营模式——画廊的费用是由多位摄影师共同承担,每位摄影师定期在其中展示、发布乃至销售自己的作品,类似于“众筹”性质,这种模式在日本已经有近40年的历史了。
  为什么画廊取名“街道”?这和画廊成员们多以拍摄城市、街景的题材有关,当然,尾仲浩二作为森山大道最重要的继承者之一,不仅体现在摄影本身,连开办画廊也是受到老师影响。

  从“CAMP”到“街道”,森山大道、荒木经惟、深濑昌久等人部会经常出现.中平卓马则几乎每次开幕部会到场。

  1976年,森山大道和荒木经惟等人一起开设的WORKSHOP摄影学校由于种种原因停业后,便和学生们开办了CAMP画廊,尾仲浩二于1982年加入。开设者一起出资承担画廊的租金,然后轮流展示自己的作品。展览周期大概两个星期一次,不停轮换更替。在此之前,日本年轻的摄影师鲜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而CAM P画廊恰好弥补了这一点。尾仲浩二摄影生涯的第一次个人摄影展“高高的麒麟草”,就是在这里举办的。CAMP白天是对公众开放的空间,一到晚上就变成了抽烟、喝酒、聊天的party。也是在这样的空间里,尾仲浩二认识了很多摄影师、评论家、策展人和杂志的编辑并得以产生交流。
CAMP画廊森山大道的展览上。1982年
CAMP画廊关闭。1984年
森山大道、深濑昌久、中平卓马在展览现场,街道画廊。1991年

  在这家画廊结束之后,森山大道又在自己涩谷区的家里开辟出一个展示空间。只有两个房间的小房子,一间用作展示,一间作为生活起居和暗房作业。尾仲浩二非常羡慕有这样的空间,所以他逐渐有了自己开设画廊的想法。1988年,第一家街道画廊在位于东京新宿一栋建筑的一间小屋中诞生了,展厅的墙面都是尾仲浩二自己设计制作的,展示面积非常小,但他特地在空间临街的外面打上大大的“街道”标识,这是一种信念吧。
  尾仲浩二仍然清楚地记得在这个空间做了32场展览,基本上一个月一次,就这样坚持了几年。这些日子对于他来讲艰苦又幸福,因为每天晚上都有很多摄影师、评论家、策展人来聊天喝酒,比如深濑昌久、森山大道、荒木经惟等人都会经常出现,特别是中平卓马,几乎每次开幕都会到场。当时尾仲浩二还不是很有名气,但是经常能和这些大师在一起是感动又幸福的事情。
街道画廊的每次展览,中平卓马都会来。1991年

  街道画廊以画廊为名,对商业和资本有着强烈的排斥和调侃,绝不是为了销售,更多的是一种自我宣誓和肯定。
  街道画廊经历了多次搬迁和停业,现在的是2016年又重新开业的。这样漫长而反复的过程让人看到了尾仲浩二对摄影的坚持和热爱。

摄影集!摄影集!摄影集!


  荒木经惟迄今为止出版了550余本摄影集,尾仲浩二也是一个非常重视、非常喜爱摄影集出版的摄影影师。

  日本的摄影师都非常热衷于摄影集的出版,这已经成为日本摄影界的一个重要特色,这毋庸置疑也促进了摄影本身的发展和传播,我们了解摄影基本上不是通过展览和原作,而是通过摄影集。比如,荒木经惟迄今为止已经出版了550余本摄影集。
  尾仲浩二是一个非常重视也非常喜爱摄影集出版的摄影师,虽然他的出版数量没有像荒木经惟和森山大道等人那么多,但目前也已出版了40余本,数量已经非常可观了。
  尾仲浩二的第一本摄影集《高高的麒麟草》,1991年由日本著名出版机构苍穹舍出版,收录了他从1983年至1991年期间创作和展览的作品。这本作品集一经出版就获得了1992年日本第四届“写真之会”摄影大奖。值得一提的是,荒木经惟也获得了这个奖项并和他一起领奖。多年以后,尾仲浩二回想自己的创作生涯,还是认为这是自己最喜欢的一本摄影集,因此,他在2019年对这本摄影集进行了复刻再版。

  为了摆脱森山大道的影子。他在2000年左右决定全面放弃黑白摄影,开始彩色摄影创作。
尾仲浩二1991-2020年出版的摄影集。
为摄影集选片时,猫咪总是来捣乱。

  《悠航》(Slow Boat)是尾仲浩二更广为人知的摄影集,其中共收录了他于1983年至1999年间在日本各地旅行时拍摄的84张黑白作品,地点从日本最北方的北海道到最南边的冲绳,作品细腻、温柔、充满诗意,就像在时空中悠然航行的小船一般,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这本摄影集在日本出版后引起了长时间的关注,后又在德国和中国两次再版。
  虽然尾仲浩二在黑白摄影领域已经有了一席之地,但森山大道的“影子”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他产生了困扰。为了让自己有更独特的风格,尾仲浩二在2000年左右决定全面放弃黑白摄影,开始彩色创作,《东京糖果盒》(Tokvo Candy Box)就是第一本彩色作品集。
  这些复杂的彩色摄影作品都是由尾仲浩二在暗房中亲手放制,放制时会使用彩色试条进行严谨比对,不断微调。他非常享受这样的过程,所以平时的工作也都是很慢节奏的,慢慢调整、慢慢寻找自己最喜欢的色彩。他的作品中有很多对拆迁或者废墟的关注,并不是刻意去拍摄,20年前日本也在经历中国今天一样的城市变迁,但是20年之后,照片的价值逐渐显现出来。
  也许创作和年龄有着密切的关联,出生于1960年的尾仲浩二已进入耳顺之年,近两年他在摄影集出版方面有了新的转向,没有拘泥于之前“街道或者风景”的题材,但依然保持着一如既往的细腻与温柔。2019年,他出版了《猫是猫》(Neko wa Neko),收录了自己在全球旅行时拍摄的和猫有关的作品,书的尺寸只有巴掌大小,封面上还凹印着猫咪的脚印,非常“卡哇伊”。

  尾浩二是十足的“摄影个体户”——从拍照、冲洗、调色、编辑、出版、展示、销售,所有的环节都是他一个人解决。

  尽管尾仲浩二出版的摄影集在数量上不是特别多,但令人惊讶和敬佩的是,大部分摄影集都是自出版,包括之后的销售也是其本人担任。当然这样的状态也许只有在日本才会出现,民众对书籍的热爱使得购书和阅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同时也促进了书店和二手书交易的发展。
  尾仲浩二制作作品集时处于深度参与的状态,不光是作品的选择,甚至是书籍的设计也是由自己完成,为此他还学习了很多设计软件。
  他在进行作品集编辑时还保持着传统的做法,把小照片摆在地上挑选并更换顺序。在决定了作品的顺序之后他会出一本样书,对作品内容和顺序进行最后确认,印刷时还会到印刷厂监印。从拍照、冲洗、调色、编辑、出版、展示到销售,所有的环节都是他一个人解决。制作的影集除了在“街道”画廊销售,还会参加世界各地的书展,亲自上阵“推销”,可以说,他是一位十足的“摄影个体户”。
  这样的亲力亲为固然辛苦,也使得他与所谓“成功艺术家”无缘,但更重要的是,这不只保持了自己的摄影水准和特色,更多的是保护和保持了他心中的那份简单与自由。

旅途!旅途!旅途!


  拿起相机就像觉醒了一样。

  相机旅行是认识尾仲浩二作品的关键词。
  2020年1月18日至4月5日,尾仲浩二在日本奈良市写真美术馆举办了大型回顾个展,展示了包括Short Trip Again,Slow Boat,Faraway Boat,海町·Umimaci,直方1983、MATATABI等六个系列的作品,这次展览虽然只是截取了几个片段,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不同时期的旅行摄影作品。
  和许多摄影师每天都带着相机不同,尾伸浩二只有真的想拍照的時候或者短途旅行的时候才会拿起相机,在东京日常生活里和漂亮的街道中时,他是从来不拿相机的,“拿起相机就像觉醒了一样”。什么是“短途旅行”?对尾仲浩二而言,除了时间比较短,更重要的是到大家不喜欢去的地方拍照,在完全没有人会去拍照的地方,听到自己按动快门的响声,就会感到非常愉快。   尾仲浩二选择旅行摄影这种方式和他的童年成长环境和经历不无关系。尾仲浩二的童年正值日本战后经济复苏,同时摄影设备的普及让照相走进了日本家庭,他的父亲和叔叔都是摄影爱好者。从小就能不断接触相机的经历,为他走上摄影之路埋下了伏笔。
  尾仲浩二成长在九州福冈一个靠近火车货运站的小镇,家就在车站的旁边,形形色色的货物、轰鸣的蒸汽机车和纵横交错的铁轨成为日常记忆的同时,童年的心中便埋下了通往远方的种子,这也许是他旅行摄影的一个注脚。他的照片中经常出现通往远方的铁轨、行驶的火车、低矮的房子、破旧的小镇以及废弃的荒原,这些都在不经意间增加了淡淡的乡愁。
尾仲浩二在自己的画廊前。2020年3月 陈瑞 提供

  他认为手工工艺是作品价值的一部分,彩色光学放大照片的过程辛苦却有趣。

  如果大量浏览尾仲浩二的作品,会发现他的作品会流露出一种特殊的统一,不似一般的棱角分明,却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之感。他在拍照的时候有一种“自然的任性”,虽然很多地方是第一次去,多少都会有些感受,可能是光影,可能是气味,感受到的时候,就会开心地拿起相机,拍的时候很随意甚至无意识,但在后期选择照片的时候会非常认真。尾伸浩二一直坚持自己放制照片,彩色光学放大照片的过程辛苦却有趣,他认为手工工艺是作品价值的一部分,这也在悄然间为每一张照片注入了自己的情感和色彩。和许多摄影师追求中画幅、大画幅的相机和各种型号的变焦镜头不同,尾仲浩二只使用35mm的普通相机,他不喜欢带很多镜头,不喜欢变焦,同时都采用横构图,就像买衣服也只买几个品牌一样,这些简单的选择造就了更统一的风格,形成了独特的“尾仲调”。
  人们总是好奇尾仲浩二为什么不拍人像,他直言是因为害羞,而且从最开始的时候就没有拍过人像,所以干脆后来就不拍了。拍摄街道一直作为最重要的创作主线,偶尔也会有人物、动物进入镜头,经过多年的积累,竟然也成了有趣的视角,所以近些年他会把相同题材的作品挑选出来,包括猫、狗、食物等,把不同时期的照片挑选、重新组合做成摄影集和展览,竟平添了很多乐趣。
  1980年,20岁的尾仲浩二辞去老家钢铁厂的“铁饭碗”工作,毅然来到东京追寻他热爱的摄影。如今40年过去了,在问及对摄影的感悟时他说:“摄影是时间的艺术,不能只追求在当下,应在更长的时空尺度里体现其价值”。
  陈瑞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策展人,从事当代艺术展览策划、研究与教学工作,致力于推动当代艺术的跨文化研究与本土艺术的国际交流。2009年至今策划、主持展览50余场。

很久不见


  Long Time No See
  这是一种具有自我对话性质的二度创作。图像本身是其父亲和叔叔拍摄的照片,因为当时使用的都是黑白胶卷,所以尾仲浩二突发奇想给照片“着色”,从某种意义上说,还原童年色彩的同时也是还原自己童年彩色的记忆。
  在努力回忆的同时,他还找了当时大量的彩色照片和实物进行比对,有些找不到原色的部分会通过黑白照片不同的色相进行参照。正如作者自己所说“这不仅是一些老照片,只有集合了知识、记忆和想象力,才能真正地去理解这些影像”。
很久不见 尾仲浩二 制作

再次短途旅行Short Trip Again


  这是尾仲浩二彩色摄影的集大成之作,此系列是在旅行中拍摄的。虽然他居住、工作于东京,但绝大多数作品都创作于旅途之中,不是大城市中的“街拍”,亦非所谓的“乡间采风”。
  破旧的、纯粹的、生活化的、充满温情的、即将消失的自然之物皆是其按动快门的驱动力。“短途旅行”不仅仅是尾仲浩二的创作模式,更带有精神化的指向,他就像一位“游吟诗人”一般,每一次的短途旅行都恰如一段充满诗意的自我放逐。
再次短途旅行山梨县富士吉田2013 尾仲浩二摄
再次短途旅行富山县朝日2013 尾仲浩二摄
再次短途旅行富山县户出2013 尾仲浩二摄
再次短途旅行 富山县朝日2013 尾仲浩二摄
再次短途旅行 千葉县木更津2009 尾仲浩二摄

猫是猫Neko wa Neko

貓是猫 新潟县糸魚川2013 尾仲浩二摄

  尾仲浩二特别喜欢猫,也特别喜欢拍摄猫,但不是专门为了拍猫而拍,而都是在常年的拍摄途中偶遇而为之,这些全世界各个品种的猫咪和它们背后异样的风景,更像是尾仲浩二照片中的主人。

远航Faraway Boat


  这是尾仲浩二2019年出版发行的影集,收录了他1991年至1999年间在日本各地旅行途中拍摄的黑白作品,与其另一本黑白影集《悠航》(Slow Boat)并称为“Double Boat”。尾仲浩二喜欢用船来比拟自己的摄影旅程,他的照片亦如悠悠慢船一般,载满了细腻、柔和以及略带忧愁的情感,带观者驶入无限的回忆与想象之河中。
远航 枥木县佐野 1995 尾仲浩二 摄
远航 三重县鹈方 1993 尾仲浩二 摄
远航 神奈川县江之岛 1995 尾仲浩二 摄
其他文献
小的好处有很多  尽管全画幅相机是当下的热点,但依然有一些领域是M4/3这样的小幅面机型所擅长的,微距就是其中之一。这是因为幅面小了,同规格镜头下画面景深范围就会增大,不必收缩太多光圈就能拍清被摄物的整体。并且,由于M4/3系统2倍的镜头折算系数,因此这只微距镜头的2×最大放大倍率,实际相当于全画幅机型上的4×,对于那些喜欢拍摄微观细节的用户来说非常有利。  当然,画幅小了,相对而言镜头的体积也可
这就是白夜的世界,也是我的世界。  记得一个冬天的傍晚,我站在郊外的一处田野,四周浓雾弥漫。有条小路在眼前延伸,但很快就被涌动的雾气湮没。天色愈加黯淡,雾越来越黏稠。身在其中,不知何处,无力进退。  也许是过了一会儿或者是更长的时间,路的尽头有闪烁的光芒从高处透过弥散的雾气,像灯塔般忽幽忽明。一颗树,一颗巨大的圣诞树从天而降,点亮了一个奇幻的世界。莫名的怪兽在身旁张牙舞爪、诡异的男女跳着机械的舞步
鸟儿志在蓝天,拍鸟爱好者志在鸟儿展翅冲向蓝天的华丽瞬间。多少人背着长枪短炮,转战江河,风餐露宿,为的就是捕捉那或自由翱翔,或伫立水中的卓越身姿,记录那或翘首相望,或辛勤哺育的款款深情。那一场场、一幕幕是何等唯美、动人。  当人类欣喜于社会发展时,鸟类却与人类越来越疏远。今天,我们很难走近它们,细细观看漂亮的羽翼,快乐感受欢跳雀跃的灵动。于是,架起大炮式的镜头,远远地拍摄,在图片里静静地欣赏,获得陶
在一次西班牙的旅行,  有幸参观了解构主义建筑代表作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Guggenheim Museum, Bilbao)  ——其冷峻的外形和犹如天外来客的建筑肌理,  激发了我对这种充满“陌生感”建筑的向往之情。  于是,希望借助“明度建筑”这种独特的后期风格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明度摄影(Luminous Architecture)的基本思路,就是组合图层「蒙版功能」与「渐变填
使用神经滤镜上色前后对比图  神经滤镜由一系列的有趣功能组成。与单机版不同,在使用它的时候,我们需要登录Adobe ID,我们的操作也要通过网络进行传输和远程运算。个人电脑和网络服务器相连,有点像人的神经系统,这应该就是它名称的由来。  1.本例使用一张黑白照片作为素材,使用着色功能进行智能着色。这个功能被放在神经滤镜之中,所以我们要在滤镜菜单中运行它。如果没有这个滤镜,请把Photoshop升级
图像如何插值放大和缩小并呈现最佳的视觉效果,一直困惑着广大摄影爱好者。本期数字课堂将为大家细细道来。  案例原图:这是一张Raw格式拍摄的图像,在CameraRaw中裁剪如图所示,裁剪后的图像大小为2827×1885=5.3百万像素。想把图像扩展至6060×4000=24.5百万像素,用于打印或投稿;再将图像缩放至1024×683=0.7百万像素,用于流媒体交流使用。最佳缩放方案  如果图像是Ra
泰国的早期摄影史大约可回溯至1845年,一名位于曼谷的法籍教土自法国收到了一台他所订购的达盖尔相机(也有人称“银版照相机”)。神奇的是,他在短期内便取得了拍摄暹罗皇室的资格,同时开始训练皇室成员有关相机操作的技巧。  他的经历其实源于当时的暹罗皇室对摄影这项媒介的热衷和喜爱,暹罗皇室所带领的摄影热潮,直到著名的国王拉玛五世(朱拉隆功)坐上王位后都未停歇。这使得一些当地人和皇室成员也掌握了一定程度的
采用徕卡双摄像头的华为P9在市场上获得了极佳的反响,如今,华为将这一做法延续到了Mate系列手机上。在全新的华为Mate 9上,双摄得到了进一步的升级,并且与P系列不同,定位更高的华为Mate 9还有很多自己独特的优势。  成功的启示  2016年是华为手机进步最快的一年,这不仅仅体现在其出货量已经在世界上很多地区跻身前列,还体现在其品牌价值的提升上。说到品牌价值,就不得不提到华为与徕卡的合作。早
水和食用油拍出的油滴。 白连玉 摄  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一些非常漂亮的有关液体的照片,那么在自家有限的条件和空间能否拍出自己喜欢的液体的照片呢?因为平时很少在家里拍照,地方小,一时也找不到要拍的东西。过去在家拍过水滴,现在想换个拍法,利用现有的设备和材料拍出过去没拍过的照片来。  过去我看过有人拍过液体的泡泡,今天我也尝试拍一次。首先我想到小时吹肥皂液泡泡,用洗涤灵液很容易就可以调出来,然后又尝试着
小巧的機身防抖  过去,富士的X-T系列无反相机虽然性能强大,但一直没有机身防抖。现在,X-T4在只让机身略微变厚的前提下,加入了强大的5轴防抖功能。机身防抖可以与现有富士龙XF镜头配合工作,并与其中18款镜头配合实现最高6.5挡的补偿效果。在我们的测试中,机身防抖的效果十分明显,多数情况下都不必顾虑是否达到了传统印象中的安全快门。  你也不必担心防抖功能的加入会增加相机的电力消耗,因为X-T4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