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傩祭,是远古文化的遗留,在一些较为封闭、少有现代文明冲击的地方,仍然顽强地存在着。这种带有明显人类早期文化和民间艺术特点的祭神仪式,传递和延续着古老的文化信息,十分珍贵而有价值。尤其在西部一些民族地区,这种舞祭活动仍有一定的存活,有些近年呈激活状态。笔者不久前亲历了现仅存于青海隆务河畔年都乎村的一种叫於菟舞的傩祭活动,发现这种民族民俗文化遗存的生命力极强,且非常生动有趣。
A永远鲜活在村民心中的奇舞圣祭
於菟,在汉语典籍中是“虎”的别称。《左传·宣公四年》里又有“楚人……谓虎於菟”的记载,就是说这个称谓源自楚地。
年都乎村,是青海黄南州的一个土族村。这个村子周围大都是藏族村落,所以生活习俗、宗教信仰、语言和服饰等与同仁藏族相似,村名“年都乎”也是藏语。年都乎村现有230多户人家,1300多口人。
跳於菟舞,是年都乎土族人每年必行的隆重民间祭祀活动,它的目的在于驱邪逐魔、求吉纳福,是年都乎人生活中看得极重的一种精神图腾仪式,已经存在了很久。
在年都乎村,笔者从村民口中听到一则民间传说:霍尔(古代吐蕃民族对吐谷浑人的称呼,有说吐谷浑是今天土族人的祖先)王的一位爱妃得了重病,一直昏迷不醒,召来医生治疗、法师做法都不见效。霍尔王忽然想到用扮虎豹跳舞的方式驱逐邪魔,便决定一试。于是,命手下的几个军士脱掉衣服,身上画上虎豹斑纹,在宫中跳虎舞驱魔捉鬼,妃子的病果真神奇地好了。从此,霍尔王深信於菟舞的神力,下令民间每年要跳一次於菟舞,以驱魔逐鬼,安顺国家和百姓,於菟舞就这样在民间流传下来了。
每一种民俗文化形式都有它存在的理由,正是这种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使民族文化的脉承保持着经久的生命力。
年都乎於菟舞正式举行的前一天,要举行一种叫“邦”的准备仪式。“邦”是古代“祊”(宗庙门内的祭祀)的遗存形式,是於菟舞祭的前奏和序幕,主要目的是歌舞娱神,以讨神的欢愉和惠顾;同时让男女之间对歌传情,挑选意中人。
“邦”祭是在按“神意”选定的某个人家中举行的。头年於菟祭之后,要把二郎神(年都乎村供奉的保护神)抬到年都乎寺的护法神殿进行“洗神”,途中不意闯入的人家就是下一年的“邦”祭地,这家人自然成为下一年的幸运者。“邦”仪式开始前,先是把二郎神抬到“邦”祭人家,由拉哇(主持法师)设坛场,并摆上各家所献的“看子”(邦馍馍),在神座前宰杀一头供祭的山羊羔,同时在这里由拉哇按“神意”确定第二天跳於菟舞的7名於菟。报名当於菟的人大多是家中有人生病,希望通过跳於菟舞为亲人祛病除魔者。
B原始热烈的於菟舞祭
正式进行於菟舞祭的这天中午,笔者与陪行的当地朋友一起穿越村路,爬上二郎神庙所在的小山,这里就是举办舞祭的地方。仪式还早,但那里已聚集了不少村民。
等待中蹓跶到神庙后的一座插箭台(也是一种祭坛),遇到村里叫兰卡加的一位17岁少年,他正在抽出箭台下的树枝,削制跳於菟舞用的木剑,这木剑是於菟们用来斩鬼除妖的。聊起来,得知兰卡加今天扮的是小於菟。他告诉我,每年跳於菟报名的人是很多的,大都是有病人家的人,他们是想借跳於菟为亲人除邪祛鬼。今年,村里报名当於菟的有20多个人,经头晚误神仪式“邦”上法师按“神意”选定7个,其中5个小於菟两个大於菟。小於菟一般由20岁左右的人扮,大於菟由30岁以上的人扮。
下午两点,拉哇带着其他扮於菟的人终于上山来了。庙门打开,於菟们开始化妆。化妆非常奇特:小伙子们在青藏高原的冬日寒天里,三两下扒光了上衣,把裤子挽到大腿根,腰里扎上红绸带,别上腰刀,再用地上事先备好的一大堆草灰,迅速地涂抹全身,转眼间在一片迷蒙的土灰纷飞中,他们变成了怪异可怕的白色灰土人,只剩两只黑眼瞳。然后,几位画师用浓浓的墨汁为他们画虎脸,并在他们前胸、后背和腿上画上一道道惟妙惟肖的虎豹纹,在头发上扎上印有经咒的赎替马白色纸条。化妆中的於菟们不停地哧牙裂嘴,吐出血红的长舌向观者做狞厉相,努力地让自己渐渐进入虎神的情绪和境界。
化妆完毕后,7个於菟在身着法衣、头戴五佛冠的拉哇带领下,向二郎神跪拜诵经,祈取神力,然后拉哇端起大碗依次向众於菟灌酒。大口饮酒的目的是让表演者进入一种特殊的迷狂状态,同时也是为了驱寒。至此,於菟们不再是人而变成了可驱魔逐鬼的虎神,不再与人说话,个个口叼不知从何而来的鲜红的生肉长舌,高举剑端绑有经咒纸符的木制长剑,在拉哇的一阵皮鼓声中奔出庙门,在空地上狂舞起来……舞了一阵之后,於菟们忽然听到山下村子里传来一声信号枪响,便停止舞蹈,争先恐后飞一般地向山下狂奔而去,陡峭的崎岖山道在他们脚下有如平地!
下山后,於菟们飞快地爬过陡高的城墙入村,然后一户户地翻墙入院。规定於菟们是不能从大门进去的,所以这时家家大门是紧闭的,於菟们只能翻墙入院。每来到一个人家后,於菟们都要在院子里跳舞驱魔,如这家有病人,於菟们就冲进室内,在病人身上跳来跨去为其驱赶疫邪,然后大吃大喝各家为他们准备好的肉食和供品,并把肉骨头乱扔到各处。吃足闹够之后,於菟们又攀上房顶跳驱魔舞,并接受等待在屋顶的人往神剑上套圈儿馍。这种圈儿馍又大又厚,有特别的讲究,在烤制前在全家人身上贴过的,表示沾走了身上的邪气和一切不洁。
就这样,於菟们在全村人的欢呼和鞭炮迎接中一家一家地串,要折腾两三个小时。为迎接於菟神的驾临,人们都攀上自家的房顶,翘首以待,并早早地烹煮好一大锅羊肉等待於菟们来大嚼。
下午5点左右,各路於菟集中来到村东门处的巷道里狂舞,这时全村的人也蜂拥至此,挤在巷子里,站在房顶上,大声呼叫助威……一时间皮鼓神响,鞭炮炸鸣,人神合欢,舞祭活动达到了高潮,表示村中各种厉鬼疫魔全从这里被赶出了村,仪式至此宣告结束。
之后,於菟们直奔村外河滩,把象征斩了鬼魔的污剑和村民们套在剑上象征不洁之物的圈儿馍,全部投入河中,并在冰冷刺骨的水中洗去身上的虎纹和白灰土,这意味着把从村里带出的所有邪魔鬼怪之气,全部洗除干净,全村来年便可户户告吉,人人平安得福。
C文化魂灵的珍贵遗存
於菟,既然是楚人对虎的称谓,那么这种保持着古风的傩舞可能源自楚地,而它又怎么会出现在青藏高原,又何以唯独存在于黄南的年都乎村而别处没有?又有人说,年都乎的於菟舞祭是古西羌人虎图腾文化的遗存,这又有何根据?
年都乎村的於菟舞,仿兽的化妆和相对简单的“垫步吸腿跳”,显然带有原始拟兽舞的风格和神韵,而且这种舞蹈明显地渗透着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意识,它的古远的文化灵魂承继是毫无疑问的。因此,探求其文化根脉和历史渊源,成为专家学者们感兴趣的话题。
关于年都乎村於菟舞祭的渊源,现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最早发现并开展研究的乔永福先生认为,年都乎的於菟舞与历史上内地戍边到西北青海一带的移民有关,这个“内地”包括楚地,是来青海的楚人把内地的於菟舞带到了青海,并进一步流传下来。对青海民族民间艺术有较多研究的中国艺术研究院马盛德先生,也大体赞同乔永福此观点。但他又质疑,既然於菟舞是内地人带来的,为什么同样有内地移民的其他村落不跳於菟舞呢?
正在致力于青海民族民间文化抢救和研究工作的青海学者马光星、黄南州民俗研究人员赵清阳经考察发现,现存在于年都乎的於菟舞,附近的吾屯、郭麻日等几个藏族和土族村子历史上也有跳,只是后来逐渐消失了。青海循化的宁巴村,也曾有过类似的傩祭活动,只是不用真人而用一对替代物——泥塑像“巴日玛”,上面画着虎豹图案,待天黑驱送以示驱邪。而我国南方一些少数民族和辽宁的新宾一带,据说也有虎图腾崇拜及其相关的民间艺术形式,如云南双柏县小麦地冲村彝族用以禳灾纳吉的虎节,土家族崇白虎为祖先,并由傩师披虎皮跳的虎舞等。
他们认为,这些不同地区存在的崇虎祭神习俗,源于古代羌族文化中的虎图腾。甘青地区是古羌人的发祥地,古羌人就是以虎为原始图腾的。《山海经》中记载古羌人女首领西王母半人半兽,豹尾虎齿,就是古羌人虎图腾的一个说明。古羌人因历史原因,商周以来不断有外迁,如东迁的进入四川、宁夏和中原地带,西迁的到了新疆,南迁的进入西藏、云贵等……这样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和民族迁徙转移,一些民族的特异风俗就会出现在看似没有道理的地方,遗世独存,而成为一种令人费解的谜。
(据《奥秘》)
A永远鲜活在村民心中的奇舞圣祭
於菟,在汉语典籍中是“虎”的别称。《左传·宣公四年》里又有“楚人……谓虎於菟”的记载,就是说这个称谓源自楚地。
年都乎村,是青海黄南州的一个土族村。这个村子周围大都是藏族村落,所以生活习俗、宗教信仰、语言和服饰等与同仁藏族相似,村名“年都乎”也是藏语。年都乎村现有230多户人家,1300多口人。
跳於菟舞,是年都乎土族人每年必行的隆重民间祭祀活动,它的目的在于驱邪逐魔、求吉纳福,是年都乎人生活中看得极重的一种精神图腾仪式,已经存在了很久。
在年都乎村,笔者从村民口中听到一则民间传说:霍尔(古代吐蕃民族对吐谷浑人的称呼,有说吐谷浑是今天土族人的祖先)王的一位爱妃得了重病,一直昏迷不醒,召来医生治疗、法师做法都不见效。霍尔王忽然想到用扮虎豹跳舞的方式驱逐邪魔,便决定一试。于是,命手下的几个军士脱掉衣服,身上画上虎豹斑纹,在宫中跳虎舞驱魔捉鬼,妃子的病果真神奇地好了。从此,霍尔王深信於菟舞的神力,下令民间每年要跳一次於菟舞,以驱魔逐鬼,安顺国家和百姓,於菟舞就这样在民间流传下来了。
每一种民俗文化形式都有它存在的理由,正是这种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使民族文化的脉承保持着经久的生命力。
年都乎於菟舞正式举行的前一天,要举行一种叫“邦”的准备仪式。“邦”是古代“祊”(宗庙门内的祭祀)的遗存形式,是於菟舞祭的前奏和序幕,主要目的是歌舞娱神,以讨神的欢愉和惠顾;同时让男女之间对歌传情,挑选意中人。
“邦”祭是在按“神意”选定的某个人家中举行的。头年於菟祭之后,要把二郎神(年都乎村供奉的保护神)抬到年都乎寺的护法神殿进行“洗神”,途中不意闯入的人家就是下一年的“邦”祭地,这家人自然成为下一年的幸运者。“邦”仪式开始前,先是把二郎神抬到“邦”祭人家,由拉哇(主持法师)设坛场,并摆上各家所献的“看子”(邦馍馍),在神座前宰杀一头供祭的山羊羔,同时在这里由拉哇按“神意”确定第二天跳於菟舞的7名於菟。报名当於菟的人大多是家中有人生病,希望通过跳於菟舞为亲人祛病除魔者。
B原始热烈的於菟舞祭
正式进行於菟舞祭的这天中午,笔者与陪行的当地朋友一起穿越村路,爬上二郎神庙所在的小山,这里就是举办舞祭的地方。仪式还早,但那里已聚集了不少村民。
等待中蹓跶到神庙后的一座插箭台(也是一种祭坛),遇到村里叫兰卡加的一位17岁少年,他正在抽出箭台下的树枝,削制跳於菟舞用的木剑,这木剑是於菟们用来斩鬼除妖的。聊起来,得知兰卡加今天扮的是小於菟。他告诉我,每年跳於菟报名的人是很多的,大都是有病人家的人,他们是想借跳於菟为亲人除邪祛鬼。今年,村里报名当於菟的有20多个人,经头晚误神仪式“邦”上法师按“神意”选定7个,其中5个小於菟两个大於菟。小於菟一般由20岁左右的人扮,大於菟由30岁以上的人扮。
下午两点,拉哇带着其他扮於菟的人终于上山来了。庙门打开,於菟们开始化妆。化妆非常奇特:小伙子们在青藏高原的冬日寒天里,三两下扒光了上衣,把裤子挽到大腿根,腰里扎上红绸带,别上腰刀,再用地上事先备好的一大堆草灰,迅速地涂抹全身,转眼间在一片迷蒙的土灰纷飞中,他们变成了怪异可怕的白色灰土人,只剩两只黑眼瞳。然后,几位画师用浓浓的墨汁为他们画虎脸,并在他们前胸、后背和腿上画上一道道惟妙惟肖的虎豹纹,在头发上扎上印有经咒的赎替马白色纸条。化妆中的於菟们不停地哧牙裂嘴,吐出血红的长舌向观者做狞厉相,努力地让自己渐渐进入虎神的情绪和境界。
化妆完毕后,7个於菟在身着法衣、头戴五佛冠的拉哇带领下,向二郎神跪拜诵经,祈取神力,然后拉哇端起大碗依次向众於菟灌酒。大口饮酒的目的是让表演者进入一种特殊的迷狂状态,同时也是为了驱寒。至此,於菟们不再是人而变成了可驱魔逐鬼的虎神,不再与人说话,个个口叼不知从何而来的鲜红的生肉长舌,高举剑端绑有经咒纸符的木制长剑,在拉哇的一阵皮鼓声中奔出庙门,在空地上狂舞起来……舞了一阵之后,於菟们忽然听到山下村子里传来一声信号枪响,便停止舞蹈,争先恐后飞一般地向山下狂奔而去,陡峭的崎岖山道在他们脚下有如平地!
下山后,於菟们飞快地爬过陡高的城墙入村,然后一户户地翻墙入院。规定於菟们是不能从大门进去的,所以这时家家大门是紧闭的,於菟们只能翻墙入院。每来到一个人家后,於菟们都要在院子里跳舞驱魔,如这家有病人,於菟们就冲进室内,在病人身上跳来跨去为其驱赶疫邪,然后大吃大喝各家为他们准备好的肉食和供品,并把肉骨头乱扔到各处。吃足闹够之后,於菟们又攀上房顶跳驱魔舞,并接受等待在屋顶的人往神剑上套圈儿馍。这种圈儿馍又大又厚,有特别的讲究,在烤制前在全家人身上贴过的,表示沾走了身上的邪气和一切不洁。
就这样,於菟们在全村人的欢呼和鞭炮迎接中一家一家地串,要折腾两三个小时。为迎接於菟神的驾临,人们都攀上自家的房顶,翘首以待,并早早地烹煮好一大锅羊肉等待於菟们来大嚼。
下午5点左右,各路於菟集中来到村东门处的巷道里狂舞,这时全村的人也蜂拥至此,挤在巷子里,站在房顶上,大声呼叫助威……一时间皮鼓神响,鞭炮炸鸣,人神合欢,舞祭活动达到了高潮,表示村中各种厉鬼疫魔全从这里被赶出了村,仪式至此宣告结束。
之后,於菟们直奔村外河滩,把象征斩了鬼魔的污剑和村民们套在剑上象征不洁之物的圈儿馍,全部投入河中,并在冰冷刺骨的水中洗去身上的虎纹和白灰土,这意味着把从村里带出的所有邪魔鬼怪之气,全部洗除干净,全村来年便可户户告吉,人人平安得福。
C文化魂灵的珍贵遗存
於菟,既然是楚人对虎的称谓,那么这种保持着古风的傩舞可能源自楚地,而它又怎么会出现在青藏高原,又何以唯独存在于黄南的年都乎村而别处没有?又有人说,年都乎的於菟舞祭是古西羌人虎图腾文化的遗存,这又有何根据?
年都乎村的於菟舞,仿兽的化妆和相对简单的“垫步吸腿跳”,显然带有原始拟兽舞的风格和神韵,而且这种舞蹈明显地渗透着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意识,它的古远的文化灵魂承继是毫无疑问的。因此,探求其文化根脉和历史渊源,成为专家学者们感兴趣的话题。
关于年都乎村於菟舞祭的渊源,现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最早发现并开展研究的乔永福先生认为,年都乎的於菟舞与历史上内地戍边到西北青海一带的移民有关,这个“内地”包括楚地,是来青海的楚人把内地的於菟舞带到了青海,并进一步流传下来。对青海民族民间艺术有较多研究的中国艺术研究院马盛德先生,也大体赞同乔永福此观点。但他又质疑,既然於菟舞是内地人带来的,为什么同样有内地移民的其他村落不跳於菟舞呢?
正在致力于青海民族民间文化抢救和研究工作的青海学者马光星、黄南州民俗研究人员赵清阳经考察发现,现存在于年都乎的於菟舞,附近的吾屯、郭麻日等几个藏族和土族村子历史上也有跳,只是后来逐渐消失了。青海循化的宁巴村,也曾有过类似的傩祭活动,只是不用真人而用一对替代物——泥塑像“巴日玛”,上面画着虎豹图案,待天黑驱送以示驱邪。而我国南方一些少数民族和辽宁的新宾一带,据说也有虎图腾崇拜及其相关的民间艺术形式,如云南双柏县小麦地冲村彝族用以禳灾纳吉的虎节,土家族崇白虎为祖先,并由傩师披虎皮跳的虎舞等。
他们认为,这些不同地区存在的崇虎祭神习俗,源于古代羌族文化中的虎图腾。甘青地区是古羌人的发祥地,古羌人就是以虎为原始图腾的。《山海经》中记载古羌人女首领西王母半人半兽,豹尾虎齿,就是古羌人虎图腾的一个说明。古羌人因历史原因,商周以来不断有外迁,如东迁的进入四川、宁夏和中原地带,西迁的到了新疆,南迁的进入西藏、云贵等……这样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和民族迁徙转移,一些民族的特异风俗就会出现在看似没有道理的地方,遗世独存,而成为一种令人费解的谜。
(据《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