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不住宝宝真奇怪
原来如此:固定模式制造“记不住宝宝”
3~5岁的小男孩上了幼儿园,很多人都像安珂儿子一样,成了“记不住宝宝”,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三点可能是:
第一,幼儿园的日常活动如唱歌跳舞、讲故事、画画、玩雪花插片等,都更受小女生喜欢,除非幼儿园的园长和老师关注到男孩子的需要,加入了袋鼠跳、太阳伞、秋千与滑板等刺激性和消耗性都特别强的项目,甚至从小学请男老师来教孩子们体育,否则在入学的新鲜劲过去之后,男孩子会觉得“上幼儿园没劲”,他就会把课程和活动自动屏蔽掉,告诉你“记不得了”;第二是这个年岁的小男孩语言发育比女孩子滞后很多,他会觉得描述“一天都干了什么”是件困难的事,而一旦说得前后不连贯或自相矛盾,妈妈就会发急,于是为了不受批评,“忘记了”成了最好的借口;第三是妈妈的问话方式非常老一套,安珂后来承认,学了啥、表扬谁、点心好吃不好吃,成了她问话的固定模式,这哪能让喜新厌旧的小男孩打开话匣子?
安珂家儿子刚上小班,安珂烦恼的是,这样的对话是经常发生在母子之间的:“今天在幼儿园都学了些什么?”“没学什么。”“老师都表扬了谁?”“记不得了,反正不是我。”“吃的什么点心?”“忘记了。”安珂愁死了:这孩子,从幼儿园回来就像得了失忆症,这金鱼般的记性上学后可怎么得了?
这么办吧:
以新颖的问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对难得受表扬的孩子来说“老师今天批评了谁?”更容易让他打开话匣子。最重要的是,孩子通过这些讲述,确立了自信——发现自己虽没有得到表扬,却仍是“乖巧的大多数”;也有的时候,你问这话时孩子低头不语,脸红了发窘了,那也可以问问:“老师批评你了?你感到委屈吗?”照样可以鼓励孩子呈现他的真实心态。
问话越具体,孩子讲述的困难越小。比如:“今天的点心是香芋酥,是不是紫芋泥做的,有一圈一圈花纹的那种?”好么,孩子的失忆症顿消,会很具体地描述吃香芋酥时,酥皮如何掉了他一身,这可以发动孩子有意识地去观察幼儿园日常活动中的细节,体会老师和同学之间的情谊。
暴力宝宝人人嫌
原来如此:小小插班生的新烦恼
转园造成的压力和被动,是小悦脾气暴躁的根本原因;特别是小悦这样个性倔强又内向的孩子,建立一个朋友圈是相当不易的,而就在她升入中班时,她转了园,成为插班生,原有的朋友都不在了,她就会将融入的痛苦和困难,发泄在家中最慈善的那个人身上,这就是祖孙彼此都痛苦的根源。在这种情况下,不要再“以暴制暴”了:关在小黑屋里反省、厉声斥责、罚掉她的糖果和动画片,都没有用。改变,要从体谅和了解孩子的痛苦做起。
为了将爷爷奶奶接来养老,小悦爸妈换了一套新房子,因为新房子离原来的幼儿园太远了,小悦妈妈只好给女儿转园。但不知为什么小悦进了新幼儿园脾气变得很大,回来专拿最疼她的奶奶撒气,动不动就躺地打滚,连去劝架的小悦爸爸也被挠破了脸。小悦爸爸说:“这孩子怎么变得这样讨嫌?我记得换房子之前她不是这样的呀!”
这么办吧:
试着这样问孩子:“我猜,虽然你对奶奶大发脾气,可是惹你不高兴的人,并不是奶奶。能告诉我是那件事让你不高兴了吗?”孩子可能会说出意想不到的答案:“我没有学过那套操,我以前学的跟他们不一样,他们说我太笨了!”或者是:“分组玩,没有一个小组想带我,就因为我是新来的!”知道了缘由,就可以跟老师去沟通解决;而一旦孩子的融入问题解决后,要启发她对之前“欺负长辈”的行为进行反思,既要真诚道歉,取得奶奶的原谅,又要学习“以后在外面受了委屈应当怎么办”。
诲人宝宝不知倦
原来如此:独生女的“老师角色”
这个故事在4~6岁的女孩中,特别有普遍性,以前多子女时代,长姐当老师,下面的弟妹当学生,长幼次序毫无问题。而琪琪是独生子女,要当老师,就不得不让长辈当学生,这就触及了某些长辈的自尊心。特别是当孩子发现“老师”这个角色可以逆转她在家的弱势地位,可以让她在家呼风唤雨,既依照自己的意愿来安排活动,又可以居高临下训人时,她就对“老师”这一象征权力的角色上了瘾。
5岁的琪琪最近从幼儿园回家来,特别喜欢当老师,经常让家里所有的人都听她指挥,比如“电视看这么久干嘛?很伤眼睛的”;又比如吃饭时监控谁挑食,“黄艳同学,好孩子不能挑食,快给我吃掉!”时间一长长辈们就受不了啦,在琪琪又一次训斥黄艳同学菠菜吃少了时,爸爸拍了桌子:“黄艳是你妈!黄艳吃不吃菠菜关你啥事?”
这么办吧:
先规定个游戏时间。这个游戏不能玩吗?可以玩,关键是掌握日常时间与游戏时间的转换,也就是要跟孩子说清楚,只在每天不超过一小时的游戏时间里,黄艳才是“同学”,出了这个时间,黄艳就是妈妈。
然后,“策略”地玩。有一种可能就是琪琪为了享受居高临下带来的快意,扮演了一名“严师”,她的有些口气,只是一名身单力薄的小女孩急于变得强大的口气。不要急着戳破,轻轻问:“我记得老师不是这样说的。想想,真正让学生喜欢的老师应当怎么说?”
除了文章中所述的问题,说脏字、打人、攀比控……幼儿园归来的怪宝宝,身上也可能有这样形形色色的让人崩溃之处。只要理解这是人成长中必经的过程,这是宝宝初入“小小社会”所要面临的首个问题,你的心态就能平和下来。而家长的心态的平和,才是宝宝解决问题的首要条件。
教条宝宝真崩溃
原来如此:
有时,不是幼儿园的错哦
老师对孩子的要求,有些也是不得已,比如先穿袜子,是因为很多孩子会光脚下地着凉,而幼儿园因为穿衣人手不够,只让孩子脱一条罩裤,后穿裤子是不要紧的;幼儿园后喝汤的原因,也是为了怕汤太烫,烫伤小朋友的喉咙。这些要求不会成为老师评价孩子的重要标准,而一般孩子也不会在家执行幼儿园的行事顺序。轩轩如此刻板,是因为他骨子里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凡事都要做到极致。
为了吃饭先喝汤还是后喝汤的问题,为了午睡后起床是先穿裤子还是袜子的问题,为了牛奶是上午喝还是下午喝的问题,为了先看动画片还是先讲故事的问题,轩轩跟爸妈干了无数场仗。后来,细心的妈妈发现,儿子所有的不忿,就是家人打乱了他习惯的行事次序,而这次序,就是幼儿园的规章制度。幼儿园上午喝奶,幼儿园起床后先穿袜子,幼儿园饭后喝汤……
这么办吧:
到朋友家走走,到大自然中走走。批评幼儿园太古板,硬去矫正孩子的行为,会造成孩子的对立和反抗,把亲子关系搞得一团糟。离开一成不变的生活环境,是巧妙说服孩子别与自己进行无谓较劲的唯一办法,尝试多带孩子出去旅行,多到亲友家走访和留宿,天热了以后还可以带孩子出去野营。你会发现,在孩子迷上穿越树林、垂钓、烧烤、在星空下讲故事后,他会忘了次序和时间,一定要先干啥后干啥的怪毛病就会不治而愈。
原来如此:固定模式制造“记不住宝宝”
3~5岁的小男孩上了幼儿园,很多人都像安珂儿子一样,成了“记不住宝宝”,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三点可能是:
第一,幼儿园的日常活动如唱歌跳舞、讲故事、画画、玩雪花插片等,都更受小女生喜欢,除非幼儿园的园长和老师关注到男孩子的需要,加入了袋鼠跳、太阳伞、秋千与滑板等刺激性和消耗性都特别强的项目,甚至从小学请男老师来教孩子们体育,否则在入学的新鲜劲过去之后,男孩子会觉得“上幼儿园没劲”,他就会把课程和活动自动屏蔽掉,告诉你“记不得了”;第二是这个年岁的小男孩语言发育比女孩子滞后很多,他会觉得描述“一天都干了什么”是件困难的事,而一旦说得前后不连贯或自相矛盾,妈妈就会发急,于是为了不受批评,“忘记了”成了最好的借口;第三是妈妈的问话方式非常老一套,安珂后来承认,学了啥、表扬谁、点心好吃不好吃,成了她问话的固定模式,这哪能让喜新厌旧的小男孩打开话匣子?
安珂家儿子刚上小班,安珂烦恼的是,这样的对话是经常发生在母子之间的:“今天在幼儿园都学了些什么?”“没学什么。”“老师都表扬了谁?”“记不得了,反正不是我。”“吃的什么点心?”“忘记了。”安珂愁死了:这孩子,从幼儿园回来就像得了失忆症,这金鱼般的记性上学后可怎么得了?
这么办吧:
以新颖的问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对难得受表扬的孩子来说“老师今天批评了谁?”更容易让他打开话匣子。最重要的是,孩子通过这些讲述,确立了自信——发现自己虽没有得到表扬,却仍是“乖巧的大多数”;也有的时候,你问这话时孩子低头不语,脸红了发窘了,那也可以问问:“老师批评你了?你感到委屈吗?”照样可以鼓励孩子呈现他的真实心态。
问话越具体,孩子讲述的困难越小。比如:“今天的点心是香芋酥,是不是紫芋泥做的,有一圈一圈花纹的那种?”好么,孩子的失忆症顿消,会很具体地描述吃香芋酥时,酥皮如何掉了他一身,这可以发动孩子有意识地去观察幼儿园日常活动中的细节,体会老师和同学之间的情谊。
暴力宝宝人人嫌
原来如此:小小插班生的新烦恼
转园造成的压力和被动,是小悦脾气暴躁的根本原因;特别是小悦这样个性倔强又内向的孩子,建立一个朋友圈是相当不易的,而就在她升入中班时,她转了园,成为插班生,原有的朋友都不在了,她就会将融入的痛苦和困难,发泄在家中最慈善的那个人身上,这就是祖孙彼此都痛苦的根源。在这种情况下,不要再“以暴制暴”了:关在小黑屋里反省、厉声斥责、罚掉她的糖果和动画片,都没有用。改变,要从体谅和了解孩子的痛苦做起。
为了将爷爷奶奶接来养老,小悦爸妈换了一套新房子,因为新房子离原来的幼儿园太远了,小悦妈妈只好给女儿转园。但不知为什么小悦进了新幼儿园脾气变得很大,回来专拿最疼她的奶奶撒气,动不动就躺地打滚,连去劝架的小悦爸爸也被挠破了脸。小悦爸爸说:“这孩子怎么变得这样讨嫌?我记得换房子之前她不是这样的呀!”
这么办吧:
试着这样问孩子:“我猜,虽然你对奶奶大发脾气,可是惹你不高兴的人,并不是奶奶。能告诉我是那件事让你不高兴了吗?”孩子可能会说出意想不到的答案:“我没有学过那套操,我以前学的跟他们不一样,他们说我太笨了!”或者是:“分组玩,没有一个小组想带我,就因为我是新来的!”知道了缘由,就可以跟老师去沟通解决;而一旦孩子的融入问题解决后,要启发她对之前“欺负长辈”的行为进行反思,既要真诚道歉,取得奶奶的原谅,又要学习“以后在外面受了委屈应当怎么办”。
诲人宝宝不知倦
原来如此:独生女的“老师角色”
这个故事在4~6岁的女孩中,特别有普遍性,以前多子女时代,长姐当老师,下面的弟妹当学生,长幼次序毫无问题。而琪琪是独生子女,要当老师,就不得不让长辈当学生,这就触及了某些长辈的自尊心。特别是当孩子发现“老师”这个角色可以逆转她在家的弱势地位,可以让她在家呼风唤雨,既依照自己的意愿来安排活动,又可以居高临下训人时,她就对“老师”这一象征权力的角色上了瘾。
5岁的琪琪最近从幼儿园回家来,特别喜欢当老师,经常让家里所有的人都听她指挥,比如“电视看这么久干嘛?很伤眼睛的”;又比如吃饭时监控谁挑食,“黄艳同学,好孩子不能挑食,快给我吃掉!”时间一长长辈们就受不了啦,在琪琪又一次训斥黄艳同学菠菜吃少了时,爸爸拍了桌子:“黄艳是你妈!黄艳吃不吃菠菜关你啥事?”
这么办吧:
先规定个游戏时间。这个游戏不能玩吗?可以玩,关键是掌握日常时间与游戏时间的转换,也就是要跟孩子说清楚,只在每天不超过一小时的游戏时间里,黄艳才是“同学”,出了这个时间,黄艳就是妈妈。
然后,“策略”地玩。有一种可能就是琪琪为了享受居高临下带来的快意,扮演了一名“严师”,她的有些口气,只是一名身单力薄的小女孩急于变得强大的口气。不要急着戳破,轻轻问:“我记得老师不是这样说的。想想,真正让学生喜欢的老师应当怎么说?”
除了文章中所述的问题,说脏字、打人、攀比控……幼儿园归来的怪宝宝,身上也可能有这样形形色色的让人崩溃之处。只要理解这是人成长中必经的过程,这是宝宝初入“小小社会”所要面临的首个问题,你的心态就能平和下来。而家长的心态的平和,才是宝宝解决问题的首要条件。
教条宝宝真崩溃
原来如此:
有时,不是幼儿园的错哦
老师对孩子的要求,有些也是不得已,比如先穿袜子,是因为很多孩子会光脚下地着凉,而幼儿园因为穿衣人手不够,只让孩子脱一条罩裤,后穿裤子是不要紧的;幼儿园后喝汤的原因,也是为了怕汤太烫,烫伤小朋友的喉咙。这些要求不会成为老师评价孩子的重要标准,而一般孩子也不会在家执行幼儿园的行事顺序。轩轩如此刻板,是因为他骨子里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凡事都要做到极致。
为了吃饭先喝汤还是后喝汤的问题,为了午睡后起床是先穿裤子还是袜子的问题,为了牛奶是上午喝还是下午喝的问题,为了先看动画片还是先讲故事的问题,轩轩跟爸妈干了无数场仗。后来,细心的妈妈发现,儿子所有的不忿,就是家人打乱了他习惯的行事次序,而这次序,就是幼儿园的规章制度。幼儿园上午喝奶,幼儿园起床后先穿袜子,幼儿园饭后喝汤……
这么办吧:
到朋友家走走,到大自然中走走。批评幼儿园太古板,硬去矫正孩子的行为,会造成孩子的对立和反抗,把亲子关系搞得一团糟。离开一成不变的生活环境,是巧妙说服孩子别与自己进行无谓较劲的唯一办法,尝试多带孩子出去旅行,多到亲友家走访和留宿,天热了以后还可以带孩子出去野营。你会发现,在孩子迷上穿越树林、垂钓、烧烤、在星空下讲故事后,他会忘了次序和时间,一定要先干啥后干啥的怪毛病就会不治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