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获取并提升环境适应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本文利用Volberda的环境动荡性分类,分析了企业与环境的关系以及组织变革与环境变动之间的匹配,并且通过Argris和Schon的学习模式划分引入了组织学习这一变量。进而基于荻取和提升环境适应力的角度,分析了企业的学习模式、组织变革与环境变动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学习;学习模式;组织变革;环境适应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1)11-10-02
企业如何通过组织变革来提升自身的适应力?很多学者和咨询师为企业管理开发了各种各样的组织变革的思路、模型和工具等。从表面上来看,这些手段和途径的关注点不一,但是都离不开一个基本的前提:学习。企业必须在增强学习能力的基础之上,才能顺利地进行组织变革,从而成功地提升环境适应力。而且,现今环境变动剧烈激变、不可预测,就要求企业必须持续地学习,不断地变革,才能具备应对环境的能力。持续的改进就需要持续的学习(Garvin,1993)。
一、企业环境动荡性三种不同类型的划分
要想把握企业和环境的关系,必须进行环境要素的分析,才能进一步考察企业面对环境变动时的感知、反应和行动的速度与内容是否与环境的要求相匹配。Volberda(1998)将环境动荡性的衡量维度划分为动态性、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并且指出不可预测性在三大维度中最为重要,其次起作用的为动态性维度,最后是复杂性维度。动态性的衡量指标包括分别从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上加以考虑的环境变动的频率和密度;复杂性的衡量指标包括环境要素的数量(异质性和多元性)以及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性;不可预测性则从信息的可获取性、信息的清晰性和环境要素转变的结构(线性或非线性)等指标进行衡量。
现今企业身处经济全球化,买方市场,知识经济的竞争环境,环境组成要素多样且相互影响,因此从Volberda的研究成果出发,可以将企业的环境动荡性简化为三种环境变动的类型:复杂、稳态和可预测的环境;复杂、动态和可预测的环境;复杂、动态和不可预测的环境。环境变动的不同类型要求企业采取与之相匹配的组织变革的应对行为。只有组织变革与环境变动相匹配才能体现出企业的环境适应力。环境适应力的动态性和权变性要求企业应当结合环境变动的特征来决定使用何种手段,采取何种应对行为。
对于复杂、稳态和可预测的环境变动类型来说,企业只需做出被动性的适应行为,依靠企业以往的经验积累以及对历史事件的总结,进行微调式的组织变革,即可应对此类环境波动。因为环境变化是稳定且可预测的,所以企业没有必要花费不菲的成本来维持多余资源以保证组织的灵活性,利用经验和惯例进行反应性变革,即可解决问题。
对于复杂、动态和可预测的环境变动类型来说,企业应当利用历史数据和外部信息对未来环境变动进行比较精确的估计,在此基础之上做好充分准备,分析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并设计应对计划。待环境频繁变动时,即可从中选择,从而提高反应的速度和准确性,可称之为计划性适应。此种情况下,虽然环境变动可预测,但是动态性较高,因此企业的组织变革必须提前做足准备,不能仅靠惯例和经验进行被动反应,预测和计划的工作很重要。
对于复杂、动态和不可预测的环境变动类型来说,企业要想保证较高的环境适应力,就应当提高企业的战略灵活性,维持企业文化的开放,塑造组织结构的弹性,实现全面授权和员工参与。也就是说,企业面对频繁多变,无法预测的环境时,必须保持柔性适应的能力,适时适地做出反应,采取行动。在此类环境变动中,显然企业无法仅仅依靠经验做出反应或者利用信息进行预计来应对突发情况,因此,需要组织在战略和理念上随时随地准备进行组织变革,迎接环境变动,保持高度的灵活性和柔性。
二、提升企业环境适应力所适用的模式选择
理论界和实践界始终强调和关注着企业学习能力的锻造,通过知识管理来获得竞争优势。但是,学习能力的提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有学习意愿外,企业成功地转变为学习型组织还需要对环境形成清晰的认知,了解环境变动对于组织变革提出的要求,才能对症下药,取得成效。
(一)组织学习、组织变革与环境变动的关联性
组织学习能力与企业的环境适应力之间存在天然的逻辑联结。Edmondson和Moingeon(1998)就指出了组织学习与环境适应力的紧密关系:组织学习就是组织成员主动利用所得信息和知识来规划行为和采取行动的过程,这也是持续提升组织环境适应力的过程。当组织和环境发生作用时,企业为了提高对环境的了解而观察和思考以往行为的结果的时候,组织学习就发生了。为了和环境保持一致,企业必须具备基于以往行为进行学习、忘却和再学习的技能(Volberda,1998)。组织学习的本质实际上就是企业对变化环境的适应过程,学习能力影响着组织对环境的适应性,从而影响着组织的生存能力(李勖等,2003)。
组织应付矛盾的能力并非天生,而是漫长学习过程的结果(Crozier,1973)。因此,企业的学习过程应当以对环境变动的认知和适应为指向。Hedberg(1981)提出组织能够通过学习来分析和预测环境变动的因果关系,做出反应,同时,企业又能利用学习所得来影响环境。也就是说,企业针对环境变动的反应性调整或者主动使用知识来适应环境的行为,提高了组织和环境之间的一致性,这样,组织学习即具有被动反应性,又具有主动控制性。
(二)组织学习的模式
Argris和Schon区分了组织学习的不同模式,认为与著名的Lewin经验学习相似的模式可以称之为单环学习。在单环学习中,企业通过具体经历的观察、回顾和思考形成抽象概念,再在新环境中检验概念,发现和纠正其中的不足与错误。但是,在此过程中并没有质疑和改变组织的基本意愿、信念和价值观。企业可以利用单环学习来获取经验,察觉和解决问题,判断和预测未来,但是,组织的政策和目标并未发生变动。单环性学习培养的是企业扫描环境以及控制目标实现的能力(Morgan,1986)。很显然,单环学习是一种改良性学习、维持性学习,只适用于发生可预测的常规性波动的环境中的企业,有利于改善日常程序。但是,一旦环境变动的不确定性加剧,如果企业仍以单环学习应对的话,就会导致组织知识的刚性而阻碍企业灵活地适应环境。
Argris和Schon(1978)在单环学习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双环学习的模式。在双环学习中组织不仅为了提高效率和实现目标而总结经验和对策,还要在对组织准则、目标、战略和价值观质疑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所以,企业必须形成鼓励怀疑,欢迎挑战,勇于放弃的态度,培养开放、变通的学习精神。企业通过双环学习在开放中沟通,在质疑中调整,检查和舍弃原有的思维模式。组织成员能够通过双环学习的锻炼改变思维方式,增强直觉和洞察力,能动性地思考企业如何应对环境变动。因 此,双环学习是创新型学习和认知性学习,比单环学习相比更适用于动态的环境中的企业组织。
很多学者指出企业进行单纯的单环学习或单纯的双环学习都存在着缺陷:单环学习有使组织应对环境变化时失去灵活性的危险,而双环学习则可能会使企业失去组织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连贯性和稳定性,遭遇掌控不力而陷入混乱的危险。基于此,Argris和Schon(1978)进一步提出了再学习的概念。再学习是指企业学习如何进行组织学习,是一种元学习。企业通过再学习的过程,分析并且反思有关组织学习的事件和行为,学会在灵活应对多变难测的环境和保证组织的发展延续性之间取得平衡。
(三)学习模式、环境变动与组织变革的匹配
不同的学习模式适用于不同环境变动下的组织变革。单环学习与复杂、稳态、可预测的环境对企业反应性适应的要求相一致,因为可估计的环境波动可以通过学习历史、总结经验、运用惯例来形成和实施应对措施,在微调型的组织变革中实现企业与环境的适应。
而复杂、动态、可预测的环境对企业计划性适应的要求则需要双环学习的支撑。环境的变动可以预测,能够通过精心计划做好充分的事先准备,因此,对于历史行为的提取和学习非常重要,但是变化频繁而集中的环境变动仅仅运用惯例和经验是无法完全适应的,更多的时候需要企业对以往的规则和目的进行修正和改善,甚至全盘舍弃。此时,强调开放和质疑的双环学习对于企业来说是保证适应环境的有力的学习模式。
复杂、动态、不可预测的环境变动从表面上来看杂乱无序,难以应对。在这样的环境中,要求企业必须把握住灵活性和稳定性之间的平衡。因为,一旦纠缠于应付毫无头绪的环境变动,很容易就使企业在过分的质疑和否定中迷失方向,模糊使命,甚至可能导致内部分裂。所以,在保证柔性能力的同时,企业必须学会理性反思,学会深层分析。因此,为了兼顾连贯性和灵活性,组织学习必须上升到再学习的高度,从而才有可能在挑战性更强的环境中保持并提升企业的适应力。
对于学习模式、环境变动与组织变革之间关系的分析所基于的是权变性、系统性的视角。组织的学习模式没有固定不变的唯一的、最佳的选择,只有跟随环境的变动来调整学习方式和学习重点,才能顺利地实现组织变革,使企业获取和提升环境适应力,拥有竞争优势。总之,以“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观点来看待环境,看待组织学习和组织变革,才是提升企业环境适应力的根本点。
关键词:学习;学习模式;组织变革;环境适应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1)11-10-02
企业如何通过组织变革来提升自身的适应力?很多学者和咨询师为企业管理开发了各种各样的组织变革的思路、模型和工具等。从表面上来看,这些手段和途径的关注点不一,但是都离不开一个基本的前提:学习。企业必须在增强学习能力的基础之上,才能顺利地进行组织变革,从而成功地提升环境适应力。而且,现今环境变动剧烈激变、不可预测,就要求企业必须持续地学习,不断地变革,才能具备应对环境的能力。持续的改进就需要持续的学习(Garvin,1993)。
一、企业环境动荡性三种不同类型的划分
要想把握企业和环境的关系,必须进行环境要素的分析,才能进一步考察企业面对环境变动时的感知、反应和行动的速度与内容是否与环境的要求相匹配。Volberda(1998)将环境动荡性的衡量维度划分为动态性、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并且指出不可预测性在三大维度中最为重要,其次起作用的为动态性维度,最后是复杂性维度。动态性的衡量指标包括分别从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上加以考虑的环境变动的频率和密度;复杂性的衡量指标包括环境要素的数量(异质性和多元性)以及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性;不可预测性则从信息的可获取性、信息的清晰性和环境要素转变的结构(线性或非线性)等指标进行衡量。
现今企业身处经济全球化,买方市场,知识经济的竞争环境,环境组成要素多样且相互影响,因此从Volberda的研究成果出发,可以将企业的环境动荡性简化为三种环境变动的类型:复杂、稳态和可预测的环境;复杂、动态和可预测的环境;复杂、动态和不可预测的环境。环境变动的不同类型要求企业采取与之相匹配的组织变革的应对行为。只有组织变革与环境变动相匹配才能体现出企业的环境适应力。环境适应力的动态性和权变性要求企业应当结合环境变动的特征来决定使用何种手段,采取何种应对行为。
对于复杂、稳态和可预测的环境变动类型来说,企业只需做出被动性的适应行为,依靠企业以往的经验积累以及对历史事件的总结,进行微调式的组织变革,即可应对此类环境波动。因为环境变化是稳定且可预测的,所以企业没有必要花费不菲的成本来维持多余资源以保证组织的灵活性,利用经验和惯例进行反应性变革,即可解决问题。
对于复杂、动态和可预测的环境变动类型来说,企业应当利用历史数据和外部信息对未来环境变动进行比较精确的估计,在此基础之上做好充分准备,分析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并设计应对计划。待环境频繁变动时,即可从中选择,从而提高反应的速度和准确性,可称之为计划性适应。此种情况下,虽然环境变动可预测,但是动态性较高,因此企业的组织变革必须提前做足准备,不能仅靠惯例和经验进行被动反应,预测和计划的工作很重要。
对于复杂、动态和不可预测的环境变动类型来说,企业要想保证较高的环境适应力,就应当提高企业的战略灵活性,维持企业文化的开放,塑造组织结构的弹性,实现全面授权和员工参与。也就是说,企业面对频繁多变,无法预测的环境时,必须保持柔性适应的能力,适时适地做出反应,采取行动。在此类环境变动中,显然企业无法仅仅依靠经验做出反应或者利用信息进行预计来应对突发情况,因此,需要组织在战略和理念上随时随地准备进行组织变革,迎接环境变动,保持高度的灵活性和柔性。
二、提升企业环境适应力所适用的模式选择
理论界和实践界始终强调和关注着企业学习能力的锻造,通过知识管理来获得竞争优势。但是,学习能力的提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有学习意愿外,企业成功地转变为学习型组织还需要对环境形成清晰的认知,了解环境变动对于组织变革提出的要求,才能对症下药,取得成效。
(一)组织学习、组织变革与环境变动的关联性
组织学习能力与企业的环境适应力之间存在天然的逻辑联结。Edmondson和Moingeon(1998)就指出了组织学习与环境适应力的紧密关系:组织学习就是组织成员主动利用所得信息和知识来规划行为和采取行动的过程,这也是持续提升组织环境适应力的过程。当组织和环境发生作用时,企业为了提高对环境的了解而观察和思考以往行为的结果的时候,组织学习就发生了。为了和环境保持一致,企业必须具备基于以往行为进行学习、忘却和再学习的技能(Volberda,1998)。组织学习的本质实际上就是企业对变化环境的适应过程,学习能力影响着组织对环境的适应性,从而影响着组织的生存能力(李勖等,2003)。
组织应付矛盾的能力并非天生,而是漫长学习过程的结果(Crozier,1973)。因此,企业的学习过程应当以对环境变动的认知和适应为指向。Hedberg(1981)提出组织能够通过学习来分析和预测环境变动的因果关系,做出反应,同时,企业又能利用学习所得来影响环境。也就是说,企业针对环境变动的反应性调整或者主动使用知识来适应环境的行为,提高了组织和环境之间的一致性,这样,组织学习即具有被动反应性,又具有主动控制性。
(二)组织学习的模式
Argris和Schon区分了组织学习的不同模式,认为与著名的Lewin经验学习相似的模式可以称之为单环学习。在单环学习中,企业通过具体经历的观察、回顾和思考形成抽象概念,再在新环境中检验概念,发现和纠正其中的不足与错误。但是,在此过程中并没有质疑和改变组织的基本意愿、信念和价值观。企业可以利用单环学习来获取经验,察觉和解决问题,判断和预测未来,但是,组织的政策和目标并未发生变动。单环性学习培养的是企业扫描环境以及控制目标实现的能力(Morgan,1986)。很显然,单环学习是一种改良性学习、维持性学习,只适用于发生可预测的常规性波动的环境中的企业,有利于改善日常程序。但是,一旦环境变动的不确定性加剧,如果企业仍以单环学习应对的话,就会导致组织知识的刚性而阻碍企业灵活地适应环境。
Argris和Schon(1978)在单环学习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双环学习的模式。在双环学习中组织不仅为了提高效率和实现目标而总结经验和对策,还要在对组织准则、目标、战略和价值观质疑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所以,企业必须形成鼓励怀疑,欢迎挑战,勇于放弃的态度,培养开放、变通的学习精神。企业通过双环学习在开放中沟通,在质疑中调整,检查和舍弃原有的思维模式。组织成员能够通过双环学习的锻炼改变思维方式,增强直觉和洞察力,能动性地思考企业如何应对环境变动。因 此,双环学习是创新型学习和认知性学习,比单环学习相比更适用于动态的环境中的企业组织。
很多学者指出企业进行单纯的单环学习或单纯的双环学习都存在着缺陷:单环学习有使组织应对环境变化时失去灵活性的危险,而双环学习则可能会使企业失去组织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连贯性和稳定性,遭遇掌控不力而陷入混乱的危险。基于此,Argris和Schon(1978)进一步提出了再学习的概念。再学习是指企业学习如何进行组织学习,是一种元学习。企业通过再学习的过程,分析并且反思有关组织学习的事件和行为,学会在灵活应对多变难测的环境和保证组织的发展延续性之间取得平衡。
(三)学习模式、环境变动与组织变革的匹配
不同的学习模式适用于不同环境变动下的组织变革。单环学习与复杂、稳态、可预测的环境对企业反应性适应的要求相一致,因为可估计的环境波动可以通过学习历史、总结经验、运用惯例来形成和实施应对措施,在微调型的组织变革中实现企业与环境的适应。
而复杂、动态、可预测的环境对企业计划性适应的要求则需要双环学习的支撑。环境的变动可以预测,能够通过精心计划做好充分的事先准备,因此,对于历史行为的提取和学习非常重要,但是变化频繁而集中的环境变动仅仅运用惯例和经验是无法完全适应的,更多的时候需要企业对以往的规则和目的进行修正和改善,甚至全盘舍弃。此时,强调开放和质疑的双环学习对于企业来说是保证适应环境的有力的学习模式。
复杂、动态、不可预测的环境变动从表面上来看杂乱无序,难以应对。在这样的环境中,要求企业必须把握住灵活性和稳定性之间的平衡。因为,一旦纠缠于应付毫无头绪的环境变动,很容易就使企业在过分的质疑和否定中迷失方向,模糊使命,甚至可能导致内部分裂。所以,在保证柔性能力的同时,企业必须学会理性反思,学会深层分析。因此,为了兼顾连贯性和灵活性,组织学习必须上升到再学习的高度,从而才有可能在挑战性更强的环境中保持并提升企业的适应力。
对于学习模式、环境变动与组织变革之间关系的分析所基于的是权变性、系统性的视角。组织的学习模式没有固定不变的唯一的、最佳的选择,只有跟随环境的变动来调整学习方式和学习重点,才能顺利地实现组织变革,使企业获取和提升环境适应力,拥有竞争优势。总之,以“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观点来看待环境,看待组织学习和组织变革,才是提升企业环境适应力的根本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