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通道:自然家园中的生命走廊

来源 :风流一代·经典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fc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4月的一天,加拿大班夫国家公园生态监控摄像中闪过一个轻灵的身影,引起了研究人员的注意——竟然是一只漂亮的落基山猞猁!它越过摄像机镜头,走过动物通道,消失在茫茫雪原之中。
  监控室里一片欢呼声,因为等待这位“稀客”已经很多年了——猞猁是落基山脉中极珍稀的大型野生动物,监控录像这首次确凿的记录,意味着这种动物已突破了公路对其家园的割裂和阻碍,而班夫公园关于动物通道的故事系列也记上了新一笔。
  班夫国家公园:从“吃肉的公路”到生命廊道榜样区
  众所周知,交通网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血脉”。然而,随着肆意“生长”的公路、铁路如蛛网般遍布大地,却也对地球上的野生动物们产生了巨大的威胁。
  作为高速公路系统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美国每天道路上致死的大小动物(包括鸟类)达100万只左右。据统计,从1976年到2002年间,仅佛罗里达州就有超过800头黑熊死于车轮之下,相关的人身财产损失也同样触目惊心。
  在中国,情况也并不乐观,曾有研究者考察过某公路,在100公里长的路段中发现了61处被轧死的动物,包括兔子、刺猬、獾和数种鼠类。而诸多超级工程如河流大坝、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等,更是阻隔和割裂了诸多珍稀野生动物(鱼类)原有的栖息地和迁徙路线。
  还有不少科学家指出,野生动物命丧车轮下只是表面现象。人类交通网所导致的动物家园破碎才是更大的威胁——动物对于穿越交通线有着本能的恐惧和回避,这些庞大的人类工程对于它们来说是陌生和充满危险的,不敢贸然穿越。而栖息地破碎会导致生态系统结构割裂,野生动物无法正常觅食、迁徙和繁殖,近亲繁殖和稀有基因的丧失则导致种群退化甚至灭绝。
  为此,人类做了诸多努力。今天,在世界各地的诸多动物通道工程中,加拿大的班夫国家公园算得上是最典型、最出色的榜样,被盛赞为野生动物生命通道的“标杆地区”。
  班夫国家公园坐落于落基山脉心脏地带,风光极为壮美旖旎,拥有顶级的湖光山色,也是加拿大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带,是棕熊、黑熊、麋鹿、大角岩羊和丛林狼等动物的传统栖息地。更重要的是,横贯加拿大全境的国道Trans--CanadaHighway从班夫国家公园中穿过,在夏季,每天通过的车辆达数万辆,加上每年慕名而来的数百万游人,这一带堪称加拿大西部交通最繁忙的地段。曾经,穿越班夫国家公园的国道被称为“吃肉的公路”,每年在这里死于非命的野生动物不计其数。
  为了保护这些美丽的生灵,班夫公园做出了巨大的努力——1982年,第一个野生动物过路隧道建成。今天,在公园83公里长的主要高速公路两侧已竖立起2.4米高的全封闭式动物防护栏,并陆续修建了45座不同类型的野生动物通道,从横架山谷的桥洞、大型天桥到小规模的管道涵洞都有。其分布密度达到了每1.75公里便有一处,堪称是世界上野生动物通道最密集的地区。
  自1996年该公园正式开始对野生动物通道进行监测以来,已积累了20多万次的野生动物通过记录。在一个长达6年的持续监测中,班夫公园记录到70只灰熊、637头黑熊、710头美洲豹、2899只狼、2801只豺、22173头麋鹿、12156只鹿和2107只羊成功穿越通道的详细信息……昔日事故高发地段的交通事故发生率下降了80%,而有蹄类动物的道路死亡率则下降了96%,绿色通道拯救了无数生灵。
  人与动物和谐共存的道路还很长
  在当今世界,类似班夫公园这样对动物通道苦心经营的地区和机构真是少之又少,动物通道的建设远比想象中更为复杂——不仅需要强大的财力支持,还需要动物学、道路工程、生态学等方面专业人员的协同工作。而建成之后的监测、评估和不断的改进与维护,更是重中之重。
  还有不少地方,虽然人们已经做出巨大努力,却为时已晚——例如,1999年美国拆掉了已建成100多年的缅因州埃德沃水库。可早在20多年前,这条河里的三文鱼就因大坝的存在,无法洄游繁殖而消失了,它们还能再度归来吗?
  根据多年的观察统计,不同种类的野生动物对通道的适应过程各不相同——从“这是什么?”到“这可以做什么用?”再到真的迈出穿越的第一步,平均需要5年的时间。像麋鹿、黑熊这些适应性较强的动物或许只要两三年就能学会使用通道,而类似狼獾这样的“谨慎怀疑派”,可能一踌躇就是十几年。
  从研究结果看,虽然运动学习曲线很长,但一旦开始使用,对通道的使用频率就会很快增加。也就是说,每有一只动物通过通道,就意味着它对公路障碍的一次突破,也是其物种延续的一个胜利。
  一只美洲狼獾用了15年学会使用人类为它修建的通道,那么人类还需要多久才能真正走上与动物和谐共存的道路呢?
  拿中国来说,我国野生动物通道的研究与实践还处于起步阶段,2004年年底,河南驻马店一信阳高速公路穿越了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国内首次专门设置野生动物通道的高速公路。此外,云南思茅一小勐养高速公路为亚洲象等野生动物设计了通道,而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共设计修建了30多处野生动物通道。根据近年来的观察,藏羚羊等野生动物对青藏铁路动物通道的利用率快速提升,这一生态保护工程初显成效。
  除了路上的动物通道,水利水电工程中的鱼道也十分重要。大坝会导致江河阻隔,使上下游水文改变。到20世纪晚期,北美已经拥有近400座鱼道,日本则有1000余座。进入21世纪后,我国新建的鱼道有安徽巢湖鱼道、北京上庄新闸鱼道、西藏狮泉河鱼道、青海湖柳沙河鱼道等。
  几十年来,世界动物通道不断发展,可问题也接踵而至——人们发现,动物远没有人那样“聪明”,让其绕远去寻找“过街天桥”或者“地下通道”,实在是困难重重。即便是走到眼前,许多动物初看到这种奇怪的人类设施时也完全不知所措,胆小的甚至逃之夭夭。
  班夫公園的动物通道看似浑然天成,实际煞费苦心。例如大型动物“过街天桥”被完全设计成野生环境,高大的树木遮挡视线,浓密的灌木则大大降低了桥下车流的噪声。小小的涵洞式通道也没有被忽视,涵洞在雨季会影响动物通行,工作人员细心地在洞壁上安装了“栈道”,作为小动物的避险和应急通道。
  (蓝伟斌摘自《中国国家地理》2015年第3期)
其他文献
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时代?技术的发展、物质的充裕究竟是解放了人,还是束缚了人?是把人推向更加自主的方向,还是更加容易失去自我,陷入真人秀般的妄想?  他们活在“楚门的世界”里  我被跟踪了,不是被某人,而是被摄像机。它隐藏在某处,或者说无处不在——也许在厨房外的灌木丛里,也许在浴室的镜子后面,或者在我朋友书桌上那盆花的土里。除了摄像机,说不定还有观众通过电视机看着我的一举一动。  乔尔·古尔德博士2
期刊
童年出家后,常听师长们训诫大家:“做和尚就要像个和尚,你们不要画地自限,要做什么像什么才好啊!”我听了以后,谨记在心。  记得当时正逢抗日战争期间,民生匮乏,寺院经济更是捉襟见肘。我那时只是一个小沙弥,看到常住这么困难,就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上山采无花果(可以染布),一面增加常住的收入,一面可以帮常住巡逻看守山林,以防小偷盗伐林木。  数年后,我奉师命到焦山定慧寺就读佛学院,但每值假期,我一定赶快回
期刊
家住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塔巴莎,曾经是一家餐厅里一名普普通通的服务员。可如今,她一举成名,成为了家财万贯的大富翁。而所有的财富竞都是她喂养的一只宠物猫带来的。这只神奇的招财猫被她唤作“塔塔酱”,它拥有一张特别的脸,不是妩媚动人,而是时时刻刻保持着愤怒。就是这张独具风情的脸卖萌到底,为它的主人塔巴莎赢得了数不清的财富。  闺蜜一脸无奈地说:“瞧,我这只猫可真是太不招人爱了。你看它长得多丑:两颗尖尖的龅牙
期刊
“身穿白绫袍,头戴黄纱帽。走路慢腾腾,游泳像船摇。”这是我国民间一道猜动物的传统谜语,谜底就是我们熟悉的家禽:鹅。  在不少人心目中,鹅显得呆头呆脑,只不过是一份盘中肴而已,其实这是低估了鹅的作用。在家禽中,鹅是以长寿著称的,一般的鹅可以活到30岁~50岁。鹅在军警界是值得称道的助手,史载,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有天深夜,三州節度使李想率领9000兵士讨伐吴元济,为掩盖行军中的响声,他
期刊
一个月前,肯尼亚焚毁了数百支从非法偷猎者手中缴获的象牙。按照狩猎术语,大象属于最难狩猎的“五大个”动物之一,该类别中的其他四种动物是犀牛、花豹、水牛和狮子。显然这个术语是作为这些动物最大敌人的人类发明的。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大象已经不到50万头,而在上世纪初它们的数量还是300万~500万之间。犀牛和狮子的数量下降得更快,每种动物现在只剩下2.5万只左右,而整个非洲大陆的山地大猩猩已经只剩下880只。
期刊
已经68岁的埃尔顿·约翰是英国摇滚巨星,被称赞为英国乐坛常青树,曾经为电影《狮子王》创作了红遍全球的插曲《今夜爱无限》。埃尔顿倡导恋爱性别自由权利,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他多次表示盼望寻找恰当的机会,与普京面对面讨论俄罗斯的恋爱性别自由等事宜。  在10天前,从媒介上看到埃尔顿的想法后,俄罗斯演员斯托利亚罗夫和搭档克拉斯诺夫打算和他开玩笑,便分别假装成普京及其发言人,小心翼翼地致电埃尔顿,严肃表示
期刊
埃里克·马多克斯是海豹突击队中士,他在追捕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侯赛因的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  他讲述过自己与一个渔夫的对话过程,给美军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信息,并帮助他们追捕到萨达姆——  我在伊拉克城市提克里特的审讯,正处在关键时刻。时间非常紧迫,我只能问一些非常简单而直接的问题,并且需要在一種紧张的对立关系中,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换。  “你在萨马拉(伊拉克城市)住多久了?”  “我一生都在这里。”
期刊
记得一个故事,说是一个美国嬉皮士来到喜马拉雅山寻找一种很稀有的动物:雪豹。这种动物稀罕到很少有人真正看见过。这个嬉皮士历尽艰险,最后来到山顶的一座寺庙,庙里的高僧听闻后问他是否找到了。这人说:“没有。”高僧想了想,留下一句:“那岂不是太好了。”  我一直很喜欢这个故事,特别是在第二次去过大理之后。  重游大理,虽逛得惬意,新鲜感却有些减退。路过一家书店时,买了一本旅行指南——《大理的游侠时光》,我
期刊
自安史之乱后,南方学子开始在科举考试中超过北方学子;且随着时间推移,差距越拉越大。北宋年间,来自陕西的司马光和来自江西的欧阳修,因为招生名额,吵了天翻地覆的一架。  欧阳修提倡“以才取人法”,即以考分高低论英雄,叫做“考试公平”,此法对南方学子大为有利;司马光提倡“逐路取人法”,即各路(省)每年固定进士录取额度,北方考生即便低于南方考生一百多分,也能录取,这叫做“区域公平”。欧阳修是为了保证考试的
期刊
①  年轻的时候,自己总觉得能看透一个人,哪怕看透一件事,就是一种本事。想着人生就是一场按图索骥,把想看的、想走的都过去、都回味,在羽翼渐丰的世界里,便有了山高水长的积蓄。  可是若干年后,我才发现,真正的成长,是一场去粗取精的展览,把看懂的、看透的埋藏,在人生巨大的加工厂里,研磨出的一切才叫阅历。  什么是看透?其实大部分人都具备看透的本领,时间或长或短,真相就会像风干的肉条,最后露出了干巴巴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