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抱石的“恐水症”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54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8年,傅抱石定居重庆,在中央大学任教不久,就一连几次上班迟到。那天,校长看着他气喘吁吁晚到的样子说道:“先生,如果嫌距离远,可以再换一个住的地方。”傅抱石说:“住的地方倒不用换,只要给我找一个力气大的同伴背我走就行。”校长很诧异,当傅抱石将原因告诉他后,他马上给傅抱石安排了一个校工。
  原来,傅抱石自己说有恐水症,上班途中要过一段条小河,他总要绕过小河。有了专人接送后,傅抱石再也没有迟到过。他每次趴在校工的背上过河,总是紧闭双眼。如果遇到下雨天,到了河边,他会把正撑开的雨伞合上。校工不解其意,他说想体验被雨淋的感觉。
  多年后,傅抱石被邀请到大连去参加一个书画论坛,开会之余,大家提出到海里游泳。到了海边,好友们扑腾腾跳进海里畅游起来,他只是慢腾腾地脱了鞋子,站在几厘米深的浅水里,眼睛紧闭一动不动。午饭时,一位朋友说:“我忘了先生有恐水症,记得当年您在重庆连条小河都不敢蹚过呢!”傅抱石笑道:“很多人说我有恐水症,其实不是那回事,当年是我故意说的。”朋友惊愕不已。傅抱石解释,在重庆期间开始对水产生浓厚兴趣,并有意识地将水作为绘画表现的直接对象。让人背着过河只是为了让自己更放松地体验“水意象”,每次过河闭上眼睛,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不同形态的水的意象,每次都有新感觉,傅抱石回去后就拿起画笔迅速描绘下来。那段时间,他探索了水在艺术表达上的多元性,画出了很多以水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编辑/张金余)
其他文献
大刘和大赵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一个勤快能干,一个懒散拖沓;一个急性子,快人快语,一个是慢性子,磨磨叽叽。  他们的孩子小俊和小智差不多大,在同一所学校上学,两个孩子也完全不同,一个很勤快,很主动,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都很强,一个则习惯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除了亲自去上学外,剩下来的所有的事,几乎都是父母一手操办的。  你觉得小俊和小智,哪个是大刘的孩子,哪个又是大赵的孩子?  如果我告诉你,能干的小
1870年平安夜。理查德·瓦格纳和妻子科茜玛商量好不互送圣诞礼物。他们太窘迫了。不过,瓦格纳还是计划了一个惊喜之礼。  两个多月来,瓦格纳一直在精心创作一首曲子,预备圣诞节早晨在科茜玛的卧室门外演奏。该曲灵感来源自他后来的歌剧《齐格弗里德牧歌》的主旋律,以及两年前他为孩子们写的一首小摇篮曲。圣诞节前三个星期,瓦格纳完成了《齊格弗里德牧歌》,然后安排指挥家汉斯·里希特招募小乐队成员。里希特进行了秘密
在荷兰的鹿特丹市,有一家远近闻名的“坏蛋”理发店。每天早上7点,理发店前就排起长队。不少外地人慕名而来,即使在坐了三四个小时火车后再等到11点,他们也毫无怨言。因为没有预约服务,所以排队是唯一能享受到理发店服务的方式。  理发店的门面不大,装修风格简约而有复古气息。这里是男人的专属空间,女士免进。店里提供啤酒或者威士忌,还有现场的摇滚band,架子上有最新的《花花公子》,空气中永远弥漫着酒精、香烟
突然觉得新生命的诞生是一件无比美好的事。  小宝宝刚出生,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眼还没睁开,嘟着嘴,扎撒着一双小手,更不会说话,只是依偎在妈妈的怀里美美地吮吸着甘甜的乳汁。既能在妈妈怀里咯咯地笑,也不会因为被冻着而哇哇大哭。稍大一点,时常一只手扶着床沿慢慢挪动,然后用小手去抓柜子里的玩具,“扑通”一声,自己坐了一个屁墩儿……  真是一件神奇而可爱的事情。  到了年少轻狂的十几岁时,少年做事冲动,容易
从前有一个朋友说,世界上的好书,他已经读尽,似乎再没有什么好书可看了。当时许多别的朋友不以为然,而较长一些的朋友就更以为狂妄。现在想想,却也有些道理。  世界上的好书本来不多,除非爱书成癖的人(那就像抽鸦片抽上瘾一样的),真正心悦诚服地手不释卷,实在有些稀奇。还有一件最令人气短的事,就是许多最伟大的作家往往没有什么凭借,却做了后来二三流的人的精神上的财源了。柏拉图、孔子、屈原,他们一点一滴,都是人
曾经以为,我的儿子将来会很聪明,读书也不会太困难。因为从孩子两岁起,就会背很多唐诗,并且这些唐诗,是我教上一两遍孩子就会背的。在亲戚朋友面前,他也会很大方很自然地把这些表现出来,博得一片赞扬声。  然而,等到孩子上学了,从幼儿园一直到小学一年级,学习显得很吃力,成绩实在不尽如人意。什么原因呢?去跟老师接触,了解到,孩子在学校一直比较胆小,不大合群,学习上有问题也不敢问老师。  我分析了一下,和我们
女人都爱漂亮,但有的只是追求漂亮的脸蛋和华丽的衣服。倘若没有内在的修为,再华美的袍子也会爬满虱子,远观惊艳,近瞧作呕。经过成长,女人拼的是让人觉得舒服。  《南村辍耕录》里讲:南宋有位官员,想在杭州找个夫人,找来找去没有可心的。后来有人给他带来一个叫奚奴的姑娘,人长得漂亮,问会干什么,回答会温酒。周围的人都笑,这位官员没笑,就请她温酒试试。头一次,酒太烫,第二次又有点凉,第三次合适了。从此以后,温
青年时期,杨振宁在芝加哥大学学习物理学。那时,美国风靡填字游戏,杨振宁到了迷恋的地步,他利用一切时间填字,一个游戏就要花费好几个小时,遇到难一点的,需要花好几天时间。  一家游戏机构组织填字大赛,冠军奖金为五万美元。杨振宁和四位同学报名参赛。五个人一起绞尽脑汁地排列字母,常常通宵达旦。答案寄出后不久,主办方通知他们并列第一,因为奖金只有一份,因此需要加赛决胜负。再次拿到题目,杨振宁又投入到填字游戏
一个精神救治中心邀请我去与病人座谈,希望我以一个作家的视角帮助病人找到心灵的出口。参与座谈的病人中有高级知识分子,有工人市民,但是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疾病特征,他们都认为自己已经被生活逼得没有活路了,被世界抛弃了,并被家庭所不容。  其中有一位大学考古系的副教授,因为评正教授落选,他认为学院领导歧视他,评委们认为他在学术上无成绩,然后他就开始怀疑自己的人际关系和专业能力,甚至开始抱怨当初让自己选择了这
1944年,画家徐悲鸿精心创作了一幅《奔马图》,画中奔马四蹄腾空,舒展豪迈,用笔坚实有力。画的右下方题字曰:“孟圭先生教之。三十三年夏,悲鸿。”  孟圭,即黄孟圭,1925年,在美国留学获硕士学位后,转赴欧洲,与在法国留学的徐悲鸿结识。两个人一见如故,大有相见恨晚之感,很快便成为挚友。其时,国内时局动荡,来自北洋政府资助的留学官费中断,徐悲鸿和夫人蒋碧微正处于极度贫困之中,于是黄孟圭便写了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