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起主导地位,教师只有自始至终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管理和领导。教师的管理方式对课堂心理气氛有直接的影响。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师需要优化自身的领导方式去营造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
中图分类号:G442 文献标识码:A
Pondering of Building Harmonious Class Atmosphere
YANG Meiling
(Yichun New Star English Training School, Yichun, Jiangxi 336000)
AbstractBe the leader of class teaching, teacher should manage and lead the teaching all the class. The management style of teacher has direct influence on class psychology atmosphere. And as leader of class teaching, teacher should optimize his management style to build a harmonious class atmosphere.
Key wordsbuild; harmonious; class; psychology atmosphere
当今一些学校的英语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究其重要原因,在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没有协调好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没有创设一个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因此,如何让学生能在一个和谐课堂心理气氛中积极学习,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去探析、去思考。
1 课堂心理气氛的内涵及类型
心理气氛是指群体在共同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群体中占优势的比较稳定的情绪状态,它表现为群体中的心境、情绪体验、情绪波动以及人际关系,对工作及周围环境的态度等。课堂心理气氛主要是指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表现。广义的课堂心理气氛包括班级里师生的交互作用和班级同伴关系所形成的情绪气氛。狭义的课堂心理气氛是指教师的领导方式造成的情绪气氛。在此,我们仅从狭义的角度来分析。
根据我国心理学工作的研究,课堂气氛的优劣可由注意状态、情感状态、意志状态、定势状态、思维状态等指标反映出来。并依据这些指标,将课堂气氛划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
2 课堂心理气氛与领导方式
课堂心理气氛作为学习活动与学习的个性特征的中介环节,是通过影响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情感体验以及评价效应进行制约课堂学习效果,在不同的课堂气氛中,不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学习情感体验、学习注意里存在差异,学习中的智力活动和情感活动也有所不同,教学效果自然也就差异。许多教育实践表明,良好和谐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智力活动呈最佳状态,还会使学生得到一种愉快、成功的体验,并陶冶情操,保持一种积极的学习心态。不良的课堂心理气氛会淹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抑制智力活动,使学生产生倦怠烦闷、冷漠之感,久而久之将失去学习的兴趣,甚至厌学、逃学。即使是同一个班级也会存在不同的“气氛区”。例如,一位教师上课课堂内、学生坐立不安、烦躁乱动;而另一位教师上课时却气氛热烈,同学们思维活跃。一种积极而和谐的良好气氛能否形成,受到许多因素影响,其中一个关键的因素是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不同的领导方式所产生的课堂气氛是不一样的,即使同一班级,也会因不同的教师的领导方式不同的而形成的课堂心理气氛,进而对学生的心理行为产生影响。
根据教师对权力的使用方式,可以把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专断型(或权威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种。关于领导方式对学生学习成果及情感表现的影响究竟如何,美国心理学家勒温等人进行了研究,其后果从团体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和儿童是否喜欢这该团体经验的情况表现这两方面分析发现:在权威型领导下的儿童,工作成果最好,他们很快,而且很有效率地达到预期目标。然而,他们都表现紧张,故意和侵犯等消极情感。在民主领导下的儿童,其情感表现最佳,成员与领导之间或成员与成员的情感温馨而和谐。就工作成果而言,他们虽然不像权威领导组那样有效,却比放任型领导组要优秀。至于放任型领导下的儿童,无论在工作成果和情感表现方面结果均不不理想,因为在需要在成人领导的情境下缺少必要的领导。儿童花大部分时间摸索、彷徨和纷扰不安中,使他们既无成果之言,又对这种团体产生消极的情感。另外也有人做过相似实验,通过实验表明:虽然专断型的领导方式虽然在短期内能使学生(儿童)取得最好佳学习效果,民主型却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教师的领导方式对课堂心理气氛有直接的影响。一般认为:专断型的表现要求学生严肃,学生只能端坐,用耳朵听,用眼睛看,不能动手、动口,学生稍有违背,就采用训斥与压服的办法保持消极的稳定,这种领导使课堂呆板,学生容易产生压抑情绪和反抗情绪;放任型的领导方式对学生无所要求,以致造成学生纪律松懈,互相干扰,妨碍学习;民主的领导方式表现出师生间互相尊重,教师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易造成师生相互信任与支持的积极和谐的心理气氛。课堂的行动越民主,学生表示更高的赞许。
但实际上,上述教师三种的领导方式,对学生的影响既有积极的,又有消极的。在具体教学中,运用哪种领导用于教学,必须要以学生的发展阶段为依据的。一般说来,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自然需要更多的指导,需要计划一切,安排一切,引导学习,但不能实行专断方式。随着学生的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丰富,到了中学甚至到了大学阶段时,采取民主的领导方式最佳,当然也不能放任自流,在必要的时候教师给予指导。
3 和谐的课堂气氛的营造
由于营造课堂心理气氛要涉及到许多因素。下面就从教师的领导方式的角度,从宏观上树立目标把握一些共同原则去营造课堂心理气氛模式,来谈如何营造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
一要把握自己。教师只要现实地了解自己的长处、缺点、目标、人格和特殊才能(特质)之后,才能希望符合自己需要营造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有了这种需要之后,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堂领导方式。
二要了解学生。教师必须使课堂的心理气氛符合自己的需要以外,还要符合学生的成熟、需要、人格和能力。每个班级是不同的,因此课堂的心理气氛的某些部分的开放(不是固定的 )不是预先决定的,要了解学生,就应该首先了解他们的过去的经验性质。如果他们长期以来接受的是专断的领导方式,一下让他们接受民主的领导方式,对他们的发展是不利的。因此,在这两种转型过程必须有一个中间适应阶段。
三要明晰目标。在进行课堂教学,教师的头脑中必须对自己需要的营造和谐的心理气氛的目标很清楚,怎样确定确定目标也很明确,使自己营造和谐的心理气氛不容易出现偏差。
四要掌握火候和适时。在营造和谐的心理气氛时,一些年轻教师常常会出现这样一个问题:既想要和“学生打成一片”,又要维护纪律和自己的权威,结果出现面对学生的混乱纪律总有一种无所适从的情况。因此,教师要适时把握“和学生打成一片”和与维护课堂纪律的分寸,做到有张有弛。
五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由于师生的人际关系中,教师是较为主动的一方,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怎样的学生观。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及自觉为班集体贡献力量的愿望与行动,有利于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的营造。
参考文献
[1]卢秀安.现代心理教育.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6.
[2]陈琦主.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
[3]徐胜三.中学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5.
[4]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4.
[5]张承芬.教育心理学.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6]邵瑞珍.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中图分类号:G442 文献标识码:A
Pondering of Building Harmonious Class Atmosphere
YANG Meiling
(Yichun New Star English Training School, Yichun, Jiangxi 336000)
AbstractBe the leader of class teaching, teacher should manage and lead the teaching all the class. The management style of teacher has direct influence on class psychology atmosphere. And as leader of class teaching, teacher should optimize his management style to build a harmonious class atmosphere.
Key wordsbuild; harmonious; class; psychology atmosphere
当今一些学校的英语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究其重要原因,在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没有协调好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没有创设一个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因此,如何让学生能在一个和谐课堂心理气氛中积极学习,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去探析、去思考。
1 课堂心理气氛的内涵及类型
心理气氛是指群体在共同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群体中占优势的比较稳定的情绪状态,它表现为群体中的心境、情绪体验、情绪波动以及人际关系,对工作及周围环境的态度等。课堂心理气氛主要是指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表现。广义的课堂心理气氛包括班级里师生的交互作用和班级同伴关系所形成的情绪气氛。狭义的课堂心理气氛是指教师的领导方式造成的情绪气氛。在此,我们仅从狭义的角度来分析。
根据我国心理学工作的研究,课堂气氛的优劣可由注意状态、情感状态、意志状态、定势状态、思维状态等指标反映出来。并依据这些指标,将课堂气氛划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
2 课堂心理气氛与领导方式
课堂心理气氛作为学习活动与学习的个性特征的中介环节,是通过影响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情感体验以及评价效应进行制约课堂学习效果,在不同的课堂气氛中,不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学习情感体验、学习注意里存在差异,学习中的智力活动和情感活动也有所不同,教学效果自然也就差异。许多教育实践表明,良好和谐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智力活动呈最佳状态,还会使学生得到一种愉快、成功的体验,并陶冶情操,保持一种积极的学习心态。不良的课堂心理气氛会淹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抑制智力活动,使学生产生倦怠烦闷、冷漠之感,久而久之将失去学习的兴趣,甚至厌学、逃学。即使是同一个班级也会存在不同的“气氛区”。例如,一位教师上课课堂内、学生坐立不安、烦躁乱动;而另一位教师上课时却气氛热烈,同学们思维活跃。一种积极而和谐的良好气氛能否形成,受到许多因素影响,其中一个关键的因素是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不同的领导方式所产生的课堂气氛是不一样的,即使同一班级,也会因不同的教师的领导方式不同的而形成的课堂心理气氛,进而对学生的心理行为产生影响。
根据教师对权力的使用方式,可以把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专断型(或权威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种。关于领导方式对学生学习成果及情感表现的影响究竟如何,美国心理学家勒温等人进行了研究,其后果从团体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和儿童是否喜欢这该团体经验的情况表现这两方面分析发现:在权威型领导下的儿童,工作成果最好,他们很快,而且很有效率地达到预期目标。然而,他们都表现紧张,故意和侵犯等消极情感。在民主领导下的儿童,其情感表现最佳,成员与领导之间或成员与成员的情感温馨而和谐。就工作成果而言,他们虽然不像权威领导组那样有效,却比放任型领导组要优秀。至于放任型领导下的儿童,无论在工作成果和情感表现方面结果均不不理想,因为在需要在成人领导的情境下缺少必要的领导。儿童花大部分时间摸索、彷徨和纷扰不安中,使他们既无成果之言,又对这种团体产生消极的情感。另外也有人做过相似实验,通过实验表明:虽然专断型的领导方式虽然在短期内能使学生(儿童)取得最好佳学习效果,民主型却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教师的领导方式对课堂心理气氛有直接的影响。一般认为:专断型的表现要求学生严肃,学生只能端坐,用耳朵听,用眼睛看,不能动手、动口,学生稍有违背,就采用训斥与压服的办法保持消极的稳定,这种领导使课堂呆板,学生容易产生压抑情绪和反抗情绪;放任型的领导方式对学生无所要求,以致造成学生纪律松懈,互相干扰,妨碍学习;民主的领导方式表现出师生间互相尊重,教师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易造成师生相互信任与支持的积极和谐的心理气氛。课堂的行动越民主,学生表示更高的赞许。
但实际上,上述教师三种的领导方式,对学生的影响既有积极的,又有消极的。在具体教学中,运用哪种领导用于教学,必须要以学生的发展阶段为依据的。一般说来,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自然需要更多的指导,需要计划一切,安排一切,引导学习,但不能实行专断方式。随着学生的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丰富,到了中学甚至到了大学阶段时,采取民主的领导方式最佳,当然也不能放任自流,在必要的时候教师给予指导。
3 和谐的课堂气氛的营造
由于营造课堂心理气氛要涉及到许多因素。下面就从教师的领导方式的角度,从宏观上树立目标把握一些共同原则去营造课堂心理气氛模式,来谈如何营造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
一要把握自己。教师只要现实地了解自己的长处、缺点、目标、人格和特殊才能(特质)之后,才能希望符合自己需要营造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有了这种需要之后,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堂领导方式。
二要了解学生。教师必须使课堂的心理气氛符合自己的需要以外,还要符合学生的成熟、需要、人格和能力。每个班级是不同的,因此课堂的心理气氛的某些部分的开放(不是固定的 )不是预先决定的,要了解学生,就应该首先了解他们的过去的经验性质。如果他们长期以来接受的是专断的领导方式,一下让他们接受民主的领导方式,对他们的发展是不利的。因此,在这两种转型过程必须有一个中间适应阶段。
三要明晰目标。在进行课堂教学,教师的头脑中必须对自己需要的营造和谐的心理气氛的目标很清楚,怎样确定确定目标也很明确,使自己营造和谐的心理气氛不容易出现偏差。
四要掌握火候和适时。在营造和谐的心理气氛时,一些年轻教师常常会出现这样一个问题:既想要和“学生打成一片”,又要维护纪律和自己的权威,结果出现面对学生的混乱纪律总有一种无所适从的情况。因此,教师要适时把握“和学生打成一片”和与维护课堂纪律的分寸,做到有张有弛。
五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由于师生的人际关系中,教师是较为主动的一方,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怎样的学生观。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及自觉为班集体贡献力量的愿望与行动,有利于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的营造。
参考文献
[1]卢秀安.现代心理教育.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6.
[2]陈琦主.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
[3]徐胜三.中学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5.
[4]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4.
[5]张承芬.教育心理学.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6]邵瑞珍.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