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口不能言臆对”

来源 :汉字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tv1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史知识》2007年第7期登有李知文先生的文章《〈愚公移山〉的“要言妙道”》,文中有“口不能言臆对”,“系因精神遭受刺激而心情极度抑郁所致,药石不能奏效,扁鹊无能为力。”李知文先生这样解释“口不能言臆对”,恐怕不对。
  辛弃疾《六州歌头·晨来问疾》的“口不能言臆对”,出自西汉贾谊《鹏鸟赋》:“鹏乃叹息,举首奋翼;口不能言,请对以臆。”盖“鹏集予舍”,贾谊“私怪其故”,故“发书占之”而“问于鹏”。辛词借以指鹤:鹤亦“口不能言”,所以也要“臆对”。总之,“口不能言臆对”不是“系因精神遭受刺激而心情极度抑郁所致”。
  “口不能言臆对”以下的“虽扁鹊药石难除。有要言妙道,往问北山愚,庶有瘳乎”,就是臆对之辞。其中“要言妙道”,出自西汉枚乘《七发》:“今太子之病,可无药石针刺灸疗而已,可以要言妙道说而去之”。
  至于这首词及词中臆对之辞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当是见仁见智的事。辛弃疾自称“戏作以自释”。我觉得,于戏作之中,除了透出作者愚公移山之心志以外,似乎暗含辛对皇帝(朝廷)报有希冀之意,希望能像北山愚公那样,“帝感其诚”。愚公精诚所至,“(天)帝感其诚,命夸蛾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辛弃疾精忠报国,慷慨有大略,或许“(皇)帝感其诚”。若此则个人得以展其才用,为国效命:而恢复中原之大业庶乎有成。
  
  (通讯地址:102600 北京大兴区林校北路25号)
其他文献
一、语义构成  联合式复合词由两个地位平等的语素构成。《汉书》应劭注联合式双音词共301个,数量第二,约占全书双音词总数的33.22%,约占复合词总数的35.14%。从构词语素意义之间的关系来看,其构成方式主要表现为:
期刊
0.相关背景  本文的考察范围是从1999年至2002年公开发表的有关对外汉字教学研究的成果,成果的来源主要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几种重要刊物及对外汉语教学的有关会议论文集。
期刊
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en Poe)是19世纪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诗人、评论家和散文家。他在世界文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基于他具有创造性的、深奥的短篇小说以及他的批评理论。他提出了短篇小说的创作理论并第一个自觉地把短篇小说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在《评霍桑的故事重述》(1842)一文中,他提出了自己著名的小说理论:小说的创作过程是由作家精心设计了某种要达到的单一效果,然后虚构情节,
期刊
徐德江先生在《论汉字的科学性》中指出:“明确简约”是一切信息载体内部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是推动信息载体不断发展的一种内在动力,是信息载体科学性的标准。一切信息载体首先都必须“明确”,否则不能传递信息;但是,为了传递信息的高效率,在不影响“明确”的前提下,信息载体要尽可能“简约”。(徐德江,2007)  我们完全赞同徐德江先生的论点。下面谈一谈我们对这一理论的评析。    一、“明确简约”指的是什么
期刊
《左传·隐公元年》“郑伯克段于鄢”一节引用了《诗经·大雅·既醉》“孝子不匮,永锡尔类”两句诗。作为传统名篇的《郑伯克段于鄢》又为众多古文教本、选本所选用,比如被众多大学中文系选作教材的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即选取了此篇。但该教材以“同类”训句中“类”字,此后出版的《古代汉语》教材、古文选本、《诗经》注本亦多持此说,但考之于《既醉》的主旨、句意和同类句式,就会发现以“类”为“同类”的说法与这几个
期刊
《汉字文化》2003年第1期刊载了裴伟的《“胎孩”浅释》一文,文章指出元曲中习见的“胎孩”是个使用较广的联绵词,变体有“台孩”、“抬颏”等,纠正了一些辞书的错误。作者还进一步溯源,指出唐诗“五月造我语,知非台儗人”中“台儗”是“胎孩”的语源。  蒋绍愚先生在《近代汉语研究概要》中谈到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的方法时曾指出:“考释近代汉语的口语词,如果为了阅读或编纂词典,那么弄清某词语是什么意思就可以了。但
期刊
一    在体育或文娱活动中,作为对呐喊助威组织的称谓“lɑlɑ队”,已经进入我们的日常用语和传媒语言。这个词的词义和语音都很明确,但是这个词的词形(本文指的是词语的书写形式)是“拉拉队”还是“啦啦队”呢?可说是见仁见智。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商务印书馆,2005年)收录“拉拉队”词目,指“体育运动比赛时,在现场给运动员呐喊助威的一组人”,没有收“啦啦队”词目。可见它是把“拉拉队”作为推
期刊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非常丰富,“语言”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苏州昆曲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各种方言“申遗”似乎也备受鼓舞,高淳方言“申遗”,长泰方言“申遗”,南通方言“申遗”,等等,可谓此起彼伏。在对具有“活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戏曲的保护问题上,“许多学者建议设立生态保护区来保护”;{1}那么,对“语言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该持有怎样的态度呢?    一、语言作为“财富”    不久
期刊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40年代是小说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对于中国西式知识分子的自嘲,对中国化了的西方文明的再审视是这一年代相当一部分作家作品的共同倾向。与左翼作家愤怒斥责的政治讽刺相比,钱钟书对知识阶层的嘲笑,与整个中国命运的联系,当然不很直接,但他的小说代表作《围城》却有着历史透视的相当深度。。今天人们再读《围城》亦不能不叹服于作者广博的知识、高超的反讽技巧、对人物的隐秘心理和心理转折的挖掘以及对人
期刊
今年来,我们语言学界出现了一个“语言文字大论坛”,引起了广大专家、学者的关注。金秋时节,我对“语言文字大论坛”进行了访问,现把所了解到的信息报道如下。  “语言文字大论坛”(下称“大论坛”)是由北京一些语言学专家、教授发起的,由北京冬雪教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学术沙龙。大论坛讨论的主要内容在《汉字文化》杂志上发表。从2007年1月25日开幕以来,至今已经举办了9期。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