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明显程度的提升,人民收入逐年上涨。在此环境下,我国人民开始对保险业务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保险行业取得了空间发展,并逐步成为了我国经济市场的一大主流行业。然而,在保险行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当中的一些制约发展因素也逐步露出水面,引发了社会大众的关注。基于此,文章就我国保险业务发展的制约因素出发,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几点发展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保险业务;制约因素;发展对策
我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近年来,国内经济发展态势一片良好,在市场化经济的形成与壮大的历程中,我国整体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我国人民平均寿命逐年延长,当前已经步入了老龄社会。虽然我国的保险市场在此过程中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扩大,但无论是从保险深度、密度,还是保险资金方面,我们都可以看出保险业务与国际水平存在较大差距,长期以往,势必影响到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鉴于此,对我国保险业务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展开探讨与研究,将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保险业务发展特点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保险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并逐步呈现以下特点:①保险费用增长速度快。根据市场调查数据显示可得:2015年全国保险费用收入2.4万亿元,比2014年增加20个百分点,剔除个别保单的影响,保险费实际的增长速度大概为17%,同期保险业总资产达12.4万亿元左右。②保险业已在国内市场占据一定的份额。截止2015年底,我国的保险业预计利润2823.6亿元,同比增长38%。保险资金运用实现收益7803.6亿元,同比增长45.6%,平均投资收益率7.56%。保险业经营效益大幅度上升,而且规模还在持续扩大。③保险在国民生活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尤其是在养老、农业、健康方面,这意味着部分居民的晚年生活、医疗费用和灾后生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障。
二、我国保险业务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保险险种结构不太完善合理
我国的保险业扔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其所表现的发展水平和速度虽然偏快,但是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含量并不高。这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精算人员的缺乏,使得保险公司在设计险种时难以完全照顾到社会大众对保险的需求。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我国的人口分布广泛,不同的人群,不同地区的人们对保险险种需求千差万别。我国保险险种设计虽然依据了一定的精算数里基础,但是毕竟缺乏相应的险种设计经验,难以与国际水平相媲美。缺乏了多样化,且结构合理的保险险种,势必对我国保险业务的发展造成影响。
(二)保险金额偏低,保险责任范围偏小
投保人购买保险的目的是通过获得保险赔付来实现自身的经济保障,而自己投保的资金金额同时也决定了保障的的大小。现阶段我国的保险险种普遍存再保险金额低、责任范围窄的特点,尤其突出的是人身保险中的医疗险和意外险。随着物价水平的不断上涨,消费者变得越来越理性,他们开始觉得投保也难以获得自己所需的经济保障,这种情况的存在制约了我国保险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三)保险机构内部风险控制弱化
作为一门系统化、复杂的市场活动,保险业务的特性决定了市场必须要有一个较为高效的监控制度,以实现对保险行为的监管和控制。然而,就目前的实际来看,市场并未建立严格的监控制度,由于缺乏了相应的制度支持,保险机构的交易决策和交易执行等方面都相继出现了风险。近年来,国内外保险市场所出现的几次重大亏损事件,基本都是由于内部监管不力,使得微小的风险逐步扩大,从而造成无法弥补的巨额损失。
三、我国保险业务发展的战略性对策
(一)革新经营理念,建立科学合理的经营机制
保险业务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各企业经营意识的提高。新时期下,保险公司应脱离传统经营理念的禁锢,树立一种全新的、符合市场经济发展态势的良性理念,并用新的理念带领整个企业贯彻经营的决策。只有在科学高效、现代化的经营理念的带领下,才能增强保险公司的时代认识,才能在保险行业中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才能确保保险公司的经营工作与保险业务的长远发展战略规划目标相融合。为此,保险公司一方面应要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并把衡量服务水平的指标作为考核的要素,以逐步提高服务质量,寻找企业赚取利润的结合点。此外,还要创新性地建立代理人聘用、管理及考核机制。提高各子公司代理人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以改善代理人服务水平不高等状况。
(二)加快推进保险立法,为保险业务规范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保险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的当前背景下,务必要使保险的各方面法律关系都十分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都十分严谨,才能适应市场改革的发展需要。为此,首先必须要先制定国家级的《保险法》作为保险市场的根本法则。其次,有关职能部门还应要通过制定政策的规章制度来明确各监管部门的职责,为保险提供制度支持。譬如说:要以保险市场的实际情况为基点,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树立全局观念,增强超前意识,用一种发展的眼光进行长远规划,以适时地对原有的《保险法》条款、条例进行修订,并出台与《保险法》条款、条例相匹配的,具有权威性和法律效力的法律解释,澄清过往的交易认识,让相关人员能以法律为准绳指导实践,以增强保险业务行为的可操作性。
(三)完善合作机制,提升银保合作深度和广度
银行保险业务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新型中间业务,是现代金融企业实施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的重要体现,可以实现银行、保险双方资源的共享。为此,银行和保险公司应在站在国际金融发展趋势的战略高度去重新认识银保业务,以树立一种全新的现代金融发展理念,规避短期保险行为的发生。其次,还要结合我国保险业和银行自身的发展特点,选择一种适合共赢发展的合作模式,以促进业务和经营等方面的协同发展。除外,还可以建立一个银行、保险产品联合开发机制,研发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银行保险产品,以推动银行保险业务纵向发展。
(四)稳定保险人才市场,加强保险人才队伍建设
随着保险业发展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保险公司的内部组织架构日益复杂,并开始呈现出性质多异、管理多异等特征,倘若公司仍旧在采用传统的多套结构,那么势必会带来保险人员的快速膨胀,以引发工作流程效率降低等问题。根据这种情况,保险公司必须要从人员建设入手,以充分发挥其特有的功效,凸显其优势,稳定保险人才市场。首先,监管部门应积极采取制约措施,出台相关制度规定,规范保险人才有序流动。此外,还要充分调动各专业教育机构,培养适合保险业务岗位需求的保险人才,并鼓励保险公司增强培训,使相关职能人员能快速明确工作要点,适应所处岗位的发展需要,从源头上解决保险人才供求不平衡的问题。
四、结语
综上所述,保险行业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行业,它的高速发展为社会保障工作带来便捷、高效,以及推动我国金融业加快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从长远发展的利益来看,只有从我国保险业务发展的特点出发,针对当中的制约因素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积极探索和寻找新的发展对策,以解决发展中难以避免的“瓶颈”问题,建立科学的经营体系,才能确保保险业长久、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作雄;胡明保;李江;;江苏农业保险经营模式选择及发展构想[J];中国保险;2010年02期
[2]潘勇辉;刘飞;;加强财政支持农业保险的政策选择[J];经济研究参考;2010年30期
[3]陈蔚;;农村低碳保险发展的创新模式探讨——基于江苏农村低碳保险的调查[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关键词】:保险业务;制约因素;发展对策
我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近年来,国内经济发展态势一片良好,在市场化经济的形成与壮大的历程中,我国整体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我国人民平均寿命逐年延长,当前已经步入了老龄社会。虽然我国的保险市场在此过程中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扩大,但无论是从保险深度、密度,还是保险资金方面,我们都可以看出保险业务与国际水平存在较大差距,长期以往,势必影响到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鉴于此,对我国保险业务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展开探讨与研究,将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保险业务发展特点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保险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并逐步呈现以下特点:①保险费用增长速度快。根据市场调查数据显示可得:2015年全国保险费用收入2.4万亿元,比2014年增加20个百分点,剔除个别保单的影响,保险费实际的增长速度大概为17%,同期保险业总资产达12.4万亿元左右。②保险业已在国内市场占据一定的份额。截止2015年底,我国的保险业预计利润2823.6亿元,同比增长38%。保险资金运用实现收益7803.6亿元,同比增长45.6%,平均投资收益率7.56%。保险业经营效益大幅度上升,而且规模还在持续扩大。③保险在国民生活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尤其是在养老、农业、健康方面,这意味着部分居民的晚年生活、医疗费用和灾后生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障。
二、我国保险业务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保险险种结构不太完善合理
我国的保险业扔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其所表现的发展水平和速度虽然偏快,但是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含量并不高。这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精算人员的缺乏,使得保险公司在设计险种时难以完全照顾到社会大众对保险的需求。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我国的人口分布广泛,不同的人群,不同地区的人们对保险险种需求千差万别。我国保险险种设计虽然依据了一定的精算数里基础,但是毕竟缺乏相应的险种设计经验,难以与国际水平相媲美。缺乏了多样化,且结构合理的保险险种,势必对我国保险业务的发展造成影响。
(二)保险金额偏低,保险责任范围偏小
投保人购买保险的目的是通过获得保险赔付来实现自身的经济保障,而自己投保的资金金额同时也决定了保障的的大小。现阶段我国的保险险种普遍存再保险金额低、责任范围窄的特点,尤其突出的是人身保险中的医疗险和意外险。随着物价水平的不断上涨,消费者变得越来越理性,他们开始觉得投保也难以获得自己所需的经济保障,这种情况的存在制约了我国保险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三)保险机构内部风险控制弱化
作为一门系统化、复杂的市场活动,保险业务的特性决定了市场必须要有一个较为高效的监控制度,以实现对保险行为的监管和控制。然而,就目前的实际来看,市场并未建立严格的监控制度,由于缺乏了相应的制度支持,保险机构的交易决策和交易执行等方面都相继出现了风险。近年来,国内外保险市场所出现的几次重大亏损事件,基本都是由于内部监管不力,使得微小的风险逐步扩大,从而造成无法弥补的巨额损失。
三、我国保险业务发展的战略性对策
(一)革新经营理念,建立科学合理的经营机制
保险业务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各企业经营意识的提高。新时期下,保险公司应脱离传统经营理念的禁锢,树立一种全新的、符合市场经济发展态势的良性理念,并用新的理念带领整个企业贯彻经营的决策。只有在科学高效、现代化的经营理念的带领下,才能增强保险公司的时代认识,才能在保险行业中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才能确保保险公司的经营工作与保险业务的长远发展战略规划目标相融合。为此,保险公司一方面应要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并把衡量服务水平的指标作为考核的要素,以逐步提高服务质量,寻找企业赚取利润的结合点。此外,还要创新性地建立代理人聘用、管理及考核机制。提高各子公司代理人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以改善代理人服务水平不高等状况。
(二)加快推进保险立法,为保险业务规范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保险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的当前背景下,务必要使保险的各方面法律关系都十分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都十分严谨,才能适应市场改革的发展需要。为此,首先必须要先制定国家级的《保险法》作为保险市场的根本法则。其次,有关职能部门还应要通过制定政策的规章制度来明确各监管部门的职责,为保险提供制度支持。譬如说:要以保险市场的实际情况为基点,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树立全局观念,增强超前意识,用一种发展的眼光进行长远规划,以适时地对原有的《保险法》条款、条例进行修订,并出台与《保险法》条款、条例相匹配的,具有权威性和法律效力的法律解释,澄清过往的交易认识,让相关人员能以法律为准绳指导实践,以增强保险业务行为的可操作性。
(三)完善合作机制,提升银保合作深度和广度
银行保险业务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新型中间业务,是现代金融企业实施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的重要体现,可以实现银行、保险双方资源的共享。为此,银行和保险公司应在站在国际金融发展趋势的战略高度去重新认识银保业务,以树立一种全新的现代金融发展理念,规避短期保险行为的发生。其次,还要结合我国保险业和银行自身的发展特点,选择一种适合共赢发展的合作模式,以促进业务和经营等方面的协同发展。除外,还可以建立一个银行、保险产品联合开发机制,研发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银行保险产品,以推动银行保险业务纵向发展。
(四)稳定保险人才市场,加强保险人才队伍建设
随着保险业发展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保险公司的内部组织架构日益复杂,并开始呈现出性质多异、管理多异等特征,倘若公司仍旧在采用传统的多套结构,那么势必会带来保险人员的快速膨胀,以引发工作流程效率降低等问题。根据这种情况,保险公司必须要从人员建设入手,以充分发挥其特有的功效,凸显其优势,稳定保险人才市场。首先,监管部门应积极采取制约措施,出台相关制度规定,规范保险人才有序流动。此外,还要充分调动各专业教育机构,培养适合保险业务岗位需求的保险人才,并鼓励保险公司增强培训,使相关职能人员能快速明确工作要点,适应所处岗位的发展需要,从源头上解决保险人才供求不平衡的问题。
四、结语
综上所述,保险行业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行业,它的高速发展为社会保障工作带来便捷、高效,以及推动我国金融业加快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从长远发展的利益来看,只有从我国保险业务发展的特点出发,针对当中的制约因素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积极探索和寻找新的发展对策,以解决发展中难以避免的“瓶颈”问题,建立科学的经营体系,才能确保保险业长久、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作雄;胡明保;李江;;江苏农业保险经营模式选择及发展构想[J];中国保险;2010年02期
[2]潘勇辉;刘飞;;加强财政支持农业保险的政策选择[J];经济研究参考;2010年30期
[3]陈蔚;;农村低碳保险发展的创新模式探讨——基于江苏农村低碳保险的调查[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10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