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分析了工程经济投标报价与施工管理中易出现的风险;并提出了风险防范与应对措施。
关键词:工程经济;管理;风险控制;措施分析
一、投标报价风险
1.招标工程清单量与施工图量不符
《清单计价规范》规定:“由于工程量清单的工程数量有误或设计变更引起的工程量增减,属于合同约定幅度以内的,应执行原有的综合单价”。在莆田西天尾的安特紫荆城中施工图不符的现象,清单中注明外墙采用砂岩线条,而图纸中采用的是GRC线条,从而导致了计价方式的冲突。
在经济迅猛发展时期,业主往往在初步设计阶段就进行招标,因为初设的深度不够,施工企业所编制的“综合单价”不可能涵盖施工图的全部内容,开工以后施工图陆续到场,才发现与初设图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内容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甚至有些部分一直持续多次变更虽不属一类变更,却超过投标综合单价达10%。例如安特紫荆城就单别墅外墙已更改三次,至今未能确定。
2.招标工程量清单漏项或与计量规则不配套
例如三组团项目,由于设计深度不够,承包商即使事前发现井点降水漏项,但也无法改变业主再一次将风险转移给承包商。
3.投标施组风险
在投标阶段,施工企业需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这个投标实施性施组,一是为中标而不敢突破招标指导性施组,造成较大亏损。如三组团基础,招标指导性施组的钢筋约五千吨,投标施组就向其靠近,结果实际投入了七千吨。二是投标实施性施组的编制往往不受重视,或是投入人员少,或是编制者经验不足,有时为了中标还将施工方案一再简化,中标后才发现其施工方案缺乏可行性,不具备实施性的意义,极易造成亏损,比如垂直运输等等。
4.低价竞标风险
目前,我国建筑市场屡屡发生不合理压价竞争,其主要原因一是施工企业比例失调的买方市场,为缓解人员窝工和设备闲置,实现设备的现值化,不得不走进为中标而压价的怪圈;二是业主对招投标制度认识片面,以为招投标的目的就是压低价格;三是概算评审部门墨守成规,严守“三算”间不能突破的戒律,照搬已落后于市场和施工实践的“概算指标”及行业定额,低概算的后果,是层层压价。
二、施工管理风险
施工阶段是风险比较集中的阶段,可以归纳以下几种情况。
1.施工方案选择的风险
施工常受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如工期、资金、设备、地质、水文、气候、技术标准等的变化,如安特紫荆城由于多次不能确定施工方案致使工期不断拖延,因而造成工期停滞不前。
2.安全质量工期风险
施工中,如果施工人员没有严格遵守技术规范、施工规程、安全操作细则,这些过失行为可能导致安全质量事故;业主要求工期紧,增大了投入,却得不到补偿;都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3.劳务分包风险
项目需用大量的农民工,虽对其进行了培训、考核和取证,但他们对施工环境不熟悉,操作经验不足,存在工伤隐患和质量事故的风险。若劳务队伍选择有误,还会引起合同纠纷,造成法律风险。
4.物资机械采购和管理风险
材料采购,特别是主材,如砂石、水泥、钢筋等,由于施工周期长、用量大、资金紧缺、场地限制,市场价格变化幅度大,但又不可能在市场低谷时一次全部采购。
机械设备配置,除企业自有设备,还需利用大量社会资源,租赁各机械设备如塔吊、施工电梯等。在施工过程中,由于非企业原因造成工序不连续的局部停待工(塔吊爬升、施工电梯加节等);还有像建筑外围防护的脚手架等,如未及时跟上施工进度,极易造成工期拖延和安全隐患;或调配和使用不当,机械利用率不高;施工方案变化需提前退租而引发合同纠纷等。
5.合同风险
有些业主缺乏平等互利的“双赢”观念,盲目追求“少花钱多办事”,在合同条件中,尽其所能囊括了对施工企业的制约条款,把1%~2%的总承包风险费,当成转嫁一切风险的防空洞,把不可预见的风险、任何原因造成的工期延误、非不可抗力造成的损失、工程量增加等,均由承包商自行消化。
三、工程经济风险防范与应对措施
风险虽然具有多样性、不确定性、潜在性,但仍然是可知的,只要我们根据风险的类型进行具体分析,从精细化管理入手,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就能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1.提高对工程经济管理的认识
(l)正确处理工期与效益的关系
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重进度,轻效益,为提前工期而不惜血本加大投入的事例举不胜举。只有正确处理好工期和效益的关系,企业才能得到有利的发展。
(2)加强工程技术与经济管理的结合
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施工方案缺少经济比较;二是预算人员大多不参加施工方案研究,无从进行经济分析;三是施工中发现设计与实际不符时,不能较快做出反应。因此,今后应加强工程与经济工作者的合作,从组织机构上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综合功能的团队。
2.建立完善的工程经济管理体系
(l)建立完善组织体系
为适应招投标和强化工程经济管理,成立专业对口部门,负责预算成本的检测及监控、企业定额测定和索赔管理;另在公司与项目部两级,配备了专职时商务经理,负责商务、合约及成本等工作。
(2)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引入竞争机制
为减少管理过程中的漏洞和不规范行为,工程经济相关部门形成了完善的内部监督体系。引入竞争机制,开展工程项目内部竞标,适当地引进外部分包单位参与施工,以便找出管理差距和盈亏责任。
3.具体措施
(1)提高投标报价水平,是经济管理的重要源泉
首先,要对技术方案进行合理和经济的比选,根据合同要求、工程特点、工期、质量标准,结合企业自身的施工经验、技术力量和装备等,制定符合实际、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其次,要结合企业管理水平,认真测算工程项目的成本;再是要报价合理,充分体现企业的技术和设备优势,充分考虑项目风险,并成立技术和经济专家评审小组,对施组、成本和报价进行论证,给投标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2)做好企业定额建设,实行责任成本管理宜设专门的企业定额测定机构,把企业定额的建设纳入企业的日常管理中,成为夯实基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成本否决的原则,采用工料机限额控制,动态管理,恢复工号、派工单、材料限额卡及司机运转日志等班组管理制度。
(3)培植成建制外协劳务队伍,严格执行准入制度,加快两层分离。一是要加强劳务队伍的综合素质培训,对外协队伍按资金、信誉、业绩、技术实力、熟练工人等有关指标实行分级注册,按工程大小、难易程度实行相应的准入制度;二是要招标选择成建制的劳务队伍,严格审查和明确劳务分包合同条款。
(4)严格合同管理和过程控制
项目实施过程中,以合同方式明确双方的责、权、利,不能以包代管。合同从签订、履行至终止的全过程,应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并建立档案和记录。大宗材料采购、机械采购和租赁,宜采用招标竞价方式择优,由相关业务部门主办,归口合同部门统一管理。同时,要加强索赔意识,针对施工实际情况与合同约定差异,及时收集资料和取证,请监理签认;资料准确完整、有理有据、客观、依法撰写索赔报告,把握索赔时机向业主提出索赔。
四、总结
工程与经济,两者相辅相成,企业只有在工程项目实践中,不断地加强风险管理,努力规避、转移和减轻风险,从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提高集约化管理水平,才能保证企业做强做大,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工程经济;管理;风险控制;措施分析
一、投标报价风险
1.招标工程清单量与施工图量不符
《清单计价规范》规定:“由于工程量清单的工程数量有误或设计变更引起的工程量增减,属于合同约定幅度以内的,应执行原有的综合单价”。在莆田西天尾的安特紫荆城中施工图不符的现象,清单中注明外墙采用砂岩线条,而图纸中采用的是GRC线条,从而导致了计价方式的冲突。
在经济迅猛发展时期,业主往往在初步设计阶段就进行招标,因为初设的深度不够,施工企业所编制的“综合单价”不可能涵盖施工图的全部内容,开工以后施工图陆续到场,才发现与初设图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内容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甚至有些部分一直持续多次变更虽不属一类变更,却超过投标综合单价达10%。例如安特紫荆城就单别墅外墙已更改三次,至今未能确定。
2.招标工程量清单漏项或与计量规则不配套
例如三组团项目,由于设计深度不够,承包商即使事前发现井点降水漏项,但也无法改变业主再一次将风险转移给承包商。
3.投标施组风险
在投标阶段,施工企业需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这个投标实施性施组,一是为中标而不敢突破招标指导性施组,造成较大亏损。如三组团基础,招标指导性施组的钢筋约五千吨,投标施组就向其靠近,结果实际投入了七千吨。二是投标实施性施组的编制往往不受重视,或是投入人员少,或是编制者经验不足,有时为了中标还将施工方案一再简化,中标后才发现其施工方案缺乏可行性,不具备实施性的意义,极易造成亏损,比如垂直运输等等。
4.低价竞标风险
目前,我国建筑市场屡屡发生不合理压价竞争,其主要原因一是施工企业比例失调的买方市场,为缓解人员窝工和设备闲置,实现设备的现值化,不得不走进为中标而压价的怪圈;二是业主对招投标制度认识片面,以为招投标的目的就是压低价格;三是概算评审部门墨守成规,严守“三算”间不能突破的戒律,照搬已落后于市场和施工实践的“概算指标”及行业定额,低概算的后果,是层层压价。
二、施工管理风险
施工阶段是风险比较集中的阶段,可以归纳以下几种情况。
1.施工方案选择的风险
施工常受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如工期、资金、设备、地质、水文、气候、技术标准等的变化,如安特紫荆城由于多次不能确定施工方案致使工期不断拖延,因而造成工期停滞不前。
2.安全质量工期风险
施工中,如果施工人员没有严格遵守技术规范、施工规程、安全操作细则,这些过失行为可能导致安全质量事故;业主要求工期紧,增大了投入,却得不到补偿;都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3.劳务分包风险
项目需用大量的农民工,虽对其进行了培训、考核和取证,但他们对施工环境不熟悉,操作经验不足,存在工伤隐患和质量事故的风险。若劳务队伍选择有误,还会引起合同纠纷,造成法律风险。
4.物资机械采购和管理风险
材料采购,特别是主材,如砂石、水泥、钢筋等,由于施工周期长、用量大、资金紧缺、场地限制,市场价格变化幅度大,但又不可能在市场低谷时一次全部采购。
机械设备配置,除企业自有设备,还需利用大量社会资源,租赁各机械设备如塔吊、施工电梯等。在施工过程中,由于非企业原因造成工序不连续的局部停待工(塔吊爬升、施工电梯加节等);还有像建筑外围防护的脚手架等,如未及时跟上施工进度,极易造成工期拖延和安全隐患;或调配和使用不当,机械利用率不高;施工方案变化需提前退租而引发合同纠纷等。
5.合同风险
有些业主缺乏平等互利的“双赢”观念,盲目追求“少花钱多办事”,在合同条件中,尽其所能囊括了对施工企业的制约条款,把1%~2%的总承包风险费,当成转嫁一切风险的防空洞,把不可预见的风险、任何原因造成的工期延误、非不可抗力造成的损失、工程量增加等,均由承包商自行消化。
三、工程经济风险防范与应对措施
风险虽然具有多样性、不确定性、潜在性,但仍然是可知的,只要我们根据风险的类型进行具体分析,从精细化管理入手,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就能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1.提高对工程经济管理的认识
(l)正确处理工期与效益的关系
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重进度,轻效益,为提前工期而不惜血本加大投入的事例举不胜举。只有正确处理好工期和效益的关系,企业才能得到有利的发展。
(2)加强工程技术与经济管理的结合
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施工方案缺少经济比较;二是预算人员大多不参加施工方案研究,无从进行经济分析;三是施工中发现设计与实际不符时,不能较快做出反应。因此,今后应加强工程与经济工作者的合作,从组织机构上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综合功能的团队。
2.建立完善的工程经济管理体系
(l)建立完善组织体系
为适应招投标和强化工程经济管理,成立专业对口部门,负责预算成本的检测及监控、企业定额测定和索赔管理;另在公司与项目部两级,配备了专职时商务经理,负责商务、合约及成本等工作。
(2)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引入竞争机制
为减少管理过程中的漏洞和不规范行为,工程经济相关部门形成了完善的内部监督体系。引入竞争机制,开展工程项目内部竞标,适当地引进外部分包单位参与施工,以便找出管理差距和盈亏责任。
3.具体措施
(1)提高投标报价水平,是经济管理的重要源泉
首先,要对技术方案进行合理和经济的比选,根据合同要求、工程特点、工期、质量标准,结合企业自身的施工经验、技术力量和装备等,制定符合实际、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其次,要结合企业管理水平,认真测算工程项目的成本;再是要报价合理,充分体现企业的技术和设备优势,充分考虑项目风险,并成立技术和经济专家评审小组,对施组、成本和报价进行论证,给投标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2)做好企业定额建设,实行责任成本管理宜设专门的企业定额测定机构,把企业定额的建设纳入企业的日常管理中,成为夯实基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成本否决的原则,采用工料机限额控制,动态管理,恢复工号、派工单、材料限额卡及司机运转日志等班组管理制度。
(3)培植成建制外协劳务队伍,严格执行准入制度,加快两层分离。一是要加强劳务队伍的综合素质培训,对外协队伍按资金、信誉、业绩、技术实力、熟练工人等有关指标实行分级注册,按工程大小、难易程度实行相应的准入制度;二是要招标选择成建制的劳务队伍,严格审查和明确劳务分包合同条款。
(4)严格合同管理和过程控制
项目实施过程中,以合同方式明确双方的责、权、利,不能以包代管。合同从签订、履行至终止的全过程,应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并建立档案和记录。大宗材料采购、机械采购和租赁,宜采用招标竞价方式择优,由相关业务部门主办,归口合同部门统一管理。同时,要加强索赔意识,针对施工实际情况与合同约定差异,及时收集资料和取证,请监理签认;资料准确完整、有理有据、客观、依法撰写索赔报告,把握索赔时机向业主提出索赔。
四、总结
工程与经济,两者相辅相成,企业只有在工程项目实践中,不断地加强风险管理,努力规避、转移和减轻风险,从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提高集约化管理水平,才能保证企业做强做大,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