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讨论式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来源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wen_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型设计对课堂教学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个是可以让你的课堂结构特征很明显,给人视觉美的享受。一个是提高教学效率,给学生更多的实惠。本文笔者从语文课堂中的“在‘讨论式’课型的构建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语文课堂问题的设计艺术”为话题来谈谈一些做法,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讨论式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1-0037-01
  
  随着教育教学的发展,教育教学的科学化与教育教学的理论化程度越来越高,课程研究与课堂类型的建设也越来越普遍受到教育者和教育学研究者们的关注,正因为这样,教育理论的多元化、多样化的倾向也越来越明显。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今天,各种社会教育才如此丰富多彩,也是因为这样,这个时代的教育才具有了如此强的生命活力。
  课堂设计也是教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值得人们去研究的教育的重大课题。可是现在人们对课堂类型的研究还处在一个相对初级化的、不太深入的阶段。人们常常注意到的是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讨论和研究,而忽视了课堂类型的研究、设计、建构与创生。所以,现代教学课堂的类型的研究不多,类型也不够丰富,成了现代教育的一大遗憾。特别是语文课堂课型更是有待人们去努力。
  其实语文课在这方面应该是有所作为的。因为不论从学科特点上来看,还是从知识体系上来看,以及从知识的创生状况来看,都可以在这方面给人们的作为提供足够的空间与很多的方便。
  在这里,笔者想从语文课堂中的“在‘讨论式’课型的构建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语文课堂问题的设计艺术”为话题来谈谈我的一些做法,虽然做得很不够,但我想只要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也算是尽了绵薄之力吧。
  课型设计对课堂教学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个是可以让你的课堂结构特征很明显,给人视觉美的享受。一个是提高教学效率,给学生更多的实惠。
  在这个信息交流特别便利的社会环境里,要让教师在一堂语文讨论课上起到主导的作用,那是不容易的事。所以要上好这样的课,那就一定要进行课型的设计,而讨论式课型中的一个最关键性的环节就是问题设计。
  如何把学生带到教学情境中去,同时要张弛有度,这是语文课堂教学问题设计时要注意的两个重要目标,这是极难做到的。但是一旦做到了,就会让课堂变得别致,变得精粹。下面我想结合《荷塘月色》的教学实例来谈谈这个话题。
  过去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常常用“讲授式”课,可是课堂效果与课程效果总是令人不满意。但又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于是就想改变一下课型来上上看,由此就想到了“讨论式”课型。可是要讨论,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作为讨论的对象好呢?笔者找了很多资料,看了很多问题设计,如:有以“这几天我心里颇不宁静”为设计问题的基点的,有以荷塘的美景描写为设计问题的基点的,还有以江南旧俗作为设计问题的基点的,不一而足,可是看了之后还是觉得不称意,于是又仔细的去品读教材,重新审视这篇文章,觉得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好,一、给学生描写景物的方法;二、给学生表达情绪的技巧;三、感受语言的美。但这三个基本目标都可以从一个基本点延展开去,那就是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于是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去预习,你读了这篇课文后,你看看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同时想想作者为什么要写看到这些、听到这些、想到这些呢?把问题设计好了,我如释重负地舒了一口气,以为可以解决问题了。第二天上课时,问学生对所预习的内容掌握得怎么样时,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这些问题都能很好地答出来。可是就是为什么会只看到这些、听到这些、想到这些?就众说纷纭了。这说明我的问题设计旨意还不够明显,还要进一步加以限制,增设问题的条件,是促成答案趋向于相对具体化、唯一化的重要方法 。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明白我提问的目的,准确地把握题旨,同时又可以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于是就在这样一个基础上,给学生提示道:如果你看到这些、听到这些、想到这些之后你会产生哪些感受,并请与作家的感受进行对照,你们的感受有哪些不同?于是学生就从这个角度去思考说:老师,我觉得我们读了这些文字之后都觉得很美,很是快意,可是我们总觉得与朱自清的感觉不这样,他总有一种莫名的忧郁感。
  另一生说:不是说不出,我们感受到的是那种鲜艳的、柔婉的,同时也是细腻的却不带一点浮华的美,而朱先生的却是一种在热忱中总有一种孤独与凄清,在沉静中总有一种无奈,那是一种凄凉,那是一种哀怨。
  我惊奇地看着这学生,满意地点着头。
  另一生说:老师,好像不全是凄凉与哀怨,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一种浓郁的忧愁。
  我明白学生指的是什么,但是为了让学生懂得从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内容,就说,那你看看能不能从原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来呢?
  一生又怯怯的说道:不宁静。
  我向他点点头,笑笑,然后说再找一个相应的词来换一下,这时一生随口而出说:“烦呗!”
  如果是这样,你们看“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句话怎么样理解不就好办了吗?
  结果这课上得很热烈,也很让我满意。
  从以上这个教学案例让我感觉到:上好一节讨论课,设计问题是特别重要的。
  那么如何来设计问题呢?想要设计好的问题要注意以下一些特性。
  第一、要注意到问题的封闭性,什么叫做问题的封闭性呢?就是让你提出的问题有完全对等的答案,这个答案应该是一个有性度的答案,而不应该是像万金油似的答案——好象什么都可以,什么都存在一些问题的答案(语文题最容易出现这种现象,这也是我们现代语文教育比较难于把握的)。要设计这样的问题就得按课程的要求出发,从文本出发,以文本作为提问的唯一依据。这是一个重要的前提。像前例所说的“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就是这一特性的具体体现。
  第二、要注意到问题设计的开放性,所谓开放性就是从这一问题可以延展出新的问题来,这个问题不应该是一个死结,而应该是可以转化的问题。只有这样提出的问题才有一个伸展的空间。这样提出的问题才有回旋的余地。上例中所举的“作者为什么要写看到的这些、听到的这些、想到的这些”,而不写看到的另外的听到的另外的,为什么不想到其它的呢?从这个问题中我还可以展开,还可以得出更多的子命题来,这样就使讨论的空间得以进一步的扩展。这就使这个问题具有了相应的开放性。
  第三、设计问题还应该具有统领性,要能统涉全文,这样才能让学生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理解和把握,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
  综上所叙,课型设计是一个特别科学的,同时又是特别必要的教学理论研究的领域,又是一个还有待人们去开发的处女地,真诚的希望广大同仁从这里出发,为我们的课型研究开发出一遍绿洲。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