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信息化时代己经到来,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在改变着我们的学习、生活方式;适应信息化的要求,需要我们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诞生了新的课程——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新学科,信息化时代决定了它的应用价值,要求我们能够了解信息,学会收集、处理、利用信息,学会利用它去解决问题,学会生活,学会思考,学会创新,所以探索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规律,寻求合适的教学方法、策略,是教学的重要任务。
一、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其价值在于学会使用它去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问题。同时它也是一种“工具”,然而在功能上它很强大,复杂了些,只有我们真正理解、掌握了它的应用,才能够体会到它的优越性。
二、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理念
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寻求教学策略。其次要转变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变为教师在教学中充当学生的“组织”、“引导”、“帮助”、“促进”者,努力去创设教学情境,设计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的目标。
三、获取教学信息,形成教学思想、思路
1、要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善于从学生了解需要,认识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及兴趣所在,使其转化为教学中教师的思想资源、教育源泉,做出正确的教学设计。
2、要能够从学生中来、回到学生中去,在这个过程中体会、体验教学的全过程,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学需要改进的内容,及时总结,形成可行性的教学策略、方法。
3、操作中的表现:A、能够经常问:怎样操作?B、能够经常说:为什么这样操作?C、问一问:还有其它的方法吗?D、会不会应用操作→创新?
4、教学操作时的注意点:A、在速度上要适当,不宜过快。B、指针不能随意移动,避免影响学生的注意力。C、语言与动作要协调。
四、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策略
1、信息技术工具性强,符合计算机的层次性、创新性,在选择教学方法上,应本着“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的思想,从整个教学内容上考虑可行性、有效性。就目前来看“任务驱动教学法”具有较好的效果。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教与学的过程是学生建构知识与能力的过程,形成自己的信息素养。选取学习、生活中有意义、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形成可行性的有效任务,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他们的兴趣,让学生树立信心、相信教师,共同建立并形成良好师生氛围,实现教学目标。
2、“任务驱动”的实现策略采取“问题策略”,即提炼问题、形成任务、促进知识的学习与能力形成。实施过程: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新知运用。
3、任务设计上要体现以下几点:A、任务要能够实现教学目标。B、根据问题策略去组织教学内容,形成有效的任务。C、任务在设计上要易于操作,具有可操作性,带动理论的学习。D、任务在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识学平、兴趣,要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以此选材,以此为基点。E、任务的设计要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F、任务的设计能够培养学生学会“知识与能力”的迁移能力。
五、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实施教学
1、对于情境的设计,首先要了解、认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将教学要求、目标通过一定的教学情境展示出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再提出教学要求及要实现的任务。
2、注意引导策略(逐步引导,渐进学习,巩固提高,熟练操作,学会应用),要让学生易于接受,消除畏惧心理,建立信心。
3、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做好课堂的有效调控,保证教学顺利进行,有序而不乱,严而不沉闷,有的放矢;其次在教学内容处理上,通过情境提出相应的任务以后,要将实现的过程给学生,相信学生,在时间、空间上给学生以自由(但不是放松)发现问题、帮助解决的任务,促进学生能够实现任务,必要时加以强调、总结。
六、建立评价机制,保证教学效果
(1)评价方式:首先从课堂评价入手,以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为出发点,对学生的作为做出合理的评价。对优秀学生要给予表扬,在肯定他们成绩的同时,要更进一步提出创新要求;当然不好的学生我们更要从多角度肯定他们的长处,积极引导他们向好的方向发展,使学生树立信心。再者经过阶段性的学习,我们要能够对学生、教学情况有一个阶段性的认识,找出不足,调整教学,同时注意总结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的建立以及信息素养的培养。最后学习结束要进行总结性的评价,明确学习的主要内容,以及掌握的信息技术对我们学习、生活能够带来的帮助。(2)评价内容:首先是知识的评价,要求能够掌握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再者是能力方面的评价,操作能力是基础,应用是根本,在具有学会迁移知识、操作的能力,具有学习思想、作品创作、学习应用的能力。(3)评价策略:建立和内容、方式相适应的思想、方法,做出评价结果,可以建立学生平时表现档案、学习成绩档案、作品创新档案。
七、反思、探索、提高
思想的变化往往决定着你的整个教学,对每一堂课而言,教学目标相同,但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策略来实现,所谓“教无定法”在这儿能体现出来,这就要求教师注意自己的教学过程,能够了解自己,认识到存在的不足以及需要改进、改变的地方,反思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同教学结果的出现情况,及时做出判断,调整教学内容、方法,策略,进一步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不断积累、总结,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一、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其价值在于学会使用它去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问题。同时它也是一种“工具”,然而在功能上它很强大,复杂了些,只有我们真正理解、掌握了它的应用,才能够体会到它的优越性。
二、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理念
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寻求教学策略。其次要转变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变为教师在教学中充当学生的“组织”、“引导”、“帮助”、“促进”者,努力去创设教学情境,设计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的目标。
三、获取教学信息,形成教学思想、思路
1、要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善于从学生了解需要,认识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及兴趣所在,使其转化为教学中教师的思想资源、教育源泉,做出正确的教学设计。
2、要能够从学生中来、回到学生中去,在这个过程中体会、体验教学的全过程,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学需要改进的内容,及时总结,形成可行性的教学策略、方法。
3、操作中的表现:A、能够经常问:怎样操作?B、能够经常说:为什么这样操作?C、问一问:还有其它的方法吗?D、会不会应用操作→创新?
4、教学操作时的注意点:A、在速度上要适当,不宜过快。B、指针不能随意移动,避免影响学生的注意力。C、语言与动作要协调。
四、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策略
1、信息技术工具性强,符合计算机的层次性、创新性,在选择教学方法上,应本着“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的思想,从整个教学内容上考虑可行性、有效性。就目前来看“任务驱动教学法”具有较好的效果。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教与学的过程是学生建构知识与能力的过程,形成自己的信息素养。选取学习、生活中有意义、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形成可行性的有效任务,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他们的兴趣,让学生树立信心、相信教师,共同建立并形成良好师生氛围,实现教学目标。
2、“任务驱动”的实现策略采取“问题策略”,即提炼问题、形成任务、促进知识的学习与能力形成。实施过程: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新知运用。
3、任务设计上要体现以下几点:A、任务要能够实现教学目标。B、根据问题策略去组织教学内容,形成有效的任务。C、任务在设计上要易于操作,具有可操作性,带动理论的学习。D、任务在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识学平、兴趣,要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以此选材,以此为基点。E、任务的设计要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F、任务的设计能够培养学生学会“知识与能力”的迁移能力。
五、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实施教学
1、对于情境的设计,首先要了解、认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将教学要求、目标通过一定的教学情境展示出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再提出教学要求及要实现的任务。
2、注意引导策略(逐步引导,渐进学习,巩固提高,熟练操作,学会应用),要让学生易于接受,消除畏惧心理,建立信心。
3、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做好课堂的有效调控,保证教学顺利进行,有序而不乱,严而不沉闷,有的放矢;其次在教学内容处理上,通过情境提出相应的任务以后,要将实现的过程给学生,相信学生,在时间、空间上给学生以自由(但不是放松)发现问题、帮助解决的任务,促进学生能够实现任务,必要时加以强调、总结。
六、建立评价机制,保证教学效果
(1)评价方式:首先从课堂评价入手,以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为出发点,对学生的作为做出合理的评价。对优秀学生要给予表扬,在肯定他们成绩的同时,要更进一步提出创新要求;当然不好的学生我们更要从多角度肯定他们的长处,积极引导他们向好的方向发展,使学生树立信心。再者经过阶段性的学习,我们要能够对学生、教学情况有一个阶段性的认识,找出不足,调整教学,同时注意总结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的建立以及信息素养的培养。最后学习结束要进行总结性的评价,明确学习的主要内容,以及掌握的信息技术对我们学习、生活能够带来的帮助。(2)评价内容:首先是知识的评价,要求能够掌握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再者是能力方面的评价,操作能力是基础,应用是根本,在具有学会迁移知识、操作的能力,具有学习思想、作品创作、学习应用的能力。(3)评价策略:建立和内容、方式相适应的思想、方法,做出评价结果,可以建立学生平时表现档案、学习成绩档案、作品创新档案。
七、反思、探索、提高
思想的变化往往决定着你的整个教学,对每一堂课而言,教学目标相同,但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策略来实现,所谓“教无定法”在这儿能体现出来,这就要求教师注意自己的教学过程,能够了解自己,认识到存在的不足以及需要改进、改变的地方,反思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同教学结果的出现情况,及时做出判断,调整教学内容、方法,策略,进一步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不断积累、总结,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