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栎国内相关研究进展

来源 :绿色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JUANJUAN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 Fischer ex Ledebour)又被称作柞木,是中国国家二级珍稀保护树种,是营造防风林、防火林的上选木材。但由于传统认知的影响,对于蒙古栎高效培育和利用没有得到重视,使得蒙古栎林衰退严重、功能下降,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简要回顾了蒙古栎的国内研究进展,从蒙古栎良种选育、播种育苗技术、无性繁殖技术以及抚育经营等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了用材树种的高效培育技术,以期为蒙古栎的繁育和经营以及进一步科学合理的研究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对佛山市12个公园中同期完成景观改造的主题植物景观进行了实地样方调查并结合市民及专业组的问卷调查,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研究对象进行了景观评价,构建了评价分值与市民感知度的关联模型,筛选出适地适树、植物搭配层次感、色彩丰富度等10项影响景观评价的重要因子,并得出黄花风铃木(Handroanthus chrysanthus)、宫粉紫荆(Bauhinia variegata)、大腹木棉(Ceiba speciosa)、龙船花(Ixora chinensis)、美人蕉(Canna indica)5种景观效果
基于云南省2020年森林资源主要指标监测数据,从天然林地类、权属、森林类别、龄组、优势树种的构成、空间分布、主体功能区分布等7个方面对云南省天然林资源现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天然林具有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乔木林以阔叶类占主导优势;乔木林以幼中龄林占主导优势;生态公益林多,商品林少;集体林,国有林少等特点。为此,提出了全面推行“林长制”,进一步加强天然林的保护;进一步强化林地用途管制,减少天然林的消耗;强化森林资源主要指标年度监测、森林督查等成果的应用,加强天然林保护;细化天然林保护考核指标,
指出了各地特色小镇的景观营造手法单一、文化氛围稀薄单调,探讨了特色小镇景观设计文化氛围构建的方法与策略,有利于文化的活化利用、赋予景观环境以独特而长久的生命力。以景观文化氛围浓厚的大唐西市丝路文旅小镇为例,分析了其类型定位与整体布局,从物质文化表达内容、非物质文化表达内容两方面对其文化内涵进行了细致梳理,归纳了文化内涵在景观范畴的表达载体,从宏观、中观、微观等三个角度总结提出了特色小镇景观设计文化应用的方法及文化氛围构建的策略。
针对目前食品专业微生物实验课程普遍存在的教学方式僵化、学习效率不高等问题,结合课程组近些年教学一线的工作经历及研究尝试,提出了微生物学实验课项目式教学的基本设计思路和运行方法。结果表明:实践初现成效,摆脱了传统灌输式教学束缚,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项目合作意识与管理能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