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低浓度罗哌卡因+芬太尼混合剂在无痛分娩术中的疗效。方法:利用0.15%罗哌卡因+2μg/ml芬太尼混合剂经连续硬膜外导管注入试分娩患者硬膜外腔已达到分娩镇痛的效果,应用VAS评分观察镇痛效果。结果:30例患者中VAS评分:0~3分24例,4~6分6例。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芬太尼混合剂在无痛分娩术中的疗效可靠,对母婴影响小,是理想的分娩镇痛法。
关键词 无痛分娩 罗哌卡因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2.173
近年来,各种分娩镇痛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大减轻了产妇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缩短了产程,提高了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性,给产妇以人性关怀。2008年1~12月收治自愿实施分娩镇痛术产妇30例,疗效观察做一总结。
资料与方法
本组初产妇30例,年龄22~32岁,体重60~89kg,ASA分级Ⅰ~Ⅱ级,术前检查均无异常,无明显顺产及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禁忌证,并自愿参加无痛分娩,树立自然分娩信心。
方法:所用产妇在宫口开到2~3指时进入无痛分娩室,建立静脉通路,监测基础生命体征,吸氧3ml/分,然后于L2~3行连续硬膜外置管术,置管成功后,经硬膜外导管给予1%利多卡因5ml,建立硬膜外平面,镇痛5~10分钟起效。30分钟后经硬膜外导管连接持续输注泵设定6~8ml/小时硬膜外镇痛剂(0.15%罗哌卡因+2μg/ml芬太尼混合剂),当宫口开到10指时停用镇痛剂。
结 果
30例患者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0分为无痛,10分为重度疼痛。观察30例产妇:0~3分24例,4~6分6例。所有患者中出现明显低血压8例,恶心、呕吐6例,VAS评分7~10分的2例产妇中有1例剖宫产结束分娩。
讨 论
产痛是分娩过程中的生理现象,它是由于子宫收缩,宫颈扩张造成的,正常人是具备承受这种疼痛的能力。但是产妇的精神状态处于紧张、恐惧、焦虑、信心不足之中,都会增加产妇对疼痛的敏感度,长时间的过度疼痛对于母亲和胎儿可能产生一系列的影响。疼痛可能引起一系列内分泌反应,导致体内儿茶酚胺如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可使子宫胎盘血流量减少,胎儿缺氧;产妇过度紧张,可导致换气过度,致呼吸性碱中毒,使母体血红蛋白释氧量下降,影响胎盘供氧;副交感神经反射可能导致产妇大量出汗、恶心、呕吐,使产妇脱水、酸中毒,胎儿酸中毒等。分娩镇痛通过阻断伤害刺激的传入和交感神经的传出,可减少儿茶酚胺、β-内啡肽、ACTH和皮质醇的释放,降低产妇的应激反应,减少产妇不必要的耗氧量和能量消耗,防止母婴代谢性酸中毒的发生,避免子宫胎盘的血流量减少,改善胎儿的氧合状态。
第一产程,主要是内脏(子宫为主)痛,是因子宫平滑肌等收缩、宫颈扩张和下段的退缩引起的,表现下腹部痛、背痛、肠痛,后期因产道的伸展和扩张,还出现直肠、下骶部、肛门,甚至大腿部疼痛。这一阶段产妇自己可以运用调整呼吸、分散注意力、改变体位或自行按摩来减轻疼痛,绝大多数产妇可以耐受。第二产程,主要表现阴道和会阴痛,是由于阴道和会阴的扩张或器械的助产。这一阶段往往需要用医学方法来减轻疼痛,使用分娩镇痛或局部麻醉来减轻疼痛。分娩镇痛一般在第二产程中使用。理想的分娩镇痛必须具备:对母婴影响小;易于给药,起效快,作用可靠,满足整个产程镇痛的需要;避免运动阻滞,不影响宫缩和产妇运动;产妇清醒,可参与生产过程;必要时可满足手术的需要。椎管内阻滞镇痛法是国际公认的镇痛效果最可靠,使用最广泛的分娩镇痛法。连续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优点:效果好,尤其适用于重度产痛者;产妇清醒,可进食水,主动参与产程;几乎无运动阻滞,可下地行走,被称为“可行走式分娩镇痛法”;灵活满足产钳和剖宫产的麻醉需要。
新型酰胺类局麻药罗哌卡因的低毒性和感觉与运动阻滞分离现象使得其在分娩镇痛中具有良好优越性,同时罗哌卡因和枸橼酸芬太尼混合使用使得镇痛更加完善,并减少了用药,使不良反应降到最低,提高了分娩镇痛的安全性。
总之,低浓度罗哌卡因+芬太尼混合剂在连续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术中的疗效可靠,对母婴影响小,是理想的分娩镇痛法。
参考文献
1 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39.
2 罗爱伦.新型局麻药罗哌卡因[J].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68.
3 曲元,吴新民.规模化分娩镇痛的可行性[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3,4(11):1713.
关键词 无痛分娩 罗哌卡因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2.173
近年来,各种分娩镇痛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大减轻了产妇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缩短了产程,提高了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性,给产妇以人性关怀。2008年1~12月收治自愿实施分娩镇痛术产妇30例,疗效观察做一总结。
资料与方法
本组初产妇30例,年龄22~32岁,体重60~89kg,ASA分级Ⅰ~Ⅱ级,术前检查均无异常,无明显顺产及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禁忌证,并自愿参加无痛分娩,树立自然分娩信心。
方法:所用产妇在宫口开到2~3指时进入无痛分娩室,建立静脉通路,监测基础生命体征,吸氧3ml/分,然后于L2~3行连续硬膜外置管术,置管成功后,经硬膜外导管给予1%利多卡因5ml,建立硬膜外平面,镇痛5~10分钟起效。30分钟后经硬膜外导管连接持续输注泵设定6~8ml/小时硬膜外镇痛剂(0.15%罗哌卡因+2μg/ml芬太尼混合剂),当宫口开到10指时停用镇痛剂。
结 果
30例患者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0分为无痛,10分为重度疼痛。观察30例产妇:0~3分24例,4~6分6例。所有患者中出现明显低血压8例,恶心、呕吐6例,VAS评分7~10分的2例产妇中有1例剖宫产结束分娩。
讨 论
产痛是分娩过程中的生理现象,它是由于子宫收缩,宫颈扩张造成的,正常人是具备承受这种疼痛的能力。但是产妇的精神状态处于紧张、恐惧、焦虑、信心不足之中,都会增加产妇对疼痛的敏感度,长时间的过度疼痛对于母亲和胎儿可能产生一系列的影响。疼痛可能引起一系列内分泌反应,导致体内儿茶酚胺如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可使子宫胎盘血流量减少,胎儿缺氧;产妇过度紧张,可导致换气过度,致呼吸性碱中毒,使母体血红蛋白释氧量下降,影响胎盘供氧;副交感神经反射可能导致产妇大量出汗、恶心、呕吐,使产妇脱水、酸中毒,胎儿酸中毒等。分娩镇痛通过阻断伤害刺激的传入和交感神经的传出,可减少儿茶酚胺、β-内啡肽、ACTH和皮质醇的释放,降低产妇的应激反应,减少产妇不必要的耗氧量和能量消耗,防止母婴代谢性酸中毒的发生,避免子宫胎盘的血流量减少,改善胎儿的氧合状态。
第一产程,主要是内脏(子宫为主)痛,是因子宫平滑肌等收缩、宫颈扩张和下段的退缩引起的,表现下腹部痛、背痛、肠痛,后期因产道的伸展和扩张,还出现直肠、下骶部、肛门,甚至大腿部疼痛。这一阶段产妇自己可以运用调整呼吸、分散注意力、改变体位或自行按摩来减轻疼痛,绝大多数产妇可以耐受。第二产程,主要表现阴道和会阴痛,是由于阴道和会阴的扩张或器械的助产。这一阶段往往需要用医学方法来减轻疼痛,使用分娩镇痛或局部麻醉来减轻疼痛。分娩镇痛一般在第二产程中使用。理想的分娩镇痛必须具备:对母婴影响小;易于给药,起效快,作用可靠,满足整个产程镇痛的需要;避免运动阻滞,不影响宫缩和产妇运动;产妇清醒,可参与生产过程;必要时可满足手术的需要。椎管内阻滞镇痛法是国际公认的镇痛效果最可靠,使用最广泛的分娩镇痛法。连续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优点:效果好,尤其适用于重度产痛者;产妇清醒,可进食水,主动参与产程;几乎无运动阻滞,可下地行走,被称为“可行走式分娩镇痛法”;灵活满足产钳和剖宫产的麻醉需要。
新型酰胺类局麻药罗哌卡因的低毒性和感觉与运动阻滞分离现象使得其在分娩镇痛中具有良好优越性,同时罗哌卡因和枸橼酸芬太尼混合使用使得镇痛更加完善,并减少了用药,使不良反应降到最低,提高了分娩镇痛的安全性。
总之,低浓度罗哌卡因+芬太尼混合剂在连续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术中的疗效可靠,对母婴影响小,是理想的分娩镇痛法。
参考文献
1 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39.
2 罗爱伦.新型局麻药罗哌卡因[J].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68.
3 曲元,吴新民.规模化分娩镇痛的可行性[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3,4(11):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