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职业学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实施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1、国家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和就业形势的需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创新能力成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从国际国内形势看,由于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以及我国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很多企业减员增效,失业人员大幅度增加,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严峻。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各级各类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就更加不容乐观了。
2、职业学校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就业,在新形势下,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教育领域迎接新世纪挑战中面临的刻不容缓的课题,是推进职业学校素质教育发展的关键。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业教育,只有依靠和服务于经济建设,扩大毕业生的就业门路,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才能求得新的发展。
3、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中等职业教育实施创新和创业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为其将来的就业和创业提供保障。
二、职业学校创新教育的现状
1、生源质量较差,职业学校的领导、教师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意识淡薄。认为学生的知识基础及非智力因素较差,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
2、教材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和专业化,严重脱离学生知识基础差的现实,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无论是专业课还是文化课,教材中融入的创新和创业教育思想几乎是空白。
3、职业学校的技能实训等实践活动形式比较单一、机械性的操作多,而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开发他们潜能的实训活动少,加上科技、文艺、社会等方面的活动严重不足,使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受到了限制。
4、由于传统的强制性管理、不民主的师生关系、社会对职业教育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淡薄,阻碍了学生创造个性的发展。
三、实践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途径
更新教育理念,明确改革思路。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中学教育不同,它是以就业为导向,具有鲜明的职业特性,它直接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1、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就业是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导向,是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学生到职业学校就读,接受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最终目的是就业。因此,我们的教育教学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按市场需求设置专业,按职业分类开设课程,按岗位需求培养能力。只有这样,我们的职业教育教学才能经得起市场的考验,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
2、坚持以学生能力为本位。传统教育是一种知识传承式教育,评价学生水平的尺度是所学知识的继承度。《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我们固执地透过唯一一片滤色镜去观察智慧的彩虹,那么许多头脑将会被认为缺乏光彩”。如果我们能做到坚持以能力本位的思想,坚持能力本位的职教观,因材施教,充分利用他们的智力强项,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中职生同样会出色。
3、调整专业设置,更新课程体系。专业设置是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接口”,我们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需求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情况,结合学校的情况,开设具有时代特征、特色鲜明的专业。使学生就业有门,创业有路。在实施课程体系改革中,我们要以创新教育为核心,要围绕专业增加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通过整合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选修课、实践活动课模块,实现课程综合改革、适应社会需求。
4、更新教学理念和过程。首先,改革教学模式。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是由技术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知识两部分组成。多年来,我们一直沿用从理论到实践的“应用模式”开展教学。可现实生活中,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数是理论学习的“失败者”。如果按着“构建模式”展开教学,先让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一种与他们以往完全不同的学习经验,还可以焕发他们潜藏已久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体验到久违的“学习成就感”,从而激发其学习动机。
5、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所谓“双师型”教师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既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要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业一线锻炼,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直接从企业或行业第一线聘请实践动手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能工巧匠到校任教讲课,以此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使他们尽快成长为“双师型”教师。
6、加强实验实习基地建设,开展实践教学。实验实习设备是开展实践教学、提高师生动手能力的物质保证。首先,要创建校内实验实习室,自备一些先进的教育仪器、设备,运用多媒体网络,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其次,要创建校外实习基地。通过广泛的校企合作,共建、联建实践教学基地,让师生身临其境,在实践中强化动手操作能力;再次,要扎实开展实践教学。积极探索“办专业促产业,以产业带专业”的路子,让我们的教师、学生用所学专业,开办小企业、尝试创业。这样既为别人提供了服务,也在经营实践中提高了自身的能力。7、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和竞赛活动。学校除常规教学活动外,还应开设科技、体育、工艺、劳动、文艺等课程,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锻炼才干及展示才能的机会。通过组织课外兴趣小组、科技小组、智力竞赛、专题讲座,通过在生产第一线及流通环节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动手能力和交往能力,塑造他们自信和个性品质,真正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并促使其创造性向更高层次发展。
(江苏省连云港开发区职教中心)
1、国家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和就业形势的需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创新能力成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从国际国内形势看,由于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以及我国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很多企业减员增效,失业人员大幅度增加,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严峻。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各级各类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就更加不容乐观了。
2、职业学校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就业,在新形势下,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教育领域迎接新世纪挑战中面临的刻不容缓的课题,是推进职业学校素质教育发展的关键。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业教育,只有依靠和服务于经济建设,扩大毕业生的就业门路,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才能求得新的发展。
3、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中等职业教育实施创新和创业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为其将来的就业和创业提供保障。
二、职业学校创新教育的现状
1、生源质量较差,职业学校的领导、教师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意识淡薄。认为学生的知识基础及非智力因素较差,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
2、教材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和专业化,严重脱离学生知识基础差的现实,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无论是专业课还是文化课,教材中融入的创新和创业教育思想几乎是空白。
3、职业学校的技能实训等实践活动形式比较单一、机械性的操作多,而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开发他们潜能的实训活动少,加上科技、文艺、社会等方面的活动严重不足,使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受到了限制。
4、由于传统的强制性管理、不民主的师生关系、社会对职业教育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淡薄,阻碍了学生创造个性的发展。
三、实践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途径
更新教育理念,明确改革思路。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中学教育不同,它是以就业为导向,具有鲜明的职业特性,它直接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1、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就业是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导向,是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学生到职业学校就读,接受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最终目的是就业。因此,我们的教育教学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按市场需求设置专业,按职业分类开设课程,按岗位需求培养能力。只有这样,我们的职业教育教学才能经得起市场的考验,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
2、坚持以学生能力为本位。传统教育是一种知识传承式教育,评价学生水平的尺度是所学知识的继承度。《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我们固执地透过唯一一片滤色镜去观察智慧的彩虹,那么许多头脑将会被认为缺乏光彩”。如果我们能做到坚持以能力本位的思想,坚持能力本位的职教观,因材施教,充分利用他们的智力强项,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中职生同样会出色。
3、调整专业设置,更新课程体系。专业设置是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接口”,我们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需求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情况,结合学校的情况,开设具有时代特征、特色鲜明的专业。使学生就业有门,创业有路。在实施课程体系改革中,我们要以创新教育为核心,要围绕专业增加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通过整合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选修课、实践活动课模块,实现课程综合改革、适应社会需求。
4、更新教学理念和过程。首先,改革教学模式。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是由技术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知识两部分组成。多年来,我们一直沿用从理论到实践的“应用模式”开展教学。可现实生活中,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数是理论学习的“失败者”。如果按着“构建模式”展开教学,先让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一种与他们以往完全不同的学习经验,还可以焕发他们潜藏已久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体验到久违的“学习成就感”,从而激发其学习动机。
5、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所谓“双师型”教师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既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要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业一线锻炼,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直接从企业或行业第一线聘请实践动手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能工巧匠到校任教讲课,以此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使他们尽快成长为“双师型”教师。
6、加强实验实习基地建设,开展实践教学。实验实习设备是开展实践教学、提高师生动手能力的物质保证。首先,要创建校内实验实习室,自备一些先进的教育仪器、设备,运用多媒体网络,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其次,要创建校外实习基地。通过广泛的校企合作,共建、联建实践教学基地,让师生身临其境,在实践中强化动手操作能力;再次,要扎实开展实践教学。积极探索“办专业促产业,以产业带专业”的路子,让我们的教师、学生用所学专业,开办小企业、尝试创业。这样既为别人提供了服务,也在经营实践中提高了自身的能力。7、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和竞赛活动。学校除常规教学活动外,还应开设科技、体育、工艺、劳动、文艺等课程,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锻炼才干及展示才能的机会。通过组织课外兴趣小组、科技小组、智力竞赛、专题讲座,通过在生产第一线及流通环节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动手能力和交往能力,塑造他们自信和个性品质,真正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并促使其创造性向更高层次发展。
(江苏省连云港开发区职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