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武术运动的不断发展,逐渐被世界人民所认识。传统养生术是中华武术精华中的一部分,而如今所谓的健身就是我国古代的养生。传统养生保健术是中国古代养生学说与强身健身的锻炼方法结合的宝贵文化遗产。
关键词:武术;科学健身
一、武术的基本特点及发展现状
许多青少年、中老年和老弱病残者习武的目的都是为了健身,这种显现的不断涌现,也使武术找到了新的方向,新的出路,给武术注入了新鲜的、旺盛的生命力,拓展了武术的发展空间,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能使人们从一个角度更好的了解武术,这对中华武术的普及和推广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是值得发扬和推广的事情。
二、武术与全民健身的有机结合
(一)适宜性
练习武术强身健体、活血通脉,动作简单易学,无论什么样的群体都很适用,而且不受季节、时间、地点的限制。
(二)融合性
武术的种类繁多,其自身有强身健体的作用外,其中大多武术套路都与健身养生是相互密切联系的。比如深受广大群众所喜爱的太极拳,导引术的呼吸方法结合中医经脉学说科学地阐明了人们在练拳时所要严格遵守的“以意导气”法,通过反复练习,持之以恒,不仅能打通人体经、督两脉,甚至打通奇经八脉,加强血液循环功能,同时提高全身粘膜系统的免疫功能,增强抵抗力。
(三)实用性
从小进行武术锻炼,能增强人体关节的活动范围,能增强人体肌肉和人带的柔韧性、弹性。通过武术锻炼提高人的速度、耐力、劲力和爆发力,所以对提高人的肺活量、提高心脏血液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机能能力,起到良好的作用。
三、武术的健身价值和作用
(一)武术的健身价值
1.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一个武术运动员每天要练习拳术和器械套路15—20套(不包括基本功练习),这些练习对身体的影响无疑是十分巨大的,心血管系统随着机能在不断接受这样大的刺激的过程中,逐步得到提高的并得到强化。
2.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练习武术对呼吸系统的要求也是极高的,例如初级长拳这种简单的套路练习,呼吸频率可达31—34次/分,肺通气量可达20—29升/分,氧债%达70—80%,氧债完全消除约需8—9分钟,这就是说呼吸系统机能增强的现象一直要持续8—9分钟才能恢复正常。因此经常练武术会增强呼吸系统的机能。
3.对神经系统机能的影响
练习武术时要求身体各部肌肉协调配合,同时武术运动要求“动迅静定”,一动就要像闪电流星那样快速,一静就要像山岳一般的安稳,这些都要求习练者注意力高度集中,反应速度加快,神经系统紧张起来,对随时发生的一切都要做出及时的反映,从不同程度上锻炼了神经系统的机能。
4.对肌肉力量和关节柔韧性的影响
从习练武术的学生和一般大学生的对比材料可以看出,背肌力量(山羊挺身持续时间)要好(约长19—77秒);腹肌力量(仰卧起坐次数)也强(约多36—46次)。一般练武之人由于关节的柔韧性比一般人好,所以像由摔跤受伤的现象很少出现,关节的灵活度决定了摔倒后的不同结果,可见武术对它们的影响。
(二)武术的养生健身作用
1.培补元气
中医理论认为,心脑血管疾病是指由于元气亏耗不足,五脏气血阴阳失调;或由于元气亏耗,痰浊、瘀血、水饮等病理产物随之而生,元气充沛,则后天诸气得以资助,从而脏腑协调,身心健康。
2.平衡阴阳
阴阳平衡就是阴阳双方的消长转化保持协调,既不过分也不偏衰,呈现着一种协调的状态,是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的基础。阴阳平衡关系的破坏,就意味着疾病的发生。
3.疏通经络
经络遍布全身,是人体气、血、津液运行的通道,是联络五脏六腑的生理结构。经络有广泛而重要的生理作用,概括起来,金锣有运行气血、营内卫外、联络脏腑、病邪传变、诊察病机等作用。
4.调和气血
所谓调和气血,是根据气和血的不足及其各自功能的异常,以及气血互用的功能失常等病理變化,气血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精微营养物质。
5.调理脏腑
人有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人体的主要器官心、肝、脾、肺、肾与之密切相关,喜伤心,怒伤肝,忧思伤脾,悲伤肺,恐惊伤肾,脏腑功能状态的正常与否,决定这人体健康和疾病。
6.调心安神
武术的习练中的“调心”,就是调心神,心静神凝,则身安气和,并使气、意、志处于协调安定的状态,这样既能使内脏安和,心身健康。
四、对武术健身发展前景的展望
(一)种类多,易于发展
武术拳种多达三千余个,每个拳种又有若干个徒手和器械套路,各自也有不同的练功方法。简者,人数可多可少,一个人可以练,几个人也可以练;繁者,可成千上百的习练,队伍强大,浩瀚壮观。
(二)提高精神文化水平
在中小学生当中普及中华武术,有利于从小培养每个人的民族自尊心和激发青少年的爱国热情和发挥良好作用。现今中小学已经开始普及武术操,例如《英雄少年》,将武术进行神话,使其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当前,要把武德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结合起来,使之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三)走向世界
武术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逐步扩大国内武术健身队伍,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推广,有利于早日将武术作为正式比赛项目打进奥运会,武术会与国际体育大家庭融合在一起,互相交流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于志钧.解放后中国武术发展之检讨[J].国际循环网,2009.12.
[2]邱丕相等.中国武术教程(上)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审定[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12.
[3]邱丕相.中国武术文化散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4]席庸.太极拳与科学健身[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5]严珺.老年体育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1).
关键词:武术;科学健身
一、武术的基本特点及发展现状
许多青少年、中老年和老弱病残者习武的目的都是为了健身,这种显现的不断涌现,也使武术找到了新的方向,新的出路,给武术注入了新鲜的、旺盛的生命力,拓展了武术的发展空间,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能使人们从一个角度更好的了解武术,这对中华武术的普及和推广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是值得发扬和推广的事情。
二、武术与全民健身的有机结合
(一)适宜性
练习武术强身健体、活血通脉,动作简单易学,无论什么样的群体都很适用,而且不受季节、时间、地点的限制。
(二)融合性
武术的种类繁多,其自身有强身健体的作用外,其中大多武术套路都与健身养生是相互密切联系的。比如深受广大群众所喜爱的太极拳,导引术的呼吸方法结合中医经脉学说科学地阐明了人们在练拳时所要严格遵守的“以意导气”法,通过反复练习,持之以恒,不仅能打通人体经、督两脉,甚至打通奇经八脉,加强血液循环功能,同时提高全身粘膜系统的免疫功能,增强抵抗力。
(三)实用性
从小进行武术锻炼,能增强人体关节的活动范围,能增强人体肌肉和人带的柔韧性、弹性。通过武术锻炼提高人的速度、耐力、劲力和爆发力,所以对提高人的肺活量、提高心脏血液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机能能力,起到良好的作用。
三、武术的健身价值和作用
(一)武术的健身价值
1.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一个武术运动员每天要练习拳术和器械套路15—20套(不包括基本功练习),这些练习对身体的影响无疑是十分巨大的,心血管系统随着机能在不断接受这样大的刺激的过程中,逐步得到提高的并得到强化。
2.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练习武术对呼吸系统的要求也是极高的,例如初级长拳这种简单的套路练习,呼吸频率可达31—34次/分,肺通气量可达20—29升/分,氧债%达70—80%,氧债完全消除约需8—9分钟,这就是说呼吸系统机能增强的现象一直要持续8—9分钟才能恢复正常。因此经常练武术会增强呼吸系统的机能。
3.对神经系统机能的影响
练习武术时要求身体各部肌肉协调配合,同时武术运动要求“动迅静定”,一动就要像闪电流星那样快速,一静就要像山岳一般的安稳,这些都要求习练者注意力高度集中,反应速度加快,神经系统紧张起来,对随时发生的一切都要做出及时的反映,从不同程度上锻炼了神经系统的机能。
4.对肌肉力量和关节柔韧性的影响
从习练武术的学生和一般大学生的对比材料可以看出,背肌力量(山羊挺身持续时间)要好(约长19—77秒);腹肌力量(仰卧起坐次数)也强(约多36—46次)。一般练武之人由于关节的柔韧性比一般人好,所以像由摔跤受伤的现象很少出现,关节的灵活度决定了摔倒后的不同结果,可见武术对它们的影响。
(二)武术的养生健身作用
1.培补元气
中医理论认为,心脑血管疾病是指由于元气亏耗不足,五脏气血阴阳失调;或由于元气亏耗,痰浊、瘀血、水饮等病理产物随之而生,元气充沛,则后天诸气得以资助,从而脏腑协调,身心健康。
2.平衡阴阳
阴阳平衡就是阴阳双方的消长转化保持协调,既不过分也不偏衰,呈现着一种协调的状态,是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的基础。阴阳平衡关系的破坏,就意味着疾病的发生。
3.疏通经络
经络遍布全身,是人体气、血、津液运行的通道,是联络五脏六腑的生理结构。经络有广泛而重要的生理作用,概括起来,金锣有运行气血、营内卫外、联络脏腑、病邪传变、诊察病机等作用。
4.调和气血
所谓调和气血,是根据气和血的不足及其各自功能的异常,以及气血互用的功能失常等病理變化,气血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精微营养物质。
5.调理脏腑
人有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人体的主要器官心、肝、脾、肺、肾与之密切相关,喜伤心,怒伤肝,忧思伤脾,悲伤肺,恐惊伤肾,脏腑功能状态的正常与否,决定这人体健康和疾病。
6.调心安神
武术的习练中的“调心”,就是调心神,心静神凝,则身安气和,并使气、意、志处于协调安定的状态,这样既能使内脏安和,心身健康。
四、对武术健身发展前景的展望
(一)种类多,易于发展
武术拳种多达三千余个,每个拳种又有若干个徒手和器械套路,各自也有不同的练功方法。简者,人数可多可少,一个人可以练,几个人也可以练;繁者,可成千上百的习练,队伍强大,浩瀚壮观。
(二)提高精神文化水平
在中小学生当中普及中华武术,有利于从小培养每个人的民族自尊心和激发青少年的爱国热情和发挥良好作用。现今中小学已经开始普及武术操,例如《英雄少年》,将武术进行神话,使其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当前,要把武德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结合起来,使之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三)走向世界
武术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逐步扩大国内武术健身队伍,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推广,有利于早日将武术作为正式比赛项目打进奥运会,武术会与国际体育大家庭融合在一起,互相交流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于志钧.解放后中国武术发展之检讨[J].国际循环网,2009.12.
[2]邱丕相等.中国武术教程(上)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审定[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12.
[3]邱丕相.中国武术文化散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4]席庸.太极拳与科学健身[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5]严珺.老年体育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1).